?

新時期下我國民間武術家的生存狀態探究

2019-02-14 07:40樊曉強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9年20期
關鍵詞:生存狀態

樊曉強

[摘 要]在武術社會中,門戶就是民間武術家的基本單位,武術家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門戶,二者緊密聯系著。當代武術社會環境中,分化與分裂是門戶發展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一種必然趨勢,下面結合實際情況就當代民間武術家的生存狀態進行分析。

[關鍵詞]民間武術家;生存狀態;門戶發展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1 武術社會中的門戶發展

我國武術的發展離不開門戶,而中華武術蘊含著的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使其大放異彩的關鍵原因,在這之中民間武術家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但是隨著歷史的更迭及社會發展,民間武術社會中經常會產生所謂的“另起爐灶”現象,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釋。其一,武術能在各個宗族、組織內部進行傳播,也能在師徒間進行小范圍的傳播,通過傳播將武術精神帶給越來越多的習武者,進而衍生出眾多的門派。其二,不乏一些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盜取宗師招牌的習武者,其為了微小利益進行內部斗爭,企圖通過紛爭獲取私利,嚴重影響武術社會的發展,甚至可以稱其為武術繁榮的絆腳石,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與武術本身的意義形成對立,是一種惡性的發展。這種“另起爐灶”就是分化與分裂。

以少林拳舉例來說,與之相關的拳種就有長拳、通背拳及短打拳等18種,也涉及韓通和馬籍等多個不同的門戶,不論是拳種還是門戶,都是隨著社會發展及傳承而來的。以少林拳為基礎,相關武術家能擴展出不同的拳種,每個拳種又分化出不同的譜系,從而形成完整的武術體系。而對于傳統的少林拳來說,無論是哪種“另起爐灶”,都應順應社會趨勢,采取適當手段加以對待。在當前武術環境中,武術門戶無論是最為獨立單位還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其在發展中存在必然分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武術文化的發展,使各門戶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和諧共存狀態,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響。

2 當代民間武術家的生存狀態

伴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國家及武術界學者都對中華武術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希望通過材料的整理及傳承保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武術精神。例如上海體育學院的教授就帶頭做起了傳統武術的資料整理工作,從2005年至今相繼出版了《中州武術文化研究》、《秦晉武術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地域武術文化著作,幫助武術社會留存歷史、保護歷史。但是大多數的著作描述的都是武術本身,極少涉及民間武術家,其生存狀態及個人發展也應受到關注,下面對此進行具體說明。

2.1 職業選擇

在傳統的武術觀念中,民間武術家的職業選擇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大部分武術家只能從事如賣藝、看家護院、武館、走鏢及低階軍官等的職業。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武術家還游離于社會環境之外,認為武術不能是商品而是將其作為崇高的職業選擇,選擇不從事其他職業,專心在門戶中做師父、做徒弟,專心研習武術,認為走出門戶也只是從事最“不起眼”的工作,不如安心經營門戶。在以往的相關文學小說中,民間武術家常被渲染成英雄人物流傳至大眾眼前,例如霍元甲、陳真、黃飛鴻等極具傳奇色彩的武術家。但實際上平民武術家更加具有“生活氣息”,與大眾并無太大差異,其更加真實。在鴉片戰爭之后,社會分工的概念逐漸凸顯出來,職業選擇愈加豐富,人民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可以是教師。律師、記者,也可以是職業軍人,武術社會隨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對武術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引導民間武術家進行職業轉變,部分門戶掌門人走進教學課堂,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在一部分民間武術家的帶領下,當代社會中的武術家可以憑借優秀的能力進行職業選擇。在當代教學環境中,也存在一些專業類院校專門進行武術教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著武術夢想的年輕人走進院校習武,推動了武術的發展。

2.2 精神危機

對于民間武術家而言,社會的進步帶來的也不全都是好處。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雖然在形式上可以成為武術發展的契機,但是在實際的生存及發展中還是難以為繼。大多數門戶還是采取封閉思想,視開放為洪水猛獸,消極應對。且還是留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落后思想,甚至將封閉的習武環境作為精神上的烏托邦,這些都嚴重制約武術文化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帶來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產生了鄉土社會的“撕裂現象”,民家武術家由于各種原因會進行“流動”,人口的流動使得原本相熟的武術家群體被分化,門戶聯系減弱,“熟人社會”變為“陌生社會”,半熟或全然陌生的人際關系大大減少了武術的交流現象。舉例來說,在“分化”以前,武術社會多是熟人求武,民家武術家能夠隨時進行武術交流,通過切磋、慰藉等方式都可以保護武術社會健康積極的環境;在當前淡漠的門戶關系中這種現象已經少之又少,部分武術面臨失傳危機,門戶及武術家的發展堪憂,嚴重制約著武術社會的發展。在緊跟時代潮流中,武術家也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例如,在湖北省舉辦的某屆武術節中,雖然邀請了民間武術家,也投入了巨大的資金,但實際上卻沒有為武術家們提供實質上的經濟支持,認為這是武術家的“責任”,武術家理應參與。這在根本上是一種精神危機,威脅著民間武術家的創造力,打擊其弘揚中華文化的積極性,不利于社會發展。

3 民間武術的保護措施

為了有效解決當前民間武術所面臨的發展問題,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加強對民間武術的保護工作,其中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3.1 提高武術傳承人的自覺保護意識

傳承人在民間武術的傳播和發揚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在民間武術的保護過程中,首先需要提升武術傳承人的自覺保護意識,使其認識到傳統武術在國家層面和歷史文化層面的重要性,讓傳承活動具備一定的思想高度,促使其改變只將技藝在家族內傳播的傳統觀念,使其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培養出合格的繼承者,促進促進民間武術技藝的廣泛傳播。

同時,針對于傳統民間武術在當代社會環境下難以適應的問題,民間武術傳承人需要加強創新意識。在民間武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依靠不斷創新,因此在新時期,也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繼承的同時進行創新和發展,對民間武術中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落后因素進行改進。比如可以對于一些過于繁瑣的動作可以進行簡化,使民間武術能夠更好地獲得大眾接受。

3.2 運用教育手段促進武術傳承

在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中,教育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民間武術的保護中,也需要運用教育手段促進傳統武術的更好傳承。比如可以將民間武術拳種與學生的體育教學相結合,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一些體育類院校還可以增加武術類教學課程,通過專業教學促進民間武術向規范化發展。

3.3 加強宣傳工作,提升民間武術影響力

對于各級保護單位,需要加強民間武術的宣傳工作,提高群眾對傳統武術的了解程度,可以開展以傳統武術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在社區設立武術愛好者活動組織。還可以通過博物館和展覽會,對武術器械、拳譜等載體進行展示,以吸引群眾的參與。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擴大宣傳效果,提升傳統武術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力。比如可以通過設立專欄、拍攝紀錄片、進行人物采訪等形式,加強人們對民間武術的了解。例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武林大會”節目,就起到了十分明顯的宣傳作用。通過宣傳工作,有效促進民間武術的保護。

4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民間武術家既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要在保障生存的同時謀求發展就需要武術家們積極轉變思想,立足于武術本身,進行合理合法的創造,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并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 侯勝川.民間武術家的界定困境與后現代隱喻[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06).

[2] 閻彬,馬學智.鄉土武術傳承實踐的歷程反思及其現代化轉型的路徑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11).

[3] 侯勝川.門戶視野下當代民間武術家的生存狀態與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4] 侯勝川.當代民間武術家生存狀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07).

猜你喜歡
生存狀態
漢末文人生存狀態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中“墻”的意象
棗莊民間樂器——嗩吶藝術研究
拒絕冷漠 珍愛生命
云南阿峨壯族農民版畫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兒教師生存狀態調查
從日本共產黨生存狀態的轉變看其兩次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影響
房屋繪畫投射測驗中不可忽視的三大影響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