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侯夨簋銘文相關史地國族問題補論

2019-02-15 12:44田率
古代文明 2019年1期
關鍵詞:吳國銘文

提 要:本文借助高清的宜侯夨簋銘文照片,糾正了以往釋為“入”的字應為“內”字,并對“立于宜”、“”等詞句進行了新的解釋,梳理了西周時期夨、吳、虞、宜等國族源流脈絡。

關鍵詞:宜侯夨簋;宜祭;夨;吳;虞;宜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9.01.004

1954年江蘇鎮江丹徒煙墩山土墩墓出土的宜侯夨簋,自問世以來備受學界關注,前賢時彥對此器的研究成果豐碩,奧義迭出。由于宜侯夨簋屬意外發現,農民在取土時誤將底部鑿碎,銘文殘損嚴重,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修復時使用鉛塊焊接外底,所以無法通過X-ray探傷攝影透視銘文,只能根據銘文拓本釋讀。而以往見諸期刊、著錄的銘文拓本質量不甚佳,導致個別字句釋讀分歧較大,影響對銘文內容的認識。

宜侯夨簋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筆者近年因撰寫《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青銅器卷·西周分冊》,有幸得見此簋銘文的高清照片(見下文附圖),對某些存在意見分歧的字有一些新的認識。另外此簋涉及的夨、吳、虞、宜等國族源流問題也是學界爭論的熱點,隨著新材料的不斷問世,筆者借此談一些陋見,懇求方家惠教。

一、“王立于宜”新解

簋銘中有一句“王立于宜,內土,南卿”,由于銘文多有銹泐,歷來釋讀爭議較多。通過高清照片可以看到,“王”后一字,可摹寫為,確是“立”字,讀為“蒞”,《廣韻·至韻》:“蒞,臨也”。1

此句中的宜以往多被認為是國地名,“王立于宜”被解釋為王來到宜這個地方對夨進行冊命??v觀傳世文獻與出土資料的記載,西周時期未見有王親赴受封地封建諸侯之例,與當時的禮法不合。宜字字形像把祭肉陳設在俎上獻于神明,在這里用作祭名。宜祭在商代業已出現,卜辭中記載頗多:

貞:王其宜文武□。(《合集》36179)2

宜于妣辛一牛。(《合集》23399)

貞:祏大甲于宜。(《英藏》21)3

自上甲宜。(《合集》32367)

其宜祖乙。(《合集》27214)

其宜羊于兄庚。(《合集》23502)

癸亥卜,遘酒宜伐于大乙。(《合集》32216)

殷末的作冊般甗(《銘圖》03347)“王宜夷方無敄”,1記載了夷方首領無敄在商王舉行的宜祭中,被作為人牲使用。從上可知,商代的宜祭普遍用牲、甚至人牲,祭祀的對象比較廣泛,包括先公、先王、先妣、先臣等。

周代以后的宜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書·泰誓上》:“類于上帝,宜于冢土?!笨装矅鴤鳎骸凹郎缭灰??!?《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编嵭ⅲ骸邦?、宜、造,皆祭名,其禮亡?!?《詩·大雅·綿》:“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泵珎鳎骸摆?,大。戎,大。丑,眾也。冢土,大社也。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謂之宜。(按此句引《爾雅·釋天》)”4邢昺《爾雅注疏》:“言國家起發軍旅之大事,以興動其大眾,必先有祭祀于此社而后出行,其祭之名謂之為宜?!?《左傳》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于社?!倍蓬A注:“脤,宜社之肉也。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周王在出行、征伐等大事之前舉行宜祭,地點在社,使用的祭肉叫脤。

“宜”字后一字《集成》、7《銘圖》等金文著錄皆釋為“入”,通過照片來看,字明顯是從宀,宀內的結構筆畫不太清晰,似可摹作,應是內字,通“入”。土讀為社,《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諸侯祭土?!焙涡葑ⅲ骸巴林^社也?!?社是祭祀土地神祇之所,商代卜辭中有“邦社”、“亳社”、“唐社”等。

“南卿”讀作“南向”,表示王的面向,西周冊命金文中通常記錄的是受命者的位置和面向——“立中廷,北向”,而根據《周禮·春官·司幾筵》“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依前南向”,2《周禮·大宗伯》鄭玄注“王將出命,假(格)祖廟,立(位)依前,南向”3等文獻記載,君王面朝南方。

二、對賞賜物“”的認識

宜侯夨受賜物中有“一卣,商一□”。是偏正結構的詞組,是修飾的。是鬯的省構,在西周金文賞賜物品中鬯既可指香草,即釀造鬯酒使用的原材料之一,如“鬯束”(盂卣《銘圖》13306);又可指成品一種香酒——鬯酒?!墩f文·鬯部》:“鬯,以秬釀郁艸,芬芳攸服,以降神也?!?《禮記·曲禮下》:“凡摯:天子,鬯;諸侯,圭?!笨追f達疏:“天子鬯者,釀黑黍為酒,其氣芬芳調暢,故因謂為‘鬯也?!?鬯是以黑黍為原材料添加了郁金香草釀造的香酒,故有郁鬯、秬鬯之稱?;蛘J為是地名,鬯則為此地出產的鬯酒??梢?,鬯與郁鬯、秬鬯的性質相同,皆指釀酒所用的材料。字亦見于小臣鼎(《銘圖》02102),作;新見的兩件簋(《銘續》0438、0439)器主之名為,隸定為,形旁為,是走的繁構,聲旁為。讀作豈,《說文·刀部》:“刉,又讀若??!?豈與乞音同?!墩滞āてH部》:“?,同芞,省?!?《說文·艸部》:“?,芞輿也?!?《爾雅·釋草》:“藒車,?輿?!毙蠒m疏:“香草也,一名藒車,一名?輿?!?鬯是以黑黍為原料并加入芞輿再加工制成的香酒。

商讀為璋,釋為瓚,《禮記·祭統》:“君執圭瓚祼尸,大宗持璋瓚亞祼?!编嵭ⅲ骸肮绛?、璋瓚,祼器也?!?0璋瓚是“祼玉三品”(圭瓚、璋瓚、璜瓚)的一種,長安張家坡M249(M249:2)、11寶雞茹家莊一號墓(BRM1乙:295)12等墓葬出土的條狀柄形器,下端榫部有小玉片、小玉條、蚌片等鑲嵌裝飾物,這大概就是西周時期璋瓚的實物例證。13

三、西周時期虞、夨、吳、宜等國族辨析

宜侯夨簋銘文完整的記錄了西周時期的封建冊命禮,尤為珍貴的是這次封建諸侯為一次特殊的徙封。簋銘涉及的相關史地國族歷來為學界所爭訟。

宜侯夨簋的作器者在徙封至宜地之前,稱為“侯夨”。,唐蘭先生認為此字是虞字的早期寫法,14北趙晉侯墓地M114出土的叔夨鼎(《銘圖》02479)作器者為叔夨,李伯謙先生認為叔夨就是唐叔虞,15李學勤先生指出夨字與吳、虞二字是孳乳關系,1馮時先生認為夨、吳、

虞等字可相通假,2陳絜先生、馬金霞女士考證認為虞、夨、吳是同字異構的關系。3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是虞的異構,夨、吳、、虞諸字關系密切,但在西周金文中,作為國名使用時還是有區別的。黃盛璋先生認為虞、吳作為國名是不混用的,4張懋镕先生也認為三字分別指代不同的國族,不能籠統的視為一國,5上述看法值得重視。下面梳理一下西周時期的夨國、吳國、虞國和宜國的發展脈絡。

1,夨國

西周時期夨國銅器夨字皆作、形,從夨王鼎蓋(《銘圖》01550)、夨王簋蓋(《銘圖》04823)、夨王觶(《銘圖》10587)等器可知夨國君主可稱王。夨國的族姓可從如下諸器中判斷:

①夨王作鄭姜尊簋,子子孫孫其萬年永寶用。(夨王簋蓋)

②散伯作夨姬寶簋,其萬年永用。(散伯簋,《銘圖》04652—04655)

③散伯作夨姬寶匜。(散伯匜,《銘圖》14875)

④王作夨姬寶尊彝。(王尊,《銘圖》11684)

以上諸器有學者認為是不帶媵字的嫁女媵器:①是夨王為嫁入鄭氏的女兒所作的媵器,姜為父家(夨氏)之姓;②、③是散伯為嫁入夨氏的姬姓女兒所作媵器,散氏是姬姓,6夨氏是非姬姓,有可能是姜姓。但是④器銘則說明將這些器物視為廣義上的媵器是不恰當的,因為氏之器主要出土于甘肅靈臺白草坡墓地,白草坡M1、M2墓底有腰坑,具有殷遺民葬俗的特點。所以氏顯然是非姬姓的殷遺,那么這些器物應該是男性貴族為其夫人所作之器,夨氏應為姬姓。夨族的居住地西周早期在汧河上游的隴縣、千陽一帶,西周晚期內遷至寶雞賈村附近。7

2,吳國

即文獻記載中的太伯、仲雍出奔后建立的姬姓吳國。8太伯所奔之吳,學界有認為在汧水流域甚至晉南地區的傾向。前者主要根據是隴縣有吳山、千陽縣有楚山(荊蠻之地)這些地名,后者的根據則是根據吳、虞二字相通,將平陸的虞國與吳國視為一國。太伯建立的吳國在蘇南這一觀點可從。9寧鎮地區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土墩墓從周初延續至春秋時期,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應是吳國墓葬。太伯后裔建立的吳國在西周金文中皆作從夨從口之形,西周時期存在外服的吳國和畿內的吳氏,后者成員主要見于穆王時期的靜簋和班簋,即與王一同射于大池的吳和協助毛伯東征的吳伯,吳鎮烽先生認為他們是同一人。10另外在一些器物中還出現有吳姬、吳王姬等女性:

①伯頵父作朕皇考屖伯、吳姬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伯頵父鼎,《銘圖》02249;伯頵父簋,《銘圖》04998)

②唯六月既生霸辛巳,王命?眔叔?父饋吳姬饔器,師黃賓?璋一,馬兩,吳姬賓帛束。?對揚天子休,用作尊簋,季姜。(?簋,《銘圖》05205)

③?(胡)叔作吳姬尊筐,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叔簠,《銘圖》05858)

④吳姬旅簋。(吳姬簋,《銘續》0320)

⑤自作吳姬媵匜。(自匜,《銘圖》14864)

⑥吳王姬作南宮史叔飤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吳王姬鼎,《銘圖》02187)

①作器者伯頵父的父親屖伯之屖通夷,可作氏名解,1夷氏為姜姓,其母親為姬姓的吳國(氏)之女,故稱吳姬;②銘載周王命?和叔?父饋贈給吳姬饔器,師黃和吳姬分別回贈給?璋、馬、帛等禮品,吳姬應為師黃的夫人,接受王的禮遇,其地位顯然不低;③器是胡叔為夫人吳姬所作,胡叔是胡國公室成員,據《史記·陳杞世家》“吳王僚使公子光伐陳,取胡、沈而去?!彼抉R貞《索隱》引《系本》:“胡,歸姓?!?《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杜預注:“胡,歸姓之國?!?《史記·楚世家》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故胡城在豫州郾城縣界?!?西周時期胡國在今河南漯河郾城。金文中歸姓作媿,?叔?姬簋、蓋(《銘圖》05057—05062)銘:“?叔?姬作伯媿媵簋,用享孝于其姑公,子子孫其萬年永寳用?!边@組簋是胡叔、胡姬為其長女伯媿所作的媵器,說明胡為媿姓,胡姬是冠夫氏于己姓之前的女子人名格式,而吳姬是女子“父氏+父姓”的格式,皆反映出媿姓的胡國與姬姓之族通婚的史實;④漏鑄一“作”字,是吳姬自作器;⑤不應理解為吳姬自己為自己所作的媵器,這里省略了吳姬父母兄長等親屬的私名,為其作媵匜;⑥器形制與宣王世的毛公鼎相近。銘文中吳王姬的身份學界有不同的認識,或認為是吳王的配偶(姬非女子之姓,而是作姬妾解),或認為是嫁入非姬姓吳國的周王的女兒。從銘文內容上看,此鼎顯然是吳王姬為南宮史叔所作的實用器,二人乃夫妻關系,是西周貴族夫婦敦睦情誼的反映。5

吳王姬是女子“父氏+爵稱+父姓”的人名格式,丈夫為南宮氏的史叔。6根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國直到壽夢在位時才始稱王,7而金文中記載吳國國君稱王的時代要更早。8

另據吳鎮烽先生介紹,最近在山東東南部出土有一坑吳國公室貴族的銅器,有鼎、簠、盂、甗、盤、匜等器,9這批銅器的時代在春秋早期,器主為吳季氏、吳叔氏。足見西周時期的姬姓吳國(太伯、仲雍之后)有一支直至春秋初年,盤踞在魯東南、蘇北一帶。

3,虞國

西周時期的虞國應有兩個:一為殷商時期就存在的古國,即周文王訣“虞芮之訟”的媯姓虞國;10一為周初虞仲所封之姬姓虞國。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載:“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迸狍S《集解》引徐廣云:“在河東大陽縣?!?/p>

司馬貞《索隱》云:“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陽之虞城,在安邑南,故云夏虛?!?故址在今山西平陸縣一帶,縣北張店曾發現古城址,黃盛璋先生認為此處即虞國所在。21979年山西省文物商店收購有一件傳出自晉東南的虞侯政壺(《銘圖》12391),失蓋,器橫截面呈橢方形,微侈口,長頸,鼓腹,矮圈足,頸部兩側有一對獸首銜環耳。頸部飾一周顧首前垂冠鳥紋,腹部飾交叉的寬帶絡紋,交合處有菱形凸飾,圈足飾波帶紋。頸內壁鑄銘:“唯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寶壺,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贝藟匦沃婆c陜西延長縣安溝鄉岔口村出土的蘇壺相仿,3銘文字體乖張松散,寶字所從之貝下部已封口,頗具西周中期偏晚的風格。故此壺應為西周中期虞侯自作器。另有兩件虞司寇伯吹壺(《銘圖》12394、12395),銘曰:“虞司寇伯吹作寶壺,用享用孝,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寶用?!边@對壺無器影資料,從銘文字體來看具有西周晚期的特點,作器者官任虞國司寇。上述虞國銅器中虞皆作從虍從吳之形,這是西周金文中晉南虞國之名的一般寫法。本簋銘中的侯之是虞字的異構,從結構上看、虞二字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所以應是晉南的虞國。

4,宜國

簋銘言“(遷)侯于宜”,字被銹所蝕,應與大盂鼎(《銘圖》02514)銘“自厥土”中的字結構相同,唐蘭先生、李學勤先生讀為遷,4《爾雅·釋詁下》:“遷,徙也?!?“遷侯于宜”是說王命夨遷至宜地為侯,是西周時期常見的徙封行為。

宜的地望學界多根據此簋出土地點判斷就在鎮江丹徒一帶,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煙墩山M1與周圍發現的時代相近的土墩墓文化特征十分一致,是帶有地域風格的吳國墓葬,宜侯夨簋與同墓所出的其他銅器關系不大,吳國立國已久,不可能在康王時期徙封,所以宜侯夨簋不屬于吳器,很可能是一件外來器。宜國由晉南的虞國徙封而來,平陸的虞國仍有余嗣,直至春秋時期才被晉國所滅。

宜族在殷末就有政治活動,見于戍鼎(《銘圖》02296):“王令宜子?于省”,宜子的身份是宜族的首領,?釋為會,即會同之禮,西方代指西方諸侯。鼎銘文記載了王命宜子在巡省的途中與西方諸侯舉行會禮,這次會禮目的是對西方之叛逆進行征伐,發生的地點在商都境外。6商代宜族所居與西周宜地是否吻合,還需斟酌。從戍鼎銘內容分析,殷代宜族似與西方諸侯有關,而宜侯夨簋之宜,從王“省東國圖”的記載來看,宜的地理位置大致在東國范圍內,其準確所在仍不得而知。

[作者田率(1981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北京,100006]

[收稿日期:2018年8月6日]

(責任編輯:謝乃和)

猜你喜歡
吳國銘文
《文心雕龍》與《文選》銘文研究
三十六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吳國平
一所學校 一名老師 一輩子堅守
西周時期文字淺說
新見所謂“魚匕”銘文再考
情人變兒媳,臺灣老教授如此“坑兒”為哪般
和縣館藏銅鏡賞析
讀中山王銘文札記
糧食也是武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