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當代紀實攝影的國民主題呈現
——以攝影作品《國人》和《新國人》為例

2019-02-20 16:02宋毅
視聽 2019年1期
關鍵詞:政德國人紀實

□宋毅

約翰·薩考夫斯基在《鏡與窗∶1960年以來的美國攝影》中將攝影的功能比喻為“鏡子和窗戶”。前者意為攝影師觀照自己的內心——求諸己:表達情緒、傳達想法、說明狀態;后者意為攝影師透過照相機的物理“取景窗”(也被喻為抽象的“窗戶”)去擷取現象、批判現實,與外部社會發生關系——求諸人。而以記錄現實并反映現實為主要作用的紀實攝影“國民”主題顯然屬于后者,其中典型作品當屬《國人》和《新國人》系列。

李政德的《新國人》戴著第四屆侯登科攝影紀實獎的光環進入了眾人視野,不僅因為它和成名已久、廣泛傳播的劉錚作品《國人》命名有相似之處,更因為它從時間上延續了劉錚用影像描繪當下中國人的攝影方式,用類似的美學追求客觀上繼承了《國人》的批判精神,接過了描繪國人這幅沒有終點且永不完結的生動畫卷。

一、文言化命名體現中國傳統意味

“國人”在詞典中的釋義是: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城市)內的人;2.國內之人,全國的人。很顯然第二個釋義更適合作為“國人”的題解?!皣恕币辉~的使用顯得文言化,例如:“國人”在古文中的實例從《周禮·地官·泉府》的“國人郊人從其有司”,到近代鄒魯的《中國同盟會》的“國人相視,皆伯叔兄弟諸姑姊妹,一切平等”里都有出現。從1919年的白話文運動后,眾多可以替代“國人”的詞匯如“中國人、人民、公民、百姓”等的大量應用,使得“國人”的使用語境具有古風和傳統色彩。

《國人》的命名含義及其作品內容,以及所使用的黑白銀鹽攝影材料共同構成一個風格較為統一的系統,即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缎聡恕返拿恰秶恕返囊环N延續,除了在前面加上一個表示時間更迭的“新”,其作品的批判精神也是一脈相承。正如作者所說,“是在向自己的前輩攝影師——拍攝《國人》的劉錚致敬?!?/p>

二、拍攝時空契合中國高速發展過程

《國人》的拍攝時間是從1994到2002年,但是作品中反映出的彼時的風土人情、行為裝束似乎比拍攝時間更早。80年代末,西方的藝術階段已進入后現代時期,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大門的打開,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及其經典文本逐漸進入我國,國人如饑似渴地補課。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正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

不同的是,《新國人》自2006年開始拍攝,正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物質不斷豐富、現代化進程加快的階段。隨著與國際上文學、電影、音樂等藝術形式的交流程度加大,后現代主義也逐漸成為人們探討的話題,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追趕著西方文明幾百年的歷程。兩部作品的出爐時間雖相差十年,但是其后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都不同,《新國人》的主題較《國人》更具當代性和商業感。

源于劉錚曾經的記者職務,《國人》拍攝范圍涵蓋全國各地:從華北(北京、河北、山西)到西北(甘肅、新疆),再到西南(四川)等;拍攝題材也形形色色,從人物到靜物,好似中國傳統文學里洋洋灑灑的繡像(如《水滸傳》連環畫108將的繡像),從中可以感受到劉錚建構有別于正史肖像的野心?!缎聡恕穭t更像是顯微鏡下的一個切片,拍攝區域主要以深圳為主,輻射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

三、拍攝內容展現非主流的國人樣貌

不同于改革開放后“四月影會”等民間攝影團體傾向于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真摯反映,也不同于90年代王慶松等攝影師完全用導演攝影的手法來批判現實,更不同于奧古斯特·桑德照片冷靜客觀、不帶表情地對德國一個時代臉孔照單全收的客觀見證,劉錚和李政德將不同時期部分中國人精神狀態的另一面刻畫出來,《國人》描繪的階層包括三教九流、邊緣人群,這些階層在主流媒體報道、文化史上都是很少曝光的缺失群體。

《新國人》把某一主流階層“不上相”的一面,用攝影機瞬間凝固在閃光燈前。例如都市新貴、新晉富豪、公司白領、演藝人員等一批現代社會的中堅力量、服務業主力乃至草根階層,他們白天西裝革履、楚楚動人地游走于鋼鐵城市中,在各種社交關系中變換著不同的面具,然而在娛樂的環境和氛圍中,他們放松警惕,暴露了沉浸于消費文化中的另一面。

四、當代紀實攝影語言更加多元

劉錚和李政德的攝影語言采用奧古斯特·桑德與黛安·阿勃絲的正面拍攝方式,直面拍攝對象,不偷窺、不躲閃,基本上采取平視的視角,不管拍攝對象是誰,攝影師給予了應有的尊重。

劉錚和李政德采用閃光燈的補光方式,將人物從環境中抽離出來的同時也抽離了時間,叫觀者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即使能分得清楚也不知道是具體那個時間段,如劉錚所說“我當時拍的那些作品就是想拍出中國人骨子里的那種東西,而且是不受時間影響的”①。同時,閃光燈能夠瞬間凝固幾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在那一瞬間,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顯得超現實,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整部作品“怪誕、荒謬、陰冷、愚昧、丑陋、無奈、笨拙甚至是兇悍的形象”②。

21世紀第一個十年正是數碼相機方興未艾、更新換代周期很短的階段,卡片數碼相機也逐漸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李政德使用了看似家庭紀念照的方式,故意將大眾審美認為表情不好、動作不美、構圖不完整、閃光燈不自然的“廢片”進行編輯重組?!缎聡恕窞椴噬珨底肿髌?,采用普通矩形構圖,傳達出確認無誤的紀實感,整個作品有別于《國人》的厚重歷史質感。

劉錚的一段話,可以作為李政德《新國人》的注腳:“現在,每個人都進入一種大商業的狀態里邊去,每個人的意義被同一化了,這在中國好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③互聯網時代給人一種萬花筒般色彩斑斕的感覺,另一方面也帶來碎片化、易消逝的特點。彩色數碼正是中國當下景觀社會的好畫筆,描繪出商業舞臺上人們形形色色的面目。

五、結語

《國人》和《新國人》進行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國民主題呈現:《國人》是一劑苦藥,讓嘗到它的人都感覺肝腸寸斷,不能直視,它的風格是原始的,就像一出正劇或者悲??;《新國人》是一顆糖衣炮彈,外面包裹著如同周星馳喜劇般的玩世不恭、黑色幽默,內里卻生猛兇狠,讓人觀看之余思考良久,它反而更像一出輕喜劇。

無論《國人》和《新國人》的拍攝對象、地域、年代、攝影語言、傳遞出的情感基調有多少不同,回頭來看,《國人》成為劉錚日后放棄紀實手法、進行導演攝影作品的先導,而李政德對“歲月的創痛、淺薄的世俗享樂和現代人的精神貧困”進行了深入發掘,并用影像演繹出《新國人》系列。另一層面可見劉錚對其他攝影師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當下時代國人階層之多、思想狀況之復雜,也不是幾個國民系列主題作品就可以概括總結的。在當代藝術中,無論藝術手段多么眼花繚亂,無論器材多么尖端或者復古,無論內容多么刺激和驚世駭俗,唯有和“人性”聯系在一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人心,畢竟人才是藝術的主體。

注釋:

①海杰.照鏡子的人——16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訪談錄[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96.

②顧錚.記憶·身體·意識形態——關于劉錚的《國人》[EB/OL].2016-12-12,中國青年攝影網,https://www.sohu.com/a/121375955_440816.

③海杰.照鏡子的人——16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訪談錄[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100.

猜你喜歡
政德國人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政德建設重要論述研究述評
硯邊紀實
國人休閑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為何不被國人重視
習近平政德觀探析
寓言
——劉政德雕塑藝術展作品選
被嫌棄的宋國人
2014國人出境游盤點
混亂實驗室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