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激勵機制問題及對策

2019-02-20 19:59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所有制激勵機制職業院校

劉 丹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科技發展與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莊 050081)

一、混合所有制辦學現狀分析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混合所有制”這一經濟學概念引入職業教育領域,由此開始了職業院校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歷程?!稕Q定》指出:“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盵1]

吸納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就是要實現職業教育由單一辦學主體向多元辦學主體的轉變,這是辦學模式的革新,更是教育產權制度的改革。

在過去5年中,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并沒有實質上的革新與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理論研究多,實踐探索少。很多院校、學者都針對混合所有制辦學進行了積極的理論研究。在中國知網以“混合所有制辦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2014年至2019年7月,發表的論文共計231篇,從2014年的4篇,到2018年的93篇,文章數量呈飛躍式發展。但與理論研究的快速發展相比,實踐探索就顯得黯淡一些。據了解,全國僅有少部分高職院校開始了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探索與實踐。

二是“小混合”多,“大混合”少。有研究人員提出,職業院校的混合所有制辦學分為“大混合”與“小混合”?!靶』旌稀笔歉呗氃盒炔磕骋粋€二級學院或某一個專業層面的混合,即“依托具體項目,企業投入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是高職院校二級學院與企業以所依托項目開展的合作辦學”[2]?!按蠡旌稀笔窃盒用娴幕旌?,即“高職院校的創辦主體為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私有資本、外資三種資本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是整個學校層面的體制混合”[2]。目前,混合所有制辦學探索大多停留在“小混合”層面,通過校內二級辦學機構或具體項目開展混合辦學,包括二級學院、專業、實訓基地、研發中心等載體的混合,如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3]。而開展“大混合”探索的職業院校相對較少,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三是“混合”程度不夠深入,合作辦學流于表面。多元辦學主體的投入既包括資金的投入,也包括管理、知識、技術的投入,不同主體要參與招生、教學、考核、就業等辦學的各個環節,同時,還要形成長效機制,使混合辦學成為高職院校的一種固定辦學模式,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某一屆學生,或者某一個項目。只有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辦學”?,F階段,開始混合所有制辦學探索的部分職業院校,受種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大刀闊斧地推進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混合辦學形式較為單一,辦學合作方也僅局限在企業,混合程度不夠深入[4]。

總體來看,職業院校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進程緩慢,效果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辦學主體各有其顧慮,對合作辦學持觀望態度,參與積極性不高。政府層面,一方面擔心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也害怕失去對公辦院校的話語權。院校層面的顧慮主要有四點,一是身份變化導致待遇降低,二是企業入股增加辦學風險,三是國有資產流失被追責,四是多元主體管理導致成本增加。而企業則主要擔心收益無法保障,行政干預過多等問題[5]。通過分析發現,辦學參與方之所以顧慮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多元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應進一步整合不同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協調、平衡各方利益關系,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

二、混合所有制辦學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整合不同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激發多元主體參與混合辦學的積極性,關鍵在于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旌纤兄妻k學應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采用多種激勵手段,發揮不同辦學主體的優勢和作用,調動院校、企業、社會團體及其他辦學主體的合作積極性,促使政府、企業、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訴求基礎上尋求共同發展,謀求共同利益,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目前混合所有制辦學激勵機制在政府、院校和企業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政府層面

1.激勵機制有待加強

推動多元主體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但目前,由于缺少相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的驅動作用十分有限。雖然在多個政府報告及出臺的文件中,國家均大力提倡職業院校吸納社會資本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但缺少具體的鼓勵政策和措施。

(1)對企業的激勵政策

混合所有制辦學是校企合作的一種創新模式,目前,只有《職業教育法》對校企合作進行了相關規定。但《職業教育法》的內容涵蓋了職業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對校企合作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論述,只是規定了企業的義務,而沒有賦予企業參與辦學的權利,也沒有指出如果企業在合作過程中未能履行相關規定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雖然有部分政策文件中提及對于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可以適當給予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但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保障,對于企業而言,通過辦學獲得的人才培養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收益均需要長期合作,而企業注重的是經濟效益,因此,出于對投資與收益的關系權衡,大多企業合作辦學的積極性有待提高,混合所有制辦學呈現出“政府驅動、院校主動、企業被動”的現象[6]。

(2)對職業院校的激勵政策

相對而言,職業院校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積極性比較高。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而通過混合所有制辦學,職業院??梢詳U大辦學資源,激發辦學活力,促進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院校方對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沒有顧慮。在國有資產、薪資待遇、辦學風險、治理成本、培養成本、學生就業等多個方面,職業院校也存在一些憂慮,迫切需要國家和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度來“排憂解難”,目前,關于混合所有制辦學實施的規章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職業院校只能在摸索中前進,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影響相關合作事宜的順利推進,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院?;旌纤兄妻k學熱情。

2.亟需教育管理部門參與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的發展需要多方辦學主體的參與,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校企合作辦學。作為推動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指導者,教育管理部門也應該實際參與辦學,成為多元辦學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充實辦學力量,進一步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辦學參與方的身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但目前,受多種因素的限制,政府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實際案例較少。

(二)院校層面

職業院校是實施和完善混合所有制辦學激勵機制的主體。目前,由于缺少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職業院校缺少系統完整的激勵制度和具體措施,只能依據探索實踐情況,一邊建設辦學實體,一邊完善激勵機制。

1.激勵機制存在滯后性

很多辦學實體都存在“問題先行,制度在后”的現象,往往是出現問題之后,才來完善制度。而實際上,只有預先制定相對完善的激勵制度,才能充分激發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的辦學積極性,激勵機制才能及時發揮作用。

2.激勵機制存在片面性

由于站位高度、視野寬度等問題,職業院校所制定的激勵制度往往更多關注的是院校本身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訴求;往往只能夠解決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問題,而不夠全面,系統。

3.激勵機制的長效性有待加強

職業院校在建立激勵機制時,如果不能結合職業教育的長期戰略目標,而只關注短期的發展,比如某一年招生人數的增加,或者某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忽視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的構建,就會影響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的可持續發展。

4.忽視精神激勵

提到激勵機制、鼓勵措施,人們往往會把關注點放到物質獎勵上,但實際上,精神激勵也同樣重要。只有物質與精神并舉,才能全面完善激勵機制。

(三)企業層面

企業是混合所有制辦學尤為重要的一環,缺少了企業的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將淪為空談。但是,企業合作辦學利益無法保障,能夠主動參與辦學的企業較少,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觀望狀態,或者與學校的合作仍停留在訂單培養、實訓基地建設與使用等層面,未能形成政、校、企利益共同體。究其原因,還是利益訴求無法得到滿足。企業的經營有趨利性,而聯合辦學所帶來的人才紅利又無法在短期內獲得。有很多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卻沒有得到預期收益。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尚未形成統一協調的利益共同體,企業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辦學熱情自然受影響。

三、混合所有制辦學激勵機制完善對策及建議

為了平衡協調多元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進程,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參與方的辦學積極性。

(一)政府層面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激勵政策

一方面要完善對企業的激勵政策。第一,出臺相關政策,對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企業給予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并通過法律法規予以明確;第二,設立各級各類獎項,對于積極參與辦學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企業給予獎勵,提升其社會影響力;第三,明確規定企業與公辦院校合作辦學,不會影響企業的獨立法人地位,政府將完整保留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不會進行過多的行政干預,不會影響企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

另一方面要完善對學校的激勵政策。第一,形成法律法規,完善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的資產管理制度,尤其針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加以明確、細化、監督和管控,為學校解決后顧之憂;第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明確規定院校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會影響教師的編制及薪資待遇,消除院校方相關人員的顧慮;第三,對于積極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職業院校,設立專項資金進行扶持,提高生均撥款額度,對于貧困生,實施學費補貼或減免政策,為院校分擔培養成本;第四,為院校與企業合作搭建溝通平臺,雙方聯合培養人才,實現招工、招生一體化,打消考生及家長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顧慮,引導他們積極報考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院校;第五,設立專門政府機構對接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事宜,開通綠色通道,加快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事項的審批流程,擴充招生計劃,由學校根據專業特點與辦學情況自行制定招生計劃,放開對職高、中專、技校等學校的招生,對有專業特長或專業對口考生給予加分或優先錄取,以提高學生報考混合所有制院校的積極性[7];第六,給予混合所有制院?;驅I的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勞動保障部門應積極落實基本生活補貼、就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訂、勞動關系接續等相關服務,以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與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加強溝通,合作建立就業信息服務窗口、就業信息庫等,優先為混合所有制院?;驅I的畢業生推薦工作,并依托學校定期開展高職學生創業講座,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7]。此外,還要注意對于取得突出辦學成就的職業院校,授予榮譽,給予獎勵,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積極性。

2.作為辦學主體實際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

政府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引領者,也是辦學的實際參與者。應該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辦學優勢,建立政、校、企聯合辦學實體,創新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比如山東海事職業學院,在創立之初就采取校、政、企合作,“大混合”所有制形式,由濰坊市政府主導,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創辦,是山東省職業院?;旌纤兄聘母镛k學實踐試點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與河北雪龍集團聯合成立裝配式建筑學院,河北省辛集市政府積極參與辦學,校、政、企共同打造協同育人平臺。政府積極參與辦學,能對混合所有制改革起到較強的激勵推動作用。

(二)院校層面

1.開展理論研究,確保激勵機制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第一,學校組建專業的研究團隊,針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政策、理論以及具體實施策略開展研究,及時了解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與時俱進,更新辦學理念。

第二,在各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實訓基地、研發中心、創新中心設立專職研究員,及時調研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匯總分析,形成調研報告,為學校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走出校門,到成功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職業院??疾旖涣?,學習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完善激勵機制。

2.查漏補缺,保證激勵機制的全面性和持續性

全面、完善的激勵機制,必須兼顧多元辦學主體的利益訴求,平衡各參與方的利益關系??梢酝ㄟ^實施校企雙向激勵機制或校、政、企循環激勵機制,以進一步提高合作方的辦學積極性與主動性。

(1) 校企雙向激勵機制

院校方要切實考慮企業利益,在保障企業獲得收益的基礎上實現辦學目標;企業將學校視為必不可少的發展支撐和保障,不遺余力為學校提供支持。通過這樣的雙向激勵,增強合作意愿,密切合作關系,提高合作效益,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學校通過課程開發、專業建設、技術研發等,為企業提供人才紅利,創造經濟效益;企業發揮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為學校搭建教育教學和生產實踐平臺。

(2) 校、政、企循環激勵機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吸納政府、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多元辦學主體之間要形成循環激勵機制。以校、政、企合作辦學為例,政府為學校和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并給予稅收、撥款、招生、就業等優惠政策,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等支持,企業為學校提供資金、場地、師資支持,學校和企業共同為社會創造人才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三方互惠互利,形成一個循環激勵的閉環。

另外,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還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科學的治理結構?;旌纤兄妻k學實體應該兼具多元主體的不同管理特點,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理事會管理模式,制定理事會章程,理事會成員由多元主體代表共同擔任,對干部人事的任免,章程的修訂,發展規劃的制定,財物預算、決算等重大事項進行決策??茖W、高效的管理是激勵機制的基礎。第二,公平的考核機制。辦學實體應定期對教師、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進行考核評定,考核內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現、職業道德情操、業務水平和工作實績??己私Y果作為聘任與否、職稱(職務)升降、獎勵或者處分的依據。公開透明的考評機制是激勵機制的保障。第三,健全的工資薪酬制度。根據考核結果,科學核算基礎工資、獎勵性績效、“五險一金”等,依法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收入。完善的工資薪酬制度是激勵機制的核心。

3.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并舉

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還需要同時注重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推行股份制試點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股權激勵機制。股權激勵是現代股份制企業中常用的激勵手段。以員工持股、參與分紅的方式激勵職員??梢試L試在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推行股份制改革,通過持股分紅的方式來激勵教學人員的辦學積極性,這是一種長期的激勵手段,有利于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注重精神激勵,引導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發展與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讓他們認識到自身是教育改革的主體,喚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還要聯合不同辦學主體,定期進行工作總結,舉辦表彰大會,對表現突出的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三)企業層面

企業要加強與政府和院校的溝通,調整利益訴求,更多關注長遠利益的獲得,形成政、校、企利益共同體,多元主體之間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利益關系,共同規劃、共同組織、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擔風險,謀求企業的長期發展。

1.建立師資共同體

鼓勵企業人員作為“雙師型”教師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一方面給予這些人員一定的物質獎勵,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精神激勵,喚起他們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使企業人員主動投身到教學改革事業中來。

2.建立專業共同體

企業參與辦學主要是為了獲得人才紅利,從而創造經濟效益,因此,培養專業對口、能力強的畢業生就非常關鍵。企業要從市場出發,基于自身的生產技術需求,與院校方共同研究專業設置,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3.建立管理共同體

企業要積極參與辦學管理,加強校企文化融合,以行業規范、企業準則管理學生,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無縫對接”。

多元辦學主體各方都可以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謀求長遠發展,必須兼顧各參與方利益,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滿足多元主體的利益訴求,平衡利益關系,形成經濟、文化均緊密聯系的利益共同體,才能保證辦學實體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所有制激勵機制職業院校
基于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學建模實踐活動探索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激勵機制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激勵機制助推節能減排
高句麗土地所有制演變淺探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及其現代啟示
淺議中小企業激勵機制
混合所有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