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徑探析
——以重慶城市職業學院為例

2019-02-20 19:59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中華中華民族思政

楊 炳 楠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永川 40216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 ‘根’與‘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對維護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將民族意識植入大學生內心

民族意識是對于本民族發展歷史和自身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同,來源于人們發自內心對本民族的熱愛[2]。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從而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

我們豐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觀念蘊含在優秀傳統文化中,要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中[2]。例如,孔子倡導的仁愛思想;墨子倡導的“兼愛”“非攻”;孟子倡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傳統文化,對我國現代教育有著深遠博大的影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調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具有潤滑、導向作用,對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形成有著引導作用[3]。大學生通過學習,領悟精華,從而激發其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文化自信,從根本上增強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認同感,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

(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促進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讓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深入學生心中,這樣,大學生才能深刻理解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從心底產生愛國情感,并積極主動投入精神文明建設中。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 我國高校不斷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認識[4],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探索出教育實踐的新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但也要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仍有待加強,高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仍存在不足,重視程度不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夠深入,融合傳統文化的程度不足。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價值,它積累了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認同[5]。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高度重視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高校非常重視對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以理論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傳統課程教育模式,在課堂上以填鴨式教學為主,缺乏運用激發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導致大學生在課堂中難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此外,一些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重視程度不夠,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傳統文化的程度不足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文化涌入了我們的生活。受到西方多元化文化價值沖擊的中國大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普遍缺乏興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較為薄弱。個別高校的思政課堂也沒有很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例如,在課程設計方面,沒有深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進行挖掘,教學方式單一,缺少足夠的經典案例,課堂上缺乏對傳統文化概念、優點等實質內涵的解說,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能引導學生將所學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指導學生做人做事;在課后作業方面,例如關于如何增加大學生對我國文史類相關書籍的閱讀量沒有提出有效建議,僅僅要求大學生在課下關注一些網絡時政新聞、歷史材料等,導致課堂所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沒有得到深刻理解,那么,學以致用,指導學生工作、學習、生活的價值更無法落實。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陣地[6]。教學中適當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因素,大學生才能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一)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

高校承擔著以德樹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責任[7]。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應不斷創新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的認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大學生正確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封建糟粕的區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將思政課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處于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之列,并且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它還積極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7]。近年來,中國社會多元文化共生現象要求我們不僅要深入探索優秀的傳統文化及其寶貴精神,而且要將其與馬克思主義原理進行恰當結合。例如,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的深入探索,通過各種途徑促使當代大學生領悟到中國古漢語的智慧、優秀品質及精神,深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從而使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要解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后一公里”這一問題,就要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跨越歷史時空的價值觀念,通過創造性轉化,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8]。要研究具有共性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將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與具體的、個性的問題相融合,將其變成生動的、可遵循的價值實體或者道德實體。

以重慶城市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學院與永川區文聯合作建立“文藝名家工作室”和“城市文化研究所”,在課程建設中將“中國文化概論”“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文化智慧”“剪紙”“雕刻”“太極拳”等選修課內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將傳播“工匠精神”作為課程教學重點。同時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積極發掘地方傳統文化,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了重慶市永川區的一些特色民俗文化,例如,講授巴蜀文化和茶竹文化的內涵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及人文素養。

(三)加強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渠道和主戰場,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想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洽地融入其中,關鍵在教師。教師結合新時代的思政教育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要做到教學和科研并行,實現“兩條腿走路”,扮演好“良師”與“學者”兩個不同的角色,使思政課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9]。通過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并豐富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將其研究成果轉化到教學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使新時代的思政課“配方更科學、工藝更精湛、包裝更時尚、內容更營養”,做到“色香味”俱全并兼具充足的養分。要圍繞思政課主題,在教學詞匯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到言之有物;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價值觀和當代流行語結合起來,使教育入腦入心。

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質量,高校要更加注重思政教育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增加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使其在思政教學中能游刃有余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大師的支持。學院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知識講座,進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豐富傳統文化知識,在思政教育中有意識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學院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強化網絡媒體中傳統文化的融入

在信息網絡時代,現代生活處于新媒體包圍之中,要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質量就必須要使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發揮作用、體現價值[10]??赏ㄟ^微信公眾號、學校官網等推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將新媒體與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整合。例如,借力新媒體,開展各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網絡溝通與互動中了解傳統文化內涵,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與影響。

還可以通過播放微視頻、微電影以及文化類電視節目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大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例如學院在廣場大屏幕上會定時播放《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國家寶藏》等文化節目,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增強民族自信。通過新型媒體及時了解大學生的關注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文化傳承相關主題活動。

(五)強化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民情和地方特色,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舉辦漢服展示、書法展覽、繪畫展覽、民樂演出等社團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大學生深刻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切實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在校園環境設施建設方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園建設方方面面,比如,校內標志物設置、建筑物命名、路牌設置、名人名言和畫像張貼等。

結語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認同,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方式[11]。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在教育實踐中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夠增強大學生抵制西方多元文化沖擊的能力,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特別是豐富和完善思政課程教學實踐與當地特色傳承文化的融合形式和方法,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課程建設,使其具有更重要的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中華中華民族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