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時代下的學術期刊:從單一數字化到多元數據化的轉變

2019-02-20 08:58董媛媛董小兵林曉晨
視聽 2019年7期
關鍵詞:紙質科技期刊選題

□董媛媛 董小兵 林曉晨

一、信息環境下的科技期刊發展

信息時代大數據逐步改變著世界運行模式,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實用性與效率性。對于科技期刊來說,傳統單一的運營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環境,將編輯出版流程中組稿(收稿)、審稿、編校、印刷、發行等環節作為出版重心的出版模式,已不能滿足科研人員收集信息的需求。

在數據時代背景下,期刊經營方式須從根本上調整經營方向,將出版單位從業者從低端的機械式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轉變科技期刊作坊式的編輯思維。通過改變選題策劃、更新期刊評價標準、改變經營管理等方式,促進科技期刊多模式辦刊形式的形成。

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各自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要充分認清傳統出版與現代數字出版的不同特征與發展現狀,不斷提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融合發展水平,促進民族出版業可持續發展。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各種圖、文、聲、像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入信息庫中,出版者根據市場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編輯、加工、整合,然后以光盤或網絡出版等形式投放市場的出版活動。數字出版的特征使廣大期刊辦刊者面臨角色的轉變、版權意識的轉變、經營意識的轉變和工作方式的轉變。不同于傳統出版的組織形式,數字出版崇尚自由的交流方式。目前,數字出版在我國發展很快,已經形成了網絡圖書、網絡期刊、網絡數據庫等多種新業態。

數字化和數據化,字面上一字之差,內涵已完全不同。數字化是將模擬數據轉為二進制碼,數字化文本卻只是原樣體現將紙質版期刊進行文本輸出。數字化要求使用者明確所要查詢內容具體到指定期刊中,才能找到對應的數字化圖像文件。而數據化應用,將有助于通過檢索詞或者oi進行檢索,查詢將更加快捷、準確。當文字轉換為數據后,人類將實現云閱讀,借助云數據分析,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效數據。所以科技期刊目前要做的就是積極實現數據化期刊服務模式,以便更好地與作者和讀者對接。

二、從繁雜中提煉數據并再利用

現在通過各大數據庫平臺,可以輕松得到期刊的各種指標統計,借助這些統計結果,可以得到紛繁復雜的學術影響力量化指標,比如高頻下載文章、網絡傳播情況、讀者地域分布分析、讀者所屬單位統計、文獻學科分析、訪問量、同行業期刊同學科載文對比分析等,基于此,可以統計和分析論文與論文之間的知識關系,進而發現新的研究方向、趨勢和熱點等。

簡單地說,數據匯總利用不可以只圖“大”和“廣”,最重要的是要足夠“深”,科技期刊的從業人員要學會提煉、重組,學會對紛繁復雜的數據再次利用,追蹤科研成果的研究背景數據、過程數據(探索可視化)、成果數據,形成完善的成果產業出版鏈連續報道,應用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進行展示,豐富出版產業內容。

要實現“數字化”基礎上的“數據化”轉型,要對以“學術期刊”為中心的數據具有基本的辨識能力,有了數據辨識力才能對數據進行詮釋、組織與整理,進而有意識地積累數據、提取數據、拓展數據,實現數據的推廣與應用。

三、數據化期刊意味著什么

數據化期刊意味著什么?不是沖擊最高論文發布數量,不是贏得更多廣告,而是為科技工作創造出盡可能多的衍生價值,成為科技信息溝通的有效橋梁。數據化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關于作者、讀者、學術等方面的信息。期刊利用下載率可以甄別讀者感興趣的選題,追蹤重點作者、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向,進而預測選題。通過分析期刊數據制定選題方向,突出熱點報道的實效性,實現對讀者的個性化內容推送。

數據化期刊將完成學術產業到傳播數據的對接,實現數據與媒介的有效互動,科技期刊通過有意識積累整理科技信息,從大量數據學術信息和學者信息中選取本刊側重報道的內容,以期探求技術發展趨勢,為期刊發展服務。但是在發展探索過程中數據化期刊發展方案的制定要避免紙質版與數據版出版的同質化,必須認識到數據化不是紙質版的電子方式。

例如,在某次的行業專業會議上,發現新鮮選題后同步在微信公眾號上搶先發表報道,隨后在紙質版進行跟蹤報道。這樣的操作能夠更大范圍地吸引受眾??梢哉f,新媒體的應用避免了紙質版出刊的不及時,反過來紙質版又可以彌補新媒體介紹的局限性。在新媒體訂閱客戶端,讀者收到信息推送后,會積極尋找后續報道,這時知網平臺的數字首發將發揮作用,填補新媒體——微信公眾號與紙質版見刊中間的空白,這樣,科技信息的發布才能真正實現360 度全方位報道。

由新媒體、互聯網、紙媒構成的傳播產業鏈條,將具有創新性、重要的科技信息多次集中報道,刺激讀者的閱讀欲望,實現了科技信息推廣的有效性、實用性。這種立體的報道方式,不但保證了學術論文的傳播,而且在專業推廣上爭取了更多的首發權,在圖表、產品類型、輔助媒介等方式的配合下,在紙質版基礎上,科技期刊的發布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四、多重出版方式的組合推廣

現在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完善了期刊發展的方向,同時也給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相關人員具備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對新媒體內容的編輯能力、重視交流互通方式改變。編輯人員要從單純的編輯策劃轉向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決策,依據數據分析,對期刊內容進行個性化定制,以實現精準推送科技信息。對于“新媒體的輔助運行對傳統科技期刊是否有用”這個論題,實踐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個性化推送是一種產品策略,需要大量數據支持,而大數據技術為出版機構增加了了解和研究讀者的機會,從而使個性化推送成為可能。

對于科技期刊來說,建設內容發布的多媒體平臺,多渠道及時推送學術信息,實現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端的信息推送,加入各種形式的小視頻,這些可視化手段有助于將枯燥的數據以及復雜的關系以生動、形象、簡單的方式體現出來,將枯燥的文字生動化,極大拓寬了傳播途徑,強化學術傳播力??梢?,多重出版需要數據化狀態工作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

眾所周知,期刊出版價值鏈是由三段組成,前期是科技信息內容策劃選題,中期是編輯加工校對,后期是市場營銷及產品服務。期刊編輯避免成為只會編輯加工低端加工主體的最好選擇就是重視期刊的數據化發展,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學術期刊的主要功能包括:學術方向的引領功能、學術信息的交流功能、學術成果的傳播功能以及學術研究的評價功能。在數據時代,綜合性學術期刊的這幾大功能都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實現以學術期刊為紐帶的學術信息全流程傳播。

一是提升策劃技能,樹立為讀者作者提供價值而非單純出版生產紙質刊物的出版理念。

二是借用數據化管理,發揮粘合劑的作用,粘合出版產業鏈中所能涵蓋和涉及的行業機構。

三是實現內容的二次提煉+產品形式多樣+首發、二次發表+新媒體,保證及時且有效的傳播途徑。通過優質內容的再生、衍生,開發科技期刊技術提供平臺的高附加值。

五、結語

伴隨著數字化向數據化的轉變,從單一到多元,傳統媒體要從單純的信息提供者轉變為價值理念的推廣者,重新塑造科技期刊的生存價值,還要避免數字媒體的碎片化和自媒體的淺層化,要用與眾不同的眼光,從龐大的科技信息中提煉更為精準的更有價值的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猜你喜歡
紙質科技期刊選題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四川省圖書館發布2019年閱讀報告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布達拉宮紙質文物修復——以佛經公文為例
談詩詞的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