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信息化融合,實施因材施教

2019-02-22 14:22紫金縣紫城第三中學
師道(教研) 2019年5期
關鍵詞:因材施教教材融合

文/紫金縣紫城第三中學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水平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和創新。在新形勢下,以學生為本,注重信息化融合創新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是推動學校教學改革的助燃劑。只有創新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教學模式,才能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課程。

進入新千年以來,隨著知識的更新,科技的飛躍,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近年來,課堂教學仍沿襲傳統的模式,方法單一,呈現呆板、枯燥的局面,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需要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課程的教學過程,營造一種新型、創新的教學環境。

一、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1.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因材施教的作用

首先,要以教師培訓為先導。從辦公軟件的使用到簡單的課件制作等等,使老師們對各種應用平臺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應用,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應用水平,為信息化融合教學打下實踐基礎。同時,加強學校信息平臺創新建設,將教師的資源、課件、視頻、課案等分享到平臺,為教學教研提供共享平臺和有力的支撐。

其次,要創新教學組織形式。以往傳統教學的單一組織形式把學生當作“規格”和“型號”完全相同的“材料”進行批量加工。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全可以突破單一授課制,無論對于組織或個體來說,數字化的環境都能使其“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目前,可以采取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基于能力差異和合作的分組教學、基于個別指導的開放教學、基于學校的網絡化教學、基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等等。當然最好把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應用,才能有效發揮因材施教的作用。

2.創新教材,促進信息化整合

創新學科教材,是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編寫好教材,才能有效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華南師大教授李克東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將教育信息技術中的三大功能(對象、教材、方法)統一起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氨R未動,糧草先行”,教材創新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糧草”,只有對傳統的教材進行改革創新,使其適應信息技術的需求,才能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二、因材施教與信息技術課堂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教學中就實踐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來臨,學校課堂愈來愈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應當說,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可能。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條件和可能,要使這種“條件和可能”成為現實,就需要從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充分傳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創造發明活動最直接的動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樂學,從而使學生揚長避短,有特色地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能使許多的概念、規律、環境,從抽象變具體,從復雜變簡單,將呆板、單一、枯燥的學科知識以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形式有機組合,圖、文、聲、形、像并茂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具有強烈感官刺激的呈現手段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新穎性,有利于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信息化與學科融合前途光明,任重道遠

如今,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整合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新方法,才能讓信息技術教學取得成功、取得新發展。

信息技術的運用前途雖然一片光明,但是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看到,在新的形勢下,先進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從根本上取代教師地位。當前,部分教師缺乏現代教育意識和研究技能,同時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沒有明確的理性認識,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戰。另外,部分學校運用信息技術的條件不成熟,缺少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等,這些直接影響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弊鳛榻逃ぷ髡?,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繼續努力,兢兢業業,大膽創新,才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猜你喜歡
因材施教教材融合
教材精讀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教材精讀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融合》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