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現狀與路徑叩問

2019-02-22 21:30劉禮蘭
綏化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鍵詞:障礙者普通人融合

劉禮蘭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0)

據調查顯示,我國聽覺障礙者有2054萬,在殘疾人中位居第二。[1]分析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情況有利于進一步了解聽覺障礙者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為聽覺障礙者的社會參與提供思路。

一、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現狀

社會融合是多維度的,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制度、文化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融合。[2]結合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過程中的主要參與情況,本文重點介紹職業、教育、生活、心理和文化五個方面的融合現狀。

(一)職業融合。就業對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以及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就業方針、政策的不管完善,聽覺障礙者的就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就業機制、就業方式、就業規模和就業服務系統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列成果。然而,依然存在許多現實問題。首先,就業認知偏低,政策關注不積極。某項調查顯示,受訪聽覺障礙者中有22.5%基本不關注就業問題;60%的受訪者表示很少關注相關國家就業政策。[3]他們就業認知不高,就業方向不明確;主動了解國家就業政策的意識淡薄,對就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也顯著低于普通人。其次,自身素質低,求職艱辛。聽力落后影響到認知能力發展,聽覺障礙者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明顯低于普通人,導致其就業能力與社會要求并不兼容,求職之路并不順暢。最后,溝通不暢,職后適應難。多數聽覺障礙者雖然有一定書面語能力,但口語能力偏弱,平時交流以手語為主。而普通人對這種交流方式并不熟悉,導致雙方在溝通上出現斷層,給聽覺障礙者入職后的職業融合造成一定困難。

(二)教育融合?!蛾P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的頒布開始了我國對融合教育的探索。之后,政府機關、教育部門、殘聯等機構也積極響應政策,對殘疾學生的融合教育做出了一系列貢獻,如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等。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殘疾學生入讀普通學校的比率大大提高,融合教育獲得一定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隨班就讀對象大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學生,且只有符合隨班就讀標準的兒童才被允許進入普通學校,很多重度、極重度聽覺障礙學生依然被排除在外。學前、高等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現在只有少數幼兒園接受聽覺障礙學生;也只有很少一部分非常優秀的聽覺障礙學生有機會進入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很多聽覺障礙學生在普通班級中并沒有獲得應有質量的教育,學校、教師無法根據其自身特點對環境和課程作相應調整,從而出現“隨班混讀”“隨班就坐”等現象。

(三)生活融合。生活融合表現在普通人對聽覺障礙者的接納程度和聽覺障礙者自身生活觀兩個方面。有研究以社會距離為切入點調查聽覺障礙者的社會融合情況,結果發現普通人對聽覺障礙者的社會距離是客觀存在的,并隨著關系密切度的增加而拉大。例如,雖然有85.4%的人愿意與聽覺障礙者做鄰居,有75.1%的人愿意和聽覺障礙者一起工作;但愿意與聽覺障礙者做親戚或通婚的只有19.1%,愿意讓聽覺障礙者領導自己的只有17.1%。[4]可見,聽覺障礙者的生活融合并沒有得到普通人的足夠支持。此外,聽覺障礙者由自身缺陷而形成的思想、觀念等對他們社會融合起到重大影響。很多聽覺障礙者認為依靠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是天經地義的事,類似的思想造成聽覺障礙者社交圈子日益縮小,進而形成不良的社會習俗和家庭倫理觀念,不利于其生活融合。某些承受能力較弱的聽覺障礙者可能會心生失望,甚至不愿與他人或社會進行互動。上述兩方面因素致使一部分聽覺障礙者缺乏社群生活意識與社交互助能力,從而導致聽覺障礙者自身的功能性社會排斥。

(四)心理融合。心理融合主要指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互相配合、融入周圍環境的能力,在新環境下則表現為獲得社會認同能力。聽覺障礙者步入社會,其行為是否符合大眾行為并得到社會認同對其融入社會極其重要。然而,目前主流社會對聽覺障礙者存在著的誤解和偏見給其得到社會認同帶來困難。此外,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人生際遇,能否及時主動準確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提高自我心理融合能力,決定了聽覺障礙者社會適應的程度。聽覺障礙者與普通人相比,在自我心理融合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多,也更獨特。一方面,聽覺障礙者自卑心理強烈,性格偏孤僻、膽怯,對生活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他們常懷有偏執的抱怨心理,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父母、社會和命運,不能正視自身問題。此外,主流社會對聽覺障礙者存在的誤解和偏見也極大地阻礙了聽覺障礙者獲得社會認同。正是因為聽覺障礙者自身客觀存在的缺陷或障礙及其普遍的心理特征,使得其不愿參與社會交往、溝通,在社會融合過程中存在自我排斥現象。[5]

(五)文化融合。文化有主流文化和亞文化之分。亞文化存在于帶有鮮明特征的某一特定團體間,它有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語言模式。聾文化因帶有聽覺障礙者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語言模式等特征而屬于亞文化的一種,其在增強聽覺障礙者群體間互助、交流、協作的同時,也因其語言、生活環境、習慣、信仰、價值觀等復雜的系統脈絡異于普通人的主流文化而造成在其與普通人溝通過程中的沖突與誤解。[6]此外,除了上述無形文化間的融合外,聽覺障礙者的文化融合還可以從一些可視的現代傳播媒體中窺見一斑。電視、互聯網、手機的興起,促使新媒體誕生,新興媒體的產生對聽覺障礙者融入主流文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他們不僅可以通過閱讀電子報紙了解最新要聞,也可以通過看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掌握現代訊息。但是,有很多電視臺或者網絡頁面并沒有做好無障礙設計,大多數還是語音播報,并沒有配備字幕,這給只會手語而聽音能力較弱的聽覺障礙者的文化融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路徑

殘疾人的融合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聽覺障礙者作為殘疾人的第二大主體,其社會融合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到殘疾人的自身利益,也直接影響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以及整個社會的穩定。然而,當前聽覺障礙者的社會融合程度并不高,與社會平均水平仍然存有較大差距,在職業、教育、生活、心理和文化等幾個方面都還面臨許多融合困難,這與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等責任主體不無關系。因此,可從這四個角度思考,如何幫助廣大的聽覺障礙者盡快地融入到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中,共享社會文明進步的果實。

(一)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全局引領優勢。政府應該承擔主導任務。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的建設。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政策法規的支持,政府可通過制定政策強制社會主體履行自己對聽覺障礙者應盡的義務。在政策制定中,不僅要考慮到聽覺障礙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重點關注聽覺障礙者融入社會的途徑。其次,要完善相關組織與監督管理工作。聽覺障礙者是社會弱勢群體,政府有責任為其提供基本生活服務與社會服務,也應該保障其基本權益不受侵害。在保障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過程中,政府可以積極聯合相關部門,通過部門間協調合作共同為聽覺障礙者服務。[7]最后,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以支持聽覺障礙者的社會融合,建立穩定的財政保障機制從資金上切實保證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供給。

(二)釋放學?;盍?,完善社會支持網絡。各類社會組織在解決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問題方面占有不可估量的優勢。首先,學校是聽覺障礙者接受正規而系統的個別化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必須釋放學校在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中應有的活力,統領家庭和社區,通過“中心?!被蛘摺皩W校圈”等模式最大限度的使用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的人力、物力和環境資源,為聽覺障礙者融入社會做好準備。其次,各種民間組織機構提供給聽覺障礙者必要的救助、大力宣傳和倡導社會關注,營造了關愛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良好氛圍,促進國家對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傾斜與政策支持。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問題的解決需要尋求這類民間組織的支持。再次,要積極構建無障礙環境,為聽覺障礙者融入社會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無障礙環境設計范圍較廣,既有物質可視化的環境,也有信息交流和大眾心理的無障礙環境。例如,通過為電視作品等配字母和提供電視手語等保障聽覺障礙者能夠無障礙地獲得信息、進行交流。最后,要大力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融合服務,提高聽覺障礙者的社區參與能力和生活質量。在發揮社區的照顧功能的同時,注意利用社區對聽覺障礙者進行教育,促進聽覺障礙者融入社區生活,為日后的社會融合打下基礎。

(三)重視家庭責任,創造良好家庭環境。家庭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聽覺障礙者生存發展的天然屏障,家庭教育的啟蒙性和長期性顯著地影響著聽障兒童的成長。[8]國內外大量的實踐也證明:家長在推動殘疾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改善特殊教育條件、謀取受教育權利、促進社會對有殘疾兒童權利保障的立法以及對社會和諧發展方面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9]因此,促進聽覺障礙者進行社會融合就必須重視家庭責任,以家庭為著力點,保障聽覺障礙者的權利。首先,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不能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責任而把聽覺障礙者的教育職責全部推脫給學校,而要認識到家長在聽覺障礙者成長、社會融合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康復能力,為聽覺障礙者日后的社會融合做準備。其次,家長也要注重尋求社會幫助,積極咨詢與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相關的知識,在信息獲取和人情支持上給予聽覺障礙者最大的幫助。多帶自己的聽障孩子參加家庭聚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時常聯絡感情,為日后融入社會做好鋪墊。最后,也可鼓勵聽覺障礙者社會交往,不對自己孩子的交友設下太多限制,拓展其與同伴以及與普通人的交往范圍,鼓勵聽覺障礙者多參與他們的活動,提高其社會融合能力。

(四)接受差異觀念,提高自我身份認同。內因是最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進程。要想提高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就必須調動聽覺障礙者自身參與的積極性。聽覺障礙者需要接受自身存在的缺陷,正確看待個體差異,不斷地參加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參與社會積累實際能力。而且,在生命各個階段上,每個人都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而殘疾。因此,聽覺障礙者也沒必要感到自卑,他們要做的就是尊重這種差異,接受自己就是“上帝咬過的那個蘋果”。此外,光有觀念上的認同是不夠的,還要付出行動,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證明自己和普通人并沒有太大差距。從這個角度來說,聽覺障礙者應該積極使用政府和社會為自己提供的一切有利機會,不抱怨不埋怨,腳踏實地的爭取并創造自己的發展機會,這也是社會融合的重要方面。

猜你喜歡
障礙者普通人融合
普通人的夢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向這些普通人致敬
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融合菜
普通人拜登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近十年國外智力障礙者社會交往研究進展
——基于Wos數據的可視化分析
自灸 睡眠障礙者的自救
《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