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所得稅App來了, 你“被法人”了嗎? 1

2019-02-22 02:29馮彬
廉政瞭望 2019年1期
關鍵詞:監事個稅商事

馮彬

要不是下載個人所得稅App,很多人不會知道自己的身份還有隱藏屬性,比如你明明就是個小職員,卻突然發現自己在其他公司“兼職”,甚至還當了監事、法人。近日,《中國青年報》的相關報道引發輿論關注,報道中提到的佘先生,申報個稅扣除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1家企業的法人,進一步查詢發現,他還是1家企業的股東、4家企業的監事,不過這些公司跟自己毫無關系。

怎么辦呢?維權!到派出所報案,被告知“這事得找工商部門”;去公司注冊的工商局,人家說“先到公安局去立案或通過行政訴訟才能撤銷商事登記”;向市長公開信箱投訴,回復是“要去案件發生地立案”;再去相關派出所吧,警方表示無刑事犯罪記錄無法立案。折騰一圈回到原點,事情還是沒辦成。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我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三個字——“踢皮球”。為了證明“我是我”,奔波往返于各部門之間的新聞都快成了段子,現在又要為了證明“我不是我”大費周折,“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目標,在新問題面前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個稅App上線以來,下載量長期霸榜,不僅因為它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更因為這種方式讓不少人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與稅務部門有了直接聯系。與其他娛樂性質的App不同,作為多數人可能持續使用的公共服務類App,就更應該注重用戶體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剛剛開始實施,可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類似“被就業”“被法人”的問題未必不可預見,在銜接和應對準備工作部分缺失的狀態下,就出現了低成本違法,受害者用高額的訴訟和時間成本來證明“我不是我”。

2018年新一輪機構改革以來,“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成為明確目標,個稅App是稅務服務的一種延伸,也正是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解決市民申訴的效率如何,也考驗著政府部門“售后服務”的能力,但納稅人在個稅App上發現的問題難以解決,多少有些諷刺意味,“優化協同高效”的機構改革重點工作,當然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不過這事也不是無解,深圳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首先是到公司注冊地所在公安機關報警,并保留報警回執,再到商事主體登記住所地的轄區局辦理撤銷商事登記,這套程序看起來并不復雜。

話說回來,這些冒用別人身份注冊的企業,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還有沒有其他違法違規之舉,這里正好有了線索可以好好查一查,不能以“歷史遺留問題”為由就糊弄過去。法治政府的要義,既要保障公民權利,也要規制行政權力。

猜你喜歡
監事個稅商事
浙江省蠶桑學會第一屆監事會監事名單
歡迎登錄中國商事仲裁網
增值稅與個稅新政下企業稅務風險點分析與防范措施
誰貢獻個稅最多
論我國上市公司建立獨立監事制度之必要性
論國際民事訴訟中《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明示選擇適用
公益性捐贈的個稅籌劃
論我國上市公司建立獨立監事制度之必要性
Excel 巧算個稅及土地增值稅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與商事登記制度——登記的考察日本商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