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自己的歌》曲調創作學習方式的轉變

2019-03-11 06:34徐軍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音樂創作旋律板書

徐軍

在音樂教學中,創作與表現是一個較難的課題,它要求教師運用音樂教材,引導學生在音樂創作活動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改后的人音版教材五年級中,有關音樂創作的內容是以書面訓練的形式出現的,它要求學生在歌曲學唱過程中初步了解歌曲旋律模仿創作的手法,以《唱自己的歌》為主題,進行曲調創作活動。在教學設計中我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歌曲《童心是小鳥》作為學生了解歌曲旋律模仿創作的教材,利用歌曲的第一樂段的學習與分析來幫助學生把握歌曲旋律創作的手法。根據創作要求的提示,我把課堂教學環節分成了四部,1.學唱歌曲,分析旋律2.出示創作要求3.學生創作4.作品展示與評價。

教學過程描述:

首先學生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緒。跳躍性歌曲情緒表現出了孩子們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幸??鞓飞畹男那?。下面老師范唱第一句曲調 請同學們視唱后找出讓你們感到歡快、喜悅、跳躍的情緒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的?

生隨琴唱后答:有八分音符的運用,節奏緊湊,能表現歡快的情緒。休止符的出現有停頓和斷跳的感覺,像小鳥在跳躍,玩耍。

師再問通過視唱下面旋律你能找出與這一樂句相同或相似的樂句,說一說它們相同與相似之處嗎?這一問很關鍵,是想通過唱與分析把學生帶入旋律創作的基本手法講授內容中,因為這節課的果是讓學生通過自我的創作實踐來了解旋律創作的方法,唱是學習分析的媒介。

師一邊歸納學生們的回答一邊板書:你們說的節奏一樣的,旋律一樣。在音樂中叫重復,后面的寫法叫模仿節奏,變化旋律。此時板書在“重復”后又呈現出了模仿、變化兩個重點詞。這首優美動聽的歌就是通過這三種寫作手法創作出來的。今天的音樂課我們能不能試著寫自己的歌來唱一唱呢?板書出示創作題目《唱自己的歌》。

老師向學生提出創作要求,創作條件如下:按教材所示,已知兩小節旋律,要求用模仿重復變化的方法創作發展成4小節。

老師做了相應的創作范例,準備作品評價時與學生們進行交流:

下面是學生的創作過程,我設定的時間是10分鐘完成。學生們在寫著,我開始巡視看他們的寫作。很快就發現了問題:《唱自己的歌》節拍設定在了4/4,由于是寫在五線譜上,學生的音符寫法出現了錯誤,有符干左右按錯位置的。有節奏超拍子的,肯定是忘了模仿節奏。有的旋律寫的跨越度太大,那唱起來能好聽嗎?最后一小節的結束音寫什么的都有……。寫作的時間結束了,我們進入了作品展示環節。展示過程中一個平時很調皮男同學站起來對我說:“老師,你幫我彈一下我寫的吧?!彼墓澴嗄7聸]有錯誤,只是在結束音上他用了si這個音,我把他的創作結果寫在黑板上,請全班同學跟琴一起唱,請同學們評價一下聽后的感受,大部分同學都說si這個音寫得別扭,不好聽。那位男同學不服氣地說:“我哪知道是這個效果呀,我要能像老師那樣彈琴就好了?!闭f者無意,聽者有心。是呀,在寫的時候,無聲的情況下,是他的內心聽覺在起作用?!皠e的組有沒有上前來展示的同學”,“你去你去呀,”隨說話聲望去,是第三組的同學在推選黃某某同學,這是個非常喜愛學習音樂的學生,二胡水平已過了業余6級。她不好意思對我說:“老師,我想唱給大家聽又怕唱不準,您幫我起個音吧?!薄昂谩?,“我用琴給你起個頭?!彼慕Y束音在1上,整個寫作效果和我的范作相近。嗯,我夸贊她,寫得不錯,剛想換下一組同學,她搶著說:“老師,我覺得這樣寫不太像一首歌,一共四個小節,太短了?!蔽铱粗?,有些無語,但凡成功的課不應這樣虎頭蛇尾的,展示環節如此沉悶??粗鍟?,“重復、模仿、變化”這六個字像是給我自己寫的…….我要重新設計這個教學內容,還給學生們一個新的學習方式。

啟示與思考:

1. 提出問題:根據課堂實踐我發現無聲的創作形式缺乏音樂視聽的特點,使學生作品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久而久之,學生們肯定會對這類訓練內容興趣大減。其次,學生在創作中會出現許多書寫性的錯誤,如節奏的組合往往會不符合節拍規范,三線以上或三線以下音符符尾的寫法往往倒置……

2.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體現創作意識并把它規范地表現出來呢?

在音樂創作的學習中能否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因為現代教學媒體有其獨特性,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新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運用音樂平臺軟件人手一機進行音樂創作,這種課堂形式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主角,并發揮其積極性與創造性,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通過此課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旋律的寫作能力。教學步驟由感受與鑒賞、師生互動演示、實踐創作、作品展示與評價四部分構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今天的教育是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環境,是四個因素持續交互的動態情境。上課時,同學們在網絡教室,人手一機進行音樂創作。其中運用計算機復制、粘貼這一手段,就能很快實現重復的寫作手法,變換軌道音色能實現模仿、變化的寫作形式,豐富寫作效果。教師可通過此類型的訓練使學生先掌握基本旋律寫作的手法,深化學生對已學音樂知識理解和運用,并在模仿、變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逐步建立創作的意識。

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有很多,作為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能單一地使用某種方法,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上課的具體內容選擇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作為課改后的一線教師應看到今天的教育是開放的教育、活動的教育、成長的教育、有生命力的教育。這要求我們應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學習和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不斷挖掘教學環境的潛能,通過教育與環境的有機結合,有效地促成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轉變。

猜你喜歡
音樂創作旋律板書
鋼琴性能對音樂創作風格的影響
語文教師,今天您板書了嗎?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新時代如何做好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研究
給你的信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板書設計的時效性
PEP小學英語第六冊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學設計
關于薩蒂的音樂學分析(一)
7月,盛夏的旋律
思想政治課簡約板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