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協同視角下的樞紐型畢業設計模式及成效評估

2019-03-18 11:49吳嬌蓉惠英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6期
關鍵詞:質量保證

吳嬌蓉 惠英

摘要:在本研協同人才培養視角下,面向深造、就業、創業的三大類人才發展需求和路徑,分解出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技術發明三類核心能力為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應關注的培養方向,同時定位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是本科理論教學和各類科創、實踐活動的集成與提升、就業工作的預演、研究生教育的前鋪,是“學—研—踐”遞進式培養鏈中的重要樞紐,在綜合能力培養鏈中具備“前后貫通、集成融合”功能。

關鍵詞:本研協同;樞紐型畢業設計;成效評估;質量保證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6-0225-05

工程能力和科創能力是卓越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在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學生自入學起至畢業5年后的10年長周期10年人才成長過程。從本碩工程教育協同角度來看,本科課程設計、企業實習、畢業設計、研究生科研訓練、企業實習各項活動形成了學生在校期間一個實踐綜合能力培養的完整鏈條。其中,本科畢業設計則是9至10年這樣一個人才成長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環節,如圖1所示。

以往的畢設畢業設計僅狹義地作為本科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存在功能定位不清、實踐模式單一、學生被動參與、成效難以評估等諸多問題,使得占本科1/8—1/10時間的教學環節沒有充分發揮效能。

針對深造、就業、創業不同人才培養需求和多元發展路徑,將畢設畢業設計定位為“前后貫通、集成融合”的樞紐型教學環節,整合教學環節和資源,研究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創新模式、質量保證機制、樞紐型畢業設計畢設培養成效評估方法十分必要。

一、本研畢業后人才多元發展路徑分析

通過跟蹤本/研畢業生的人才成長類型及校友調查數據,面向深造、就業、創業的三大類人才發展需求和路徑,將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能力培養分解為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技術發明三類核心能力。

科學研究核心能力——面向讀研、出國留學、進入科研單位或者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學生。畢業論文以基礎理論研究或應用研究為主,強調與科創活動結合、研究生階段科研的前鋪,畢業論文成果經過凝練提升,發表高水平論文。

技術發明核心能力——面向進入科創企業工作、有志自主創業學生或者對技術發明感興趣的學生。畢業設計以產品發明類為主,面向創業和實際應用,強調技術方法革新、產品設計等,引導畢業設計成果經過凝練向產品、專利轉化。

工程實踐核心能力——面向進入設計院等單位就業的學生或對工程實踐感興趣的學生。畢業設計以工程設計類為主,強調實踐導向,注重校企合作、雙師團隊,基地培育類、課設延伸類、實踐設計類畢設畢業設計模式可以支撐該類人才發展路徑。

根據三類核心能力培養需求,從本研協同長培養周期培養周期視角為依托,重新理解樞紐型畢業設計的功能和作用,進行多種樞紐型畢業設計模式創新與實踐,為人才培養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綜合能力遞進式發展路徑。

二、重新理解樞紐型畢業設計

在本研協同長培養周期視角下,畢設畢業設計是本科理論教學和各類科創、實踐活動的集成與提升、就業工作的預演、研究生教育的前鋪,是“學—研—踐”遞進式培養鏈中的重要樞紐,在綜合能力培養鏈中具備“前后貫通、集成融合”功能,這就要求樞紐型畢業設計的實施策略為“個性需求、綜合集成、多元模式、能力提升”。

需求差異:滿足學生成長的差異化需求。本科生在畢設畢業設計階段,多已基本明確未來3—5年的發展路徑,或就業、,或國內讀研、,或出國深造等,畢設畢業設計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差異,成為學生后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和銜接環節。

系統集成:畢設畢業設計工作是大學生鞏固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工程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和培養環節,因此畢設畢業設計必須要與其他教學環節有效銜接,根據學生發展明確結構化需求,充分利用各級教學資源,將第一和第二課堂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前后貫通,使資源達到充分共享,實現集成性功能。

多元模式:要滿足學生發展的個性需求,必須采取多元畢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多種模式畢設畢業設計的選題和工作內容確定流程,探索基地培育類、科創提升類、課設延伸類、本碩貫通類、理論研究類和實踐設計類等畢設畢業設計模式,建立多模式畢設畢業設計的質量保障體系。

能力提升: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最終目標,通過對學生畢業畢業設計去向分析、學生畢設畢業設計滿意度調查、學生畢設畢業設計成效跟蹤等,評估學生能力提升情況并進行持續改進。

三、樞紐型畢業設計創新模式與實踐

根據三類核心能力的培養需求,探索和實踐六類畢設畢業設計模式,為人才培養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綜合能力遞進式發展路徑。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興趣與需求調查分析、學生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聯合指導調查反饋數據的支撐下,2012年至今年實踐了6類畢設畢業設計模式,分別是基地培育類,科創提升類、課設延伸類、本碩貫通類、理論研究類、實踐設計類,見表1和圖3。前4類教學重點探索模式共實踐275人次,占學生總人數的30.3%。

基地培育類:依托實踐基地資源,以工程設計類為主、研究論文類為輔,包括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貫通、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等形式。

科創提升類:選題方向在前期科創活動和科創成果基礎上深化提升,以應用研究類畢業論文為主,在畢業論文基礎上凝練高水平論文或專利申請。

課設延伸類:選題在前期課程設計方向拓展延伸,以規劃設計、工程設計為主的畢業設計模式。

本碩貫通類:針對本校讀研學生,考慮以后研究領域,以理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作為碩士階段前期研究深化探索。

理論研究類:依托校內教師工程科研課題,以理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的畢業論文模式。

實踐設計類:依托校內教師工程實踐項目,以規劃設計、工程設計為主的畢業設計模式。

四、樞紐型畢業設計質量保證

(一)樞紐型多模式畢設畢業設計教學質量保證機制

通過組織機構的建設、畢設畢業設計管理機制、兼職教授與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專職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與可持續發展機制,形成教學質量保證機制。

1.組織機構建設。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形成了三級實踐教學管理隊伍,包括學院教務科(實踐教學管理)、系(專人負責基地聯絡)和導師(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設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由雙方領導擔任負責人,設立指導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實行指導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各實習基地設立專門聯系人,定期溝通、協調相關工作。

2.多模式畢設畢業設計管理機制。制定、實施、持續更新了一系畢設畢業設計教學培養體系管理文件,形成規范的質量監控環境。畢設畢業設計相關規范性管理文件包括畢業設計指導書、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校企聯合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大綱。通過規范性管理文件,明確畢業設計目的、設計標準、設計說明和圖紙要求等,促進學生保質保量完成畢設畢業設計工作。

此外,配合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前后貫通、集成融合的功能發揮,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制定《學生科技競賽參賽作品管理辦法》,并先后制定了學院的SITP、上創項目、國創項目管理規定和管理辦法;《推薦創新實踐活動成果突出學生免試研究生工作辦法》的基礎上制定學院《國家、上海大學生創新計劃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執行辦法》;學院《創新能力拓展項目課程學分認定管理辦法》。

3.兼職教授、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在校企聯盟實踐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形成兼職教授、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包括與聯盟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的機制,組織企事業中能勝任人才培養需求的高、中級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到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擔任兼職教授、教師的申請審批機制,開設實踐性強的課程、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和畢設畢業設計的經費支持機制。

4.專職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與可持續發展機制。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定期安排校內教師到大型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了解與掌握新設備和新技術的使用情況。通過專職教師到企業踐習培訓,推進校企聯盟內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在幫助企業解決其所遇到的工程難題的同時,提升專職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采用“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實行過程監控管理

針對6類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創新模式實踐,及時總結和分析畢設畢業設計導師篩選和培訓、時間節點控制、設計內容控制、學生考勤、中期檢查、答辯控制等環節的管理權限、責任分工、工作效果,然后形成技術指導手冊、規范要求說明。

同時,在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網絡平臺上,建立“實踐教學管理系統”,網址http://sjjx.#edu.cn/login.jsp。該系統包括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實習三個模塊,將課程理論教學和現場企業的生產操作實踐流程結合起來,以支撐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管理??紤]到優化資源配置,便于校企雙方共同參與,通過“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對課題信息、各類文檔資料等進行題庫、資料庫管理,實現無紙化操作、信息化管理,適應時代發展與管理需求,更有效的調動校企聯合管理的積極性與時效性。同時,學院建立和完善校企聯絡和聯合考核機制,運用“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對企業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6類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模式質量實行過程管理與監控。

五、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培養成效評估方法

引入專業認證標準檢驗流程,對畢設畢業設計創新模式成效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達成進行評價,并建立持續改進機制。

(一)培養成效評價建模

構建能力培養效果評價模型時,綜合考慮學院預先給出的能力培養期望值Bi(見圖4)、學生自評能力得分,并且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學院預先給出的各項能力培養期望值重新計算得到該能力項對應的整體權重。模型表達如下:

綜合得分=∑能力項得分×對應的整體權重

綜合得分——對某項教學活動的綜合評價指標,分數越高,說明該教學活動越有效。

能力項得分——某一能力項提升情況的平均得分,由學生自評得到。

整體權重——某一能力項在對應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權重。整體權重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計算。

(二)評價結果分析

6類樞紐型畢設畢業設計模式的能力培養效果綜合評分見表2,可以發現本碩貫通類、科創提升類、基地培育類相對預期效果較好,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性。理論研究類畢設畢業設計雖然綜合評分相對較低,但是對部分能力培養達到了預期效果。

以科創提升類畢設畢業設計為例,分析各分項能力及評價指標得分,如表3所示。從整體權重計算結果以及學生自評得分來看,該類畢設畢業設計更有助于團隊協作、工具使用、實驗設計能力培養方面的提升。

針對上述6類畢設畢業設計模式的綜合評價得分以及分項能力得分與學院預期的能力培養標準的差距,即可指導6類畢設畢業設計模式持續改進過程。

參考文獻:

[1]張士強,馬光成.畢業設計質量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1,(10):80-81.

[2]宗士增,曹洪.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大學生創新實踐長效機制[J].中國大學教學,2011,(9):81-83.

[3]楊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勢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0,(11):72-73.

[4]李濤,宗士增,徐建成,李鵬飛.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實踐平臺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3,(7):79-81.

[5]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6]趙煥陳,許樹伯.層次分析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7]吳嬌蓉,林子旸,惠英.基于能力培養的本科實踐教學評價模型與應用[J].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7,(40).

猜你喜歡
質量保證
田灣核電站運行階段質量保證分級管理
田灣核電站運行階段質量保證分級管理
焊接技能評定過程中的質量保證要求
美國ASME規范NCA分卷與我國《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的差異研究
銀行軟件開發項目質量保證方法研究及應用
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
環境應急監測工作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宇航用塑封器件質量保證方案研究
質量保證監查在AP1000依托項目中的應用
試析如何做好水質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