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荷馬史詩到好萊塢電影

2019-03-18 11:51裴旖旎
卷宗 2019年5期
關鍵詞:荷馬史詩特洛伊改編

裴旖旎

摘 要:從荷馬史詩到好萊塢電影,不單是從文學到電影的一個文本轉換,更是經典神話、宗教、倫理和人文關懷棲身普泛大眾娛樂形式的一次大膽嘗試。本文探討的商業大片《特洛伊》改編自《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正是值得商榷的電影改編經典文學案例之一。本文試圖以點帶面,以評析一部改編自經典文學的電影之得失,淺探電影改編經典文學的命題研究。

關鍵詞:電影;文學;改編;荷馬史詩;特洛伊

好萊塢名導沃夫岡·彼得森終于達成一樁心愿——將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搬上銀幕,成就了一部史詩巨片《特洛伊》。對于《特洛伊》的評價,或褒或貶都在意料之中;而對于票房,是高是低也早見分曉。且不論別的,單說荷馬史詩這次大規?!坝|電”的方案提議,不但是編劇和導演心懷多年之愿,也正中制片方華納兄弟下懷,觸動的更是無數觀眾的古希臘文明情結,可謂買家賣家皆大歡喜,眾望所歸是也。其實,希臘神話之所以一直頗受電影人的偏愛,不僅僅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構造了一個顛覆傳統的人神世界,扎根在這一獨特的價值體系之上的希臘神話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這里,神退居次位,他們自私,妒忌,小氣,淫蕩,更像是奴隸主或奴隸主的化身,英雄才是神話中的主角,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萊塢在內的電影制作的推崇英雄主義的態度,于是在銀幕上就多了這些希臘神話和電影的契合。

然而,從荷馬史詩到好萊塢電影,不單是從文學到電影的一個文本轉換,更是經典神話、宗教、倫理和人文關懷棲身普泛大眾娛樂形式的一次大膽嘗試,無論成功與否,都是難度系數相當高的一種選擇。單憑這一點,就一定要向編導和制片方致敬。有評價說,這部《特洛伊》是“著荷馬的衣服在講故事”,只不過是借特洛伊戰爭的形式,描述了一個其它方面的審美意識。言下之意二者根本無法同日而語??梢钥隙ǖ氖?,古典文學名著的電影改編,尤其是像《特洛伊》這般初始就標明商業大片特質的電影改編,終歸不會使每個階層的觀眾都得到充分滿足,這與電影的表現形式、介質和受眾都不無關系。但無論如何,這部經典文學到好萊塢電影勇敢的縱身一跳,究竟有何所得,又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放棄了什么,還是值得一探。

1 前史:荷馬史詩的藝術成就與價值

毋庸置疑,選擇對于荷馬史詩的電影改編,編導的用意之一必定是借用這部史詩的盛名和宏富的表現資源。對于集古希臘文明精髓的荷馬史詩,恩格斯曾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焙神R史詩作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文學奇葩,被看作古希臘藝術、社會和文學的背景和源泉,是希臘進行公民教育的教材和文藝創作的典范,甚至成為“道德、歷史、神學或哲學所效法的標準”。

倘若把荷馬史詩稱為一部古希臘百科全書,并不為過。它所反映出的希臘社會包羅萬象,區別于一般的詩歌創作,荷馬史詩產生于氏族社會解體時期,在內容上與歷史傳說、英雄歌謠和神話故事有密切聯系,主要歌頌本部落、本民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英雄業績,包括原始人開創歷史的艱難險阻,抵御外侮的斗爭,以及關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其他重大題材。它展現了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為舞臺,贊美了人性中的英雄精神與自由主義,為日后希臘人的道德觀念,乃至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范。荷馬史詩中首先提倡的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通過血與火的洗禮來成就業績。其次,它宣揚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史詩中的神有著和人一樣的私心、狹隘、偏執,而人在某一時刻卻能閃耀出神性的光芒。同時史詩明確表明,神的助佑是成功和勝利的保障。換言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稱得上是西方生存倫理學的源頭。它表明一個勇士不僅應該善,而且應當憑借良好的愿望拼斗。在神的助佑下,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竭盡全力,以自主和積極的態度投入斗爭或介入進取的勢態,百折不回,直到奪取勝利。

2 文字描摹與畫面呈現

電影相對于文字很難表現的一個方面是:文學具有無限想象的空間,而電影中一旦露面就固化了形象,總會有人不滿意。既然下定決心對荷馬史詩進行光影呈現,就要做好接受重重檢驗和質疑的準備。因此,呈現在眾人眼前的《特洛伊》,每一個部位和肌理都被挑出來進行審視。于是就有了演員不合標準,戰爭場面不夠宏大,格斗段落不夠激烈……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一方面要質疑編導的想象力有限,但另一方面必須承認:沒有什么現實比想象更美好。

文學改編電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限制了受眾沉浸于朦朧美妙的幻想,把活生生的人物或場景強加于觀眾的視覺,但同時又使文字描繪的各種物態擁有了最直觀的表現方式?!兑晾麃喬亍分械暮愔悦赖貌豢煞轿?,正因為作者沒有對她進行正面白描,而是通過周圍人的反應襯托出她驚世駭俗的美,至于究竟如何明眸、如何白皙、如何曼妙都不得而知,統統交給讀者:請盡情想像,肆意勾畫!于是也有了無數版本的海倫、阿基琉斯和赫克托爾。而一旦訴諸于銀幕形象,當那些直觀且唯一的人物就無法滿足每個觀眾的審美需要了。

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評論認可了《特洛伊》中的人物形象(至少是外形)。經過導演精心挑選的黛安·克魯格飾演傾城美女海倫,雖然演技在電影中發揮平平,但她極具古典氣質,眼睛有著愛琴海般清澈純凈的藍,有種攝人魂魄的力量。真正的美,既不是轟轟烈烈,也不是小橋流水,而是存乎一念。為了這種效果,《特洛伊》的創作者煞費苦心:既要盡量符合原著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又要具備不錯的演技;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明星號召力和人氣——這是好萊塢大片的第一定律。飾演第一主角阿基琉斯的布拉德·彼特,絕對達到了標準,可謂最佳人選。被希臘人作為“戰神”擁戴的阿基琉斯,詮釋著力量之美,能否表現出他的桀驁不遜和俊美神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從影片的效果來看,布拉特·彼特六個月的汗水沒有白流,當他那健美的身形出現在銀幕上時,幾乎達到了所有觀眾預期的視覺美感。雖然性感之神和戰神的概念不一樣,但是電影極端突出了阿基琉斯的“偶像化英雄”特性,和原著的精神氣質還是一脈相承的。

《伊利亞特》中像雄獅一般威猛的阿基琉斯所向披靡,武藝非凡極盡描寫之能事。但在電影中,如何殺敵就得老老實實一招一式地表現出來。為了突出阿基琉斯無敵于天下的武技,電影為他設計了一套不同于其他人的動作與招式??赡苡行┯^眾會不習慣,認為阿基琉斯的動作稍嫌花哨了點,但對于體現阿基琉斯神賜一般的戰斗能力,還是非常必要的。何況那些動作實際上并不花哨,不僅是符合實戰需要的,而且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尤其是像滑步、抬腳、弓步、轉身這樣的動作,是實戰中非常普通的技巧,只不過其他角色都打得過于直接,因此顯得阿基琉斯“花哨”了。而對于攻擊“技巧”的掌握,不正體現阿基琉斯異于普通戰士之處嗎?在原著中,荷馬多次用“山鷹猛撲”來形容阿基琉斯的超人戰斗能力,在電影中,也多次安排了阿基琉斯的“鷹擊術”,果真是輕盈迅猛,高手風范。尤其在與赫克托爾決斗的場景,電影的精心設計充分表現了阿基琉斯快速與強力的作戰特點,堪稱當年好萊塢電影中的最佳打斗。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中“木馬屠城”段落的暴力美學。這種處理方法本是華語導演吳宇森的首創,近年來卻越來越多地被各大片的戰爭場面利用,通過升格畫面改變影像的敘事時間,把殘忍血腥的暴力場景“詩化”。當特洛伊城陷入了屠殺的慘烈血腥中時,影片采取了每秒48格以上的高速攝影,配以飄渺悲憫的女聲吟唱,呈現出一種舒緩、飄逸的美學意蘊,使原本高度逼真的暴力情景消解了部分殘酷性。這樣避免了赤裸裸的視覺沖擊,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不會被密集殘酷的暴力鏡頭壓得喘不過氣,也為戰爭場面留有想像余地,同時傳達了戰爭的無情與無謂,與文學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

3 神明抽離與情感凸顯

《伊利亞特》的一大藝術特征是,它把現實因素和神話因素結合在一起,取材有據,反映時代風云,又穿插神話故事,神人混一,寫實中又富于浪漫色彩。而《特洛伊》則用美國人的視角再現了這場似乎遠在天涯海隔般的戰爭,沒有金蘋果的誘惑,沒有阿波羅的利箭,褪去了《伊里亞特》神圣的外衣,賦予這場戰爭完完全全的的人文色彩。愛,欲,情,仇……人類的本性成就了英雄流芳千古的功績,也導致了特洛伊城破人亡的凄慘結局。

也許是出于篇幅的限制,《特洛伊》對《伊利亞特》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話色彩,將一場人神之間的混戰,變成一部完全以人類為主體的、關于戰爭、愛情、英雄與傳奇的悲壯史詩。誠然,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展現人神交織的戰爭和人與神、神與神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實屬難事?!兑晾麃喬亍啡娨蝗f五千六百九十三行,其中涉及到的奧林匹斯神統極為龐雜,而在電影中若要面面俱到地交代英雄的“半神”身世、戰爭發起和過程中神明們的種種干預,就會使線性結構的故事更加頭緒紛亂、情節分散。因此在改編上,電影選擇將矛頭對準現實中的英雄,原著中的神話色彩則被放棄,只在人物對話中一筆帶過,并且借阿基琉斯之口采取了質疑的態度。

和原著一樣,《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臘第一勇士阿基琉斯為中心。影片一開始,就塑造了他的“戰神”般的形象,同時表現了他與當時希臘最強大的王阿伽門農之間的矛盾。接下來,就是耳熟能詳的盜取海倫和大舉圍攻的故事。鑒于《伊利亞特》在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死后就結束了,《特洛伊》剩下來的情節就參考了《奧德賽》的開頭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臘傳說,最終還是以阿基琉斯的命運為終結。除了隱去神話色彩外,《特洛伊》還對荷馬史詩中部分人物關系和情節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羅神廟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與阿基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在電影中就變成了同一個人,帕特洛克羅斯由阿基琉斯的好友變成了表弟,而阿伽門農在電影中的歸宿也要比原著中更戲劇化得多。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戰持續了十年,雖然《伊利亞特》以阿基琉斯的憤怒開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對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來說,過于細節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戰在電影中看起來也就是兩三天的事。

這種取舍與改動,是符合電影的敘事特性與節奏的。劇情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應當在于情節的連貫與緊湊,尤其是對于這樣大制作的商業電影而言,突出原著所表現的主題、而不是斤斤計較于虛構的時間細節,才是把握原著精髓的正確方式。從這一點來看,影片的敘事節奏值得肯定。電影開始的十五分鐘內,就交代了一場最偉大戰爭的起因和主要人物關系與性格,卻并沒有露出倉促急躁的痕跡,顯示出編導優秀的控制能力。而電影一開頭,則使用典型的“先聲奪人”手法,阿基琉斯的勇猛無敵以及自負散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這般,觀眾就很容易理解其后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和他最終的命運了。

走下神壇的《伊利亞特》搖身成為《特洛伊》,雖然不得以失去了忒提斯踏海而來為兒子阿基琉斯披掛上由火神赫淮斯托斯打造的黃金甲胄,也舍棄了太陽神阿波羅射出陰險之箭置阿基琉斯于死地等經典場面,更無法表現奧林匹斯神統與現實交織的浪漫色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作用,強調了人對于自己命運的把握,與普泛的觀眾更為貼近??梢哉f,原著中人物的命運無常以及相應悲劇,還可以說是人被百無聊賴的眾神玩弄于股掌之間;但在電影中,正由于抽離了所有的神話因素,人物的命運變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與環境驅使;因此,原著中需要借助“神的安排”所表現的種種轉折,無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記。原著中帶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貪婪、勇敢、忠誠,也終于可以現出“原形”。從劇本來看,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當然無法等同于一萬多行、洋洋灑灑24卷的長篇詩歌,電影需要簡化。讓特洛伊的故事走下神壇,既是簡化故事的有力手段,也是本片最大的貢獻之一。從人性化的角度來描寫阿喀琉斯與赫克托爾更有感染力:他們不再是眾神爭風吃醋、爭強斗勝的棋子,而是成為陷入各自悲劇命運無法自拔的人物。這種悲劇命運是由他們自身的性格和所處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影片對他們性格上的描繪很具有說服力。當人物命運由性格驅使時,他們也就成為自己的棋子,有什么比自己將自己逼上絕路卻又無可奈何更具有悲劇性的呢?

此外,《伊利亞特》的多重主題:神明、英雄和憤怒在《特洛伊》中簡化為單純對英雄的呈現,而原著中一以貫之的“憤怒”主線則由愛情和親情轉化而來,阿基琉斯的榮譽感和對于聲明的追求似乎比原著中薄弱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三條凄美的愛情線索和人情味濃郁的親情線。帕里斯與海倫的愛情在原著中不過是特洛伊戰爭的一條引子,提及的成分相當有限;然而在電影中,這段愛情被賦予了純真和可貴的品質,海倫對帕里斯表明心跡的一番話:“I dont want a hero to be with me. I want a man to grow with me.”(我并不想與一個只懂戰斗的英雄在一起,而是想和一個能與我白頭偕老的人共度此生),可以解釋許多現代都市的愛情故事。赫克托爾與妻子安德羅馬克的感情更讓人扼腕嘆息。事實上,影片中的赫克托爾被刻意拔高了許多,他不但繼承了史詩當中賦予他的熱愛部落的集體主義精神,性格內向、穩重,遇事冷靜而富有人情味。同時,在電影中與阿基琉斯決斗的一場戲里,他也被賦予了更強大的戰斗力,而不是《伊利亞特》中與阿基琉斯決斗的窘態。原著中的赫克托爾不僅沒有剛毅地對抗到底,反而令人難以置信地向阿基琉斯求饒,徹底喪失了一位英雄的本色。之后還很沒面子地在城墻底下被阿基琉斯開追殺,最終沒經過多少有效抵抗就很不光彩地死在了阿基琉斯的劍下。最后腳筋被割斷,拖在車尾繞城三周后被帶走了。而電影將這一人物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偶像:他的生命中只有很簡單的敬畏神明、保護妻子和家園的愿望,他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親,也是一個值得任何人尊敬的對手。他曾經屢次挽救了自己的弟弟;他因為錯誤地殺死了一個青年而內疚;他最終勇敢地走向了阿基里斯。安排這一完美人物的死亡,使電影的悲情特征更明顯,可看性更強,正是編導渴求的電影效果。至于阿基琉斯與敵軍陣營中女祭司的感情線,則不得不承認是一個過于膚淺的敗筆。雖然編導的用意十分明確:英雄少不了美人,結局也少不了英雄救美的經典橋段,但阿基琉斯與布里塞伊斯的感情鋪墊還是遠遠不夠,毫無催人淚下的力度。而阿基琉斯最后莫名其妙藏身于木馬之中,進入特洛伊就為了見情人一面,最終倒在她的懷中死去而不是在戰場上英勇地得到命運歸宿,這樣的劇情安排雖然為在原著中死于神明之手的阿基琉斯找到另一條結束生命的出路,但卻落入了好萊塢大片通常的俗套,將阿基琉斯“半神”的高貴和戰神特質削弱不少。

可以說,大打情感牌是《特洛伊》制造賣點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也是好萊塢商業電影慣用的方式,只不過影片中的情感線索還是稍顯稚嫩和膚淺,因此《特洛伊》對《伊利亞特》的影像表達只能停留在表面。

無論如何,我們已無法再現當年愛琴海畔千帆競逐的壯景,但卻可以在好萊塢的幻想中重溫那氣吞山河的勝利凱旋;我們無法親歷那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卻仍可在銀幕上目睹那凄美慘淡的萬種柔情;我們已經看不到特洛伊光輝燦爛的文明,卻可以在百年后亞細亞半島的地下深處尋找歷史的斷壁殘垣。因此,請將文學名著的電影改編進行到底吧,不論得與失,都是向祖先和偉大文明的一次致敬。

猜你喜歡
荷馬史詩特洛伊改編
美國“露西”任務將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生態美與人物美的交融:論《格薩爾史詩》與《荷馬史詩》的人物塑造
特洛伊的淪陷:傳說與真相
成語大穿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