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如何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2019-03-25 11:27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法學立德法治

邵 劭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杭州,31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新時代的法學教育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倳浀闹v話為我國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法學教育的行動綱領和思想指南。當前我國法學教育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與總書記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時代法學教育應當直面這些問題,采取切實措施,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一、明確學科理論指導地位,確保法學教育方向正確

我國法理學界一般認為法學是以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專門研究對象的學科。建國初期,在法學研究中存在把階級分析方法絕對化的傾向,在經過學界長期討論之后法學研究方法才逐步多元化,階級分析方法則逐步弱化。與此相適應,意識形態問題在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中都被淡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在法學研究和教育中的指導地位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甚至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事實上,“法學中彌漫著意識形態,并在某種程度上講,意識形態一直哺育著法學理論。不受意識形態約束的法學根本不存在?!?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和法律現象所蘊含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決定了法學和法學教育也必然包含著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對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最終是要解決法律的應用問題,要運用法律發現、法律推理、法律論證、法律解釋、價值衡量等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對法律現象的研究要立足于中國現實,并拿出解決方案,即鄧正來先生所說的“對中國現實作‘問題化’的理論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不可能不涉及意識形態問題,不可能不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如,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認定標準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除刑法修正案、刑法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中有規定之外,有關部門在2009年、2015年和2018年還分別以座談會紀要或指導意見的形式,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征、經濟特征、行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予以具體化,這些文件呈現一種逐步放寬認定標準的趨勢。法學界在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的時候,必然要立足于當前掃黑除惡的大背景,考慮當前震懾黑惡勢力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因此,法學的直接研究對象雖然是法律現象,但是法學并非僅僅研究現象,法學研究與政治、經濟等問題是緊密相連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法學教育,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以認識和揭示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并將其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法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任何法律現象都是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的,法律現象是社會運動的特殊形式。法學應當研究法律現象是如何從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在社會生活中是如何運動又如何作用于社會生活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我們要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法學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中國法治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指導。在法學人才的培養中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確保法治人才培養政治方向的正確性。馬克思主義法學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不僅應當是新時代我國法學教育的理論指導,還應當是法學教育的核心內容。

二、堅持立德樹人,促成司法職業倫理養成

法學專業相較其他專業而言更強調從業者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律教育研究的先行者孫曉樓先生曾說:“只有了法律知識,斷不能算作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學問之外,再備有高尚的法律道德……有了法律學問、社會常識,而缺少法律道德,不免流為腐化惡化的官僚政客?!边@些論述昭示了司法職業倫理的養成對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法治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針對“為誰辦教育、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和“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兩大根本問題,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和任務,要求高校必須高度重視立德樹人問題。立德要求高校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定的法治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人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教育實現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的目的。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要牢記開展法學教育的初心,牢記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要以人才培養效果作為檢驗高校辦學效果的標準。只有能夠培養一流法治人才的高校,才能夠建成一流法學學科,辦成世界一流大學。

立德樹人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這根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首先,深化思政課程改革。有的思政課程教師照本宣科,只有空洞說教,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高校要從授課師資、教材、思路、教法、機制等方面大力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闡述清晰明確,易學易用,入腦入心。教師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引領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多組織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如學習經典的活動,以推進文化傳承,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其次,推進課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要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融合育人系統。不僅思政課要進行思政教育,專業課中涉及到思政內容的,教師也有責任進行解釋、講授,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格局。如,在刑事訴訟法課程中,在對“缺席審判”這一制度的講授中,應當把立法背景、把黨的反腐敗舉措和成效一并講解,傳遞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方略,也可以就此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導學生樹立廉潔守法意識。

(二)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引領學生追求真善美

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素質高、專業強的創新型法學教師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學教師隊伍是助力全面依法治國、培養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必然需求;是建設世界一流法學學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打造法學國際話語權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引領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p>

高校在法學師資隊伍建設中首先要重視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其次要關注教師的學術水平提升。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要加強對法學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們培養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為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做出表率。法學專業教師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課堂知識的傳授及課外與學生的接觸交往中要多對學生做正面宣傳引導,激勵學生追求真善美。法學專業教師不僅要政治立場堅定,還要理論功底深厚。法學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建設要從人才引進、培養機制、職稱評審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著手,實現教師專業素質的普遍提升,同時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國際競爭能力。

高素質的法學教師隊伍只是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養的一個要素,要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還要創新教育方式。在課堂主陣地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采用小班教學、打造翻轉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內省性和研究性地學習。在法治人才培養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司法職業倫理的養成和踐行并不同步,學生養成司法職業倫理并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的執業中遵循職業倫理,因此,教師應當加大實踐教學活動以培育學生的司法職業倫理并內化為行動規則。要努力實現法學專業學生常態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法律宣傳等公益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激發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切和對社會事務的熱愛,激發正義感、使命感與責任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信仰,轉換為行動自覺。

三、全面構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高校法治人才培養應當貫徹總書記講話的精神,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構建中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目標。

(一)探索建立以社會問題為主導的法學學科體系

法學學科經過較長時期的建設已具備相對精美的體系,但是,法學學科體系必須回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法治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要思考新技術和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法律問題及其相應的理論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思考新的法學學科體系的建設。

面對新技術的沖擊,各法學院校應當立足于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根據學校的類型、層次、辦學傳統與條件等實際情況,進一步凝煉自身的專業特色,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和法治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如何培養掌握新技術、適應新需求的復合型法治人才。例如,對于設置在師范院校里的法學院而言,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專業優勢,促進法學與教育的結合,大力發展“法學+教育”的教學研究工作,構建“法學+教育”型的學科體系,開設教育法學、青少年法治教育等課程。又如,對于位于互聯網企業集中地或互聯網法院所在地的法學院校則可以大力發展“法學+互聯網”教學研究工作,構建“法學+互聯網”型的學科體系?;ヂ摼W企業集中地或互聯網法院所在地的區域一般經濟發展水平高、活力強、外向型突出,這些區域往往網絡糾紛及網絡犯罪高發,為應對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高科技犯罪等新型案件,急需相關人才。這些地方的院??梢蚤_設電子商務法、網絡法、人工智能之類的課程。

(二)完善法學課程體系,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法學課程體系要與法學學科體系相銜接,還要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要求,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

法學是具有鮮明實踐指向的學科,法學教育要培養能夠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法治人才,為此,高校在本科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實踐教學為特色,構建并實施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作為培養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重要環節。第一,積極探索“高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的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高校與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拘留所等實務部門的合作,共同制定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養目標,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共同組織教學團隊,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第二,著力提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和質量,規范組織實習見習。高校要與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加大建設集“教學、科研、實踐”為一體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作為見習實習的主陣地。由于受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研究生考試和公務員考試的沖擊,法學學生無心見習實習的現象非常普遍,高校應當明確實習見習制度及實習見習教學大綱,嚴格執行實習見習要求,實行帶隊教師全程監管責任制。第三,加大對校內實驗實訓場所的建設,擴大實驗實訓教學范圍。高校應當增加對實驗室、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校內實驗實訓教學場所的建設,既包括資金投入,也要加大實驗人員的人才引進。在模擬法庭等實驗場所的建設中要充分考慮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對接實務部門智慧法庭建設,建設數字化模擬法庭。第四,高校應當增加面向本科生開設的實驗課程,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有條件的高校都應當開設法律診所課程,通過法律診所拓寬學生專業實踐以及法律服務的渠道,提升學生法律實踐技能。

(三)加強法學教材體系建設,優化管理體系

法學教材建設是法治人才培養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教材是很多法科生最早接觸、閱讀最細的材料,對法科生掌握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思維具有重要影響。嚴肅對待教材編寫工作是落實法學教育工作中“教什么”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中提出,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這也是法學教材建設的根本遵循。法學教材的編寫要確定其內容,并將這些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法學教材的內容要體現幾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貫穿于教材編寫的全過程;要全面介紹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前沿問題,把黨的有關決策和理論融入教材。二是法學教材要具有前沿性,體現相關學科或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教材的編寫要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考慮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兼顧學生和教師的需求。

高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管理體系的創新和優化。高校管理內容繁多,包括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等。高校管理體系創新和優化的前提是準確給高校定位,使其定位符合大學辦學規律和學校發展實際。高校管理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價值引領和體制機制創新為重心,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服務人才培養需求。

猜你喜歡
法學立德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法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