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西里腹地湖泊潰決氣候變化能否形成蝴蝶效應

2019-03-25 05:37楊勇
旅游 2019年3期
關鍵詞:青藏線決口藏羚羊

楊勇

蝴蝶的翅膀真動起來了

幾年前就在媒體上看到,2011年9月20日至30日期間,可可西里地區庫賽湖終于承受不住巨大的水量,出現大面積湖水外溢并進入相距10余千米的海丁諾爾湖,而后又與相鄰的鹽湖相連逼近青藏線。而在這以前的一段時期,即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卓乃湖一帶有持續較強的降雨過程,使卓乃湖快速上漲漫頂,后發生潰決形成洪水,進入庫賽湖再使湖水上升。在這次卓乃湖潰決過程中,卓乃湖面積由280平方千米聚減為168平方干米。

這股源自卓乃湖的洪水最盛之時,導致的湖水漫延擴展距離青藏大動脈青藏線只有不足8千米。由于卓乃湖距青藏線有近百千米的距離,保護區森林警察原來經過庫賽湖進入可可西里腹地的巡邏路線已經被淹沒,如今已沒有道路。因此幾年來關于卓乃湖潰決的情況外界了解知之甚少。

事實上庫賽湖這樣的湖面擴大已經持續了近20年,湖面面積在這些年間由260平方千米增加到290平方干米再突變到350平方千米。其標志性的事件是在2011年庫賽湖面積迅速增加后形成了湖水外溢進入相鄰的海丁諾爾湖和鹽湖。

幾年后,在重慶一個企業家朋友侯衛東支持下我終于籌措到了經費,決定帶領科考探險隊向決口后的卓乃湖進發。決口之后的近兩年時間里,發生在可可西里腹地的這次地理事件,并未引起社會上的足夠關注,直到鹽湖水漫延抵近青藏線,網絡上才開始有人為即將來臨的藏羚羊遷徙和青藏線安全表示憂慮。似乎一個無人區中的自然變化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風浪。

進到可可西里腹地

這次考察依然秉承著我幾十年來養成的探險式慣例“無后援進入”。一輛經過了多次考驗的陸豐越野車、兩輛朋友支援的福特大皮卡和豐田酷路澤,還有一艘漂流船,可謂是豪華武裝。但我清楚,由于傳統巡邏路線被淹,我們只有另尋道路冒險進入。當我們從青藏線向西進入可可西里,翻越了卓乃湖與楚瑪爾河的分水嶺沼澤濕地,柔軟的凍土帶和陰雨季節形成的泥沼地讓我們的車幾分鐘就要陷一次,三輛汽車只能相互施救一步一步地前進。

作為可可西里藏羚羊產羔地的卓乃湖深居可可西里北部,向潰決口進發的過程“極其慘烈”。距離湖口還有幾十千米的時候,已經看到一條寬闊的河床,岸邊的地松軟泥濘,陷車不斷,車輛已經被拖得發出絕望的聲音。我們沒有沿著有索南達杰保護站干警協助的正在拍攝藏羚羊產羔的央視攝制組路線前行,而是選擇更靠近洪水痕跡的河岸線路。由于多次遭遇陷車,先是一輛車拖車絞盤燒壞癱瘓,最終只能靠硬拖和人推。

我們棄車徒步考察卓乃湖和楚瑪爾內外流水系和環境,沿一條溪流而上,翻越海拔5200余米的巴音多格日舊山的內外流區分水嶺,爬上了一座三疊系地層的砂巖紅石山頂。向西眺望楚瑪爾河源頭的東支區域,與洪水掃蕩過的卓乃湖東部河床不同,山下曾經也是大湖的源區,是裸露的湖底和大面積的沙化地斷斷續續的季節性連接的小湖蕩,一些成為封閉的湖泊。楚瑪爾河東西兩支源流從廣袤的紅砂巖風化地中滲出涓涓細流就是楚瑪爾河的最初源流。無數小溪在這些已經沒有或者快要失去水力連通的孤立湖群沙地間曲回擺動,艱難前進,逐漸匯集成河。沿途兩岸已是沙粒覆蓋,稀疏的植被已經被一片片沙帶隔開,風沙隨時會將它們埋沒。高大的沙丘鏈綿綿成山,證明這里已經初具沙漠的雛形。在分水嶺頂部向東卓乃湖方向望去,因湖水變淺,水位退縮,大片湖底出露,白色鹽堿帶、生物礁和鹽紫菜相間分布。連綿起伏的紅色沙丘和狂風揚起的沙塵讓我辨不清方向,但我知道,卓乃湖就在前面。

好不容易把車開到卓乃湖東潰決口下方已經露出的湖底安營扎寨,并計劃第二天的早晨徒步抵近湖岸和決口處進行考察。7月份的可可西里依然寒冷,半夜下起了一場大雪,把營地包裹成白色世界。2006年夏季和冬季,我們在西線調水工程水源地長江三源獨立考察時曾經兩次到過卓乃湖,當時我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三江源和青藏高原羌塘高原湖泊水位呈現上升趨勢,面積增加,當來水超過湖盆容量,周邊存在地形落差時湖水就會溢出,落差越大,溢出水量越多,甚至發生潰決性洪水。

現在一語成讖,眼前的卓乃湖真的潰決了。

營地到決口處不到1000米,從決口處流出來的湖水仍然有洶涌之勢,侵蝕著兩岸松軟的湖底沉積物,新的河床岸邊不時有垮塌和陷地,我們不得不小心觀察前進。走了一個上午,才爬到了湖口的位置,眼前這個可可西里腹地里的大湖仿佛經歷了滄海之變。一條洶涌澎湃的大河從卓乃湖東岸破堤而出之后在藏羚羊棲息的大地上切割出一條深深的溝谷,使以往沒有水力聯系的卓乃湖、庫賽湖、海丁諾爾湖和鹽湖連在了一起,一條凹形淺谷在洪水的作用下撕裂開了可可西里腹地寬闊起伏的地貌。當我站在卓乃湖岸邊的時候,眼前這個關注了多年的湖泊已經面目全非了。

現場測得決口流量約28立方米每秒,決口寬度大約50米,湖埂寬約200-500米,長約1000余米。露出的湖底表面是數十厘米厚的生物礁,下面是淤泥和草層,與下湖面落差約5米。根據這些要素,潰決形成的大河仍然具有強烈侵蝕條件,卓乃湖還面臨著繼續潰決的態勢。

我仔細測量著湖口洪水過后留下的鴻溝形態和剖面結構,湖口河床有近300米寬,以下10余千米最深河段有近50米的谷地,未見硬質基巖,兩岸谷坡形態呈階梯狀,上寬下窄,岸崩強烈,這說明切割侵蝕還要繼續加劇。卓乃湖一瞬間傾瀉了十幾億立方米的湖水,面積急劇縮小,地表覆蓋層和凍土層,以及湖底沉積物都在剖面上清晰可見。如今的湖東岸是一條露出湖面的長約1000多米、寬300-500米的脆弱堤埂,把以往的卓乃湖攔腰斬斷,卓乃湖東部曾經起伏不平的湖盆全部裸露了出來,原本渾然一體的泱泱大湖被分割成大小不一、落差顯著的上下兩個部分。這條堤埂上覆蓋著數十厘米厚的湖底水草層和生物礁殼,湖水拍擊著堤埂,沖刷著裸露的生物礁層,像遠在數千千米之外的東海岸線。在新河床的對面,幾十只藏羚羊正在徘徊尋找著過河路線。此時正是藏羚羊產仔完畢之后回遷的季節,這條溝已成了這些藏羚羊難以逾越的一道天塹。沿湖原一條巡山路已經變成了處在半山腰的白線,曾經位于湖邊的卓乃湖保護站,現在顯得更加遙遠和孤單,已經望不到湖岸的保護站被孤零零甩在了山坳里。這里所發生的一切,對藏羚羊來說,讓之前順理成章的事情都變得有點茫然失措了。

一系列數據得到之后,卓乃湖的潰決、庫賽湖的擴大成因之謎就迎刃而解了!

庫賽湖湖面海拔為4480米,卓乃湖湖面海拔4760米,兩者相距約80千米,高差280米,距庫賽河(庫賽湖主要補給河流)最近點約20千米,高差140米,并且有若干條時令河和第四紀古河床貫通。不難看出,卓乃湖與庫賽湖水系源頭雖然來自于昆侖山脈五雪峰冰川和大雪峰冰川構成各自獨立水系,但是兩湖水系有較大的水位落差,為河流侵蝕沖刷和溯源侵蝕創造了有利條件。

考察中發現,2011年汛期的潰決洪水是一次突破臨界點的潰決,卓乃湖十幾億立方米的水破口而出,當時的流量應該非常驚人,沖刷力非常強烈。在兩湖之間形成了一條大河,河床寬度200-300米,下游最寬處有2000米,河谷深度20-50米,導致了庫賽湖水位的迅速上升,面積擴大以致漫延到海丁諾爾湖和鹽湖。洪水還強烈沖刷高原面上的覆蓋層和凍土帶,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基巖層。

因此,河流的溯源侵蝕和潰決洪水沖刷作用是兩湖相連的主要條件。那么,卓乃湖的水量怎么會上升得這么快呢?

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的同志告訴我:“近幾年來,可可西里保護區腹地的卓乃湖、科考湖等湖泊持續上漲。卓乃湖自然保護站設立的水位標桿持續上升,該湖目前已經成為季節性外溢的湖泊;科考湖北岸的巡山道路被完全淹沒;太陽湖、布南湖也在近兩年上漲?!?p>

到目前為止,我在網上只查詢到發表在2012年5月《地理學報》上“可可西里地區庫賽湖變化及湖水外溢成因”的論文,文章主要根據LandsatTM/ETM+中國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衛星HJIA/BCCD影像,結合距庫賽湖和卓乃湖100余千米的五道梁氣象站降水資料進行分析,認為卓乃湖湖水進入庫賽湖并導致外溢是由于區域持續降水。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能不把眼光轉向卓乃湖和庫賽湖徑流水源來自昆侖山脈的五雪峰冰川和大雪峰冰川群。根據在決口處和新河床的考察,雖然已時隔近兩年,但是激流侵蝕沖刷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沒有一次或者較為持續的強大水流是塑造不了這么宏大的地貌改造的。因此,我推斷出溯源侵蝕臨界點崩潰和在氣溫條件下冰川快速陷入是導致冰湖潰決的兩種可能。我后來到卓乃河源的五雪峰冰川,沒有見到冰湖潰決痕跡,但是有規模巨大的冰水沖積物堆積,也有冰川消融洪水沖積痕跡,由于缺乏連續的冰川水文觀測記錄,沒有時間和流量數據,這種推斷也顯得很無力。

溯源侵蝕臨界點崩潰推斷我認為更具說服力,庫賽湖與卓乃湖之間有古河床連接,甚至可能有時令河相連。兩湖高差280余米,加上近年來氣溫升高,冰川加速消融,凍土融化,降雨增加,溯源侵蝕一直沒有停止。當侵蝕切割活動接近到卓乃湖東岸時,松軟的湖堤壩抵擋不住強大的水壓就會破土而出,一場改變地貌水系的排山倒海就此開始了。

這是氣候變化進程中的蝴蝶效應嗎

在我的辦公室里,堆放著我這30年來對青藏高原的考察資料和報告,其中有2000年西藏易貢特大山體崩塌滑坡阻斷易貢藏布江并形成潰決洪水時我在第一時間獲得的現場資料,有2008年青藏高原東部汶川地震連續5年洪水泥石流滑坡報告等等。短短的這些年,那些只有在已經過去的地質年輪里的痕跡中或者在地質史書里人們才能看到的變遷,現在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揀選出我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可可西里地區的資料,按時間順序展開攤在桌子上,以卓乃湖決口為基點,對卓乃湖環境進行系統的梳理。以時間點的演進為基礎,我將卓乃湖的這次潰決,以及之后兩年的演進比喻成為自然界的“造河運動”。隨著地球小冰期的退去,氣候變暖,冰川加速消融,使發源于昆侖山五雪峰冰川的卓乃湖受到更多水源的補充,加之青藏高原大氣候的改變,補水增多,蒸發減少,卓乃湖補給大于蒸發,水位不斷上漲,最終導致決口。這樣的現象在整個可可西里地區有冰川補給的湖泊中都有發生。

根據卓乃湖現場考察的數據和長江北源楚瑪爾河源區自然環境的變遷,有三個未來景象逐漸浮現出來。

首先是長江源頭水系可能發生改變,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長河。按照卓乃湖(河)-庫賽湖(河)-海丁諾爾湖-鹽湖-清水河(原為時令河)-清水湖-楚瑪爾湖的水力聯系特征,如果卓乃湖持續上升下泄,甚至可能發生第二次、第三次潰決,上述穩定的水力聯系必將建立起來。由于卓乃湖目前仍高懸于侵蝕基點,很有可能由湖變河,相對低洼的庫賽湖、鹽湖可能成為大湖,長江北源將延伸到五雪峰冰川群,其流量和長度都會增加,從而改寫長江長度的地理數據。

其次可可西里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有可能會變成“濕潤之地”。隨著氣候進一步變化,按現在趨勢降雨量持續增加,冰川消融補給持續增長,可可西里氣候自然環境會發生改變。地貌再造頻繁,內外流水系進一步調整,出現新布局,生物多樣性也隨之出現。

在考察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卓乃湖一庫賽湖周邊的水汽現象也在發生改變。一天早上,當我從帳篷鉆出來的時候發現營地被一股運動中的厚厚水汽包裹住了,這種現象在干燥的可可西里地區非常罕見。在我的印象中,可可西里的天空干爽晴朗,遠離海洋季風的影響,每天都是天高云淡,這種濃霧生成的自然現象必然與水系變化脫不開干系。

眼前的水霧彌漫在整個高原上,陽光升起的時候,我找了一把椅子坐在水汽之中,看著遠處的可可西里山脈和近處的昆侖山,空氣中的水霧在飛舞,勢必會促進植被的生長,形成一片新的牧場。借著卓乃湖決口形成的新河流,人們將會遷居于此,“如果這種現象成為常態,這片地區一定會成為‘水草豐美的魚米之鄉”。

最后一個比較悲觀,可能是氣候變化進程中的拐點期開始到來,如今的現象都是暫時的,如果冰川消融補給出現赤字,昆侖山冰川的體量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沾沾自喜,甚至妄稱由于實施了保護取得了成就。我們應該知道,在昆侖山的北部,古時繁榮昌盛的絲綢之路已經被沙漠埋沒,可可西里腹地的楚瑪爾河源區以及長江干流通天河兩岸已經發現連續沙丘帶并呈擴展態勢。更為緊迫的是藏羚羊在卓乃湖的遷徙,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也就是說,藏羚羊這個可愛的小物種,將不得不再次踏上尋找產房和棲息地的道路。

不得不說一下這樣的演變趨勢對青藏線重要設施的影響。根據初步調查分析,如果卓乃湖再次潰決或者由于兩大湖泊集水區其他冰川與氣象因素導致的水量聚增,庫賽湖水位將進一步上漲外溢,最終與海丁諾爾和鹽湖連成大湖,并繼續向青藏線逼近。

如果聚增水流量是瞬時發生,之后成為常態,庫一海一鹽湖盆具有相當的水容量,其危害不是太大。但是由于青藏公路最低點為海拔4460米左右,與庫一?!}湖盆海拔相差無幾,加上流過青藏線的清水河河床狹窄,幾乎無行洪通道。因此建議沿清水河在青藏線兩側開挖加深加寬河道,進行引流行洪,并加強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和地下管網的加固維護。

冰川的前進和后退是氣候變化周期性表現,只是人類很少甚至還沒有經歷過,或者人類在這期間沒有留下記錄,或者是幾百年前的那場寒冷人類涉及的范圍還沒有現在這樣的廣泛和深入。人類足跡還沒有進入到氣候變化敏感區,我們想象不到冰川前進或后退給已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當今人類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但是,通過青藏高原大量的地質、冰川信息的復原,我們仍然可以描繪出這種變化所產生的景象。

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機制和影響是錯綜復雜的,人類要應對的是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退縮、雪線升高、極端氣候頻發、各種自然災害加劇、青藏高原氣候調節功能減弱、荒漠化沙漠化擴展,同時活躍的地質活動相伴而來的地震、地質災害共生,氣候變曖時期將生成一系列災害鏈。

以上猜想式的假設,在邏輯上又是那樣連貫。由一個點,牽動的諸多因素,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可可西里乃至青藏高原的點點滴滴。

TiPS

·可可西里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園區范圍,按照法律規定沒有相關部門許可是不能隨便進入。

·進入可可西里根據不同季節需要做好周密準備,包括身體檢查、應對高原反應措施、通訊導航、車輛救援、營地裝備、食品藥品、路線規劃、環保措施等等。

猜你喜歡
青藏線決口藏羚羊
藏羚羊大遷徙
基于藏區民俗文化元素的青藏線綠皮車改造設計
藏羚羊如何安全“過公路”
出青藏線
青藏線騎行運動的調查報告研究
村翁雨中田間排水
一只叫卓瑪的藏羚羊
藏羚羊會怎么看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