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生態教育,服務于生命的成長

2019-03-26 08:21王淑娟
莫愁·家教與成才 2019年3期
關鍵詞:蔡明作文生態

王淑娟

從蘇北鄉村到江南小城,從四步作文法到生態教育,從普通教師到區域教育科研引領者,從教38年,蔡明始終行走在教改這條充滿激情和理想的路上。因為他想“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幸福的自己,讓每個生命都有最美好的生長”。

蔡明的微信頭像是一個圓形圖案,它是生態教育的標識,由甲骨文“生”字和變形的“八卦圖”組合而成。

甲骨文“生”字的形狀很像新芽破土而出,它代表著萬事萬物的生命、生長;綠色小圓代表地球;外層大圓代表茫茫宇宙;大小圓之間紅、黃、藍三條魚,既象征宇宙間的星辰,也代表著色彩的和諧美。

整幅圖標體現了生態教育的本質,從所有生命共生共存的發展角度來思考教育,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既體現出兩千多年前莊子提出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又與西方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相融合,呈現出蔡明對教育的深刻思考。

為師,偏隅一方自成長

蔡明是文革后恢復高考的第一批中師生,畢業后分配到射陽縣新坍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在偏隅一方的鄉村學校教學,成為他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

農村學生非常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真正熱愛教育的老師。當教師僅一學期,蔡明就被委以重任,帶高二畢業班(高中當時學制兩年)。蔡明付出最大的努力,但幾個月后的高考榜上,基礎薄弱的學生無一中榜。農村家庭出身的蔡明明白,“知識改變命運”對于農村孩子的意義,他開始苦苦思索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習成績。

他發現語文最重要的作文教學面臨困境:一方面學生大多不會寫作文,咬破筆頭也寫不了幾行字;另一方面堆積如山的作文本讓老師不堪重負,而學生對老師的批改也毫無興趣,作文教學產生不了效果。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在成為教師之初,蔡明就購買了《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他和同為教師的妻子施桂湘從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中尋找智慧??吹饺~圣陶提及的“在習作修改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蔡明夫婦豁然開朗,他們決定發起作文教學改革,把作文的批改權還給學生。

經過幾個月的課堂實踐后,蔡明總結出了四步作文教學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這四步作文教學法,融寫作訓練和思想訓練于一爐,讓學生提升了寫作興趣,并獲得了自主寫作和思維發展的空間。

在當時,教師不批改作業可是重大的教學事故,教學組長、教導主任、校長紛紛提醒他。但對教育大師自然而然的信仰,讓他頂住壓力始終堅持。蔡明還把學生帶進農村、工廠、田間,讓他們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尋找寫作靈感。

半年后,華東六省一市舉行作文大賽,蔡明組織學生寫了一組6篇作文,其中《一份來自靠漁灣大塘的報告》獲一等獎。這個爆炸般的新聞在新坍中學,乃至整個射陽、鹽城都引起轟動。第二年,新坍中學共有7名學生考取了大學,蔡明所帶班級高考語文平均分與當地最好的學校平均分不相上下。

蔡明夫婦的教學改革初顯成效,初出茅廬的他們迅速成為當地教學改革先鋒,不久便被調入射陽縣中任語文老師。

在射陽中學的11年,是蔡明深入教改探索的11年。他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他讓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他把各種各樣精彩的讀物引入課堂,學生也可以推薦書目;他指導學生辦報,自編各種作品集;上課時,他帶領學生探索作品的思想內核,對名家作品大膽質疑,并寫文章來陳述觀點……在他的教育引導下,他的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濃厚,知識面豐富,寫作能力比較強。

在繁重的教學之余,蔡明堅持學習提升自己。剛參加工作時他的月工資是29.5元,還要供弟妹讀書,卻舍得花36元買一套大專教材。他通過自學和函授,陸續拿到了本科學歷、骨干教師培訓班和研究生課程結業班證書。這些在科班出身者眼里沒有含金量的證書,卻讓蔡明非常非常珍視,它們見證了他一路奮進一路探索的堅定姿態。

生態,春風化雨順其自然

2000年,蔡明來到張家港高級中學任副校長,這讓他從地理上更接近教育家葉圣陶。

葉圣陶認為辦教育跟種莊稼相仿。受教育的人和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這一論說,成為蔡明生態語文教育的思想之源。

蔡明反復思考,在實踐中逐步清晰了生態語文教育的理念。生態語文教育是從關懷生命出發,以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為主要目標,以學生的主動、生動、能動為表征,師生共同營造求真、求美、求新的多形式、多向度、多元化的語文讀寫的生態場。生態語文教育有一個表情,那就是微笑,是快樂。

蔡明認為,語文是每個人每天都在運用的,無論閱讀還是表達,都屬語文范疇。語文課堂也應該是人人能學習、人人愛學習的課堂。師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獲得學習的地位,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和語文的魅力。

本文作者采訪蔡明

他把語文教材當作一本優秀的語文讀物,帶著學生們力爭一個月時間讀完,剩下的時間就開始自由探索。

首先演講。每個學生輪流演講,并不斷循環下去。老師指導演講稿的寫作,多次修改達到最佳;上臺演講時,必須脫稿。演講后,同學會進行評價。演講前一天,演講者必須將演講的內容濃縮成為一句話,寫在黑板上送給同學們。從高一到高三,班里學生幾乎把高中生能講的話題全談到了。

然后是共同學習一首學生推薦的詩歌。誰推薦誰主講,同學集體參與討論。作為教師,蔡明也認真傾聽,并且會向學生提問。大家都懂了之后,抄寫兩三遍,再花幾分鐘背誦。之后讓學生根據這首詩,用寫意或素描的手法寫一篇文章,進一步升華這首詩。

最后10分鐘怎么辦?蔡明讓學生分小組各自介紹近期都讀了什么書,分享精彩的段落,或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等。

另外,他讓學生每天寫300字日記,寫自己感興趣或覺得有意義的內容,寫一個瞬間的激動,等等。一天300字,高中3年就是30萬字。

這樣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充滿享受。有一個學生因身體不好成績也不理想,父母想讓他休學,這個學生卻不愿意,他說每天都想上蔡老師的語文課。

除了生態課堂,生態語文的另外兩大支柱則是生態閱讀和生態寫作。蔡明為學生們開書單,教他們自主寫作、自由寫作和創造性寫作的方法……

蔡明所教的最后一屆學生中,56名學生全部考上大學。寒假聚會時,他們告訴蔡老師,26名同學以出色的演講能力在各自不同的大學新生群體中脫穎而出,成為院系學生干部。

領航,放大名師的共生效應

隨著實踐和研究的逐漸深入,生態語文的理念慢慢輻射到其他學科,形成了生態教育的大概念。在生態教育的背后,蔡明關注的是生命成長的意義。蔡明說:“教育就是追求學生生命的樣態,生活的狀態和生長的姿態,三者交叉滲透,圓融互攝,使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積淀歷練,探究并呈現出可人的動態美、豐富的情態美和強大的意態美,這才是我們心中的生態教育?!?/p>

在蔡明的帶領下,一群熱愛教育,愿意投身生態教育的老師走到了一起,他們組成了生機勃勃、活力盎然的生態團隊,共同推動區域教育朝著更加優質的生態邁進。

在采訪中,筆者見到了東渡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陳芳。加入蔡明的生態團隊后,她堅持閱讀和撰寫教學反思,積極參加團隊活動。10年前,她還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現在已成長為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在生態團隊中,像陳芳這樣有教育理想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都勤于思考,勇于實踐,迅速成長為特級教師、名教師。

自然界中有一種“共生效應”,而教師團隊的發展也是如此。個體教師的發展,要在群體中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退休后的蔡明正在通過一個個生態教育、生態語文等名師工作室和共同體,推動成員個體與群體健康和諧發展,從而讓老師學生都能受益,呈現生命的本真,擁有最美好的生長。

攝影 喬可可

猜你喜歡
蔡明作文生態
High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of Rb in magnetic field by far-detuning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蔡明老師教你寫作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