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2019-03-27 16:31周勤
現代企業文化·綜合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基層文化鄉村旅游

周勤

摘 要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頭舉措之一,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助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是基層文化工作者有責任深入探索、踐行的課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崗位,深挖、梳理當地優質文脈資源,講好“葛洪煉丹”、“一代梅師”、“黃泥尖茶”故事,為鄉村旅游注入獨特而又鮮活的文化元素,吸引游客走進胥口,感受胥口的文化魅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與同為基層群文工作者的同仁們分享。

關鍵詞 鄉村旅游 基層文化 美麗經濟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發布“2018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杭卅市富陽區有4個鎮上榜,其中,胥口鎮排名第662位。

胥口鎮位于富陽區西部,相傳,春秋時期,伍子胥領兵打仗,從胥口境內的巖石嶺南面翻越崤山,在崤山腳下安營扎寨,露宿野林,至今留有遺跡,“胥口”因此而得名。時光流逝,歲月如歌,胥口這片熱土地蘊藏著珍貴的文化資源。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挖、梳理文化資源到了最必要的時候,胥口鎮適時行動,走出了一條以地域特色文化為魂、助推鄉村旅游的路徑。

一、詩詞入茶山、茶香加墨香

胥口鎮多山,素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之說,境內的黃泥尖山海拔約八百米,是全鎮最高的山峰。黃泥尖山云霧繚繞,植被旺盛,山上有一片約100畝的古茶樹,枝干粗壯如成年人的手臂。它們和山融為一體,承受陽光雨露,經歷烈日暴曬,默默地吐出新芽,經開水沖泡,色澤翠綠,宛如碧玉,滋味香醇,恰似甘露。

長在白云生處的黃泥尖茶“養在深閨人未識”,為了撩開它神秘的面紗,在世人面前展現靚麗容顏,胥口鎮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上黃泥尖的山路十分難走,村民們去采茶,一上一下需要走四、五個小時,游客們難免“知難而退”,胥口鎮開辟了一條五公里長的山道,就像一條彩虹,盤旋在綠意蔥蘢的山間,告別了“行路難”。

接著,盤旋而上的山路兩側豎立起一塊塊石塊,石塊有高有低、有寬有窄,錯落有致,上面鐫刻上一首首詩詞,兩千多首詩詞使每一塊石塊都有了靈魂,而每一首詩詞都與茶有關,或問茶、或詠茶、或品茶……“新茶已上焙,舊架猶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而茶圣陸羽的詩句“一生為墨客,幾世做茶仙”,使黃泥尖茶有了知音。

人間四月天,當陣陣春雷在天際滾動,當瀟瀟春雨滋潤了黃泥尖山,當古老的茶樹綻出了新芽,一場“黃泥尖詩會”吸引了眾多的愛詩者,他們踏上新筑就的山路,領略新營造的風景,在綠色的簇擁下,走進茶樹叢中,朗誦心儀的詩篇。詩會的知曉度、參與度超越了活動組織者的想像,當春茶把美麗帶給人間的季節,怎能沒有詩的陪伴?自此,每年舉辦一屆詩會成為大家的共識。茶叢中的詩會,始于2013年,將不盡地向遠方延伸。

“黃泥尖”成了頻繁出現的熱詞,來自東西南北中的游客幾乎都會選擇登頂黃泥尖,在山頂上品一杯茶,發一會呆,完完全全放空自己,體驗一把從未有過的滋味。

二、設置“二梅廊”、畫梅助游興

胥口,是國家一級畫師陸九疇的故里,人稱“一代梅師”的陸九疇12歲開始學習作畫,從此,與畫畫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擅長畫梅,筆下的梅花疏影橫斜、錯落有致,濃淡相宜、別具匠心。早在1984年,葉劍英委員長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陸九疇創作紅白二梅,隔水交輝的二梅合局圖,引發極大反響。1994年,在國際書畫藝術大展中,《二梅圖》獲得最高獎,享譽國內外。他說,是故鄉的靈山秀水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故鄉是他創作路上永不干涸的源泉。

胥口坐擁如此高端的文化資源,著手做深做透這篇“文化促旅”文章,在崤山公園設置了“梅花廊”,廊柱上,一紅一白兩株梅花剛勁挺拔,異色同源,含笑迎春,廊內,縮小版的《二梅圖》隨處可見,梅花廊的盡頭處,設置了畫桌、宣紙、顏料、畫筆,供游客潑墨揮毫,盡情揮筆,如果對自已的即興之作不滿意,一旁的志愿者會幫助潤色,廖寥幾筆,梅花仿佛在宣紙上成活了,嬌艷欲滴卻又品格傲然。游客可以把作品帶回家,也可以留在原地,參加“胥口畫展”的選拔。

以“二梅圖”為圖案的布藝鑲嵌畫工藝精美、小巧玲瓏;印有“二梅圖”的扇子,奪人視線、人見人愛……琳瑯滿目的旅游特色小商品任憑游客挑選。而在鎮綜合文化站的多功能活動室里,“二梅圖”懸掛在正中墻上,蒼勁而具神韻、風骨凜然,無言地折射出胥口這方水土獨特的文化底蘊。

三、葛洪入書卷、故事永流傳

胥口境內,東晉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棄官不做、隱居在胥口煉丹的傳說穿越時光的隧道,在百姓中口耳相傳、從未間斷。

葛洪醫術高明,當地百姓患病請他治療,他無論白天黑夜,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為患者號脈、開方,往往藥到病除。有患者已經病入膏盲,經葛洪診治后,竟然得以起死回生,人稱葛洪為“葛仙翁”,境內的“葛溪”因葛洪曾經在此煉丹而得名。

胥口鎮邀請富陽區作家協會的30名會員,走進胥口,行走鄉間小道,采訪銀發老人,尋覓葛洪煉丹遺跡,與葛洪對話。一個又一個關于葛洪傳說的片段浮出水面,就像散落在胥口大地上的珍珠,高明的串珠人用手中的妙筆,把它整理成原汁原味的傳說故事,積累起“碧水云山、靈韻胥口”的一筆文化財富。

胥口鎮把這筆文化財富編輯成圖書,容量15萬字,打撈了記憶,留住了鄉愁。凡是來胥口旅游的客人,人贈一冊,讓葛洪的傳說故事越走越遠!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胥口,讓豐厚的文脈與鄉村旅游牽手,用文化之美增添鄉村旅游的魅力,己經初嘗甜頭,而且前景看好。揚鞭奮蹄再出發,未來的陽光路上,必將花更紅、葉更艷。

猜你喜歡
基層文化鄉村旅游
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安順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網絡時代的基層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