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語與拉丁語間的淵源

2019-03-28 11:21汪建芳
戲劇之家 2019年6期
關鍵詞:拉丁語德語世紀

汪建芳

【摘 要】德語是世界上最常被學習的外語之一,但其曲折的發展過程以及對其形成影響最大的語言也許并不為人所知。本文試從德語發展歷程和拉丁語對德語的影響兩方面進行研究,期以對德語有進一步的了解。

【關鍵詞】德語;拉丁語的影響

中圖分類號:H3?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223-02

歷史上德國長期處于分裂狀態,政治不統一。德語從古日耳曼語發展至現代標準德語的歷程因而也漫長曲折。在其最終形成現代標準德語的過程中,一些重要人物功不可沒,一些歷史事件必不可少。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然會與其他民族、國家有所接觸和交流,其語言必然會受到其他語言的影響。羅馬文化對整個歐洲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德國自然也不例外。而一門語言對另一門語言的影響最直接表現在詞匯上。因為羅馬人使用的是拉丁語,因而在德語中能發現相當數量的拉丁語詞匯。本文試從德語發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著手對德語的發展歷程進行簡單梳理,并從來源于拉丁語的德語詞匯方面著手,分析拉丁語對德語的影響。

一、德語的形成與發展

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存在一種原始的印歐語。約在公元前2000年中期到公元前1000年中晚期,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和易北河下游的原始日耳曼部落的語言相對于其他印歐語言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變化使原始的日耳曼語言與其他印歐語言截然不同。

到公元前3世紀,原始的日耳曼語逐漸形成了東日耳曼語支、西日耳曼語支、北日耳曼語支。德語來自西日耳曼語支——威悉河、易北河諸部落方言。

公元3世紀,匈奴人的進攻導致幾個較大的日耳曼部落遷移到今天德國中部和南部。從那時起,他們的語言發生變化并逐漸與其他日耳曼語言分離。由于他們居住的德國中部和南部地勢較高,高地德語方言便成了他們所使用語言的統稱。

公元8世紀,法蘭克帝國吞并了包括巴伐利亞、圖林根等在內的幾個日耳曼大部落,這是德語形成的先決條件。在卡爾大帝統治期間,宗教和文化政策均與德語有密切關聯,極大推動了德語的發展。歷史上第一個相對通用的德語書面語——古高地德語即是他促使形成的。

從11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德意志帝國中央權力較為鞏固和強大。在與世俗生活有關的文學作品中,德語的應用非常廣泛,漸漸的,德語也適用于不同文學類型和社會階層,中古高地德語得以形成。

在中世紀(14世紀、15世紀)末期,作為中部和東部德語方言區通行書面語的邁森德語,在帝國其他地區得到了認可和效仿。德語語言學家認為早期標準德語的發展始于此。而路德的圣經翻譯則是早期標準德語發展頂峰的標志。早期標準德語是德語向標準德語的過渡,已經與現代德語很接近。

早在16世紀,德國一些學者就對德語的語法結構進行了研究。17世紀以來,許多有影響力的語法書籍相繼出版。語法家們對標準德語提出了應有的一系列規則,并通過學校和作家推廣它。與此同時,辭典學家Adelung J. H. Campe等人開始編寫德語辭典,以促進德語書寫的規范。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啟蒙運動和古典時期的偉大德國詩人席勒(Schiller)、歌德(Goethe)等通過他們的文學作品將標準德語提升到了一個很高水平。在歌德和席勒之后,所有德國人都接受了標準德語,標準德語因而成為了歐洲的文化語言之一。(劉振英,2000)

二、拉丁語對德語的影響

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不可能獨立地發展與進步。它必然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和其他民族或國家進行接觸和交流。語言上的相互影響是交流的必然結果之一。

在德語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對其影響最大的非拉丁語莫屬。而一門語言對另一門語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匯上。早在公元8世紀中葉至11世紀中葉,即古高地德語時期之前,在古日爾曼人的詞匯中就可以中找到大約600個拉丁詞(Wahrig,1991),如錢幣( Münze,拉丁文monēta)、街道(Stra?e,拉丁文strāta)等就是當時從拉丁文中吸收進而演變的。(何濤,1998)

德語中的拉丁語詞匯幾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拉丁語對德語的影響如此之深,與德語與拉丁語的歷史淵源密不可分。

古日耳曼人是半游牧民族,經濟落后,而古羅馬文化相對發達,當古日耳曼人最終定居時,從古羅馬人處學了不少東西。而羅馬人使用的是拉丁語,因此德語從拉丁語中汲取了相當多的詞匯。

因日耳曼人與羅馬人的軍事接觸,日耳曼語中借用了大量拉丁語軍事詞匯。如現代德語中的“Kampf(斗爭)”來自拉丁語的“campus”。此外,當時的羅馬人生產技術和生活條件都領先日耳曼人。為了發展生產并改善生活條件,日耳曼人將羅馬人作為榜樣。如學習羅馬人把窗(Fenster,拉丁語fenestra)加進居室設計中。羅馬人在耕種方面更是遙遙領先。鑒于此,可以發現德語中Pflanze(植物)、Frucht(果實)源自拉丁語中的planta、fructus。如此種種還可在家庭用具、服裝和烹飪等方面的德語詞匯中找尋拉丁語印記。

在公元4世紀上半葉,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此時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間正處于更加頻繁接觸的時期。因此一部分日耳曼人開始接受基督教。而因為教會使用的是拉丁語,反映宗教觀點和習俗的一部分拉丁語詞就隨之進入了德語,如修道院(Kloster,拉丁語clostrum)、修道士(M?nch,拉丁語monachus)、十字架(Kreuz,拉丁語crux)等。

約在5世紀90年代末,法蘭克王國統治者開始尊崇基督教。在794年,卡爾大帝以法令形式確定了德語的崇高地位,即與當時的神圣語言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平等而立,并指示神職人員用德語民間語言去布道傳教。在這些法令和指令發布后,基督教教士開始對拉丁文神學文章進行大量的德語注釋工作。對德語來說,基督教的引進無疑是一次革命,特別是在詞匯方面。因為,新的宗教內容需要有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在把基督教從拉丁語翻譯到德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從拉丁語中汲取所需詞匯,如現代德語中的教士(Priester,拉丁語presbyter)、祭(opfern,拉丁語operari)等(劉振英,2000)

在中世紀的歐洲,文化教育受羅馬天主教廷控制,拉丁語是學校、教會,甚至國家的官方語言,統治階級和特權階級都必須學習拉丁語,德國學校用拉丁語授課。因此拉丁語再度被大量吸收入德語,如與教育相關的學校(Schule,拉丁語schola)、墨水(Tinte,拉丁語tincta)等詞匯。

即使在開始于16世紀的宗教改革中,《圣經》被路德從從拉丁語翻譯成了德語,這代表著近代標準書面德語的形成。但拉丁語的文化語言主導地位仍未被德語取代。即使到了1740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書籍都是用拉丁文書寫的。在學術界尤其如此。直到1687年,在德國大學的講臺上才有人用德語教學。直到19世紀,一些專業的博士論文仍必須用拉丁文寫成。

此外,拉丁語在句子結構和風格上對正在形成中的標準德語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受修辭學(Rhetorik)的影響,過度修飾和從句套從句的現象在德語中非常普遍。這種影響在今天的官方學術德語中仍然普遍存在。(劉振英,2000)

直到18、19 世紀,拉丁語始終是科學上統一應用的語言,科學上的任何新成果、新發明、新概念都以拉丁詞命名。此外,今天德國高級中學仍設有拉丁語課程,拉丁語對德語的影響可見一斑。(劉澤珪,1996)

三、結語

德語的形成歷程漫長曲折,而拉丁語在其發展過程中幾乎如影隨形。這種影響在各領域的德語詞匯中就可見一斑。兩者間的淵源之深與歷史發展密不可分,德語中的拉丁語烙印可謂就是歷史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Wahrig:Deutsches W rterbuch,Bertelsmann Lexikon Verlag,1991,S.85

[2]劉振英.淺談德語的演變及其發展(一)[J].德語學習,2000,(05):18-24.

[3]劉振英.淺談德語的演變及其發展(二)[J].德語學習,2000,(06):29-35.

[4]何濤.德語中外來詞的演變與規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33-38.

[5]劉澤珪.德語中外來詞的來源和發展[J].華東工業大學學報,1996,(01):68-72+79.

猜你喜歡
拉丁語德語世紀
世紀贊歌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1999,世紀大閱兵
以意大利傳教士為例淺談孔子思想在歐洲的傳播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哲學“專業德語”教學研究初探
丹麥小店流行取“難聽的”德語名
“本”、“體”、“本體”詞源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