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爾木:風雨兼程扶貧路

2019-03-29 09:37潘建芳段海望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19年3期
關鍵詞:格爾木貧困村貧困戶

潘建芳 段海望

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成功退出貧困縣。這標志著全市16個貧困村順利實現退出、237戶741名貧困人員穩定實現脫貧。

2017年8月3日,張呼高鐵呼和浩特東站至烏蘭察布站區間正式開通運營。圖為一列動車行駛在烏蘭察布卓資縣美麗的秋色中

格爾木,位于大美青海西部,是祖國聚寶盆—柴達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是中國西部重要交通樞紐、“一帶一路”黃金節點城市、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正在打造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中共十八大以來,格爾木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全市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成功“摘帽”,退出貧困縣。這標志著全市16個貧困村順利實現退出、237戶741名貧困人員穩定實現脫貧。

一個村莊的變遷

時鐘回撥至2016年8月22日下午,雨后,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海拔3000米的長江源村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沸騰了。

長江源村為藏族村,是一個移民定居點。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地區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一個美麗的高原新村由此誕生。

搬遷后村民過得如何,總書記牽掛在心。

那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村民申格家中,同主人拉起家常,他非常關心村民們的收入問題。申格告訴總書記,生態移民前,他們住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住帳篷、睡地上,點的是羊油燈。搬遷后,住上了國家給蓋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電也都齊全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表示:“你們的幸福生活還長著呢?!?/p>

長江源村的變遷,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格爾木市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自三江源保護與建設工程實施以來,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不僅當地生態環境得到保護,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旅游業及民族特色手工業等,三江源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2016年底,格爾木編制了《格爾木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向全面“脫貧摘帽”發起沖刺,長江源村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

長江源村的老支書更尕南杰是當年響應搬遷的第一人。他介紹,過去在山上時,他們家一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幣。搬遷后,政府不僅通過培訓推進勞務輸出、發展汽車維修和藏族衣飾加工等,還實行了草原獎補及提供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等政策,使“家家有產業”,村民的收入穩固提升。2017年,長江源村人均收入已經突破2萬元。

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過程中,長江源村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畜棚、沱沱河扶貧賓館、長江源村農貿市場項目全部實現盈利,每戶村民因此得到了2000元左右的分紅。此外,隨著觀念的轉變,村里外出打工、自主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村民自身“造血”能力顯著增強。村里的自來水和下水管網、汽車站、文化廣場、村委辦公樓等基礎設施近年來也相繼建成,可以說是一年一個樣。

在格爾木,長江源村的這種變化并非“個案”,類似的脫貧故事在諸多村莊上演著。

構建“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格爾木于1954年建政,是因路而建、因工而興、因位而重的一座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西部大開發以來,依托青藏鐵路、鹽湖百萬噸鉀肥、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等重大工程,格爾木逐步構建起以鹽湖資源開發為核心,鹽湖化工、冶金產業、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特色農牧業和輕工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體系。一代又一代格爾木人的持續奮戰,早已使昔日的荒漠戈壁變為一顆耀眼的高原明珠。

然而,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格爾木實現整體脫貧的深層次矛盾長期存在。

格爾木市海拔高、氣溫低、降水量少、自然災害頻繁、貧困地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貧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干旱、高寒等特殊類型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市場影響、政策因素與區域環境、個體素質等致貧原因復雜多樣、相互交織,因病、因殘、因勞動能力喪失及缺水、缺電、行路難、缺土地致貧現象較為普遍。貧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能力素質低和“等、靠、要”思想嚴重。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边@是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

中共十八大以來,格爾木將脫貧攻堅作為全市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向貧困發起總攻。

2015年底,格爾木市通過開展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16個、動態核定貧困人口237戶741人,全面掌握了全市貧困“家底”,為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奠定了基礎。

為了打贏這場戰役,格爾木市把脫貧攻堅擺在“全面建設小康”的戰略大局統籌謀劃,高位推進,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市級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并為16個貧困村選派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逐一簽訂責任書、逐級寫下承諾書,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市區鄉村四級抓精準扶貧的良好局面。格爾木市還抽調各部門“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骨干力量成立6個工作組,層層抓落實。與此同時,廣泛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逐步形成了全市黨政軍企、各行各業齊助力,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對口援建互為支撐的“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奏響了昆侖山下脫貧攻堅“大合唱”。

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當初共核定貧困村9個,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

郭勒木德鎮中村是格爾木市最貧困的移民村。2016年2月,在青海省政府的安排下,由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負責、青海銷售格爾木分公司協助對郭勒木德鎮中村6戶特困戶開展精準扶貧。接到幫扶任務后,企業先是用了1個月時間逐一對6戶貧困家庭進行了家訪,尋找病根,然后制定了“一對一”的致富方案。

貧困戶井含奎一家4口,主要經濟來源是2.4畝耕地,因為地少,又缺乏壯勞力,幫扶企業想到在養殖上做文章,幫其搭建了一間50平米的彩鋼養雞房,并購買了100只蛋雞。當年,井含奎家便通過賣雞蛋實現了每天約80元錢的增收。另外,企業還幫井含奎妻子找到了一份看護林帶的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F在,井含奎一家一個月的收入已超過了過去一年的收入。

格爾木是“全國雙擁模范城”,近年來廣大駐格軍(警)部隊和市屬有關部門也積極加入到扶貧攻堅隊伍中來,幫助貧困戶籌集蓋房資金、翻種枸杞地,定期送米面油和常備藥品等,還幫助解決就業等生活困難。民康村的回族貧困戶張拉比牙,就是在駐格軍(警)部隊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林業管護員,每月有了3000元的工資收入,再加上家里枸杞地的收入和低保金等,已基本實現脫貧。

一曲脫貧攻堅“大合唱”,使一項項民生愿景在格爾木大地上變成一幅幅現實的幸福圖景。

產業扶貧挑大梁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

格爾木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按照“扶貧對象參與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基本思路,根據自然條件、資源稟賦、交通優勢等,重點推進現代農牧業、民族特色旅游業等扶貧產業,形成了“村有一項特色產業、戶有一座種養棚圈、人有一項致富技能”的產業扶貧格局。通過“養殖合作社+貧困戶”的投資型模式分紅、積極探索“貸款+貧困戶”模式、“股份+貧困戶”模式等,在產業扶貧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下,讓產業扶貧的魅力得到綻放。

紅柳村,距格爾木市區12公里,2013年11月建村,是因城市擴建搬遷安置自然形成。曾經,村民們主要依靠到城里打工掙錢維持生計。為擺脫落后面貌,紅柳村開始尋求適合自己的產業,近年枸杞產業已成為拉動格爾木市農牧業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引擎??吹借坭椒N植正紅火,村民們便通過自籌資金于2012年創建了仁達枸杞種植合作社。在最初的兩年里,合作社靠種植銷售紅枸杞實現了收益,后來隨著市場的變化,又將業務拓展至農副產品市場,發展蔬菜大棚和養殖場。種植黃瓜、蘿卜、西紅柿等無公害蔬菜,同時利用賣不出去的蔬菜養殖生豬與家禽。了解到食用百合和玫瑰經濟效益可觀后,合作社又通過努力,實現了沙蔥、食用百合、食用玫瑰的本地化種植,并獲得可觀的收益。目前合作社固定資產已達2000多萬元。年生產枸杞干果150噸,銷售收入達500多萬元,年利潤200萬元。還帶動了200多群眾就業。村民們也通過入股,紛紛從農民變成了合作社社員。社員李光榮以前主要到城里打零工,生活過得緊巴巴,自入股合作社成為社員后,每個月都有幾千元工資。

富了之后的紅柳村,還主動承擔了郭勒木德鎮其他一些貧困村貧困群眾的幫扶工作。2016年幫扶了20戶外村貧困戶,2017年增加至34戶。

郭勒木德鎮阿拉爾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作為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點社,于2017年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當年實現銷售收入92.8萬元,其中75.8萬元用于分紅。2018年合作社開始牛羊肉深加工,反季節銷售。合作社理事長祁生發表示,合作社還將繼續吸納社員,2019年分紅會再提高,牧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格爾木市近年還大力推進電商扶貧,青藏電商工業園、昆侖夢工廠以及格爾木創業孵化基地等電商服務點的建成,助力更多貧困群眾走上了“互聯網+特色產業”的致富新路,并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農戶客戶直通、增收增智并舉”的電商扶貧新格局。

目前格爾木全市42個行政村均擁有集體經濟,結合“聯企興村1+1”行動,格爾木爭取財政及企業配套資金,發展壯大了“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在全州率先實現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全市42個村全部建立穩定增收機制和渠道,16個退出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作為脫貧攻堅戰略的重頭戲、主戰場,格爾木的產業扶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挑起了格爾木脫貧攻堅的大梁。

2018年11月,格爾木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為了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格爾木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一方面,依托“傳統媒介+信息平臺”和“文藝扶貧惠民演出”等方式,加大扶貧政策宣傳,讓勤勞為榮、脫貧光榮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強群眾主動脫貧的愿望和信心。

馬青芳是郭勒木德鎮小島村的一名貧困戶,2017年她與同鎮的其他21戶貧困戶脫貧后一起在《自愿脫貧申請書》上,摁上了手印,主動申請“脫貧摘帽”。她說,很感謝政府和大家的幫助,既然自己條件已大幅改善,就盡量不給大家添麻煩了。她的話道出了不少脫貧群眾的共同心聲。

另一方面,格爾木市深入實施陽光工程和雨露培訓計劃,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截至2018年,累計為1582人(次)農牧區富余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有234人(次)成功轉移就業,38名貧困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就業,成為產業工人。225名困難群眾當上了生態護林員。

就業扶貧的“造血”功能,拓寬了貧困戶自我發展的渠道路徑,為格爾木市實現長效穩定脫貧提供了根本支撐。

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脫貧攻堅持續推進,格爾木加速發展,這座西部重鎮、資源寶地、戰略樞紐,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走在格爾木街頭,一座座嶄新的房子,一條條整潔的公路,鄉村處處呈現著舊貌換新顏的喜人景象。

郭勒木德鎮樂苑村村民余才昌說,他們村以前環境不好,隨著這幾年扶貧工作的開展,不僅貧困戶得到了大力扶持,村民家庭條件更好了,村里的整體環境也變得更好了?!奥吠?、水通了、電通了,村里到處都干干凈凈的?!彼f,大家也不像以前那么閑了,都忙碌得很。忙著找工作、打工,有些以前不想干的工作,現在也都愿意干了,大家的思想觀念轉變很大,這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2017年,格爾木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51元,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5萬元;貧困家庭低保覆蓋率100%;貧困群眾醫療、教育、住房等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貧困村道路、飲水、電網等基礎設施提升完善。通過鞏固提升工作,不僅解決了農牧區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還解決了農牧區非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生計問題;不僅解決了戶籍人口的脫貧問題,還兼顧了非戶籍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困難。

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以來,格爾木全市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已轉入鞏固脫貧成果,確保2020年全市各族群眾與全國一同高質量邁入小康社會。

未來,格爾木市將深入貫徹落實“五四戰略”“一優兩高”戰略,把鞏固擴大脫貧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以建立農村宜居宜業人居環境、推進鄉風文明為目標,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為內容,切實抓好脫貧攻堅后續鞏固提升工作。

以“一優兩高”戰略為方向指引,牢牢把握中國西部重要交通樞紐、“一帶一路”黃金節點城市、全省副中心城市這一發展定位,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對口援青等政策機遇,著力做好打通通道,做大樞紐,全力融入國家戰略;依托資源,調整結構,努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區同建,轉型升級,竭力打造宜居城市等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積極構筑改革開放新高地。

脫貧攻堅是一項民心工程,改革的目的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皬默F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蓖ㄟ^脫貧攻堅之役,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格爾木自身也積聚了巨大發展潛能,如今踏上新征程,“不管亂云飛渡、風吹浪打”,格爾木人必將“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這項偉大事業推向前進?!?/p>

猜你喜歡
格爾木貧困村貧困戶
杜造海: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帶頭人
西北偏北之格爾木
呂梁臨縣光伏扶貧實現“三個全覆蓋”
格爾木
寬帶網絡將覆蓋90%以上貧困村
格爾木
脫貧攻堅拉響新警報
重視“非貧困戶”的滿意度
播州區委離退局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掛幫貧困戶
貧困村建檔立卡工作示意圖及參考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