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的發展方向研究

2019-04-01 03:14王晶
設計 2019年6期
關鍵詞:皮影戲發展

王晶

摘要: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發展,文化形象識別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日漸提升,皮影戲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獲取中國皮影戲的傳統文化發展方向,為中國文化藝術的形象識別發展提供方法。在考察文化形象識別的概念和對中國皮影戲進行事前調查后,進行了發展戰略分析和概念矩陣分析。導出了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形象的國際影響力,并對其他中國文化的形象識別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形象識別 皮影戲 發展

中圖分類號:J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 03-0110-02

一、傳統文化藝術和文化形象識別概述

(一)文化形象識別的概念:文化形象識別,也就是文化同一性(culture identity),即文化品牌形象。指在傳統文化語境中形成的內在文化特征,文化形象識別是指對符合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們的情感以及生活要素所形成的文化形式中具有意義性的文化形式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文化形象識別最具代表性的優勢是有助于文化向各個國家和地方的傳播。文化形象識別是由文化特性和設計表現兩個概念組成的,文化是廣泛的、人文的概念,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極其活動產物。具體內容指歷史、地理、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設計是視覺性概念,以標志、字體、色彩為核心所展開的視覺體系,文化形象識別是兩個概念相輔相成所構成的體系。

(二)傳統文化藝術在文化形象識別中的作用:傳統文化藝術反映了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其特點是各種文化思想和觀念的總體表達,民族后裔可以逐步繼承文化。文化內容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根據傳統文化創作藝術,可以表達出獨特的風格和特征。如今,視覺系統的概念正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文化形象識別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系統,更是一種向人們傳達文化意義的方式。因此,利用文化形象識別和傳統文化藝術之間的作用,將傳統藝術發展為文化形象識別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傳統藝術皮影戲的形象可以用獨特的價值理念通過再創造的方式創造出新形象,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皮影戲的歷史和發展

皮影戲是中國傳統表演戲劇的一種表現方式,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人物剪影,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但是因為近代戰爭的時期民不聊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關心也開始下降,導致很多藝術作品失傳,解放之后文化大革命時期也有很多藝術作品嚴重流失,高素質的演藝人才也越來越缺乏,皮影戲觀眾的稀少更對皮影戲的發展猶如雪上加霜[2]。

三、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戰略模型設定

文化形象識別戰略的樹立必須進行市場的趨勢分析,消費者需求分析等事前調查,有效的品牌戰略可以提供統一明確的發展目標,在營銷活動中提供明確的發展指項,文化形象識別也具有該特征。通過藝術發展前景、消費者特征、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等影響因素的資料收集可以為發展戰略的樹立提供重要的發展資料。

參考現有的文獻資料以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方向規劃為目標,設計模型(如表1):

四、事前調查和分析

(一)皮影戲的內部環境分析:皮影戲是世界上最初將聲音和音樂放在一起用電影的藝術形式表現的藝術形式,具有電影始祖的美稱,皮影戲藝術特征具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皮影戲的制作工藝,一個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價值。在制作工藝方面,皮影戲制作的原材料是用驢皮、羊皮或其他獸皮制作而成,進過選皮、制皮、畫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個復雜奇妙的過程[3]。在文化傳承方面,皮影戲在表現的時候通過照明表現角色的形態,并運用動作和曲目將歷史事件,神話傳說的故事在銀幕上表現出來,例如《西游記》《封神演義》《列國志》等歷史改編故事,過去人們無法像現在這樣通過電視、網絡等信息工具傳播歷史文化故事,只能通過皮影戲或戲曲一類的藝術形式來進行文化傳播[4],而且中國的地域風俗、語言不同的原因對傳統皮影工藝的多樣性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二)皮影戲外部環境分析:現代社會人們通過在互聯網等方式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一些藝術作品。然而采用傳統的形式進行表演畢竟具有局限性,而且隨著藝術的發展,藝術家的年紀也越來越大,很多優秀的藝術也已不在,而現在的年輕人對皮影戲傳承的興趣并不高,皮影戲的總體發展也在下降,但是數字媒體的發展為傳統表演形式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利用動畫的表現形式克服了傳統的局限性,并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引起觀眾的更多興趣和了解,例如,用皮影戲的形式制作的動畫《桃花源記》在2006年獲得中國“美猴獎”的最佳動畫短片獎,呂金光[5]認為,我國的動漫業要承擔和推廣皮影藝術的重任,不但可以發展中國傳統皮影戲,還可以為動漫產業提供創新靈感。此外,中國政府與2009年7月討論并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計劃[6],在這個規劃中,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產業,文化品牌在經濟的發展也有突出貢獻,在這種形式下可以刺激中國傳統文化形式的發展。

(三)SWOT綜合戰略設定(如表2):通過SWOT的分析結果發現,優勢是傳統文化價值高和獨特的制作工藝,機遇是大眾媒體的發展、文化保護政策、文化品牌的強化,然而劣勢在工藝傳承較難和創意性不足,面臨的威脅是其他文化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像這樣如果不進行差別化的文化形象戰略的話,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就會缺少強有力的競爭力。

(四)皮影戲的現代文化形象識別發展目標:中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但在發展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傳統文化的形象樹立需要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再通過創意開發使其差別化發展,皮影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又是世界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和發展中的確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皮影戲在表演的時候受表演者、音樂、場所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很難充分地展現出自身的藝術價值,而文化形象識別的發展是現代文化傳播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化形象的設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品牌的現狀和目標并進行開發和改善。為了明確了解發展目標,本文章通過對皮影戲的關聯研究發現皮影戲具有歷史性、傳統性、藝術性、劇本和音樂(黃艷,2016[7])、文化性、地域性、美學、都市化、高雅化(金英美,2003[8])、潮流化、教育性、現代化(鄭明鈞,2006[9])等發展特性。

依據以上研究得出皮影戲的發展特性之后,2018年5月18日到2018年6月18日對中國85位設計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長江以北的北方人50(男20名,女30名),長江以南的南方人35人(男15名,女20名),問卷內容以調查傳統皮影戲的文化形象發展為主,選取前文中提到的皮影戲發展特性中的3~4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圖1),通過調查發現現代化、潮流化、都市化最為需要強調發展,文化性、趣味性、藝術性緊隨其后,10%以下的比率有教育性、高雅化、歷史性、美學、音樂、地域性、劇本、手工藝,因此將現代化、潮流化、都市化這3個特性設為主要發展方向。為了更好地定位發展方向,本文章參考國內外設計類專業的文獻中對現代化、潮流化、都市化的定義后重新對其做了歸納總結??偨Y如下,現代化是依據傳統設計中原型的形狀、材料、紋樣等特征進行提取并利用現代發展的技術重新實現。潮流化是指在流行文化和高消費的發展中將傳統文化形態或象征性的文化特征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意識。都市化是由物理形式和文化形式構成,物理形式是自然環境和人類改造所形成環境,文化形式是由民俗民風和人類信仰所構成的人文環境,物理形式和文化形式越強就越容易形成都市化。由此根據這3個發展方向的定義為皮影戲的文化品牌形象的發展方向定位并提供設計概念。

五、設計概念總結

皮影戲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具有視覺符號和文化價值雙重意義。本文章將造型、動作、照明作為皮影戲藝術表現的核心價值,將現代化、潮流化、都市化作為發展主題進行概念矩陣分析推出設計發展理念。概念矩陣(Concept Matrix)是利用主題與價值兩個方向進行拆分和組合,通過拆分和組合的方式把信息交換、交互讓人們快速提出每個方向的組合所產生的信息。通過這個方式可以緊湊地表示出組合的內容極其關系,適合改善分析并導出設計理念(如表3)。

通過對文化形象識別發展的概念矩陣分析后得出結果如下。

首先,以現代化發展為目標時,在造型方面傳統紋樣要通過現代化的藝術表現進行再創造,在動作方面可以運用現代技術來表現人物的動作,在照明方面運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藝術的再現。第二,以潮流化發展為目標時,造型方面的運用應當符合當代人的視覺方向的偏好,動作方面運用現代藝術的美感進行設計,照明方面人物和背景的顏色應當朝古典高檔的方向發展。第三,以都市化發展為目標的話,造型方面應當采用更加前衛的紋樣,動作方面應當通過人物的表演動作來體現人物的心理狀態,照明方面需要人物形象和動作能有更強的生動感。通過以上分析,作為現代文化品牌形象的皮影戲應當通過繼續維護自身固有的核心價值,并結合現代流行元素,提出了皮影戲發展的概念化新方向。

結論

文化形象識別對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傳承來說具有很大的推廣和發展的作用,事實上,對于設計強國來說,已經在數十年前就開始在空間設計和視覺設計方面對文化同一性進行研究.因此通過文化競爭力的提高也增強了國家競爭力。

本文章以傳統皮影戲為研究對象,通過將皮影戲自身的價值和發展方向相結合,總結出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的發展方向。即,利用現代文化形象設計的途徑,通過視覺化方式象征性地表現出來,更好地突出傳統皮影戲的特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形式相結合新的文化表現形式就會出現,通過對皮影戲形象發展的研究那么也可以找到其他現代文化形象識別的發展方向,并且傳統皮影戲通過文化形象識別設計的方式來表現的話有利于皮影戲藝術形式的強化,傳統文化形象的提高,對皮影戲的傳承有重要意義。

傳統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通過理論和調查分析得出的結果還有不足之處,接下來還要對設計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和分析,通過本次研究希望為皮影戲的文化形象識別設計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俊珺,皮影戲源于帝王愛情故事《漢書》最早記載[Z]解放網解放日報,2016.03.18

[2]劉燁,皮影戲中的色彩運用研究IJ]設計2017 (05):144-145

[3]皮影戲皮影制作[Z]百度百科

[4]王譯澤,張康夫,中國皮影藝術在插畫創作中的設計作用[J]設計,2017 (05):146-147

[5]呂金光,新時期傳承孝義皮影藝術的對策分析[J]設計,2016 (09):72-73

[6]馬云江,朱啟才中國傳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探究IJ]現代物業,2011(5):158-160

[7]黃艷,中國皮影戲在各日期的發展特點研究[J]蘭臺世界,2016 (12):149-151

[8](韓)金英美,中國皮影戲一察[J]外國文化研究,2003 (14):27-56

[9]鄭明鈞,中國當代皮影戲保護之管窺[J]民族藝術研究,2006 (05):64-67

猜你喜歡
皮影戲發展
有趣的皮影戲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皮影戲
有趣的皮影戲
扁人片克
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美國女孩安妮:中國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