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湖面景觀產品與湖泊融合度的設計研究

2019-04-01 03:14郭曉珂胡雨霞
設計 2019年6期

郭曉珂 胡雨霞

摘要:為達到景觀產品與城市湖泊相融合,使產品融于景觀環境之中。文章應用了形態仿生法、情景交互法,增強景觀與產品之間的聯系。并以武漢東湖湖面景區為例,利用SWTO分析其景區的優劣勢,運用設計方法對湖面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得出湖面環境景觀設計的突破點。結論可為東湖湖面景觀產品的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觀產品 融合度 城市湖泊 SWTO分析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 03-0139-03

引言

在黨的十九大中習主席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建設生態文明的新理念。

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占地面積88平方公里,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區。今年以來,“大湖+”理念被正式提出,要求要結合“四水共治”,打造不同主題、各具特色的濱江濱湖公共空間,用湖泊承載城市發展。去年東湖綠道一期正式開通,吸引了眾多游人?,F代社會,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健康的生活質量,所以東湖綠道一開放即獲大熱,稱為人們休閑散步、踏青游玩的好去處。

在新時代新政策的指導下,國內外打造生態環境的大趨勢下,旨將東湖打造成更加健全的綠色生態體系,針對東湖生態化景觀現狀,湖面景觀產品的缺陷與發展趨勢,從東湖湖面景區現狀、景物數量、色彩基調、人群分區、生態特點、人文底蘊進行分析,總結出與東湖湖面景區相融合的景觀產品進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景觀產品的創新設計,推動東湖生態景觀的發展。

一、東湖景區環境形成的研究與分析

(一)景區分區分析

東湖是國內最大的城中湖,整個景區面積合計15869200m2,景區占地面積最大的是水上公園,面積為13638000m2。從景物分區數量情況上看東湖主要分為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兩大類。東湖的人文景物數量遠遠大于東湖的自然景觀數量,人文景觀中的園景和建筑景色居多,主要囊括了各種植物園景19處,綠化覆蓋面積占整個景區陸域面積的81.93%。歷史建筑景觀14處,可以看出陸地人文景觀大體趨于飽和。自然景觀中以水景和地景數量居多,主要特點是依湖而建的植物群和水生植物,可是人文景物、景觀產品數量卻很少。景區在對水景的設計上缺少關注,應當根據東湖水面面積大的優勢,進行創新,將湖面利用起來,與湖周圍相互照應,而不只是在湖面外圍建立自然景觀。

(二)東湖環境形成原因分析

東湖水環境形成的初期是與長江相連的,之后由于自然和人工的作用,削弱了江湖連接,而大量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入湖,導致東湖水體生態惡化。20世紀50年代,東湖水質清澈到了60年代,由于人工建堤修橋,削弱水體的交融和流動,至70年代后,隨著武漢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劇增,排入東湖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增加,80年代后,東湖的邊緣一代,全年大部分時間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湖水渾濁。夏季湖水中藻滋生,形成水華。至今日,政府不斷加大對水資源的保護力度,以遏制東湖水質的不斷惡化,近幾年,東湖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湖面整體呈富氧化狀態。

綜上,東湖由于自然原因造成了湖水的斷流,水域不流通,以致湖水缺失流動性的活力,水資源自身清潔能力不斷下降,水質惡化,湖面無法妥善種植水生植物或是景觀產品。后期由于人為的污水污染,導致湖面生態一度失衡,水質遭到了破壞,水藻爆發,湖面景觀無法生成,這也是為什么常年以來東湖湖面景物空缺的主要原因。但是東湖要在景觀區尋求發展,就需要在湖面上追求創新,不能光保護生態,不發展生態。

(三)同等風景區案例對比

東湖湖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人為問題導致了東湖湖面景觀發展的滯后。對比同等景區的湖面景觀產品,分析東湖景觀有待建設的部分,加以改進。

以西湖景觀為例,因為西湖的文化底蘊豐富,西湖的眾多景色是根據古人詩賦和文化寓意而來,著名景點三潭印月島就是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特色。但真正精華之處是島湖面中的三座石塔,是根據當年蘇東坡在西湖為了顯示湖泥淤積程度,在堤外湖水三個最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標記,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淵,石塔來相照,一十八月圓”的奇異景致。中秋之夜,園中的工人會乘船到達三個塔,并在每個塔中心點上一支蠟燭,圓形的洞放出了蠟燭的光芒,遠看像月亮一樣。類似景觀還有斷橋殘雪、雷鋒夕照。根據不同時節的特色,朝陽夕陽的觀景特點進行景物景觀的融合設計,將景觀與環境的融合度達到最大化,更加能夠吸引游人的目光。西湖此景此設計就是善于將歷史人文和湖面景觀相融,將周邊陸地景觀和湖面景觀放在一起,共同創造和諧的大景觀,在自然環境與后期人為景觀的融合度尋求平衡(如圖1)。

根據以上對比分析,東湖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要利用好本身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景觀與景物景觀結合起來,讓景物景觀能夠與自然、人文環境相融合,達到一體的效果。

(四)東湖景區發展swto分析

綜上所述,在發展東湖景觀主要需要針對東湖湖面景物,注重景觀產品與湖泊自然、人文環境的融合銜接部分,達到一體化建設。根據以上分析對東湖作了swot優劣勢分析(如表1)。

二、景觀產品與東湖景區融合度分析與研究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東湖景觀發展面臨巨大威脅,需要創新景觀思維,與環境融合度達到平衡。在景觀產品與環境的融合度上要針對東湖文化特征、季節色彩特征、景物形態特征、人群流動特征進行融合度分析研究。得出適合東湖景觀產品的方向,為今后的設計工作先行鋪墊(如表2)。

東湖景區主要由聽濤區、磨山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和珞洪區6個片區組成,其中四周臨水,地勢低平的片區主要以落雁景區和聽濤景區為主。從表中看出落雁景觀的團湖景點數居多但是景物為零,可塑性大,因此選擇落雁景區作為主要分析地點。落雁景區內水陸相連,既有陸地植物群落,又有原始水生和濕地植物景觀,大部分與湖水接壤,針對湖面景觀與環境融合度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一)文化寓意

落雁景區有幾個主要的景點:蘆洲古渡、東湖清河橋、雁洲索橋。落雁景區沿湖而建,讓游客能夠更直觀地游玩湖景,建造的多以橋為主。湖面上景觀產品幾乎沒有,游人在橋上賞景的同時,看到的自然景物缺少趣味性、娛樂性、互動性,對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同時景區具有楚文化和佛家故事,有深遠的歷史含義。在這些文化故事中,包含了大雁。落雁島是大雁的主要棲息地,在歷史背景的影響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大雁的景觀,但是可以在景觀產品的設計上重現大雁的元素,能夠將游人帶入到落雁景區的情景之中,更了解落雁的由來、文化背景。

(二)植物形態

東湖現有水生植物種類大約有19種,水生植物分布得較為分散。在團湖部分主要分布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荷、香蒲、菱、荇菜、蘆葦、水葫蘆,其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香蒲、荷、菱,其余種類以成片或塊狀零散分布于湖灣或近岸處。景觀上面從本土水生植物出發,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再設計,符合東湖整體景觀,又能在設計上不斷挖掘新意(如表3)。

(如圖2)所示,荷葉的形狀以倒三角為主,長度適中,造型大同小異。在平靜的湖面上,荷葉略高于湖面,柔韌性極高,在湖面橫向鋪開,與湖水相呼應,一靜一動。荷葉的顏色呈嫩綠,與樹木相輔相成。美人蕉的花蕊部分可以概括為倒三角,可是長度相比較而言略高,同時也由于美人蕉的形態高挑,所以在美人蕉的種植上需要規劃范圍,大范圍的種植可能會適得其反。美人蕉葉子和莖桿呈綠色,花呈黃色和紅色兩種色彩,既融于場景之中又能夠凸顯出特點。

香蒲的造型與美人蕉有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于香蒲的整體是長條造型,整體呈黃綠色,莖桿較軟,起風時,能夠達到搖擺的視覺效果。香蒲在形態上與其他植物區別較大,因為是長形豎條,在整合造型上確失凝聚力。垂柳是喬木層植物,與之前的水生植物不同,是在陸地種植。主要特點是長條輕柔的柳枝,隨風飄動,成片種植有柔動的效果(如圖3、4)。

以上四種主要的植被,造型上大多以輕柔的形態組成,具有形態輕盈,可隨風變化的特征。這樣的形態貼合了靜止的湖面,湖面相互呼應,給人動靜結合的視覺感受。同時都是需要大面積種植的植物。根據以上植物特征,景觀產品的設計應該更趨于飄逸的群體造型,以單體的重復營造出輕盈的視覺感受。

(三)景區季節色彩

東湖水域在春夏秋冬的色值有明顯的區域變化。不同天氣氣候下也有不同的變化,但大都處于接近綠色區間里。落雁景區色彩與東湖整體色彩差異較小。春夏秋植物區分不明顯,冬季濕地植物大多凋零,主要剩余竹類、臘梅等地表植物。湖面缺少生機,顏色單一,無景物搭配,顯得蕭條單一。在顏色搭配上,需要加強水面色彩,為平靜的水面增添一些色彩,有利于吸引游人。

(四)人群流動性

來東湖綠道的游客以大學生及中老年人為主,尤其是大學生,占了游客的約五成。東湖因周邊高校聚集、綠道建設的逐步完善,來東湖觀光的游客除了大學生群體,中老年游客約占總游客流量的三成,中老年人有些結伴而來,有些則是帶著小朋友來玩耍游樂。上班族則只占了總游客的兩成,多為周末出游。針對以上數據,我們設計的重點就需要放在年輕一代和小朋友的身上,這類游客能接受新事物的,也是游玩最頻繁的人群之一。游玩綠道的多數是騎單車,需要將游人從單車上釋放下來,吸引游人、提高互動能力。

三、景觀性產品與落雁景區融合度設計

(一)形態仿生

形態仿生是景觀產品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設計手法。形態仿生并不僅僅關注外形的相似,重點是需要找出形態特征所在,模仿到神韻部分。在針對落雁景區的景觀產品上,需要把握住周邊水生陸地植物的輕柔飄逸感,組合數個單體,單體需要展現柔性特征。具體外形設計上利用抽象的幾何形態或是簡單的線條,利用原形不斷進行剝離、抽象、再造,給人留下寬闊的想象空間。湖面的空缺部分,加以景觀燈、清潔等合適的裝飾景觀,填補湖面季節性單一的缺點,增強景區的可觀性、趣味性。通過生態的多維滲透將景觀產品融合于景色中,又能輔助景色更具特征性。

(二)情景交互

情景交互是通過產品營造出一種故事情景和有趣的故事情節,調動人們的好奇心,從而促使人們與產品產生互動引發景觀文化的共鳴,讓人們有獲得感。在現有的景觀產品上增加科技智能的創新,讓游人在觀看風景的時候,在與景觀的交互中獲得樂趣。交互情景可以更加針對年輕人和幼兒,設計有鼓勵吸引意義的游戲、語言、色彩效果的交互,調動游人的積極性,增強游人的游玩興致,吸引人們完整地游完景區。

(三)文化滲透

景觀產品作為景區的一部分,也肩負了景區的文化底蘊,它作為傳達文化故事的環境載體,需要把舊時的情感環境與現在社會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文化底蘊豐富的落雁景區,恰恰可以大力引用楚文化大雁的故事,來營造湖面的場景,讓游人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大雁嬉戲,飛落湖面的場景灌輸給游人們楚文化的歷史,達到不僅眼睛在景色,思想也了解歷史的深度。新型科技設備的增加,給普通平面的景觀產品賦予三維的立體場景,讓人們更深入地感受落雁景區獨有的景觀文化特征。

(四)生態保護

在東湖的歷史發展和人為因素中,湖面生態已經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因此在設計湖面景觀產品的時候,更需要關注湖面生態的保護。在放置景觀產品要有利于改善湖面現有的富氧化問題、藻類垃圾問題、能夠起到清潔、凈化湖面的工藝設計,同時也需要樹立環境保護的思想,讓游人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不僅要游人在游玩中獲得樂趣,更是獲得知識。

結語

在科技高速運轉的今天。東湖綠道的迅猛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態環境,健康生活對我們自身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拒絕低頭族,將剩余的時間與家人、朋友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是眼下新時代一種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政府需要打造更有獨立特色的景區、多元化的景區設備、更優質的景區服務,吸引不同階層的人群。同時在設計上,深入研究景觀產品與湖泊湖面之間融合度,使景觀與產品之前平穩融合,將自然文化環境與普通產品設備結合起來,打造符合東湖文化、色彩、形態的景觀產品,使景觀產品能夠為單純景觀增加一抹色彩,讓東湖景區更為靚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樂趣,更好地滿足人們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何浩,宋勇祺,劉莉,戴歡武漢東湖落雁景區北部植物多樣性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Teclmology, 2015, 16 (09): 2002-2006

[2]鐘愛文,宋鑫,張靜,何亮,易春龍,倪樂意,曹特2014年武漢東湖水生植物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J]環境科學研究,2017,30 (03):398-405

[3]李君華,李銳基于生態設計的城市水上垃圾清潔器設計研究[J]美術大觀,2017 (05):128-129

[4]王思元城市邊緣區綠色空間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5]殷利華,萬敏濱湖道路減少面源污染的綠色工程措施研究——以武漢東湖環湖路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26 (01):61-66

[6]宋文雯認知能源景觀[J]設計2016,29 (1):41-44

[7]易玲淺析體驗經濟背景下實景演出園區的景觀設計方法[J]設計,2016,29 (1):152-153

[8]趙朋城市帶狀濱水綠地植物景觀設計若干問題研究[D]聊城大學,2017

[9]宋夢林城市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及水生態文明建設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