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軍隊院校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研究

2019-04-03 07:50詹國強李明杰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9年3期
關鍵詞:軍隊院校實驗室實驗教學

張 寧, 詹國強, 孫 強, 李明杰

(1. 海軍工程大學 兵器工程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33; 2. 海軍工程大學 教研保障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33; 3. 海軍工程大學 教學保障處, 湖北 武漢 430033)

習主席提出新時代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全面推進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武器裝備“四個現代化”,這為推進軍隊院校改革明確了目標指向。軍隊院校須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明確辦學思想、理清發展思路、深化教學改革。其中,建設一流的實驗室是推進國家“雙一流”、軍隊“雙重點”建設的客觀要求,是建設一流的學科、打造一流的師資、培育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成果、做出一流的貢獻的重要支撐[1-4]。

新時代軍隊院校實驗室建設不應只是簡單的添磚加瓦,而應緊緊圍繞使命任務,面向戰場、部隊和未來需求,進行理念、思路、機制、運行模式、管理制度、保障舉措等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建設,核心是如何保證新時代新使命下實驗室教學、科研、服務部隊三大職能的有效發揮。

1 軍隊院校實驗室建設管理現狀分析

軍隊院校實驗室建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軍隊“三重”“2110工程”等專項建設為實驗室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上世紀末至今,全軍院校實驗室大都與相應專業教研室合并運行管理,這種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有其優勢,但隨著新時代軍隊院校辦學需求的發展,原有的機制和模式暴露出越來越多的不足[5-6]。

1.1 建設發展理念和思路還不夠清晰

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理念,軍事職業教育理念、標準化保障的理念、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尚未牢固確立。規劃引領任務建設還停留在口頭,致使建設比較零散,不能形成整體合力。由于院系及基層教研機構按照各自專業建設,缺乏集中統一領導,進而導致規范管理的理念落實不到位、項目申報論證不充分、日常管理比較粗放、建設和管理缺少監督檢查和效益評估、主動追蹤國內一流建設標準要求的積極性不高。

1.2 運行管理模式亟待改革創新

實驗室領導與管理體系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存在實驗室管理不到位、運行模式不優化、管理規范缺失、制度規范執行力不強、缺乏監督激勵機制等問題[7-8]。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一套適用的建設效益評估體系,致使部分項目建設利用率不高、經費投向缺乏可靠的依據、建設效益水平偏低。此外,新體制下管理規定不夠健全、院系管理力量薄弱、缺少統籌,有些院系專業實驗室過于分散、追求小而全、空間和實驗資源利用率低,其壁壘現象較為突出。

1.3 實驗室隊伍尚需科學配置

教員和實驗員沒有明確的區分,人員職責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實驗室負責人大多由教員兼任,工作超量、任務繁重,而工作量在晉職發展方面又很難得到認可,造成實驗室工作人心不穩、流失較大。實戰化教學要求戰爭怎么打,院校教學就怎么教。實踐性教學、研究型教學將是新時代軍隊院校教學的主流趨勢,配齊建強實驗教學師資隊伍是當務之急。

1.4 條件建設還存在結構性矛盾

通常,一所軍隊院校擁有數十個或上百個承擔教學任務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均隸屬于教研室或院系管理,存在數量較多、規模較小、功能單一、投入分散、管理困難等問題,實驗室體系結構還不夠優化,部分實驗室資源利用率比較低,實驗室融合式發展程度不高,對學科建設發展支撐作用不明顯,特別是不利于學員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重點實驗室在申報時注重聯合,但在規劃設計、運行管理、項目建設、教學組織等方面依然存在“單打獨斗”的現象;重點實驗室作為一個整體的引領輻射作用發揮不充分,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軍隊 “雙重”建設的順利推進[9-11]。

新時代新使命,需要軍隊實驗室改革創新,改進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具體舉措就是要緊緊抓住“中心化、信息化、標準化”核心要義和根本要求,推進實驗室實體化、規范化運行管理,按照“貼近實戰、緊跟前沿、共享共用、融合發展”的思路,發揮好軍隊院校實驗室在“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部隊服務”等方面的職能作用。

2 推行實驗室“中心化”建設與管理機制

“中心化”就是以實驗中心的實體運行形式,統籌管理院系實驗室建設和運行。構建中心化的實驗室結構體系更有利于瞄準學科、專業、課程三個層面的建設需要,貼近部隊實戰和崗位任職,緊跟科技發展前沿,指導院系科學組織滿足教學大綱的施訓,支撐重點學科專業長遠建設發展。建立實驗室“中心化”管理機制是解決當前軍隊院校實驗室運行管理弊端,推進新時代軍隊院校實驗型教學、研究型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院校實驗室建設的主流趨勢。

在本輪編制體制改革中,軍隊院校廣泛地成立了院系,甚至學校直屬的實驗中心,參考國家、軍隊級重點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和模式,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并明確各級職責分工。實驗中心是實驗室業務歸口管理機構,受學院或大學教學科研管理部門領導和宏觀業務指導,總體職責是做好專業實驗室統籌規劃、綜合計劃、專項牽頭、過程監督、檢驗評估等工作。具體職能包括貫徹上級方針政策,穩中求進,從頂層做好建章立制、規劃計劃,指導各專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按照領導部門的指示做好專項任務的牽頭、引領;協調統籌教學實訓的服務保障,組織實驗教學督導檢查,提升教學質量;深挖潛力、推動專業交叉,提升重點學科核心競爭力;對重點領域一流學科、一流實驗室補短板、增長處,做好設施環境、平臺條件、人才隊伍、法規制度等全面建設。學術委員會由軍內外相關學科領域著名專家組成,負責審查實驗中心的研究方向、發展目標、建設規劃和組織計劃。

3 創新實驗室“中心化、標準化”管理運行制度和模式

3.1 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堅持總體穩定、動態調整和定期評估的管理模式

實驗室按原理實驗室、基礎實驗室、裝備訓練室分類,根據教學組的實際需求設置。其中,裝備訓練室由相應的專業教研室管理,明確實驗室負責人,規劃與建設由實驗中心指導;原理實驗室、基礎實驗室統一由實驗中心建設與管理,以便保障相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并支撐該方向科研創新。以本單位為例,兵器工程實驗中心建立運行管理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其中,虛線框內是擬根據學科相近、資源通用等原則進行實驗室初步整合統建的規劃部分。規劃建成后,實驗中心將是以重點實驗室、軍兵種業務職能機構、專業基礎實驗室、專業技術實驗室和裝備訓練實驗室為基礎,實體運行的教學科研機構,支撐學科實踐教學和科研創新。

圖1 兵器工程實驗中心運行管理體系架構

3.2 建立健全新的規章制度

對人、財、物、教學、科研及服務進行全面管理。在梳理現有教學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了“教育訓練項目建設管理規定”“教學裝備維修保障計劃管理規定”等;根據實驗室中心化管理核心理念和思路,制定了“實驗中心管理辦法”“實驗室管理條例”“學術活動管理條例”“實驗室安全條例”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確保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建立規范的安全檢查制度,堅持實驗室負責人日查、學院監查、學校定期抽查等立體化、全方位的實驗室安全檢查制度,堅持常規項目與專項項目檢查相結合,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堅持安全教育常態化、安全教育全程化、教育內容多樣化,實行安全準入制度,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把實驗室安全落到實處[12-14]。

3.3 抓好技術隊伍建設

完善人才與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做好實驗室隊伍的科學配置,設置并落實實驗教學崗位,完善制度,確保實驗室人員發展渠道通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進一步開闊工作視野、拓展建設思路。實驗教學教員首先應盡可能了解仗怎么打,涉及到本專業的裝備怎么使用、怎么保障,然后才能結合自身理論實踐,去設計實驗教學內容,研究教法和訓法,才能使院校教學面向戰場、高于戰爭,進一步設計戰爭。實驗教學體系需與新時期人才培養方案深度對接。梳理新教學大綱的所有課程及授課教員,按專業方向相通、相近原則分類,整合成多個教學組,遴選資深、務實、有責任心的教授擔任負責人,明確權責。甚至將各教學組成員劃歸在同一教研室,由教研室負責其教學組的運行管理,同時負責本專業的裝備施訓教學。例如,魚雷教研室轄“精確制導與控制”教學組,并負責魚雷武器相關的裝備教學施訓。

3.4 做好教學保障標準化管理

統籌教學裝備、模擬器材、實驗條件等多渠道的建設投入,大力加強支撐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專業實驗室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在實驗室項目方案論證、建設過程實施、驗收檢查評估等各環節的咨詢指導作用,提高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3.5 創新工作模式與方式方法

積極探索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學保障的新路子,拓展學校部隊保障渠道,推廣社會化保障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創新管理機制、完善“需求—規劃—執行—評估”的管理模式。把理念是否更新、思路是否正確、舉措是否有力、成果是否有效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把切實解決問題、推進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根本標準。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注重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實效。

4 加強實驗室“信息化”建設

在傳統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實驗室信息化進程,創新管理手段,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虛擬化技術、智能終端技術建設實驗室管理平臺,更好地實現實驗室全系統、全過程管理,推進實驗室管理的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智慧化。

4.1 構建綜合性、多功能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平臺,加強信息化智慧實驗室建設力度

不斷完善實驗室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動態管理實驗室用房、人員、裝設備、課程等資源條件,定期開展學校實驗室建設管理評估,推行實驗教學裝設備共享共用,并為虛擬實驗教學提供良好信息化環境條件。建立實驗室專用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各實驗室數據資源共享及實時檢測。建設具備專業特色和智慧型的校、院兩級實驗室綜合管理系統,以信息化、網絡化、智慧化實驗室建設為導向,涵蓋信息發布、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數據統計、設備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功能,以“實驗室物聯網”基礎,將實驗室、課堂、部隊連成一體。校級平臺側重于管理功能,實現實驗室基礎信息的全面規范管理,便于實時查詢、統計,為實驗室經費投入及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支撐。院級平臺處理包括實驗教學、實驗室共享開放等實驗室各項具體業務流程,實現實驗教學流程化管理及實驗室開放過程管控,并將實驗室的智能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電源智能管理系統等軟硬件一體集成,實現實驗室全業務、全空間的智能管控,確保學院實驗室管理工作高效,合理、有序。校、院兩級系統無縫對接,實現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教學管理一體化,全時、動態監測實驗室運行狀態,提高管理效率。在實驗室專用數據共享平臺基礎上,整合實驗室優勢資源,在教學科研需求牽引下,逐步建成大型綜合化實驗室,實現在實戰化任務需求下多實驗、多訓練科目的聯合實操訓練。

4.2 教學保障可視化、運行管理精細化、安全管理智能化和實驗信息網絡化

(1) 教學保障可視化。解決教學保障指揮層級過多,實驗教學現場具體情況上報滯后,缺乏有效指揮手段等問題,通過音視頻指揮系統,將視頻監控覆蓋到實驗室、訓練場等各個部位,學校管理部門可實時掌握教學現場情況,直接指揮和保障到終端,建立“扁平化”的教學保障體系。同時,將裝備、器材、業務進程和環境等各類信息以視頻、圖表、文本的形式直觀地進行顯示,學校管理部門可實時掌握教學保障綜合信息,提高保障指揮效率[15-16]。

(2) 運行管理精細化。為解決保障決策需要人工計算、裝備日常管理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業務工作流程隨意性較大等問題,建立輔助決策系統,自動形成教學保障、器材收發等方案,提高“精確化保障”能力。同時,規范實驗教學工作流程,實時上傳教學施訓、場所安全等信息,加強全系統、全過程信息共享,各級管理部門可實時掌握教學施訓、規章制度落實情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3) 安全管理智能化。解決目前安全控制以“人防”為主的現狀,應用先進技術手段,建立感知、采集、控制的智能化物聯網,實現全區域、全天候、無死角視頻覆蓋、非法入侵報警、電子巡更管理、智能身份認證和聯動控制門禁、消防、通風除濕設備等功能,提高“技防”“物防”效能。

(4) 實驗信息網絡化。解決日常教學業務信息化手段匱乏等問題,規范集中打印、審批、計劃呈報等教學業務流程,教員學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終端實現實驗室預約、作業布置與上傳、教學總結等事務,充分提高效率。

5 結語

在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大背景下,海軍工程大學深入開展辦學定位大討論,圍繞實驗室建設“中心化、信息化、標準化”目標,積極探索構建以軍隊重點實驗室和各專業實驗室互為補充的教學科研實驗體系。各實驗中心緊扣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心化、信息化、標準化”核心要義,以服務學科建設為宗旨,以滿足教學科研需求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水平和服務部隊、服務裝備的能力為目標,遵循“服務教學、特色鮮明、融合創新、共享開放”的發展理念,正擔負起新時代新使命下海軍大學科、全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建成海軍院校的綜合性教學實踐基地和科研創新基地。

猜你喜歡
軍隊院校實驗室實驗教學
軍隊院校裝備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混合式教學在軍隊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