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與傳統乳腺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臨床療效及應激指標觀察

2019-04-09 09:39高峰清張海宏馮秀梅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鍵詞:保乳術前哨根治術

高峰清,張海宏,馮秀梅

(青海省中醫院乳腺科,青海 西寧 810001)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為威脅女性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三大殺手之一[1-3]。外科手術在乳腺癌的診斷、分期和綜合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傳統的乳腺根治術即全乳切除術,具有創傷大、手術時間長、術后并發癥較多等缺點,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5]。研究發現,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和放、化療的綜合治療,可明顯改善患側上肢功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6]。前哨淋巴結是乳腺癌腫瘤轉移的常見位置。因此,前哨淋巴結活檢(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為臨床外科手術提供參考[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與傳統乳腺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應激指標水平的影響,以期為乳腺癌的外科治療提供更多的臨床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青海省中醫院腫瘤外科接受治療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40例,年齡39~55歲,平均(43.6±4.5)歲,腫瘤直徑<2 cm者12例,直徑≥2 cm者28例;腫瘤位置:內下象限4例,內上象限7例,外下象限10例,外上象限19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32例,浸潤性小葉癌8例;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分期:Ⅰ期29例,Ⅱ期 11例。觀察組患者40例,年齡38~54歲,平均(43.1±4.4)歲,腫瘤直徑<2 cm者14例,直徑≥2 cm者26例;腫瘤位置:內下象限3例,內上象限6例,外下象限11例,外上象限20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29例,浸潤性小葉癌11例;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分期:Ⅰ期30例,Ⅱ期 10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8]關于乳腺癌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者;(2)腫瘤直徑≤3.0 cm者;(3)單發,腫瘤邊緣距乳暈邊緣≥2.0 cm者;(4)病理類型為浸潤性乳腺癌者;(5)無手術禁忌證者。排除標準:(1)非原發性乳腺癌者;(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3)區域淋巴結或遠處臟器已有轉移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入選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乳腺根治術+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LND):乳房切除加同側ALND。參照Berg腋窩淋巴結分級標準確定ALND范圍,完成背闊肌前緣至胸小肌內側緣范圍內全部淋巴結清掃,即Ⅰ、Ⅱ水平清掃。術后放置引流管,常規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接受保乳術聯合SLNB。保乳術:患者全身麻醉完成后,于乳暈區皮下注射1%亞甲藍3 mL,連同腫瘤周圍2 cm的肉眼正常組織切除腫瘤??焖俦鶅?,若切緣為陰性,行保乳術;切緣為陽性,行全乳切除術。SLNB:于乳房與腋窩皺襞偏上一點處行常規切口,切開皮下組織,經淋巴管進入,尋找第一個被藍染的淋巴結即前哨淋巴結。切除后單獨快速冰凍。若為陰性,縫合切口;若為陽性,則需行ALND。結束后縫合切口。

1.3 檢測指標

1.3.1 臨床療效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胸壁引流管拔除時間;采用WHO生存質量量表[9]對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行生活質量評估;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1.3.2 應激水平比較 分別于治療前、術后24 h及術后72 h,抽取兩組患者肘靜脈血10 mL,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備用。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兩組患者待測血清中PCT、TNF-α水平。

以上檢測所用試劑盒均購自江蘇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及拔管時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且術中出血量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 生活質量評分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健康功能方面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軀體功能及情感功能方面,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上肢水腫10例,皮下積液2例,皮瓣壞死1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32.50%;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上肢水腫1例,皮下積液1例,皮瓣壞死0例,總并發癥發生率為5.00%。觀察組患者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2.4 應激水平比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PCT及TNF-α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中PCT及TNF-α水平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同一時間點,觀察組患者血清中PCT及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應激水平比較

3 討論

隨著環境污染及生活壓力增大,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細胞受到刺激而引起小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惡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10-12]。目前乳腺癌的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手術位置包括乳腺和腋窩淋巴結兩部分。傳統的乳腺根治術因手術切口大,術后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術后生活質量。相比傳統乳腺根治術,保乳術具有創口小,術后恢復較快,患者心理負擔小等優點。但保乳術對于腫瘤直徑>4 cm,或者腫瘤位于乳頭、乳暈者并不適應[13]。因此,乳腺癌臨床治療時需要根據疾病情況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腫瘤向腋窩轉移的首站即為前哨淋巴結。研究顯示,前哨淋巴結被1%的亞甲藍染色后,可以在手術中被準確找到,防止了手術操作對其他正常組織、血管及淋巴管的損傷,可減輕患者術后上肢功能障礙及皮膚異常感[1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與傳統乳腺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且術中出血量小于對照組患者,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保乳術結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拔管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健康功能方面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提示,保乳術結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可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用于臨床推廣。本次研究結果與已有報道相符[15-16]。

乳腺癌的外科手術在操作過程中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創傷,引發機體炎性應激反應。PCT及TNF-α是對機體的炎性反應敏感度較高的炎性指標,有助于了解手術的創傷程度及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1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中PCT及TNF-α水平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觀察組患者同一時間點血清中上述炎癥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傳統乳腺根治術與保乳術結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均會因手術操作引發機體的炎癥應激反應,且后者對患者造成的刺激較傳統乳腺根治術小。保乳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操作時間短等優點,因此推斷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對乳腺癌患者手術切口的不良應激控制較好,機體的炎性反應狀態可及時得到緩解,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保乳術結合前哨淋巴結活檢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拔管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較小,具有術后恢復快、預后好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保乳術前哨根治術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胡盛海
紅其拉甫前哨班退伍兵向界碑告別
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臨床對比研究
整形保乳術與常規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比較分析
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11例治療體會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乳腺癌老年患者應用保乳與前哨淋巴結活檢治療的價值評價
保乳術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乳腺癌保乳術結合新輔助化療法治療乳腺癌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