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閥混戰很業余

2019-04-15 08:33張鳴
讀書文摘·經典 2019年3期
關鍵詞:銀圓軍火軍閥

張鳴

中國近代所謂的軍閥,其實徹頭徹尾屬于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正宗產品。

辛亥革命的武漢爭奪戰,要算是這些按照西方操法、拿西方武器、穿西式軍裝、按照西方軍隊編制編練起來的新軍之間,第一次正經的交戰。但雙方打得都十分業余,按當時人的說法,北洋軍的勝利,關鍵的是靠了他們有機關槍,而革命軍直挺挺地沖鋒,也是成全北洋軍勝利的重要因素。

此后,軍閥之間仗打了很多。每次戰爭,文的一方面的宣傳攻勢——所謂的通電戰,要比真刀實槍熱鬧得多,真打的時候,基本上槍放得多,死人很少。四川軍閥劉存厚和熊克武率部在成都開戰,居然有大批的閑人前去觀戰,就像后來的四川球迷看球一樣,不知道那時候是不是就喊“雄起”了。

無論多大規模的仗,大抵雷聲大雨點小,任他槍炮隆隆,其實死不了幾個人,因為士兵們放槍放炮,都沒有準頭,但是放槍的速度都很快,更多的是圖個熱鬧,跟小孩子過年放鞭炮差不多。以至于當時在華的外國人,有人惡毒地建議中國人恢復使用弓箭,說是這樣至少能給國家省點軍火錢。

西方人關于中國軍閥間戰爭的另一種說法,也很惡毒,說是中國的戰爭不是用真正的槍炮打的,而是用另外一種槍——煙槍打,再加上一些袁大頭(銀圓)伴奏。這當然也有道理,中國人,尤其是軍人,都熟讀孫子兵法,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所以,兵馬未動,煙土和銀圓先行。加上各派軍閥之間,關系復雜,親戚、同鄉、同學,各方人士攀起親來,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由頭,給彼此的收買、瓦解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小到一個連一個營,大到一個旅一個師,甚至一個方面軍,只要工作做到了家,戰事一開,這邊嘩啦一倒戈,戰斗也就結束了。

軍閥間戰爭的另一個習慣是,無論仗怎么打,但彼此都留有余地。交戰雙方的親屬,無論戰事多么緊張,都會留在對方的營壘里。雙方的家眷,如果趕巧生活在一個租界,也依然在一起打牌。對于打敗了的軍閥,戰勝者一般不做肉體上的傷害,甚至不動他們的財產,很有紳士風度。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四川人,一直到國民黨當家時,大家依然保持各自的防區,勢力大的占得多,勢力小的占得少,但勢力再小,也有碗飯吃。

當然,如此這般下去,一個個頂著將軍頭銜的家伙們,這樣客客氣氣、溫文爾雅,軍隊大可變成儀仗隊好了,甚至就像20世紀20年代初期廣州眾多的司令部一樣,有兩個兵一個司令,再加上兩支槍,就可以了——一支長槍給士兵站崗用,一支短槍司令自己佩戴。大概是眾軍頭自己也意識到這里面的荒謬,于是,不知怎么一來,仗打得狠起來了。

有人說是賴徐樹錚,說他狠,把對手一個將軍陸建章暗殺掉了;有人說是賴吳佩孚,用大刀隊督戰;也有人說賴孫傳芳,打敗了對手,居然還把對方的降將施從濱殺掉了。反正,仗越打越兇,大炮多了,機槍多了,坦克車開出來了,飛機也飛上天扔炸彈了,甚至毒氣都有人放了。一戰之后的西方軍火商,看著中國的軍閥打仗,高興。一船一船地把軍火運過來,戰后的剩余軍火、爛槍破炮,都找到了買家,把個中國變成了各國輕武器的博覽會,連四川、甘肅都有了洋軍火的身影。原本四川的劉湘,是個川軍中的二等角色,但是人家占了重慶,有交通之利,不僅可以自己買軍火,而且還可以截別人的,最后,居然做成了川中老大,號稱有海陸空神(一些喝符念咒的神兵)四軍。

猜你喜歡
銀圓軍火軍閥
一枚銀圓
將帥銀圓護身傳奇
將帥銀圓護身傳奇
焦山碑林吳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專治出墻杏
從湖南《大公報》看軍閥統治下的端午節(1917—1926)
在壞的時代能做好事
臺破獲“最強軍火走私案”
冷眼看世界軍火貿易
一塊假銀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