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情不怕路遠

2019-04-15 08:33崔秀妮
讀書文摘·經典 2019年3期
關鍵詞:距離改革開放北京

崔秀妮

作為90后的我,雖然沒有現在小朋友優越的家庭條件,但也是衣食無憂。我的童年里有電視機、有BP機,不用憑票購糧,還有人見人愛的“小霸王”。記得那時候特別流行一首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那是小時候的我對于“改革開放”一詞最深的記憶點。而對于60后的父親和母親來說,改革開放有著更深刻的含義。

1983年,我的父親20歲,我的母親也是20歲。

那個時候的父親還不是人民警察,那個時候的母親還留著那兩條黑黑粗粗的麻花辮。

父親是北京人,母親是河北人。母親幫嫁到北京的姨媽照顧小孩,父親替鎮里的供銷社到姨媽家送貨,就這樣兩個人一見鐘情。

不久,母親依依不舍地回到河北老家,父親堅定地許諾:“放心吧,我一定會去娶你!”

那個時候的父親和母親用筆記錄思念,用信傳達愛意,用心堅守愛情。然而突然有一天,父親收到了母親的“分手信”,信箋上只有五個字:“我們分手吧?!?/p>

父親滿是疑惑卻無人可解。那個年代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更沒有手機聊天軟件。那個年代失去一個人就像是一個轉身那樣容易。

父親傷心不已,他想找母親說清楚,可90公里的距離卻像一條鴻溝將兩個人隔離。身在農村的父親沒有火車可乘,沒有汽車可搭,最終他決定借一輛自行車,騎車去找母親。陡峭的盤山道,泥濘的石子路,父親冒著大雨終于來到姥姥家,看到渾身長滿疹子的母親心如刀割。他懂了,原來這就是母親執意分手的原因,她怕自己的病不能痊愈,她怕父親看到自己的樣子嫌棄,她更怕自己的病拖累剛剛考入公安系統的父親。父親心疼地對母親說:“傻丫頭,我會一直陪著你!”

父親用自行車把母親馱回家,四處尋醫,悉心照顧,慢慢地母親的病終于康復了,她也如愿地嫁給了愛她的父親。

這是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在那個物質匱乏、交通全靠走的年代,假如父親沒有鼓起勇氣跨過這90公里……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車,每個人都有手機,想道一聲想念,我們隨時可以打電話;想見上一面,我們隨時可以開汽車奔到面前,現在距離再也不是阻礙兩個人幸福的限制因素。

如今的我也已結婚生子,愛人來自距離北京1600公里的黑龍江,我曾經問他,你會為了我騎車1600公里來娶我嗎?他笑著說:“我還是坐飛機吧,兩個小時就能飛到你身邊?!彼m這么說,我并沒有生氣,反而我很感謝因為改革開放,科技和交通日新月異,才能把他送到遙遠的我這里。

猜你喜歡
距離改革開放北京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距離美
北京,北京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距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