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

2019-04-18 00:44宋瓔芮
琴童 2019年3期
關鍵詞:鋼琴音樂老師

宋瓔芮

黃瑩? 1964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同年任教于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1972年任教于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現為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曾先后擔任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鋼琴教研室主任、音樂系副主任、校部學位學術委員。曾任北京音樂家協會鋼琴基礎教育分會首屆會長,多次擔任全國少年兒童鋼琴比賽評委會主任,歷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評委。

1993年,獲國家教委與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共同頒發的“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中國音樂家協會頒發的“榮譽獎狀”。1997年獲教育部“衛星電視教材二等獎”。2002年獲“咪哆鋼琴比賽”園丁獎。2004年主持的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課獲教育部“2004年度國家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稱號。

曾先后赴美國、瑞典、奧地利、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演出,近年來出版多部著作及音像資料?,F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社會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高級考官。

2019年初,黃瑂瑩教授迎來了她的80歲生日。雖已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尤其是談到她鐘愛一生的鋼琴基礎教育事業時,更是神采飛揚,話題不斷。

作為新中國成立不久后培養出來的一代音樂工作者,黃瑂瑩自然背負起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為國家而奮斗。與她同時畢業的同學選擇活躍在世界舞臺,成為人人羨慕的演奏家。性格使然的黃瑂瑩沒有追逐舞臺、鮮花和掌聲,投身到了教書育人的事業中,成為一名默默耕耘的園丁。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她便成為新中國鋼琴基礎事業的開拓者。

在談話中,她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恩師周廣仁對她的囑咐:不要輕易離開鋼琴基礎教育的崗位,培養出好的中、小學老師,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教育輸送優秀的人才。周先生的話對黃老師的影響至深、至遠,成了黃瑂瑩追求的人生目標。在北京乃至北方地區影響深遠的“希望杯”鋼琴比賽就是她一手創立起來的,成為同“星海杯”一樣齊名的音樂家的搖籃。這也僅僅是她工作業績中的一個方面。時至今日,她依然奮斗在鋼琴基礎教育的前沿。黃瑂瑩的繁忙源于她對鋼琴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也反映出了鋼琴事業,特別是鋼琴基礎教育市場在中國的繁榮。

早年學琴經歷

回憶起自己早期的學琴經歷時,黃老師說道:“我在7、8歲時開始學琴。我父親黃如祖曾經在美國、英國學習和工作,接受過西方教育,是電信工程師。母親徐安是幼兒園老師,她曾就讀于宋慶齡先生創辦的南京國立女子幼兒師范,宋慶齡任校長。上世紀30年代,幼師學生都要學習鋼琴。我母親常常對我們贊嘆‘宋校長彈一手好鋼琴。母親晚年常?;貞浾f‘宋校長要求我們終身獻身幼兒教育。自然而然,我的父母認為女孩子應該學琴,因此我和姐姐都學了鋼琴。當時我們全家在天津,父親為我找到了當時在天津租界有名的私人鋼琴教師劉金定老師。她的眾多學生中就有劉詩昆、資中筠等演奏家和著名學者。劉老師為我打下了很好的演奏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父親被調到北京工作,舉家遷入北京。初中畢業后,我考上了當時還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又回到天津繼續上學。我當時插班到初三年級,在附中度過了4年時間,直到高中畢業。附中的生活讓我終身難忘,老師教我們要有崇高的品德,禮貌待人,以及對待藝術的專注。老師的教育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一生??傮w來說,附中是先教我們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專業。附中按年級分班,初一、初二不分專業,初三才開始分專業,誰去唱歌、誰去彈鋼琴、誰去學民樂由老師根據學生情況而定,我跟楊峻(已故著名鋼琴教育家)、儲望華等同在一個班。到初三后,我們一個班的同學都可以自由組合成小樂隊了?!?/p>

蘇聯模式進入課堂

1956年,未滿18歲的劉詩昆在匈牙利舉行的“李斯特鋼琴比賽”中獲得榮譽特別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有了令人欣喜的教學成果。從此,新中國培養出來的鋼琴藝術人才逐漸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中國鋼琴藝術也躋身于世界藝術之林。取得這些成績,也源于蘇聯專家大師課進入附中的課堂。蘇聯當時作為世界先進水平的代表,讓黃瑂瑩等眾多師生感受到了鋼琴藝術的清新之風。

“蘇聯專家的到來,推動和促進了附中的鋼琴教學,慢慢地建立和完善了附中的鋼琴教學體系,也給附中的鋼琴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我印象很深的是,蘇聯專家來了之后我才懂得什么叫放松、什么叫力量轉移。解放前,我們的鋼琴教學沒有跟國際接軌,在演奏法的教學上有些僵化,當然,老師們教得都很認真,都很好,演奏時主要還是強調手指頭的動作,而胳膊是不許動的。隨著蘇聯專家的引入,教學中強調手腕要放松,演奏時手腕是不能僵化的。另外,蘇聯專家強調音樂表現、講究作品背景、研究作品創作意圖等等,過去我們都不強調這些。無論是教材、教法,還是思想和觀念,都讓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之鋼琴教材也開始慢慢豐富,開始引進外國版本了。我清楚地記得,當年為了買齊一套波蘭版的《肖邦全集》13本曲集,我省吃儉用了好長一段時間。

1954~1958年,我跟隨陳文、陳慧甦兩位老師學琴。陳文是一位充滿激情,音樂修養很高的老師;陳慧甦老師正好擔任蘇聯專家的翻譯,跟她上課,我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她作為翻譯,體會蘇聯專家的教學思想應該是最為深刻和近距離的,這些優勢都會體現在她的教學上。我們演奏了很多新曲目都是她帶給我們的,比如格林卡的《夜鶯》,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等等?!秉S老師說。

藝術人才的修養

1959年,中央音樂學院搬到了北京,黃瑂瑩進入本科階段學習。

“雖然音樂學院是藝術院校,但是老師總是教導我們要深入群眾,所以學校經常搞慰問演出,給農民、工人們演出。風華正茂的年紀和共同的經歷讓同學之間在各種演出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直到現在大家每次見面都倍感親切,有著說不完的話?!秉S瑂瑩說,“那時候大家的思想很樸素,都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思想,所以學術上互通有無,氣氛很濃厚。尤其反映在教學上,不同老師之間是相互給對方學生上課的。那時學校的課程設置也比較豐富和嚴謹,開設了鋼琴、和聲、民間戲曲、音樂賞析、樂理、視唱練耳等等課,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習這些課。當時,陳宗群教授(余慧耕校長的先生,是大學西方音樂史老師)給我們講西方音樂史時,他臉上飛揚的神采令我至今仍記憶猶新。著名文化學者文懷沙先生還給我們上美學和中國音樂史,給我們來上課的老師在學術上都非常強,他們的精彩講課也滋養了我們的藝術修養?!?/p>

榜樣的力量

1964年,黃瑂瑩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蓻]過多久,就受到了“文革”浪潮的沖擊,無奈脫下戎裝,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人。

有幾年,黃瑂瑩沒有碰過鋼琴,每天在工廠開機器,負責玩具廠壓膜工序。在“文革”后期,由于她有文藝特長,參加了北京市的工人宣傳隊,1972年被調至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任鋼琴教師老師,正式開啟了她近40年的教師生涯。

生活沒有劇本,沒有預演就已經開始,黃瑂瑩走上教師崗位也不是她深思熟慮后的選擇,而是生活選擇了她,對于她來說,這應該算是那個不幸年代中最為幸運的事情了。成為一名教師后,她把恩師周廣仁先生和前輩老師們當做榜樣,過去的經歷也為她日后的教師生涯打下了基礎。她說:“中央音樂學院正規、前沿的教學讓我對鋼琴演奏有了正確的觀念?!痹诎駱拥膸酉?,正值年富力強的她,便自覺地擔負起了中國鋼琴藝術發展承前啟后的重任。

“我的老師們對教學的負責和認真的態度,讓我感觸深刻。當時,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里每學期考完試后,老師一定要開班會,總結教學經驗,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演奏經驗。對于有大賽任務的同學還要上集體課。集體課是多位老師為一個學生同時上課,每個老師都把意見提出來,大家共同教學。那個年代強調集體主義,所以學術交流的氣氛很濃厚,不分你我,都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為祖國學習的觀念很強。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我未來的教學?!彼f。

中國有句古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很多人希望從學校出來能登上世界舞臺,很少愿意主動做回基層工作。黃瑂瑩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但在周先生的叮嚀中,她堅持了當初的選擇,而且從此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她說道:“我為什么能堅守在教師崗位,其實周先生對我的影響很大。她曾不止一次對我說:‘我最尊重中小學老師,沒有一個鋼琴家、音樂家不是從中、小學上來的。我們小時候都受到中、小學音樂老師的影響,才會走上專業的。你現在是培養的是中、小學的音樂老師,培養出好的老師,是你最大的責任。到師范學院任教后,我帶去了鋼琴教學的先進觀念。我自己也覺得我在師范學院可能比在音樂學院發揮的作用更大?!?/p>

點亮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道理都知道,關鍵是誰能點亮星星之火。

1972年,“文革”還沒有結束,剛剛調入北京師范學院的黃瑂瑩受命到北京郊區招生。黃老師清楚地記得,那次,全懷柔只招到一個只會彈一點點腳踏風琴的學生,實際上在全懷柔也找不到一臺鋼琴。自從那時開始,黃瑂瑩一直注重郊區的音樂教育,對那里的師資發展懷著滿腔熱忱?!拔蚁嘈?,通過招收郊區師范生,讓他們學有所成之后再回到農村開辟當地的音樂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天我去了一趟懷柔,當年我的那些學生現在有的是當地的音協主席,有的成了各個學校的校長,看到他們把當地的音樂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我感到特別欣慰?!秉S老師說。

曾經又人問黃瑂瑩:師范學院的學生程度太淺,如何教得下去?但在她看來,教書育人已經成為她的職責,推動國內音樂教育事業,沒有什么高低之分。

40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數不清的榮譽。拋開榮譽的光環,說起她所熱愛的工作,以及取得這些成績的過程和經歷,黃老師總是如數家珍。

她說:“我在首都師范大學從教的近40年中,在教學上我開了3門課:鋼琴、即興伴奏、鋼琴教學法。1977年,學校開了即興伴奏這門課。即興伴奏對專業演奏學生來說并不是主要科目,畢竟培養的是演奏人才,不是伴奏員,但師范學院在辦學時要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需要,所以即興伴奏是重要的技能。當時我印象特別深,北京市搞合唱比賽,有些學校請鮑蕙蕎、石叔誠去伴奏,我當時擔任評委。我覺得好是好,但不是發展的方向,各個學校要培養自己的伴奏老師,而不是請人伴奏。開課容易,但沒有現成的教材,老師們之前也沒有學過即興伴奏,就要提前備課,然后再教學生。面對這門全新的課程,老師們不敢怠慢。當時,我還算年輕教師,比我年齡大的老師之前沒有即興伴奏的教學經驗,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晚上7、8點還登門求教,可見老師們對即興伴奏的重視。后來全國陸陸續續在師范院校都開設了即興伴奏課,可以說,是首師大帶動了全國師范校院的課程創新。目前,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音樂教師技能比賽中,即興伴奏是重要的一項。師范類的學生不同于專業院校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后就要為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伴奏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鋼琴教學法這門課,我們開得也比較早。過去鋼琴界不重視理論,只注重實際演奏。后來我們覺得,師范生和專業學生還是要有所不同。我們本身在演奏水平上不能和專業學生相比,所以在理論上應狠抓建設,要把教學底子打牢,用理論把學生武裝起來?!?/p>

2004年,黃瑂瑩主持負責的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課,獲教育部“2004年度國家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稱號。這是首都師范學院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的獎項。

成立鋼琴基礎教育學會

上世紀90年代,考級出現了,鋼琴基礎教學中的矛盾日趨激烈,黃瑂瑩也深感鋼琴基礎教學亟待規范和提升。作為首師大的學科帶頭人,她發揮自身優勢,邀請中央音樂學院各位專家在首師大給學生們開課,給他們講教材、講考級規范等等。

黃瑂瑩是考級評委,每次考級,她都發現學生在彈奏上存在的問題,于是,她想到,社會的鋼琴老師也需要規范教學。1996年,在北京音協領導下成立了二級學會—北京鋼琴基礎教育分會。這個學會把師范類院校的師生和從事鋼琴基礎教育的教師團結起來,為他們搭建互相交流學習,提高教學水平的平臺。

作為北京鋼琴基礎教育學會的首任會長,黃瑂瑩同樣為北京鋼琴基礎教育點燃了星星之火。在她的組織下,北京地區社會鋼琴教師及中、小學音樂老師經常聚集在一起開展活動及比賽。他還邀請到國內的許多名家,如周廣仁、凌遠、趙屏國、鮑蕙蕎等,為會員進行各種教學培訓。借助這個平臺,鋼琴老師找到了“家”。多年下來,學生在考級中的彈奏越來越規范,問題少了許多。

“希望杯”和北京鋼琴藝術節

在黃瑂瑩的奮斗之路上,“希望杯”鋼琴比賽就像她親手養育的孩子?!氨娝苤?,‘星海杯是面向全國的比賽,我想做一個推動北京地區的有水平的鋼琴比賽,所以舉辦了‘希望杯,這是我們作為北京首都師大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大賽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兩年一屆,26年來共舉辦了14屆。每屆組委會主席是首師大校長,總顧問是周廣仁教授,評委會主任是唐重慶教授。從1992年第一屆的400名選手,發展到2O18年的3000多名選手?!秉S老師介紹說,多年來,“希望杯”見證了北京及周邊地區鋼琴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歷程。

由北京音協領導的北京鋼琴基礎教育分會主辦的北京鋼琴音樂節和由首師大主辦“希望杯”北京市兩大鋼琴賽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選手參加。這兩個賽事每年輪流舉辦,為北京及周邊地區不斷挖掘和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推動了北京及周邊地區的鋼琴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引領了一代代的琴童走上音樂之路。

鋼琴基礎教要注重興趣和能力培養

已經八十高齡的黃老師說起鋼琴總是滔滔不絕,她對鋼琴教育事業的愛,化作了永遠干不完的工作。她談到,中國教育普遍缺乏興趣,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鋼琴教學也有這個問題。但是中國家長愿意給孩子投入教育,有投入就想有回報,所以相比國外教育,中國孩子缺少自由。而國外孩子學音樂沒有負擔,學得下去就學,學不下去也不強求?!拔业目捶ㄊ?,把學琴作為修養,注重培養興趣和能力。在音樂中培養孩子的合作、創造力,給孩子鋪就一條寬闊的成才之路?,F在國情變了,無論是家長和老師觀念上要改變,學習音樂主要以提高文化修養、層次為主,不要以專業的姿態去教授和去學習鋼琴?!?/p>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用這句話形容黃瑂瑩十分恰當。在教育戰線上,她退而不休,還在為培養年輕教師和挖掘鋼琴人才而奔走。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樂在其中,她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鋼琴藝術老前輩的致敬,做好一名園丁,將中國鋼琴基礎教育的薪火相傳。

寄語《琴童》

《琴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無論是音樂老師、家長、還是琴童,都可以從中學到知識。那一個個生動易懂的音樂小故事,會讓孩子懂得生活的道理。

猜你喜歡
鋼琴音樂老師
鋼琴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