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輪機高壓內缸的制造工藝研究

2019-04-25 06:23徐雨光
科技資訊 2019年3期
關鍵詞:汽輪機

徐雨光

摘 要:通過對高壓內缸的結構特點及工藝難點分析,在工藝方案、把合孔、銷孔、螺紋孔、水壓試驗、葉根槽及管口等方面進行了工藝優化,解決了汽輪機內缸加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并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首件經過客戶聯合檢查各項尺寸精度及行位公差均達到圖紙要求,總結出一套完整高效的汽輪機高壓內缸加工技術,為以后加工類似汽缸提供了寶貴經驗。

關鍵詞:汽輪機 銷孔 葉根槽 管口

中圖分類號:TK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059-02

筆者公司承接國外的汽輪機改造機組,其中高中壓內缸相比國內精度要求高,結構緊湊。工藝方面要進行合理優化工序安排,控制變形量、保證各部形位公差,提高產品質量。

內缸總高為2038mm,最大直徑為φ1936mm,最小直徑為φ638.4mm,上部重量為6t,下部重量為6.4t。內腔有10個噴嘴槽和5個葉根槽,缸體壁厚較薄,容易變形,加工過程中需要控制。此種氣缸在該公司屬首次加工,缺乏加工經驗,工藝、程序、刀具、工裝具都需要從頭開始摸索。

該文介紹了高壓內缸的加工難點及針對這些難點進行的工藝攻關。

1 加工難點及應對措施

1.1 工藝方案的選用

缸體壁薄,立車序如果加工量過大,勢必引起精加工后變形,為此工藝增加一次半精車工序。整體工藝方案為:來料確認→劃線分配余量→粗銑中分面→粗車內腔各開檔→消應力處理→鉆中分面把合孔→精加工中分面→加工銷孔→上下半把合→精車內腔開檔→水壓試驗→二次精車→加工管口、立鍵各部→清理交檢[1]。

1.2 中分面把合孔的加工

內缸中分面把合孔一共有20個直徑分別為φ105mm、φ118mm、φ143mm。傳統工藝是先用高速鋼鉆頭鉆出底孔,然后用鏜刀將底孔逐級擴大至要求尺寸。該工藝的缺點是切削效率低、刀具壽命短。為了縮短制造周期,我們采購了肯納公司的新型大直徑可轉位復合鉆可將鉆、擴工序改為一次完成。該復合鉆由定心鉆、切削頭和刀桿組成。定心鉆(材料為高速鋼)可在高速鉆孔時保證鉆削穩定;切削頭由不對稱的多刃可轉位刀片組成,選用凸三角形帶點式斷屑槽的可轉位刀片,可保證良好的強度和斷屑性能。為保證高速鉆削的穩定性,在切削頭上還點焊有硬質合金導向塊(這對加工通孔尤為重要)。大直徑可轉位復合鉆加工合金鋼材料的常用切削用量為:vc=60~80m/min,f=0.1~0.14mm/r。采用復合鉆既保證了內孔質量,又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省了近2/3工期。

1.3 定位銷孔的加工

傳統的加工合半銷孔的方法是將零件上下半把合后再進行配鉆鉸。由于汽缸下半銷孔底部帶有螺紋,要求螺紋必須與銷孔同心,而且汽缸體積較大,同鉆鉸裝卡也很困難,因此該加工有一定的難度。此次研究人員改變加工方法,汽缸上下半在同一臺數控φ200鏜床上加工銷孔,全部由數控機床來保證各銷孔的位置精度。經過驗證,采用新方法能夠滿足圖紙的各項技術要求,各銷孔的公差+0.025/0mm,實際把合時也很順利,這種加工方法不僅縮短了加工周期,也很好地保證了銷孔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

1.4 大直徑螺紋孔的加工

汽缸中分面螺紋孔的加工是加工技術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傳統加工方法一般使用開有溝槽的絲錐。由于不同尺寸的螺紋需使用不同尺寸的絲錐,因此絲錐加工具有制造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且主軸的偏擺常易引起振動,容易使螺孔加工出現波紋、“雙眼皮”、螺紋通端不通止端通等現象[2]。此次螺紋加工利用數控機床三軸聯動的特點,使用螺紋銑刀,對螺紋進行銑削加工。螺紋銑刀在數控程序的控制下,在自身旋轉的同時作空間螺旋運動,X軸、Y軸控制螺紋的中經,Z軸控制螺距,使刀尖在空間形成的軌跡與螺紋的螺旋面重合,進而加工出完整的螺紋。在加工螺紋時,為了排屑順暢,提高齒面粗糙度,螺紋銑刀要從孔底部起刀,至螺紋孔頂部結束。一般加工螺紋分4刀完成,過程中和加工完成都要用螺紋塞規進行檢查。

1.5 水壓試驗

水壓試驗是檢測缸體承受壓力的能力,是缸體制造環節中重要的一環。水壓試驗需要水壓試驗圖(包含腔室的劃分及各腔室試驗壓力)、中分面螺栓信息(螺栓規格、數量、安裝位置及預緊伸長量)、水壓試驗規程和試驗標準。

該高壓內缸分為兩個腔室,壓力要求分別為11.5MPa和5.2MPa,保壓時間為10min,水平中分面及法蘭不得從兩側向外泄漏。水壓試驗一共進行了3次,最終達到試驗要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次是中分面向外滲水。問題的原因是螺栓的熱緊順序問題,操作者為了方便,熱緊時一側熱緊后再進行另一側,導致把緊力不夠,中分面向外滲水。正確的熱緊順序是以中間向兩邊,兩側同時進行。第二次是串腔,高壓腔室保不住壓。經過拆半后查找原因是安裝隔板時將密封條碰傷,導致兩個腔室密封不住。通過改進在第三次試驗時順利通過。

1.6 T型葉根槽的加工

該汽缸的葉根槽規格有3種,葉根槽內孔直徑及型線尺寸跨度大,定位面行位精度要求不大于0.025mm,葉根槽最小寬度僅為9.6mm,最小加工直徑為φ638.4mm,為了應對該型線結構、加工尺寸及精度的要求,我們利用線切割根據不同槽型,制作不同的刀具。具體加工時分為7個工步:(1)粗車圓弧槽;(2)粗車槽底半圓??;(3)半精車軸向開檔;(4)精車槽底;(5)精車槽底半圓??;(6)精車上彎槽;(7)精車下彎槽。

T型槽上、下彎槽選用自制的方刃彎頭車刀,事先測量好刃口寬度進行編程,在數控程序中設定補償值。立車操作者對刀要仔細,過程中為了保證加工面的粗糙度要及時清理鐵屑。

1.7 高壓進汽管口的加工

高壓進汽管口最小直徑為φ260.35mm,最大直徑為φ273.45mm,管口深度為320mm,內孔圓柱度要求0.01mm,尺寸精度H6。由于尺寸精度、行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都極為嚴格,管口的加工也是汽缸加工難點之一。在數控200鏜床上,利用數控平旋盤加工。具體加工工步如下:(1)先精銑管口端面,按圖紙尺寸加工準;(2)粗銑密封內孔及底面,單邊留1mm余量;(3)精細最內側內孔及端面,按圖紙加工準;(4)利用三面刃槽銑刀盤加工密封槽,單邊留1mm余量;(5)利用平旋盤精鏜三處R2.5空刀槽。首先半精鏜環槽軸向端面,單邊留0.2mm余量。再加工軸向讓0.3mm,精鏜R2.5徑向空刀,達圖。最后再精鏜環槽軸向端面,達圖;(6)加工密封槽底,按圖紙尺寸加工準;(7)利用橋式精鏜刀精鏜內孔,按圖紙尺寸加工準;(8)加工各部倒角,按圖紙尺寸加工準[3]。

經過質保部自檢、與客戶聯檢,高壓內缸各項精度均達到圖紙要求,成功實現了首套高壓內缸零件的試制。

2 結語

該文在對汽輪機高壓內缸的結構特點及工藝難點的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實際的生產運用,解決了汽輪機高壓內缸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總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加工技術方案,為以后筆者公司加工類似缸體留下了寶貴經驗,同時也為公司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王莉莉.新型300MW、600MW機組高壓內缸工藝研究[J].機械工程師,2016(3):225-226.

[2] 彭家元.汽輪機汽缸螺紋數控銑削加工[J].金屬加工,2010(3):29-32.

[3] 張海霖.加工大直徑孔的刀具[J].機械工藝師,2001(1):36.

猜你喜歡
汽輪機
電廠汽輪機運行效率優化策略研究
電廠集控運行汽輪機的優化措施分析
300MW汽輪機運行中的常見故障及應對策略分析
汽輪機密封專利概況
汽輪機異常振動分析與排除
電廠集控運行中汽輪機運行優化策略探討
淺談提高300MW汽輪機機組經濟性的措施
300MW汽輪機組檢修后技術改造及節能分析
淺議如何提升300MW汽輪機機組的經濟性
基于發電廠汽輪機常見問題及其檢修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