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

2019-04-29 03:53萬新穎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關鍵詞:攀枝花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摘 要】 本文以典型的鐵礦資源型城市攀枝花市作為案例進行研究,介紹了攀枝花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了新常態下資源型城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四點建議:加強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關鍵詞】 攀枝花市;資源型城市;供給側改革;經濟轉型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于我國經濟轉型提出改善供給和擴大需求的重大舉措。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是解放生產力,通過刺激國內消費、刺激服務業經濟發展,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釋放增長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僅僅是重塑我們所做的一切,而是在開發一種嶄新的經濟領域,挖掘人類潛能,可謂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創新。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工作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也是總體上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從攀枝花市的情況來看,首先是產能結構性過剩;其次,資源進入相對穩定期。這一時期是實施城市經濟轉型的最佳時期,也是創造出新的供給的重要時期,抓住這一時期轉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可以用比較小的代價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助推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

一、攀枝花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2017年,攀枝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4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增長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拉動經濟增長0.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45.02億元,增長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2%,拉動經濟增長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2.07億元,增長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9%,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584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4:69.0:27.6調整為3.2:65.2:31.6。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5.91億元,增長7.6%,占GDP的比重為49.5%,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50.4%。

可以看出,攀枝花市的第二產業發展比較活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影響著攀枝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例仍然較低,產業結構差距大、資源環境約束收緊、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等問題表現突出。

二、新常態下資源型城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分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持續低位運行的重大舉措,是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供需錯位、產業結構性不合理、經濟發展不活躍等的重要改革,同時也有利于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源。

1、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存在的問題

資源型城市一般都是憑借資源的開發來推動城市的發展,攀枝花市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性城市也不例外,其釩鈦等礦產資源豐富,長期依靠礦業開發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但是礦產資源不可再生,這意味著資源型城市單純依靠資源的開發來推動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必然會陷入發展的死循環。目前,資源型城市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衰竭速度加快。釩鈦磁鐵礦是攀枝花市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擁有巨大的儲量,在儲量和經濟價值上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探明資源儲量71.8億噸,約占全國已探明鐵礦石儲量的20%。但攀枝花作為60年代中期崛起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隨著資源的加速開發和利用,資源消耗加快。根據攀枝花市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見下表1:

根據上表統計,2012-2016年鐵礦石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6年比2012年增長了59.3%。

(2)產業結構單一。攀枝花市是在“一礦一市”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一個城市是建立在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基礎上。鋼鐵作為攀枝花市過去的支柱產業,一度占到全市GDP的90%,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抗御風險能力脆弱。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這個產業單一的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7年,攀枝花市的產業結構與全國差距很大,見表2:

從2017年全國與攀枝花市產業結構對比可以看出,攀枝花市第二產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2%,而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和31.6%,與我國同期平均經濟結構相比,攀枝花市第一、三產業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攀枝花市第一產業以農業種植業為主,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并且農業生產基礎薄弱,沒有規模以上的生產體系。第三產業主要集中于一般生活服務,如康養產業,普遍服務層次低,整體發展相應水平也較低?,F有產業主要依靠鐵礦石資源,以鋼鐵為主的第二產業在攀枝花產業結構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形成了攀枝花產業結構單一、主導的經濟形態,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基本為零,工業技術基礎相對薄弱。由此可見,攀枝花市的產業結構發展處于嚴重不平衡狀態。

鋼鐵給攀枝花帶來輝煌的同時,也讓攀枝花人嘗到了苦澀,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傳統產能過剩、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與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發展形勢逼人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三大矛盾疊加凸顯,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造成攀枝花市第二產業發展困難,嚴重制約了攀枝花未來的發展。

(3)結構性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攀枝花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性城市,釩鈦等礦產資源豐富,長期依靠礦業開發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第二產業比重長期位于70%以上, 揚塵污染明顯、廢水處理系統能力不足、收塵設施不完善、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較低,隨著資源的快速開發,大氣、土壤、水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攀枝花的空氣污染一度十分嚴重。2004年攀枝花更是被列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 2016年全市空氣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仍居全省第一位。同時資源開采對生態植被造成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影響,為國家建設貢獻的同時,環境問題成為攀枝花城市轉型發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瓶頸和障礙。

(4)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任重道遠。普通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20世紀50年代,攀西高鈦型釩鈦磁鐵礦被國外專家評為“呆礦”,沒有經濟價值,攀鋼在解決了科技攻關問題后,終于突破了普通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的關鍵技術。然而,隨著鋼鐵產能過剩的出現,鋼鐵進入了受限制的工業目錄,技術紅利幾乎喪失殆盡。攀枝花作為中國釩鈦之都,釩儲量占全國的63%,占全球的11%,居世界第三;鈦儲量占全國的93%,占全球的35%,居世界第一。釩和鈦,作為重要的戰略金屬,其用途涉及航空航天、軍工等廣泛的領域。釩鈦資源是攀枝花的優勢所在,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釩鈦產業的崛起,是攀枝花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正逐步打破以往鋼鐵業在攀枝花“一統天下”的格局。然而,在釩鈦加工應用方面處于產業鏈發展的初端,低端產品居多、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不高、產品利潤空間很小等仍然是攀枝花釩鈦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產業鏈延伸進入高端市場,核心技術仍然是必須打破的瓶頸。

2、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分析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問題

(1)資源供給抑制嚴重,導致資源供給效率低。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也就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要求盡可能少地消耗資源能源,以較少的資源能源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我國憲法規定,礦藏都屬于國家所有,資源使用者都是由國家授權分配使用,這種使用權不是公開競價獲得,沒有形成市場價格,使其價格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和供求關系。而各種礦產資源的產權關系是否明確、礦產交易市場是否完善,直接影響開采的粗放或精細,還有資源利用率和資源供給價格、資源供給約束依然嚴重,在提高資源供給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中國經濟當前的持續下行的壓力,對資源型城市帶來的挑戰是更嚴峻的。資源型經濟轉型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轉型發展最大的瓶頸,不是資源要素的約束,而是有效供應不足。真正實現資源型城市產業良性發展,實現自我造血依然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來推動實現。

(2)供需錯位,導致產業結構畸形。攀枝花市第二產業最大,工業供給占所有供給結構的大部分,第三產業發展動力不足。服務業已經成為中國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雙重穩定器,從這一產業的發展來看,其根本瓶頸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給不足。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帶來產業結構的大調整,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新的供給意味著對勞動力、資本、金融和技術的新需求。信息網絡產業、教育培訓產業、文化智慧產業、服務平臺和社會化服務業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結構改革上,實現提高效率的目的?;萎a業結構將會發生有效改變。

(3)產能布局和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作為地處中國西部干熱河谷區域的國家戰略資源開發基地和重工業化城市,由于受資源秉賦、產業結構和特定歷史條件的制約和限制,攀枝花市環境問題突出,環境形勢嚴峻,環境壓力巨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供給側改革為有效節約生產能力、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應對資源環境約束的緊縮提供了制度安排,為解決資源環境約束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環境保護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可以通過優化和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來有效開展工作,明確重點任務,加強環境監管,積極推進淘汰落后和過剩的產能。

(4)高端供給不多,導致經濟新的增長點發展遲緩。產業結構單一的資源型城市,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尋求產業延續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由于現有工業產品技術含量低,單位產品附加值低,一部分資源型城市仍處于“資源富足、經濟落后”的狀態。攀枝花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表面上看是鋼鐵、釩鈦等行業產能過剩引起的,實際上卻是有效產能不足,即有效供給、高端供給不足造成的。

三、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建議

1、加強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

為了解決當前和今后攀枝花市礦產資源供需矛盾和問題,必須依靠相關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來提高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保證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1)完善礦產資源產權制度。明確產權關系、培育礦產交易市場,創新資源開發的模式和體制機制。市場化產權改革被證明是有利于激發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的。

(2)加強礦產資源勘探能力。隨著空間和航空勘探技術的發展,地面快速勘探技術和深部勘探技術的發展,礦產資源勘查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中國礦產資源勘查的首要任務。因此,需要不斷創新成礦理論,研究新的勘查方法、技術和設備,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勘探技術進步、難度加大,成本增加、周期延長的新形勢,進一步明確攀枝花市各種資源的類型、儲量和分布。

(3)加強礦產資源有效利用的監督管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遏制資源的浪費和破壞,加強伴生資源和共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相關資源的開發與供給、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提高采礦、選礦、冶煉的回收率。圍繞礦業聯合科技攻關,開發利用低品位難選的冶金礦,解決貧礦選礦技術、精礦選礦回收技術、復雜共生選礦等問題,充分、合理利用呆礦、貧礦、難選(冶煉)礦石及伴生礦石,只有進一步突破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產業化,才能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可靠的礦產資源。

2、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使資源向有需求、前景、效益高的產業和經濟形態流動。攀枝花的資源分布為地下、地面和地上。地下就是礦石資源,舉世聞名的釩鈦基地;地面是水資源,比如二灘;地上的資源就是獨特的光熱氣候資源。攀枝花可以將優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依托,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資源導向性思維向市場導向性思維轉變,單一主導型結構向多元支撐型結構轉變,改變了過去鋼鐵“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

(1)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做強工業經濟。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效益型轉變;做大以釩鈦、能源、化工、機械制造、生物、太陽能等特色產業、做強鋼鐵、礦業等優勢產業。

(2)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做優特色農業。以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生態旅游農業、特色品牌農業為農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和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精加工項目、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3)以康養產業為龍頭,做大第三產業。高標準規劃、引進和實施一批康養項目,促進信息、文化教育、旅游、綠色、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爭創國家級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

3、加大環境監管力度

強化環境污染防治,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嚴格從源頭控制新增污染源,大力開展工業污染、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1)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深化減排措施,強化結構減排,細化工程減排,實化管理減排,大力推行工業污染防治綜合整治,關閉、取締、改造和搬遷污染企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及落后工藝力度。

(2)完善環境準入的制度,加強環境評價。通過完善環境準入制度,加強環境評價,可以提高新產能的質量、優化新產能的布局和結構,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改造。

(3)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環境監管,建立健全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控和聯防聯控機制,實施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加強企業環境守法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環境執法監管機制、

(4)加大督辦督查力度。對納入省、市限期治理的項目及納入清潔生產審核的中/高費方案項目加大檢查力度,督促企業按期完成。對環保設施老化和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超總量的企業實施限期整治,從根本上促進工業企業全面、穩定達標排放。

4、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創新, 要實現從低端復制供給結構向高附加值創新供給結構的產業轉型,需要創新技術、方法和商業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作用。攀枝花市應堅持把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擺在城市轉型的重要位置。

(1)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骨干企業和龍頭產品。高度重視新能源、新材料、新機器、新設備的技術嵌入與提升,全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不斷地延伸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

(2)實施人才強市、加強人才服務戰略。要努力利用現有的地方人才,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合理引進外來人才,吸引、留住和使用經濟轉型中急需的各類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研究,可以看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對資源型城市經濟中的制度、技術和技術等領域都有著直接影響,通過不同領域的改革,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為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滕泰、范必等.供給側改革[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2] 徐康寧.供給側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與政策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5-9.

[3] 鄭有貴、張鴻春.三線建設和西部大開發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和改革發展的研究[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

[4] 張復明.資源型經濟與轉型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5] 徐君、李巧輝、王育紅.供給側改革驅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機制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10)53-60.

【作者簡介】

萬新穎(1972—)女,漢族,碩士,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猜你喜歡
攀枝花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攀枝花市商業銀行“七一”表彰先進
攀枝花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攀枝花煙區土壤酸堿及鈣、鎂變化分析
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景規格局的優化
基于DEA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評價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環境行政執法問題研究
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