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技工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人文德育

2019-05-08 03:01秦翠萍
科學與技術 2019年19期
關鍵詞:人文環境規矩人文

秦翠萍

摘要:早在1994年,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當時叫華中理工大學的校長楊叔子在學校大力推廣人文講座,在當時掀起了一股人文講座的熱潮,也引發了什么是人文以及如何培養人文素質的思考和討論,筆者通過多方面學習和多年教學經驗的感受和體會,從人文的由來、人文與德育的關系和如何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形成了一點認識,希望同大家一起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人文;德育;規矩;人文環境

《易·賁卦·彖傳》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文,以化成天下。

簡單的解釋就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即人文也,它的核心是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而這里的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包括四個方面: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一、人文與德育的關系

我們一直在講德育在踐行德育,那么德育的使命是什么?我們能理解的道德是對人的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比如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要禮讓等等。那么德育的使命是培育學生養成遵從社會規范的品德,這就是過去的“范本德育”。那現在我們再思考個問題,德育的本義是約束人、規范人還是關懷人、發展人呢?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對教育下過這樣的一個定義:“教育是面對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最后是為了人的生命發展的一項獨特的社會事業?!比~瀾教授在這個定義中,要求我們教育者要賦予每個人生命發展的活力與源泉,即“人文德育”。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讀書、活動和技能學習等等熏陶感染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地實現人文素養的“內化”目標。

而人文德育的實施主要是通過人文關懷,從品德形成發展規律上進行德育,讓德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生活和活動交往中,通過情感體驗進行自我建構,自覺地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培養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感情,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因為專業知識育人,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

如何從品德形成發展規律上進行德育,如何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多年的教學和學生培養工作,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二、如何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一)要立規矩講正氣

人都有散漫性和惰性,只是程度不同而矣。的確,德育的使命不是規范人約束人,但必要的規范和約束卻是關懷人和發展人的手段,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必須要講規矩守規矩,這里的講規矩大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講政治講規矩,小到老師學生要立規矩講規矩。首先,我們老師得先立得住守得住,才能給學生定規矩要求他守規矩,這樣才能由下及下的樹正氣。

1、講人文立師道尊嚴

著名畫家豐子愷寫的《憶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說:有一次下音樂課,最后出去的人無心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出很大的聲音。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的說:下次走了教室,輕輕關門”。就對他一鞠躬,自己輕輕把門關上了。最不易忘卻的,是有一次一個同學放了一個屁,沒有聲音卻特別臭。下課鈴聲響了,李先生又鄭重宣告:“大家等一等去,還有一句話。大家又肅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輕但很嚴肅的聲音和氣的說:“以后放屁到門外去,不要放在室內?!彪S后又一鞠躬,表示讓我們出去。同學們都忍著笑,一出門來,大家快跑,跑到很遠處大笑一頓。

李叔同是一代大師和高僧,在音樂、繪畫、書法、文學方面都頗有造詣,曾開創了幾個領域的先河,后來潛心修佛,成為著名的泓一法師。,他的學生豐子也是聲名享譽畫壇的人物,文中通過述說了兩個小事但卻讓我們讀出了學生對他那份無以言表的尊重,而這份尊重正是緣于李叔同先生的學高和身正,我想這就是師德的魅力吧。不可否認的是,盡管學生身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能較準確又公正的評判老師。他們可以學習不認真,但卻在意老師講課是否很認真,他們可以無視你的付出身在課堂心在外,但卻在意老師對他們是否有愛心。面對這樣一群嚴以律師、寬以待已的學生我們應該怎么辦?我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師用高尚的品德和嚴謹治學的態度武裝自已,無論是課任老師還是班主任,都要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要求學生不要做的老師堅決不要做;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先做到,只有這樣才能立住師道尊嚴,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2、講規矩立行為規范

近幾年有些教育專家對過去快樂學習自由發展教育思想提出了質疑,怕過度的自由和快樂讓孩子們缺失了感恩敬畏之心養成了散漫無畏習慣,這種擔心也真是的有必要。例如右側通行,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人多場合要排隊,遇到客人和長輩要禮讓問好,愛護環境,遵守實訓操作要求等等這些行為規范又不僅僅止于行為本身,如果我們就其中幾條給他立下規矩,比如班級集體討論制定至少兩條必須遵守的形為規范,立成班規,學生自我管理并執行,同學、老師班主任都承擔監督班規執行情況。學生討論制定班規就是一個學習規矩的過程,在執行班規時又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最起碼他會有所認識,因為德育就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促人文養成

余秋雨曾說:經濟能夠給一個民族帶來富裕,但只有文化才能給一個民族帶來尊嚴。而能給一個民族帶來尊嚴的文化是全民族的文化,是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養成的,這種人文環境是需要我們來創造的,師生在這種人文環境中共同成長。比如我們堅持多年的讀書沙龍活動,學生的千人誦讀、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學院的大型讀書活動、專業帶頭人系列講座等等,給我們儀式感的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讓我們心生敬畏、感動和熱愛,推動參與者與體驗去感悟去提升,促人文養成。

參考文獻

[1] 葉瀾.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杰克遜(Jackson.P.W美國).《教室中的生活》,1968.

猜你喜歡
人文環境規矩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愛與規矩并行,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幼兒園人文環境的創設及其對幼兒社會性的影響
論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對民間音樂的影響
女傭的規矩
人文社科
你懂不懂規矩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華辰是家規矩的拍賣公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