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才所誤,活活餓死的皇帝

2019-05-14 06:46宮春科
文史博覽·文史 2019年3期
關鍵詞:蕭衍梁武帝

宮春科

南朝的梁武帝蕭衍(464—549),在混亂時代局部政權的統治者中名氣極大。雖然負面評價多,但他在亂世之中能夠白手起家,當了48年的太平天子,也著實不易。而非議的直接原因,就是死得太窩囊,他收留了反復無常的小人侯景,最終因侯景兵變,被活活餓死。導致他沒有善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這些原因中,用人不當是其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在蕭衍的治理下,梁國百姓安居樂業,與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分不開的。比如南朝第一名將陳慶之,出身貧寒,但在門第等級森嚴的魏晉南北朝社會,能夠被大膽啟用,而且作為武將,在建立功業后也沒有遭到猜忌,實屬不易。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衍后來偏信臣子朱異,對其統治造成了致命打擊。給朱異打上吝臣、諂臣和小人的標簽都不為過,但這一評價只能是事后的定性,讓后人借鑒和警醒。在當時,蕭衍很難分辨,因為朱異的確有真才實學。

朱異出身并非高門貴胄,但自幼就極其聰明而且酷愛讀書,他熟讀“四書”“五經”,尤其對《禮記》《易經》極為精通,他兼通雜藝、騎術、博弈、文史等等,知識涉獵非常廣泛,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正是因為朱異博學有才,名聲聞達,京城高官無人不知。當別的寒門弟子都在苦拉關系時,他卻得到尚書令沈約的接見。

沈約的開場白讓朱異十分緊張,沈約問:“你這么年輕,卻為何貪得無厭?”正當朱異緊張得不知道如何回答時,沈約解釋道:天下的學問才藝都被你占有了,不是貪心是什么。

朱異為官不久,梁朝就建立了,正值壯年的梁武帝求賢若渴,自然是廣招賢才,朱異意料之中地因為奇才、大才、全才的名聲被推薦給梁武帝。梁武帝對他進行了考核,讓他專門講解《孝經》和《周易》。朱異果然不負眾望,贏得梁武帝的贊賞,自此得到梁武帝的重用。

但為什么如此有才能的朱異卻成為梁武帝敗亡的重要因素呢?

一是有才無德,投其所好。朱異的才學并不是用來報效國家、報效君主,他也沒有遠大的抱負,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固寵謀利求名,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信仰追求和是非觀念。正因為如此,他精湛的棋藝被用來投其所好,通宵達旦陪愛好下棋的梁武帝對弈。他的博學多聞,被用來察言觀色,只要梁武帝滿意的需要的喜歡的,無論是非曲直他都贊同支持表揚。

導致梁武帝敗亡的直接兇手是侯景,侯景的反復無常,狼子野心,是路人皆知的,但此時的梁武帝崇拜佛學,事事都慈悲為懷,對侯景更是格外仁慈,把他當成遠道而來的客人,認為別人的反對,是沒有容人之心,是對客人的不敬。聰明博學的朱異對侯景的危險和野心不是不了解,但只要君王喜歡的事他就贊同,只有事事順著君王才能固寵,其他的都不重要。于是他動用職權,壓制一切反對意見,堅決支持梁武帝對待侯景的一切決定,最終養虎為患。

二是才非所用之才。南北朝是一個分裂的亂世,雖說梁武帝治下的南朝享受和平日久,但潛在的戰爭風險巨大,對軍事決斷能力需求十分迫切。朱異雖然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對于排兵布陣、軍事指揮一竅不通,更別說上陣殺敵了。最致命的是他始終以個人的私利為中心,從來沒把軍國大事放在心上,因此也不可能有大局意識和戰略預判能力。侯景造反之初,本來,如果梁朝軍隊果斷發兵是可以搶占有利地形贏得先機的,但朱異當著梁武帝的面反對這一建議,說侯景沒有渡江之心。梁武帝本來就是這么想的,聽了朱異的話,就更堅定了自己錯誤的決定,從而貽誤戰機。

于是侯景叛軍輕易渡過長江天險,直逼國都,此時本應該集中兵力守城待援,但朱異卻將有限的兵力派出去以卵擊石,有去無回,最終城破,梁武帝成了甕中之鱉,被侯景活活餓死。

當然,梁武帝為“才”所誤,并不是他用才的觀念出了問題。他若不用才,在起步之初就會步履維艱。問題在于他不能始終如建政之初那樣勵精圖治,太平天子當久了,變得自以為是,固執己見,只愛聽好話不愛聽壞話,偏聽偏信,才讓朱異這種投其所好的人鉆了空子。

朱異有才可用也沒有錯,但用錯了地方就會成為垃圾,不僅無益,甚至有害。尤其在處理收留侯景、指揮平叛這樣關系國家命運的軍國大事上,用了這么一個私心重,沒有大局觀,戰略視野狹窄,毫無軍事能力的人,怎能不出大事。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用“才”也是如此。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就算天下英才都入囊中,最終也逃不掉被“才”所誤的命運。

(責任編輯:亞聞)

猜你喜歡
蕭衍梁武帝
蕭衍的“腰圍”
蕭衍的“腰圍”
漢語四聲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上計
山中宰相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 不戀龍袍戀袈裟
梁武帝:興了佛教,丟了王朝
梁武帝的雅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