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壇經》中的哲學思想分析

2019-05-22 03:46徐詩蒂
時代人物 2019年18期
關鍵詞:眾生世間佛教

徐詩蒂

關鍵詞:《六祖壇經》;哲學思想;分析

一、《六祖壇經》的善惡觀

《六祖壇經》中關于善惡問題的論述有兩個方面即善惡標準與具體的善惡。在善惡標準方面的論述,《六祖壇經》中提到:“世人心邪,愚迷造惡,自開眾生知見;世人心正,起智慧觀照,自開佛知見?!逼鋵⒎踩说恼J知是否與佛知見相統一作為區別善惡的標準。佛知見乃善,眾生知見乃惡。如果眾生知見與佛統一則為善,反之則為惡?!读鎵洝分袑τ谏茞盒袨榈木唧w規范也進行了討論?!读鎵洝分姓f到:“慈悲即是觀音,喜舍捨名為勢至,能凈是釋迦,平直即是彌勒。人我即是須彌,邪心即是海水,煩惱即是波浪,毒心即是惡龍,塵勞即是魚鱉,虛妄即是鬼神?!逼渲袑Υ?、悲、喜、捨四種善行、善心進行規定,其中有著人世間的關心情感,顯示出思想的倫理發展。煩惱、毒心、塵勞、虛妄等這些內容是《六祖壇經》之中對于惡行的具體規定。在之中的所有善惡規定將人類行為與善惡結果相聯系:強調人的行為決定著道德善惡的形成。

《六祖壇經》中對善惡主體的論述。其提出善惡的主體是人類,是人心,如說:“思惟一切惡事,即行于惡行;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比祟愋袨榈纳婆c惡,即在于一念思量,善思即產生善行,惡念則出現惡行。對于善惡的選擇在于人心,人體自身的決定。人是道德行為的主體,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承擔起行為后果。人心是變化的過程,有善心自然也有惡心。但實際生活中人心大部分為惡心,所以世人大多數未覺悟?!笆廊诵闹谐S蕖本涂梢姟读鎵洝穼Ρ娙宋从X悟之中的倫理價值評價極低。

《六祖壇經》中關于人性與佛性的論述。在《六祖壇經》的論述由人性上升至佛性,而后由佛性落實至人性,將二者合而為一。在《六祖壇經》中,人性、本性等詞語與佛性通常同義互換,例如:“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币驗槿诵耘c佛性相等同,即眾生都可成佛。人性與佛性是純潔的,是眾生實現解脫的基礎。這一人性即是佛性的思想,說明了人類一切的道德行為來源于內心,在生命之中先天具有倫理道德。

二、《六祖壇經》的戒律觀

《六祖壇經》意在強調無相戒,打破原始佛教中所有戒律條文的禁錮?!读鎵洝分鲝堃苑鹦詾榻浔?,將天下眾生與生俱來的止惡為善的意識作為戒律,體現出慧能倫理思想的自律與自覺,表達其獨特的認識。

無相戒只存在于禪宗思想,《六祖壇經》采用了無相懺悔方式,激發眾生在道德的自律,激發道德行為的能動性?!八暮胧脑浮笔瞧渲行膬热?,將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相聯系,實現洗滌心靈、開發智慧、感受真理、消除妄念的目的。將體內高尚的道德情操轉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融入到社會大眾實踐中。

慧能所提出的無相懺悔,將傳統佛教中的普請禮贊十方諸佛完全剔除,而且不再重視誦經念咒、發露懺悔、念懺悔文等外在行為。需要信仰者對于自身的身、口、心三業所犯下的過錯,實現心靈方面真正的懺悔,消除一切可能導致惡性行為的狂妄、嫉妒之心,終生與惡業分離,不再為惡業。能夠從心中清楚惡由心生,由此根除惡業,自覺的實現懲惡揚善?;勰苁褂梅鸾痰膽曰诜绞?,同樣將懺悔與自性結合起來。由“自性懺”的獨特詞語就可發現其這種思想。

三、《六祖壇經》的修行觀

《六祖壇經》在修行觀方面主張頓修說,提倡天然的、不矯揉造作的修行生活。這種修行與凡世的世俗生活無異,卻又超越了世俗的平凡生活?!叭粲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修行并非僧侶之人才可實行,而世俗生活中的每一細節處都可實現。將佛性直接植入人的內心,保持平常心,在平凡生活中實現成佛。

無修之修指導原則即無念、無相、無住?!读鎵洝防^承了《大乘起信論》中關于“無念”的說法,將“無念”作為修身養性的至高境界,同時也是修行實踐的總原則。對于“無相為體”,在《六祖壇經》的解釋為:“于相而離相”,“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眾人在平時生活中,會與外部的環境有所接觸,要做到思想方面不對境界過度執著,不排斥人與我、物與我之間的區別,將自身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刻板概念、理念消除,實現自我精神方面的“自在性”。關于“無住為本”,《六祖壇經》中解釋為:“無住者,為人本性”,無住是相對于人的心性而言的?!白 北居型V?、不動意思,可引申為滯著。眾生本性在當下心念中得以體現,是念念相繼而又于一切法上無有滯著的。人們處于凡世中意識是不斷變化的,佛性與人性無法脫離人體獨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內。佛性或存在煩惱中、或善業中、或惡業中。所以如果有滯著,就會對精神與意識的本性有所違背,從而阻止了佛性的呈現。

慧能所提出的這種修行方式,在證悟的過程與結果中都有所體現。如此這類無妄念、不執著的禪修方式,強調主客體的空寂與合一,自然超越,這就是其頓教法。

無修之修的修行方式即新的禪定方式。根據先前“無念、無住、無相”的指導原則,《六祖壇經》對禪定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說法:“此法門中何名坐禪?外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此處所提到的“坐”與傳統佛教意義上的“坐”相區別,即“念不起”,心中不生雜念、妄念。而“禪”也區別于傳統佛教意義上的“禪”,不再是靜心打坐,集中精神,實現頓悟的過程,而是“見本性不亂”之意:保持自身的潔凈自性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读鎵洝穼⒆U觀念予以創新,不再將關注點放在外在的形式,其將傳統佛教之中的禪修階梯予以拋除,倡導的是自悟自得的慧果。

四、《六祖壇經》的孝親觀

《六祖壇經》中的內容關于孝親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其不僅繼承了佛教之中的孝道觀,也是對傳統倫理孝親觀的回應?!读鎵洝分袑勰苡讜r生活有詳細記錄,父親去世,自小與母親一起生活,慧能只能依靠賣柴保證自己與母親的生活。偶然一次賣柴機會,他聽到客人在讀《金剛經》?!盎勰芤宦?,心便頓悟”,要去黃梅馮墓山禮拜五祖弘忍和尚,但老母親該如何?如果無法行自身孝,更不可行世間大孝。不同版本的《六祖壇經》在慧能出家時,對于安置老母親的問題方面都做出很大努力。

從佛教輪回角度分析,慧能選擇出家修道,尊法興慈,則能澤被天下或三世,濟撥祖先亡靈,幫助天下父母實現解脫,從而遵循佛教中孝的內容。敦煌本的《六祖壇經》中有關于新州國恩寺的內容,目的是慧能紀念母親而建。其在國恩寺旁邊也建設了報恩塔,即體現他報親恩,也是報國恩?;勰茉谧约簣A寂前告訴門人要將他葬于老家,寓意落葉歸根。更為深刻的意義在于想要陪伴父母,生前無法盡到的時候孝道,希望在另一個世界中實現。

除直接的孝行,《六祖壇經》之中也有關于孝理的論述,表明他對居士佛教的重視?!叭粲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惡之人。在家若修行,如東方市修養,但愿自家修清凈,即是西方?!被勰苤鲝堅诩倚扌械木邮糠鸾?。修習佛法不在于地點,只要個人心中保持純潔,無論是寺院還是家中都可以實現?!胺ㄔ谑篱g,于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笔篱g與出世間相同,二者合二為一?;勰苷J為沒有離開世間的出世法,亦沒有離開世間的頓悟,佛法與種種理想境界只能是現實生活中的,彼岸世界只存在于此岸世界中。

慧能提出的這一入世即出世的想法證明,個人必須擁有入世的情懷才能實現出世的解脫。凡人對于佛祖信仰并非要脫離現實,而是要通過個人在凡世中多多行善實現出世的理想。

結語

總而言之,慧能重新建立的禪宗,讓佛教理論更加世俗化,而且修行方式也更加簡單化。他提出禪宗并不需要讀經,也不強調坐禪,如此一來能夠擴大佛教的傳播范圍,影響力更為廣泛。自唐朝以后,慧能的南宗盛行于全國,發展成為封建社會中極具影響力的佛教宗派。

參考文獻

[1]蔣凡. 佛學中國化大眾化的典型:《六祖壇經》及其現實意義[J]. 韶關學院學報,2019,40(10):12-15.

[2]李存周. 從《六祖壇經》看禪與文字禪[J].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2):9-13.

[3]王娟. 從“頓悟見性”看《六祖壇經》對個人修養的要求[J]. 文學教育(下),2019,(01):85-86.

猜你喜歡
眾生世間佛教
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佛教藝術
寫在六合金光寺
拜佛
不敢說的話才是最想說的話
慈懷眾生
王家衛妙解“一代宗師”
看中國·在浙江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陳哲文(韓國)佛教題材作品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