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性護理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19-05-24 14:23許莉
中國當代醫藥 2019年10期
關鍵詞:意外事件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許莉

[摘要]目的 探討針對性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根據早期預警評分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對兩組干預后并發癥情況、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7%(P<0.05);觀察組意外事件總發生率為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分別為95.7%、82.9%,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根據早期預警評分情況予以ICU患者針對性護理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減少并發癥及意外事件發生,并可改善護患關系,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預警評分;ICU護理;并發癥;護理滿意度;意外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4(a)-02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 ICU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i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early warning score. The complications, accidents and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5.7%)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cci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4.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otal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5.7% and 82.9%, respectively;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early warning score, targeted nursing for ICU patients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help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accidents,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 Early warning score; ICU nursing; Complications; Nursing satisfaction; Accident

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多是搶救后續嚴格監護的急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等特點[1-2];臨床治療及護理的每個環節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3],因此,做好患者病情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消除各種潛在威脅、促進患者及早康復非常重要。20世紀20年代初,為加快病房潛在急危重癥患者的鑒別,盡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療與干預效果,英國風險應急小組成立了早期預警評分及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3-4],以相關參數為依據準確的評估患者病情,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提高ICU患者的護理質量,本研究將該護理方式用于ICU患者的護理中,并對其干預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均意識清醒,可配合干預。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本研究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0例。對照組中,男44例,女26例;年齡33~69歲,平均(46.9±3.9)歲;疾病類型:腦外傷29例,心肌梗死21例,慢阻肺14例,急性中毒6例。觀察組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32~72歲,平均(47.1±4.0)歲;疾病類型:腦外傷26例,心肌梗死22例,慢阻肺17例,急性中毒5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式干預,對患者生命體征、癥狀嚴密觀察,并指導患者用藥、取合適體位、采取急救干預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早期預警評分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醫護人員對患者體溫、脈搏、呼吸頻率、脈搏、精神反應等5項生理指標進行評估,其中體溫評分為0~2分,另4項指標評分均為0~3分,5級指標評分之和為0~14分,分值與病情程度成正比,其中0分為正常,1~3分為輕度異常,5~8分為中度異常,≥9分重度異常。對評分結果為輕度異常者,需給予2級護理,對其病情變化情況嚴密監控,并每隔1 h進行1次評分,并根據評分結果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對評分結果為中度異常者,需給予1級護理,并每隔20 min進行1次評估,同時開放靜脈通路,行吸氧處理,同時嚴密監護患者心電、血氧變化情況;并安排專人進行病患監護與檢查,一旦有異?,F象發生,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醫生處理,及時應對突發情況。對評分結果為重度患者,給予特別護理干預,每隔5~10 min進行1次評估,并安排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醫護人員監護,并對治療與護理方案的確定進行探討,同時做好各項搶救準備,以應對突發狀況。

1.3觀察指標級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壓瘡、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對兩組意外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比較,包括呼吸驟停、暈厥、意識障礙、心血管事件等;②以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評估兩組或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包含護理技能、操作水平、服務態度、知識宣教、溝通交流等,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5分)、滿意(60~85分)及不滿意(<60分)三項,護理總滿意度[5]=(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問卷調查均當場發放,并由患者或家屬當場填寫與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意外事件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ICU是搶救重癥或昏迷患者的重要場所,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最佳護理及針對性的監測供給。該科室患者病情較為危重,且病情變化快,極易引發嚴重不良事件,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6-8]。ICU患者多需吸氧、留置胃管、氣管插管等處理,若不加強對風險及意外事件的防護能力則易引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如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促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9-10]。

為盡可能改善ICU患者預后,提高其風險防護能力,本研究采用早期預警評分方式為觀察組實施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意外事件總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根據早期預警評分情況予以患者針對性護理在降低ICU患者不良事件發生中發揮積極作用。分析其原因:早期預警評分是一種用于危重癥患者病情評估的評分系統[11],有操作簡單、便捷、準確率高等特點,且該評分系統是由常規的生命體征組成,可減少人員、儀器、場地等對評分結果的影響,并可重復操作[12-13];評價結果較為客觀,可及時、準確對患者的病情及預后情況進行評估與預測,這對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幫助醫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程度,并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及干預方案,盡可能改善患者病情及治療效果有重要幫助[14-15]。且早期預警評分系統的應用還可使護理人員根據評估結果分級干預,有利于護理人員能根據客觀的生理參數來關注患者病情,而不僅憑主觀感覺及護理經驗,這對提高護理服務的個體化與針對性,促使護理活動始終保持在護理程序的軌道上運行,進而達到提高護理干預效果、節省患者治療費用、節約醫護成本有重要價值。同時該評分系統的實施還有利于護理人員更加客觀、自主的評估患者病情,而不是機械遵從醫囑,是有預見性的、有目的的為患者開展護理干預,這使護理人員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提高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改善護理效果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根據早期預警評分情況給患者針對性護理在降低ICU患者并發癥及意外事件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娜,楊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6,38(9):1435-1436.

[2]馮海麗,廖春燕,陳世娟,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與校正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全麻術后患者轉運中的應用比較[J].廣東醫學2015,36(19):3086-3088.

[3]Morgan R,Williams F,Wright M.An early warning acoring systemfor detecting develpoing critical illness[J].Clin Intene Care,1997,8:100-101.

[4]Subbe CP,Kruger M,Rutherford P,et al.Valid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in medical admissions[J].QJM,2001,94(10):521-526..

[5]王長遠,曹濤,湯輝,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內科搶救室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2017,12(1):142-145.

[6]方婷婷,李萍,肖江琴,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胸痛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2):315-317.

[7]韓微,樊雅靜,黃翠琴,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危重孕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上海護理,2016,16(2):9-12.

[8]張曦,杜雪,白玉,等.早期預警評分聯合標準化溝通模式在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2):928-932.

[9]張梅,范媛,朱繼紅,等.兒童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小兒普外科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 20(32):4133-4137.

[10]蔡新妤,蔣林,曹靜.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評估內科急癥患者護理的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4):26-28.

[11]王洪梅,吳君,陳蓮花,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預測急診呼吸系統潛在危重癥患者預后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6):59-61.

[12]孫朋霞,李凡.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國內外急診患者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6,23(3):36-39.

[13]盧生芳,郭玉剛,李長風,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和生理評分系統及危險患者評分對急診科搶救室患者預后評估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2):1414-1419.

[14]梁曉梅,陳務賢,李春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對冠心病住院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評估價值研究[J].護理學報,2016,23(3):50-52.

[15]馮震霞,汪麗琴.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在C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3003-3005.

(收稿日期:2018-12-24 本文編輯:崔建中)

猜你喜歡
意外事件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全程管理護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檢查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過失犯罪與意外事件的界限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全程優質護理對食管癌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試分析物理課堂教學中意外事件的處理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