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主體”校企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成果探析

2019-05-27 10:36肖靜
青年與社會 2019年15期
關鍵詞:雙主體校企合作

摘 要: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經營管理學院的民航運輸專業作為王牌專業,自2014年起至今,已有5年余。一方面,校企合作加強了學校專業教育與社會的對接性,推動學校的實習就業一體化;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問題均有待加強。文章從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出發,從成果與建議兩方面來淺談民航經營管理學院的校企合作現狀。

關鍵詞:民航運輸;校企合作;實習就業

為了培養滿足行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一直都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自2014年起,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民航運輸專業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采用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經歷了幾年的時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今,校企合作主抓“雙主體”,即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從而能夠實現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打造實習就業一體化,實現頂崗實習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一、運輸專業的校企合作情況概述

民航運輸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機票代理、機場地面服務等相關干工作,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任課老師則大量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了實操能力,無法銜接企業的需求。為了加強民航運輸專業學生的實操能力,盡最大可能性對接企業,民航運輸則加強了南航、白云機場、淮安機場等企業的合作,在校設立了訂單班,利用訂單式培養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提前了解到行業的最新動態以及相關工作崗位的就業環境與職能,加強在校學生對企業的認知,更好地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民航業是發展迅速、充滿國際化和現代化的行業,對人才要求也逐年升高,因此校企合作在這種大環境下勢在必得。

民航運輸專業的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模式實現了教學與科研同步,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實現共贏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從學生角度來講,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并且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從學校的角度來講,也實現了學校就業率的穩步攀升,提升了影響力;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大大縮減了用工成本,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行業對接。

二、民航運輸專業校企合作的成果探析

(一)培養了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校企合作訂單班式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滲透到企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學生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相對于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師均出自于本校的專任老師,而訂單班的講師團多出自于企業內部的培訓師,對于該行業的最新動態了解較為透徹,所以學生的積極性也大大提升,同時也有效提升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吃苦耐勞精神。學生在頂崗實習前,應具備良好的愛崗敬業、遵章守紀、吃苦耐勞、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安全防范等職業素質,也是提高實習質量與效率的一個必要條件,因此通過校企合作訂單班式培養,也在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校實習就業一體化,達到學生與學校雙贏的目的。

(二)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縮短新職工上崗適應期

校企合作通過在校期間開設訂單班式授課模式,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接受企業的實操培訓,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工作的環境與職能,能夠讓學生形成合理的期待值。通過深入實習單位調研發現,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到企業后,因為期待值遠高于實際工作環境,離職率不斷攀升。而通過企業訂單班式培養,可以縮短學生在崗的適應期;另外,企業的提前式培養也讓企業能夠過早地深入到準實習生中間,提前進行企業相關技能和文化的培訓,較大程度節約了用工培訓成本以及時間。

(三)擬定共同教學計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校方與企業在當年度開班訂單班之前,首先通過擬定共同的教學計劃,針對性的培養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同時配合學校的專業性培養,實現課程學分互抵,在不影響教學秩序的同時,也相應的提升了企業的用工質量,實現人盡其用。共同教學計劃的擬定也有利于獲得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繼而提高經濟效益。

三、民航運輸專業校企合作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與效益

“訂單班”人才培養是用人單位、學校、學生三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因為三者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不盡相同,所以在合作中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矛盾。通過企業內部調研走訪發現,企業方面對于校企也做的成果評價不一,并且學生在訂單班教學過程中未有相關的約束和管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也略顯差異。因此在合作之前,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為了保障教學效果,應與學校提前進行溝通,確定共同的教學管理制度、日常監督制度、獎懲制度、反饋體系等,并且設立第三方監督機構進行有效管理,約束訂單班培養的學生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并進行隨時根據效果進行調整和完善。另外,在實踐教學的環節中需要企業安排合適于學校的崗位及師傅,是學生通過實習實踐能透徹理解理論知識,同時為專業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企業與學校的溝通,形成完善的反饋機制

在企業內部調研過程中發現,一方面,用人單位非常希望培養的實習生都能夠留在單位崗位實現就業;另一方面,學校對于學生就業情況的高度關注,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和工作崗位。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偏向崗位技能的培養,并且關于教學效果也與學校保持溝通與聯系。但是進入企業之后,企業與學校的聯系驟減,學生在企業的表現,以及企業對于學生的培訓與晉升機制,雙方在信息互通方面出現了偏差,導致學生的流失率不斷升高,影響了就業率,同時也損失了公司的效益。因此加強企業與學校的溝通,通過雙方互信達到資源共享,實現共贏是迫在眉睫的。

(三)合理選擇合作企業,避免資源浪費

對于校企合作,大部分企業是非常愿意通過這種方式將企業各項培訓前置,從而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于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資質與能力,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在培訓方面略顯生疏,無法形成成熟的培訓計劃,并且管理機制還未形成完整的框架,導致校企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選擇既有實力與學校合作又有長遠人才培養計劃的合作單位非常重要。針對特別有意向進行合作的企業,要充分做到詳細的調研與考察,并且針對學生做好需求調研,從而契合學生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合作,從而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訂單式培養的成效。

(四)采用多企業協同合作的項目式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融合了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優勢,合力打造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態勢,但是企業在校期間進行教學培養時很容易受到企業自身發展的影響,不同企業發展模式對于現代學徒式培養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由此產生的學生教學效果也差異甚大。因此,建議在校企合作中,盡可能地采取多企業協同合作,并按照學生的認知、技能、興趣等的差異進行細化,從而針對性地根據不同企業的教學模式設立不同的項目教學,同時不同的項目式教學可采用互利共享的方式,在學生人盡其才的同時,也讓企業之間達到互利共贏。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符合社會發展、企業發展的技術技能性人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民航運輸專業的校企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聯系,也提升了合作的長期性和有效性。從2014年至今,民航運輸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了一批批的優秀實習生,也向企業不斷輸送了大批量的專業技能人才,碩果累累。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訂單班式的成效并不盡顯如人意,本文分別通過教學管理和考核機制、反饋機制、企業選擇三個角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提升校企合作訂單是培養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龐原紅.高職“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施行的問題與對策: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技術系為例[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3):105-108.

[2] 李傳偉,于彭波.行業協會協調下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8,32(2):59-62.

[3] 謝小花,肖陸飛,安曉婷,等.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思考: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6):275-278.

作者簡介:肖靜(1981.10- ),女,遼寧朝陽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民航運輸。

猜你喜歡
雙主體校企合作
淺談通灘中學“雙主體——三環節
基于“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電力電器專業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