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涂鴉”行為的心理分析

2019-05-27 10:36陳卯
青年與社會 2019年15期
關鍵詞:涂鴉心理大學生

陳卯

摘 要:教室涂鴉作為一種反映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方式,文章通過對教學樓實地走訪和收集資料,分析學生涂鴉行為的內心世界的潛層原因。從人格發展角度和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角度揭示教室涂鴉自身存在的特點和必然性,以及闡述與校園文化公共空間的互補和平衡性。

關鍵詞:大學生;涂鴉;心理

涂鴉在現代人的思想里,已經成為一種藝術的象征。這種曾盛行于歐美的大眾圖畫表現形式,也引起過人們的質疑。但它卻迅速地擴張,滲透到流行文化的各個層面。在人們傳統的文化里,涂鴉與叛逆、宣泄等字聯系在一起,由于可以戴上所謂藝術行為的帽子,而讓創作者顯得尤為快感,也構成了涂鴉藝術的魅力。作為緊跟時代潮流的大學生們,而最可以讓他們展示的平臺,就是教室里的課桌和墻壁,這也成為了可以反映大學生思想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教室涂鴉的概述

在國內,涂鴉的行為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亂涂亂畫的行為,通暢被主流文化所不屑。曾在西方世界,這種行為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標識自己的領地,也就是在街上胡亂寫上些自己名字,通常含幽默、諷刺等內容。尤其在一些旅游勝地,很多旅行者購買一罐幾美元的色罐,寫下幾句紀念意義的留言,后來,紐約的黑人為了表達對政治、生活、理想等的態度,大面積蔓延到很多大的墻體,乃至很多生活區域,開始造成管理上的爭論和質疑。后來柏林墻的政治涂鴉,以及70年代,紐約城市大學社會系學生馬丁尼茲的領導下成立涂鴉藝術家聯盟,才慢慢被視為一種“合法的藝術”。

而涂鴉的圖像、符號或文字載體的形式,自由性和靈活性的創作,以及所指性能表達創作者的感情和心理狀態,反映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如此活躍的大學生群體中,也很容易被這種潮流和時尚所吸引。教室作為學生每天上課學習的文化陣地之一,自然容易變成抒發自我內心最好的寶地。課桌、墻壁的文字和圖像也變成了他們交流訴說的涂鴉墻。

二、大學生教室涂鴉的內容分析

本文通過對我校教學樓隨機選擇走訪30間教室,只有5間教室未留下學生的涂鴉痕跡,涂鴉基本都在課桌和墻壁上,只是程度有所不同。通過對采集的文本進行分析歸納,可大致將內容歸納為如下四類:

第一類為學習型。上面涂寫著各類科目的計算公式和英語單詞。具體是用于做什么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書寫的認真和清晰是顯而易見的,所寫的位置相對比較靠下。

第二類為繪畫型。有簡單的素描畫像,有卡通人物造型,也有宮殿的簡筆畫,也有一些花花草草的點綴,甚至有人注明這個畫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或男神。

第三類為宣泄型。有寫詩作對的,也有人自我抒懷,有人還配上英文翻譯,有表達對課程的看法的,對某某管理上的建議的……。

第四類為交友型。姓名、電話、微信號碼通通留下,有的特別交代一句:“請約我”、“我在等你”、“某某某,你很喜歡你”、“請打以下****電話”……等等。

三、教室涂鴉的心理學密碼

各種涂鴉在學生手中奔涌而出,有學習目的的,有探索人生和成長的,有關于即使感情流露的,也有交友婚戀的,雖然我們可以肯定學生在教室這個特定的場合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行為展現了大學生個性的隨性和自由性。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涂鴉也是一種點點滴滴的記憶,是在自我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去描摹自己的感覺,通過一定的場合去思考、去建構、去想像,審視與講述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傳統價值觀的影響下,我們更多的是鼓勵有目的性、有價值性地去創作,而不是信手涂鴉的行為。

信手涂鴉跟所謂的藝術家氣質沒有任何的關系,而是他們在某個特定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的最好記錄。筆記學家茜爾維·謝爾梅·卡洛伊說過,“涂鴉和圖畫的共同之處都是有一些抽象的形式。但涂鴉完全是下意識的,沒有繪畫的美學目的,也不是想用來展示?!币恢ЧP在手中,你會想著隨意去涂抹,其實就是一種發泄內心情緒的方式,能把內心的很多壓力等各種情緒解放宣泄出來。

(一)從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角度來說,大學生處在18歲左右,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單感,體驗愛情和生活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的青年男女已經具備去戀愛的愿望,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產生困惑和痛苦也是常見的現象。社會對于“性”問題的敏感性,處在生理發育日趨成熟的大學生來說,由于社會和學校管理上的情況下,在課桌和墻壁上出現有關“性”的涂鴉也有一定的特定原因。

(二)大學生處在人生的轉折期,從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或是哲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自我都必然是形成于日常生活持續與他人互動過程中,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能夠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喜愛自己,都必然得透過與別人相處,從別人給予我們的回饋中,去產生自我認同。就像社會心理學家顧里所說的“鏡中之我”一樣,我們對自己的了解與評價,通常都是來自旁人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表現的評語。

當學生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有時又不敢公開講話,可能會借助涂鴉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而涂鴉的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在公共的場合留下自己的某個載體而后速度離開。他們也知道這種亂涂亂畫也是一種違紀行為,而隨意沒人知道的刺激和叛逆的宣泄行為,讓他們也有一種樂趣。

涂鴉的創作可以自由發揮,沒有束縛,即興發揮,表達自己個性和心靈,按照心理學家弗朗索瓦·絮爾熱和筆記學家茜爾維·謝爾梅·卡洛伊對于涂鴉作品的分析,不管你畫的是什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柵欄給人阻隔,自我保護的印象;星星代表想閃耀,也可能代表潰散的危險;箭頭體現一種企圖,比方說有侵略性愿望等,方向的不同,加尖的程度,都可以代表一定的寓意。這種涂鴉有它自身存在的必然性,從某些層面可以很好的讓學生有心理的宣泄的平臺,當然也同時豐富了校園的文化氛圍。

四、教室涂鴉的管理

從普通的涂鴉行為到現在的涂鴉藝術,從原先表達消極和叛逆的涂鴉到現在被多元化的表達所替代,但是其中的沖突依舊是很多獨特藝術存在的創作角度?,F在更多的涂鴉藝術,創作者需摒棄傳統涂鴉中的消極及情感因素,要從實現自身價值和修養的角度進行提升,不能私自在課桌或歷史古跡上進行涂畫。更多的要配合社會需要正確引導價值觀,創作符合社會發展主題的作品。增加創作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新形式。

可以在教室里開設專門的涂鴉的板塊或場所,供需要表達情緒的同學進行展現。針對教室墻壁涂鴉現象有增無減的情況,可以不定期開通教室監控,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合理引導同學不要在公共場所進行創作。同時,要提供一些支持和保障,協調和規劃好區域,讓更多有想法的同學,能在專門的涂鴉場所進行創作。實現涂鴉+創作的“1+1>2”的效果。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表達想法的需求。

同時,要加強對涂鴉區域的監督和管理。學生可以在區域進行展示和創作,但是對相關的內容也給與必要的監督,以免消極作品對廣大同學造成的負面影響。引導創作者能積極的進行涂鴉行為,在表達上以正向的方式為主。不定期進行涂鴉的展示和評選活動。讓更多有才華的同學能得到更大的肯定。

總而言之,目前很多高校對于這種教室涂鴉行為表示無奈,有時會與校園主流文化發生抵觸,但是從積極的層面來說,這是對某些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觀察和表露。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的他律變成自律,提供更多的專門區域,滿足學生不同的“發揮”的欲望。同時加強學生情感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和性教育等,疏通學生內心的疑惑,達到心理的平衡。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第2版)[J].北京:教育心理學,2011.

[2] 劉敏,路冠軍.校園涂鴉文化的結構功能分析[J].內蒙古: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49-152.

[3] 熊偉.顛覆——淺析涂鴉文化與涂鴉藝術[J].遼寧:藝術研究,2010.

[4] 姜陽信手涂鴉的心理密碼[J].廣西:家庭科技,2014(2).

[5] E.H.貢布里希,鄭弌.涂鴉、移情與無意識[J].美術觀察,2007(02):121-126.

猜你喜歡
涂鴉心理大學生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創意涂鴉
心理感受
創意涂鴉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涂鴉等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