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思維品質的語文閱讀新題型探索

2019-05-29 11:43
中國考試 2019年1期
關鍵詞:藝術美觀點試題

馮 淵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上海 200070)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并指出: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1]。分清事實和觀點,運用準確、適切的材料證明觀點,是語文教學重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主要途徑。本文嘗試例舉一些試題,分析如何通過試題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以此引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1 理據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并非全方位傳授形式邏輯知識,而是在分析論述類文本時,更多關注文本所討論主題的一貫性(遵循邏輯學中的同一律)、觀點與材料的一致性(強調論證的有效性)、運用論據證明觀點的層次性(遵循邏輯學中各種命題和推理的規則)、評價論證的充分性(對是否遵循邏輯學中關于論題、論證、論據等規則的評判)等。在語文教學和考試中引入邏輯說理的常識和理念,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論述類文本的邏輯思路,對文本說理過程有清晰準確的判斷和評價,進而影響寫作論述類文章時能令人信服地說理。

亞里士多德將說服別人的方式分為道德模式、情感模式和邏輯說理模式,其中:情感模式是指運用修辭技巧來博得聽眾的情感共鳴進行說服;邏輯說理模式是通過信息和論證來說服聽眾[2]。下文按照這2種模式分析闡釋。

2 運用數據比較達成修辭效果的說理試題

此處的修辭,并非僅指運用修辭格引發讀者共情,從而增強說理的效果,更多的是指文本運用一切手法凸顯某種信息,引發讀者關注,這種說理在社會生活情境中,如某個團體為凸顯某種主張、某個商家為宣傳推廣某個產品都會用到。以上海市2016年春季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一道題為例:

某團體就“最受歡迎的西餐食品”進行問卷調查,回收了近3 000份有效問卷,得到了相關數據(見表1),繪制并公布了2張柱狀圖(見圖1、圖2)。

表1 “最受歡迎的西餐食品”調查結果表

圖2

問:如果你是一位經營熱狗的餐飲店老板,你會選用哪一張柱狀圖來做熱狗的推廣?陳述你這樣選擇的理由。

呈現數字進行比較,一般不會出現誤判,但將數字轉換為直觀圖形,再運用比較的修辭手法,可能會產生全新的效果。很明顯,圖2帶來的視覺沖擊更大,凸顯了熱狗受歡迎的程度。這里并不存在數據作假問題,完全是將縱軸數據以10為單位造成的結果。如果選擇圖2,理由可以陳述為:圖2顯示的3類食品的得票數雖然和圖1相同,但圖2縱軸的數據以930為起點,并以10為單位,使熱狗一欄的得票數有遠遠超過其他幾類食品的視覺效果。因此,圖2可能比圖1推廣效果更好。

當然,也有人不贊同運用比較修辭手法無形中夸大一端的做法。選擇圖1的理由為:圖1和圖2顯示的3類食品的得票數一樣,但圖2縱軸的數據以930為起點,并以10為單位,看圖不仔細的人會誤會“熱狗”的得票數遠超其他幾類食品。雖然圖2可能比圖1推廣效果更好,而且數據信息較為清晰,但圖1更為準確、更科學,且不會引起上述誤會。

從該題得到的啟示是:以往的圖文轉換題,多是要求考生將圖表信息轉換為文字信息,檢測的是信息提取、概括、闡釋能力;而本題則要求考生對不同的柱狀圖進行評價,能力層級明顯提高。這類試題要求考生具有批判性思維,對不同的呈現方式進行分析、判斷,并作出評價。

運用數據比較這種修辭進行說理,不能單看柱狀圖的長短,還要關注表格縱軸橫軸的數字及表格中的各項數據;有時還要仔細審查數據,包括數據的表現形式、比較對象等,最后得出結論。例如下面這個句子:

據***納稅計劃,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將平均納稅10萬元。

這句話乍一看,給人稅負很重的印象,收入在20萬左右的中產階級不免慌張。實際上,原文信息中有一個重要的詞語“平均”,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群體包括了巨富、富豪,收入剛超過20萬元的人,納稅不可能是10萬元,10萬元只是一個平均數。

設置社會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仔細查究信息,學會追問、反思,以此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理解文本內容是進行評價的前提;如果不能準確地概述信息,不能區分各種表現形式的細微差別,就很難對此進行評價。因此,這類試題對學生養成縝密的思維習慣很有好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關注文本形式,揣摩文本采取某種表現形式的意圖,從而接受或者拒絕這種情感說理模式,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目的。

3 運用論證提升思維品質的試題

高考語文全國卷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題一般為3道選擇題,類型分別是:原文內容概述、原文論證方法分析、根據原文信息進行推斷等;部分省市卷有解釋重要概念、分析論證思路等類試題。這些是考查學生思維水平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需的,但這些試題的能力點多偏向于概括,即使是分析全文的論證思路,也多停留在概括各段大意的能力層級上。其實,論述類文本更應該多關注論證過程。所謂論證過程,不只是論證方法的靜態分析,還要對例證材料的運用和論證層次的推進進行分析,例如,解釋例證材料是怎樣證明觀點的,各個段落是怎樣就某個問題進行遞進式論述的。精準分析這些問題,有助于提升思維水平。

3.1 分析事例怎樣證明觀點

論述類文本一般都會援引事例證明論點,這種例證法也是學生寫作論述類文章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學生在運用例證時,常常難以將事例蘊含的旨意與作文材料暗含的主旨準確對接,以致材料與觀點若即若離。例如下面這道作文題,要求根據材料,自選角度寫作:

鯉魚都想躍過龍門變為龍??墒驱堥T太高,只能望而興嘆。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龍門高度。佛祖被感動,降低了高度,每條鯉魚都順利躍過,實現了夢想。但它們很快發現自己沒有了做龍的感覺。

材料暗含的意思,可以是“標準不能放低,放低標準就失去了價值”,也可以是“慈悲不是盲目送人情,一切皆需遵循規則”。有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事例:

出身普通家庭的施瓦辛格立志從政,而美國政客必須具有社會影響力,且身后需要有強大的財團支持。并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他若想完成此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份能滿足這2個條件的工作——演員。在通過演藝事業聞名世界后,施瓦辛格毅然決然地競選美國加州州長。如今的他,依舊在政界和影視圈以雙重身份打拼自己的人生。

這則事例蘊含的意思是:人要實現自己目標,必須對自己的人生分步規劃。這能證明作文題所給材料暗含的旨意嗎?

從學生作文的缺陷反觀閱讀題的設計,可以發現,加強事例與觀點一致性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思考事例是怎樣證明觀點的,有助于學生聚焦核心問題,進行精準有針對性分析,且能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以2018年高考上海卷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題為例:

用本文的“成本效益”觀念,對第?段“學習達成目標”這一事例加以分析。

?……喜怒哀樂既是對已然之事的反應,對未來也有刺激、誘發、提醒、警示的作用,讓人追加或停止新的成本投入,譬如,學習達成目標,得到嘉勉,有了“喜悅”的情緒;這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狀態,會誘發后續的行為,從而帶來更多的類似情感?!楦型碇腔パa合作,以保障和增進生物體的福祉。(選自熊秉元《喜怒哀樂的經濟學原理》)

文章的大意是:人不是完全受情緒控制的,相反,人擁有控制情緒的理性。人各種行為的理性支撐,就是“成本效益”觀念,付出成本與取得效益存在互動關系:投入成本,會收獲效益和喜悅;獲得效益的喜悅,會刺激再次投入成本。這就是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背后的經濟學原理。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材料以學習達成目標為例,要求分析這一例證是怎樣證明“成本效益”觀念的??梢赃@樣分析:在“學習達成目標”這一事例中,學習中的付出是成本,獲得的喜悅情緒是效益;已獲得的效益,會誘發人投入新的成本,從而帶來新的效益;學習達成目標帶來的喜悅,會誘發新的學習,從而帶來新的喜悅。環環相扣,層層相生,清晰準確。這就是事例論證的力量?;卮疬@類試題,無形中會鍛煉學生嚴謹思維的習慣,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都有明顯的針對性。

3.2 分析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

要讓學生充分理解論述類文章的文脈,必須進入文本內部,具體分析各段、各層、各句之間的關系,不能停留在“首先、然后”的承續關系的說明上,要搞清楚后面的句/層/段與前面的句/層/段在討論核心問題上是怎樣各司其職,又是怎樣將問題引向更為深入的層面的。以2018年高考上海卷的論述類文言文《心源亭記》中的試題為例:

第③段的論述在第②段的基礎上推進了一層,請加以分析。

②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內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體也,茍終日蕩之,未有不濁者也,虛靈不昧者,心之本體也,茍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蕩而濁者,有時靜焉,則本體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時靜焉,則本體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靜;濁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動。然水之濁者,靜則清矣,初無用力于其間;而心之明者,雖由乎靜,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無或昏也,故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這道題要求學生分析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意在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說理思路,引導學生懂得作者層層推進的用心;同時,在提示學生寫作論述類文章時,每個段落都有其特定的論證功能,不能僅依靠引證和例證單純地從一個平面上展開,在比較和對比中將問題引向深入。

學生要閱讀相對復雜的論述類文本和整本的社科類著作,必須對單篇文本的內部結構或整本書的章節邏輯關系有清晰的了解,學會分析文本的邏輯結構,能提煉單篇文本的思路和社科類專著的理論框架;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復雜文本闡釋的道理,還要善于剖析道理、觀點、主張是如何被闡釋和證明的。論證過程分析類試題旨在引導學生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針對某個論題或者某種現象發表看法時,能有條不紊地梳理和整理自己的思路,將自己的觀點清晰、準確、有層次、有深度地表達出來。這類試題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3.3 分析論證的缺隙

判斷材料能否支撐觀點,支撐是否有力,是用來檢測考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設計試題時,要援引一些論證過程可能存在瑕疵的文本,如段落層次確實存在模糊、晦澀甚至混亂的文本,或材料不能證明觀點,或材料在證明觀點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分析,再或材料的援引確實存在瑣碎贅余缺陷等,要求考生對這些存在的問題作出準確判斷。只有通過這樣的訓練,考生才有可能養成縝密、清晰的思維習慣,寫出具有說理深度和力度的文章,才能在不斷審視他人文本和不斷撰寫論述類文本的過程中提高思維品質。以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中的一道題為例:

第⑦段論證了藝術美在推動社會前進方面的特殊價值,你認為論證是否充分?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⑦第二,藝術美在推動社會前進方面,具有特殊的價值。藝術美雖然有供人消遣、娛樂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它負有推動社會前進的特殊使命。朗吉弩斯說:“藝術作品不僅打動聽覺,而且打動心靈,能把人的稟賦和修養中那些文詞、思想、行動,以及美的意象都鼓動起來,把作者的情感傳到聽眾的心里,引起聽眾和作者共鳴。就是這樣通過由文詞建筑起來的巨構,作者把我們的心靈完全控制住,使我們受到作品中的崇高、莊嚴、雄偉等品質的熏陶,潛移默化?!彼囆g美能夠征服人心,鼓舞人心,促使人們奮發向上,以達到推動社會生活前進的最后的目的。(《藝術美的特殊價值》)

本段引用朗吉弩斯的話作為直接證據,屬于引用論證。引用論證要求引用的內容必須與所持觀點保持一致。有時候,被引用的內容具有多義性,至少要讓其中的一種含義與論述主旨保持高度一致,同時文本必須對此進行闡釋,以引導作者對引用內容與所持觀點共同要素的關注。

根據文本,要證明“藝術美在推動社會前進方面有特殊價值”這一論斷,需要證明:推動的發出者是藝術美,被推動前進的是“社會”,這種價值應該是“特殊”的。本段引用的內容闡述的確實是藝術美征服人心、鼓舞人心的作用,但是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個體的聽覺、心靈、情感、品質方面的影響,而非對社會的價值,所以這個論證不能有力地證明“藝術美在推動社會前進”方面具有價值;另外,這一段也未能對這一價值是否“特殊”進行論證,所以,這種論證是不充分的[3]。也許,對專業學者來說,這篇取自高校文藝理論教材的文章,表述存在“此中道理不言自明”的情況;但對普通讀者,如考生從非專業的角度進行評判,完全可以認為這段文字對于從凈化人心、鼓舞人心到推動社會進步之間,應該補上一段論述,并將藝術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與經濟、文化、教育等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進行對比,提出藝術作用的特殊價值,這樣才算是充分、完善的論述。

這道評價題意在提醒學生密切關注論證過程,發現論證過程中的疏漏,從質疑出發,培養批判性思維。因為批判性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根據知識背景和可能的推斷來對文本進行主動、持續和縝密的思考[4]。

以上所舉試題,從測試的角度,有意識地引導師生關注思維過程,從嚴密、準確、有力、充分等角度訓練思維,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省和批判意識,最終養成縝密、深刻的思維品質。

猜你喜歡
藝術美觀點試題
探究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美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海報設計中的自然美與藝術美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內涵及其藝術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為例
觀點
論黑格爾的自然美和藝術美之間的關系
業內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