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詩歌美學角度評論葉燮《原詩》

2019-06-06 04:19邵禹珂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2期
關鍵詞:胸襟原詩

摘? 要:《原詩》是繼《文心雕龍》之后,另一部系統性和理論性相統一的文藝理論著作,作者葉燮在“詩法”和“詩教”的基礎上,將詩歌理論提高到審美的層次,使之具有詩歌理論與美學相結合的特征?!对姟氛撌隽嗽姼璧膶徝乐黧w與客體之間的關系,闡明了詩歌的藝術創作和發展,以及對詩品與人品也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關鍵詞:《原詩》;葉燮;胸襟

作者簡介:邵禹珂(1995-),女,哈爾濱師范大學文藝學碩士在讀,哈爾濱國學學會成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2--01

一、詩歌的本質

在《原詩》內篇中,葉燮提到詩歌之發端,他認為心里有所觸動才會“興起其意”,形成措辭和句子,進而形成篇章。當人有所觸動而興起之時,“其意,其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無而有,隨在取自于心?!睂懗雒枋觥扒?,景,事”的詩歌文章?!芭d起”也需要參照物,怎么才能觸動人心,讓詩人“興起”?葉燮認為無論是大自然的天地之變,古今之變,山岳河川變化,還是人世間的“兵刑禮樂,飲食男女”,能夠做成文章的緣由千千萬萬,但總結起來無非是“理、事、情”三類。也就是說,詩歌文章表現的對象離不開“理、事、情”三方面?!袄?、事、情”是人世間不同生活的反映。

在葉燮的詩歌美學中,“情”是詩歌表現的主要對象,也是“興起”的主要原因。他認為詩歌是出于“情”,但要“揆之于理而不謬,則理得”,也就是創作詩歌時抒情首先要符合邏輯規律,才不至于產生謬論;其次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征之于事而不悖,則事得?!辈贿`背事物發展規律,才不會產生悖論;至于抒情,要做到“情而可同”,于理、于事,于情,要做到“當乎理,確乎事,酌乎情”,這樣就掌握了詩的創作方法。在“理、事、情”三者中,“理”和“事”都是不需刻意描述的事實,正如生活中最常見的道理?!扒椤?,才是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核心。

二、詩歌的創作胸襟

葉燮認為作詩像建房造屋,無論多么美好的樓宇,都不是憑空而造成為海市蜃樓,三山云氣。建房需要基地,而且基地還不能在“荒江窮壑,負郭陋巷”,必須在車馬舟楫都能通達之處。作詩也需要基地,而詩歌基地就是詩人的胸襟,胸襟包括“才、膽、識、力”四方面。有胸襟才能將眼前的境界、事物書寫成詩。杜甫就是具有這種才能的人,所以他的詩都是通過眼前景物,而觸發思君王,憂禍患,悲時日,念友朋,吊古人之感。

葉燮認為,一個優秀的詩人,要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好詩,必須有胸襟,即是具備“膽、識、才、力”。這里所說的“膽”,是對自己的高度自信,有膽才不會畏縮不前;“識”指的是學識,是對知識的積累,積累知識要靈活運用,否則就成為“兩腳書櫥”;“才”是與生俱來的智慧,有才的人才能在寫作時勇于創新,不必刻意繼承誰,也沒有人習得繼承自己的本領,司馬遷、左丘明、賈誼、李白、杜甫等人就是這樣的人才?!傲Α庇媒裉斓脑捳f,就是分辨鑒賞能力,這種能力是憑個人主觀能力形成的,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自己的主見。具備這些能力的詩人,才能創作出流傳千古的詩句。

葉燮提出作詩有“死法”和“活法”兩種,所謂“死法”就是刻意去學習起承轉合,平仄韻律;活法則是如杜甫那樣有胸襟和創新能力,能夠將眼之所見書寫出來。從這些理論中可以看出,葉燮論述的詩歌美學客體,是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情趣”而創作,但這種情趣必須建立在“理”和“事”客觀存在的基礎上,也就是要在生活中有發現。那些生活中不存在或者有悖事理的,是無法引發讀者共鳴的。而詩歌的美學主體就是詩人的“胸襟”,也就是“才膽識力”。以杜甫為例,就是需要詩人具備去國懷鄉和憂念親友的情懷,加以創新和分辨能力以及淵博的學識。

三、葉燮詩歌美學的價值與啟迪

葉燮詩歌美學理論最大的特點是通俗易懂,主要是他的創作方式所決定的。自古以來,美學作為抽象概念,不僅難于表達,也很難讓人理解接受。但葉燮的《原詩》,在闡述詩歌美學時,不是將美學作為重點來進行論述,而是將詩歌美學、詩歌評論、詩歌本質和詩歌創作方法相聯系。他通過對歷代詩歌發展,來闡述詩歌作為一種文化形式,一直隨著社會變化而不斷改進。從詩經到漢朝五言詩的“詩言志”;再到建安、黃初時期用詩歌進行交流、記錄社會現象;魏晉南北朝詩歌成為士大夫的消遣;唐宋時期大家輩出,詩歌又成為感懷傷時的載體。在朝代更迭發展中,詩歌表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語言也歷經由質樸變成華麗奢靡,又變回質樸的輪回。

葉燮關于詩歌的本質論述,以及對詩歌的創作要求,在今天的詩歌創作也發揮著重要啟迪作用。我國現當代詩人很多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詩歌內容脫離生活,這樣的創作,很難像唐宋以及建安七子那樣,給人震撼發人深思。按照葉燮的詩歌理論,完全背離了“理、事、情”。在創作手法上,有些人盲目追隨古人,過分講究詩詞格律,平仄韻;或者學習外國詩人的手法,缺少自我創新,因而無法創作出流傳千古的詩歌。

參考文獻:

[1]董興存.葉燮《原詩》中的詩歌辨體思想[J].宜春學院學報,2018,40(08):99-103.

[2]李立,李建中.葉燮的比喻性詩學[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4):122-131+192.

[3]李亞飛.論葉燮《原詩》的創新性[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34(03):30-33+38.

[4]張兆勇,張彩云.論葉燮《原詩》美學思想[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29(04):15-19.

猜你喜歡
胸襟原詩
新的開始
峨眉山月歌
改詩為文三步走
寬闊的胸襟
書畫家要有胸襟氣度與人生境界
要有合作的胸襟
21世紀以來葉燮《原詩》研究綜述
21世紀以來葉燮《原詩》研究綜述
海的高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