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型作文“生前預囑”寫作指導

2019-06-10 09:07張俊華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9年18期
關鍵詞:安樂死巴金親人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我準備好了,我會死得很好!”2018年清明前,北京大學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生命教育與死亡輔導”的清明論壇,剛剛卸任的全國政協副主席、73歲的韓啟德在演講時說了開頭的那句話,笑談生死,慨然為生前預囑“站臺”。這場論壇匯聚了多位醫學界、教育界、殯葬界的權威專家,對“生前預囑”這個最近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展開討論。

生前預囑是指人們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一份文件,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其中包括臨終前的“五個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醫療照顧;我要或不要生命支持系統;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我;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誰來幫助我。

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總干事羅點點女士在會上提出兩點:一個人通過簽署“生前預囑”來決定自己在病重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照顧的行為,和法律意義上的“安樂死”無關;在中國擁有和使用一份生前預囑不違反任何國家法律,無論如何選擇都是對的,沒人有權在倫理道德或是任何層面對此進行評價。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感悟,把你的所思所想寫成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生前預囑不同于安樂死,也不是軟弱怯懦地輕易放棄治療、放棄生命的輕生行為,這個題目不是讓你探討什么樣的死、怎么死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如果從這些角度立意,那就不符合題意了。理解了“生前預囑”的概念,就會明白這個題目是讓你思考一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作為一個人,當生命在不可挽救的彌留之際,該選擇怎樣的方式離開。這是一個人完整的生死觀的一部分,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

強力素材

素材展示1:

2017年3月12日,即將80歲的著名作家瓊瑤女士在Facebook上發表了一封她寫給兒子和兒媳的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傳達了她希望自然死亡、不要搶救、尊嚴離去的意愿。她說:“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生是偶然,不止一個偶然,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死亡卻是當你出生時,就已經注定的事!那么,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我們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來面對死亡呢?”

素材展示2:

身患惡性間皮細胞瘤的巴金,最后的六年時光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先是切開氣管,后來只能靠喂食管、呼吸機維持生命,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樂死,還不止一次地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比欢?,周圍的人對他說,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著。最后的日子,巴金常說的只有一句話:“我是為你們而活?!?/p>

素材展示3:

羅點點是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小女兒,畢業于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療系,但她讓人們記住的卻是另一個身份:推動“尊嚴死”公益網站“選擇與尊嚴”的創始人、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總干事。從對抗死亡的醫生,轉身為一名倡導順從自然死亡的公益人,羅點點走在一條充滿誤解和艱辛的路上,推廣中最困難的一部分,是被忌諱談論的死亡文化。

教師下水文

向死而生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一中學 張俊華

無論你是身居高位還是布衣百姓,無論你是家財萬貫還是家徒四壁,在死亡這件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無一幸免。

中國自古以來都比較忌諱談死,所以才會有諸多關于死的諱稱,特別是對生人說身后事,似乎是大不敬。因此,我們的生命教育無形中也多停留在教人怎么生,至于如何面對必將到來的死亡,則很少有人關注,連孔圣人面對學生關于死的發問,也答曰“未知生,焉知死”,來了個避而不答。

死的教育也不是絕對沒有,但主流價值觀多側重在對死的意義和價值的引領上,倡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式的英雄價值導向,如泰山鴻毛說??蓪τ谄胀ㄈ嗽撛趺疵鎸Ρ厝坏絹淼乃劳?,該怎么戰勝內心的孤獨、恐懼和無助,現實社會缺乏必要的引領。所以才有了今天關于“生前預囑”的是非之爭。我以為,“生前預囑”的出現應該是社會進步、觀念解放的體現,它填補了我們的生命教育缺失的一環。

村上春樹說:“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生的一部分?!闭曀劳霭才藕盟朗?,不是消極地放棄生命,而是把生命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種人生態度。我的生命我做主,這更需要通透豁達的心態。韓啟德和瓊瑤女士以行動啟示人們,人應該活得精彩,死得坦然。

面對無法避免的人生結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給出了這樣一個終極答案:這是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人才會珍惜生的每分每秒,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其生命價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史鐵生在經歷了人生的劫難后,徹悟死是一個必將到來的節日,然后他的人生便于絕處逢生。

面對“生前預囑”,親人的不舍之情和道德上的顧慮都可以理解,但若是為了自己的不舍和道德上的自我成全,而讓親人在生命的最后還要承受不可也不愿承受的痛苦,這是否是一種自私,一種殘忍?對親人的愛應體現在平時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關心與陪伴。平時吝于付出,最后只有遺憾。尊重即逝之人的意愿,該會讓自己少點遺憾吧。

有生就有死,鑒死而知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未知死,焉懂生?

學生運用示例一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僅是對康橋,我們對死亡的態度亦應如此?!把垡槐?,一閉,一輩子就過去了”,其實,哪有如此簡單。如果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要經歷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手術,那樣遭受的痛苦遠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只有對生前負責的人,才能對自己的死后負責。這一生,是為了自己而活還是為了他人而存在?活著,已經不再讓人感到幸福與希冀,只是剩下了為別人而活的想法,多么痛苦,多么無奈!只有活出自己的人生的人,才真正有資格立“生前預囑”?!旖蚴袨I海新區大港第一中學王偉菘

學生運用示例二

生前預囑傳達的并不是讓人們放棄活的希望,而是要尊嚴地死去。有尊嚴的死,是讓那個即將逝去的生命在最后的時刻能安寧地享受在人世的最后一點空氣,而不是僅僅為了追求一個心跳,一個喘息,一個個顯示器上的數字圖像,和讓親人內心糾結的一個軀體。這樣其實對雙方都是一種折磨。精神的靈魂已經得以放飛,又何必遭受那么高強度的搶救,讓那毫無生命的器械一次次叫醒軀體?遵循自然的選擇、命運的安排,讓自己有尊嚴地離去,也算是給人生的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旖蚴袨I海新區大港第一中學 孫延茗

(編輯:于智博)

猜你喜歡
安樂死巴金親人
海上日出
你是我的親人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親人
親人(連載二)
寫自己的親人
小巴金“認錯”
法律形式和道德判斷:安樂死與協助自殺
病理解剖醫生理解的“安樂死
安樂死的立法困境及其破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