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到精處才是真

2019-06-11 07:02梁中驥
歌海 2019年2期
關鍵詞:戲曲

梁中驥

蘇國璋——桂劇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她嗓音脆亮甜潤、扮相端莊俏麗、表演細膩優美,從藝以來,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她年少便嶄露頭角,青年后唱紅,飲譽劇壇。她是原文化部特批尖子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也是攫取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梅花獎”的廣西第一人,被譽為“八桂名伶”。

蘇國璋自幼考入廣西戲曲學校桂劇班,學習表演專業。我和她是同班同學,她一頭濃密的黑發,瘦削的身子,起初在班里并不十分起眼,就這么個柳州“妹崽”,在校六年,一直蕩漾在戲曲的海洋盡情吸吮著豐富的養料,加上她聰穎勤奮,很快便嶄露頭角,成為班里一枝獨秀、學校的尖子生。在畢業劇目現代戲《瓊花》里飾演女主角吳瓊花(我有幸為她配戲飾演洪常青),一炮唱紅,為全校師生和廣西戲劇界所矚目。成名后,國內一些戲劇大家對她的表演藝術做出了很高的評價。著名戲劇理論家趙尋稱贊道:“戲路寬,才華出眾,是桂劇藝苑中一枝盛開的花朵”;老戲劇家吳雪贊道:“好一個有光彩的桂劇閨門旦”;原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贊道:“天資慧敏,唱做俱佳,是桂劇承前啟后不可多得的優秀中青年演員”……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碧K國璋在她的藝術生涯中取得如此成就,成為一個時期的桂劇藝術高度的代表、優秀的桂劇表演藝術家,自然得益于她有著很好的天賦條件,加之聰穎勤奮、刻苦執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走向她的藝術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她遇到了培育她成長成才的肥沃土壤和桂劇老前輩。廣西戲曲學校是廣西第一所全日制培養戲曲專業人才的現代教育機構。學生們全面接受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政治、文化、音樂、科學和現代表演元素訓練一應俱全,給學生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和專業基礎,為日后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再者就是當時戲校匯聚了一大批藝術造詣深厚的著名桂劇老藝人,蘇國璋有幸得到多位桂劇名師的親傳和教誨,其中有桂劇名旦顏錦艷(鳳凰鳴)、余振柔(桂枝香)、何昭玉(鳳凰屏)、謝玉君(天辣椒)以及中南四大名旦之一的桂劇表演藝術家尹羲(筱金鳳)的親傳,尤其是她的啟蒙老師顏錦艷(鳳凰鳴)的影響最大。顏錦艷是桂劇清末民初桂劇藝名“壓旦”(意為壓倒所有旦角)林秀甫先生的嫡傳愛徒。她唱功清麗、表演細膩,尤以細密飄逸的“馬步”(圓場)著稱,她是發現蘇國璋這棵桂劇“好苗子”的伯樂,也是蘇國璋的恩師。幾年的艱苦學習,蘇國璋打下了扎實的“四功五法”“唱做念舞”的桂劇專業基本功,尤以唱功為佳。蘇國璋工閨門旦,但青衣、花旦、刀馬旦,文戲武戲,古今人物無所不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雍容大度、優美自然、細膩溫文、亦莊亦柔的表演風格。所謂“名師出高徒”,當感恩導師引路和戲校的培育。

在廣西桂劇團與蘇國璋共事三十余年,作為演員和她配過戲,作為導演為她排過戲,作為同事看過她很多讓人過目難忘的優秀劇目,在她眾多的代表劇目如傳統戲的《西廂記》之崔鶯鶯、《富貴圖》之尹碧蓮、《人面桃花》之杜宜春、《三請樊梨花》之樊梨花、《虹霓關》之東方氏、《貴妃醉酒》之楊玉環、新編桂劇和現代桂劇的《王熙鳳與尤二姐》之王熙鳳、《馮子材》之黑姑、《杜鵑山》之柯湘、《瓊花》之吳瓊花等眾多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角色,無論什么身份,什么年齡性格,無論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沙場武將、坊間民女,青衣、閨門旦、刀馬旦,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都演得得心應手,可圈可點。但凡她飾演的角色,只要她伴著音樂鑼鼓節奏上場,站定亮相,都會瞬間抓住觀眾,這就是角兒的“范兒”,她的“碰頭彩”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氣場魅力和大家風范。

都說蘇國璋的戲路寬。除了她俊俏的扮相、甜潤明亮的嗓音、細膩傳神的表演留給人們深刻印象外,在我心目中,她充分調動和運用戲曲各種藝術手段,著力塑造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性格人物形象的追求和自成一格的藝術風格是最值得稱許和研究的。

她在桂劇舞臺上塑造的人物類型很多,在每個成功的角色中,戲曲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得到很好的運用和展示,充分體現出她對創造舞臺藝術形象的美學追求和嫻熟真深的藝術造詣。例如:她在塑造《富貴圖》中的尹碧蓮時就非常講究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把年青時的清純活躍和家道中落后被迫出家的失落憂郁,通過人物細致的眼神、步伐和唱念身段,惟妙惟肖、恰到好處地作了自然而鮮明的處理,使觀眾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真實鮮活,為劇情的沉浮跌宕、角色的悲慘遭遇而唏噓感嘆,一鞠同情。她憑借在《庵訪》一折中的精彩表演,尤其是那段長達八分鐘的抒情唱段,如行云流水、蕩氣回腸,折服了全場觀眾和專家評委,一舉攫取第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桂冠。

桂劇《西廂記》是蘇國璋的代表作之一。這出元代戲劇家王實甫的經典愛情悲喜劇,藝術成就卓越,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該劇不少劇種都有上乘演繹,演好不易。蘇國璋不落窠臼,另辟蹊徑,力圖通過精心刻畫崔鶯鶯這一形象的生動真切取勝。崔鶯鶯作為一個宰相之女,當是一個大家閨秀,身份尊貴,人比花嬌。她的性格明朗而又豐富,最深入人心的便是她的用情至深。這樣一位女子在封建禮教束縛下,敢于沖破重重阻力,追求自己的愛情,和白衣書生張生最終圓滿的在一起,實在是難能可貴,感人至深。蘇國璋很注意處理行當和人物的關系,崔鶯鶯以閨門旦應工,以唱為主。但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融入大青衣的風范,絕不濫用和賣弄程式技巧,透露出溫文典雅、矜尚純良、才貌俱佳的大家閨秀風采,傳達出真切可愛的準確形象信息?!段鲙洝返囊淮筇厣寝o藻華麗、文采斐然,善于發揮中國古典詩詞描景狀物、渲染舞臺氣氛、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創造意境的藝術之長。崔鶯鶯的語言唱詞則旖旎蘊藉、凝重婉約。蘇國璋很好地把握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以唱傳情,以情動人。無論是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和《琴心》一折中的“云斂晴空,冰輪乍涌。千里明月與誰共?寂寞簾櫳,寂寞簾櫳,新添來閑愁萬種……”的感嘆期盼,還是在《長亭送別》一折中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的不舍和憧憬,這些經典唱段里都很好地運用了戲曲美學中“傳聲傳情”原則,側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感的處理,講究唱出韻味,氣息控制、運腔高低恰到好處,把傳聲與傳情完好地結合起來,通過演唱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劇中人的心曲,感染觀眾。一句話做到“情真意切,妙音生花”,這便是優秀演員高明之處。記得當年桂劇《西廂記》在廣西各地巡演,所到之處觀眾無不踴躍、好評如潮,掀起了一陣桂劇“西廂風”,一些戲迷(今天說的“粉絲”)為蘇國璋飾演的崔鶯鶯所迷戀傾倒,追風跟著她輾轉各地連續觀看,一時傳為佳話。

又如她在飾演《王熙鳳與尤二姐》中的王熙鳳時,為了刻畫好“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樣一個笑里藏刀、極有計謀、精明強干的賈府掌權人,她運用了極濃的筆調處理王熙鳳的出場:隨著場內一聲爽朗的笑聲,王熙鳳滿身珠光寶氣,頤指氣使地大步流星、如風似火般上場頓住亮相,讓人眼前一亮,為之一怔:好一個潑辣狠毒的“鳳辣子”活脫脫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一笑一戳一站,光彩照人,足見蘇國璋功力了得。為塑造好王熙鳳,蘇國璋大膽借鑒了老生有力度的“噴口”唱法, 融入小生的剛柔相濟的表演, 結合大氣灑脫的身段動作,成功地塑造了“明是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王熙鳳藝術形象。這是她追求塑造人物形象真實生動為最高任務的嚴謹態度和成功范例。我在這個戲里飾演賈璉,場上強烈受到蘇國璋戲份的沖擊感染,每每演出也不敢造次地努力演好這個揮霍好色的浪蕩公子,以做好襯托紅花的綠葉。

蘇國璋在藝術上銳意進取、革新創造。1986年,我執導了桂劇傳統戲《人面桃花》,蘇國璋飾演主角杜宜春。這個戲實驗了“形不離根,神具新意”的“老戲新演”的方式,從劇本、音樂、舞美、表演均作了大膽的借鑒和創新,力圖創造出既有古代典雅清淡的美,又有時代審美價值的新的“戲曲歌舞劇”樣式?!度嗣嫣一ā返谋硌葑裱扔谐淌接植怀淌交脑瓌t,演員的舉手投足、唱腔表演都不囿于程式的束縛,要尋找創造古典美的神韻風范和自由清麗的戲劇氛圍,這對演員是一次實踐的考驗。例如:第一場杜宜春眺望桃林,沉浸在溫馨的春風之中,盡情抒發胸中的春戀,唱到“蜂喧蝶舞團成陣,迷漫的香霧醉煞人……”隨歌起舞,在運用桂劇傳統閨門旦表演前提下,要求演員吸收了唐代舞蹈的身姿、手勢、步態,顯現出杜宜春婀娜多姿、神采迷人的韻味,勾起觀眾對春和美好的遐想;杜宜春下場時荷鋤挎籃,扭動身姿,回眸一瞥, 富于雕塑感的造型,把一個純情少女的形象深深地烙在觀眾的印象中。第三場杜宜春無心踏春,悵然而歸,復見崔護門上之題詩,無限悲傷,恍然追去……曠野上,對月悲嘆:“桃花呀桃花,你好比天上仙子……”淡淡薄霧,一束藍光映襯出杜宜春的心境,她的四周則以扮裝仙女的演員遮于浮紗之中,緩緩涌動,襯托和渲染杜宣春不安起伏的心情。這里有一大段念白,如果完全按照傳統行當的念法,即顯得平淡蒼白,缺乏感染力。于是蘇國璋大膽吸收了話劇的朗誦方法,節奏分明,錯落有致,聽來倍感凄楚哀怨和楚楚動人……蘇國璋對戲里角色的形神捕捉拿捏得當,運用聲腔、身段表演等諸多技術元素,光彩出色地塑造了一個美麗婀娜、柔婉癡情、執著追求愛情的古代鄉村少女的生動形象,一舉榮獲廣西第二屆劇展優秀表演獎。

中國傳統文藝理論認為:藝術形象塑造僅僅做到形似是不夠的,還必須做到神似,神似是主要目的。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強調:“閨中之態,全出自然?!碧K國璋的表演藝術形神兼備、眉目傳情、聲情并茂、以情表真,既具有美學內涵、情感深度,也有精彩的戲曲化表達手段。戲曲演員的最高任務就是在舞臺上用戲曲表演完美的形神結合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精”是要技藝嫻熟作為支撐的,而“精”終極目標是傳遞藝術“真”的信息。蘇國璋許多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戲曲表演藝術“精”“真”的最好狀態。

在蘇國璋的舞臺表演中,我們看到她始終不渝地遵循桂劇劇種特點,保持了桂劇做工細膩、唱腔優美的特色。同時,吸收了京劇、川劇、話劇等劇種的表演及演唱、朗誦方法并融于桂劇本體中,形成了自然流暢、雍容大度的表演風格。她的表演華麗之中蘊樸實,平淡之中顯奇巧。她最大特點就是千方百計追求“精”“真”這個藝術的最高境界。記得我在一次桂劇藝術講座中概括桂劇風格特色為“細膩亦粗獷,婉約也陽剛,亦莊亦諧,武戲當文唱。似漓江的秀美,也如三花酒的純釀,令人迷醉,也教人奮亢”。忽而感到這豈不也是對蘇國璋表演風格最恰當的評價嗎?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边@首元代詩人王冕的七律《白梅》,稱贊了梅花不流俗茍同,一夜盛開,芳香天下的高潔品格,一如蘇國璋在戲曲百花中以自己獨特風格而芳香怡人。

蘇國璋有幸活躍在一個新老交替、繼往開來的戲劇新時代。為桂劇事業奮斗了將近半個世紀,成功地搶占了這個時期的藝術高峰,成為這個時期飲譽劇壇的“桂劇新皇后”。如果說與常香玉、紅線女、陳伯華齊名的西南四大名旦之一的尹羲先生是廣西桂劇的代表人物,蘇國璋無疑是在繼承了前輩傳統下有所發展和創新了桂劇新的里程碑。桂劇從未有人成派,吾以為:桂劇歷史悠久,涌現過許多技藝深厚、各領風騷的著名藝人,其中佼佼者當可成派。然而桂劇歷史上并無人稱派,也無人為立派而運籌策劃,推波助瀾,不能不說是歷史的誤會和遺憾。蘇國璋是否可稱“蘇派”權且不論,好好的為其總結表演經驗,用她的表演經驗更好的服務于時下桂劇繼承發展倒是大有裨益的,是為撰寫此文原意也。

拙文淺陋,不足以概括蘇國璋的表演藝術特色,權且以標題“藝到精處才是真”作結吧!

猜你喜歡
戲曲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新舞臺
戲曲從哪里來
小學音樂戲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傳統戲曲
戲曲進校園,經典共傳承
趣學本土戲曲
四部委攜手推進戲曲教育工作
四部委攜手推進戲曲教育工作
戲曲創新不能忘記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