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推進我國對外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

2019-06-11 06:46史彥澤
奮斗 2019年1期
關鍵詞:生產率經貿要素

史彥澤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2018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其中,2019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就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與以往不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這是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部署,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將從以往簡單地引進和輸出商品或生產要素向更高層次的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這一新論斷的提出,既是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一、制度型開放是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歷史的寶貴經驗告訴我們,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制度變遷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的歷程就是一個不斷有選擇性地利用外部先進制度沖擊我國相對落后制度、淘汰落后制度的過程。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開放曾為我國帶來了市場機制、促進了我國產權制度改革、形成了更加科學的宏觀經濟管理制度;從微觀的角度來說,企業用工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經營機制、負面清單制度等都與對外開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是因為廣泛地引進先進制度并結合我國國情加以改造,制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向激勵作用才得以發揮,并加速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進程。廣泛引進國際先進制度,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紅利。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認識到,對外開放的意義絕非僅僅帶來優質商品和外商投資,更本質的是制度型開放以及制度引進后對原有制度的沖擊和革新,這將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層次影響。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即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往重速度、輕質量,重投入、輕效率,重增長、輕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國經濟正面臨著深刻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而這些變革背后最有效的保障還是制度的變革。更加先進的制度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最主要特征是創新必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從傳統動力轉向以創新為主的新動力則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實現創新的基礎條件。只有具備了必要的、有效的創新激勵制度,創新行為才有可能發生;只有具備了能實現創新價值的制度,創新動力才會被創新主體釋放出來。通過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國際標準等制度將會極大地激發我國的創新能力,激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創新行為,提高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最終實現依靠創新帶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依靠外部制度的引進呢?是否可以完全依靠自身制度設計來解決激發創新活力的問題?一方面,依靠自身制度設計來推動制度變遷,往往將承擔巨大的成本,在已存在合理有效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制度引進并加以改造可以有效地降低制度變遷所帶來的成本負擔。另一方面,自身制度設計往往較為耗時,這就很可能延誤了實踐的最好時機。我們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例,全要素生產率一直被視為創新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標,2014年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水平是美國的40%左右,如果2035年要達到美國的65%左右,就需要每年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水平比美國高出近兩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挑戰和十分緊迫的任務。發達國家的實踐已經證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最有效制度安排。要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業已成型的國際先進制度,對于此類情況,我們就應該大膽地使用“拿來主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制度型開放,就是希望借助這一全新開放方式,依托那些能夠不斷激勵創新的先進制度,保障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創新因素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加速形成以創新為主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我國經濟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因此,積極推進我國對外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必然對我國激勵創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產生深遠影響,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制度型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什么是新形勢?有哪些新特點呢?這主要體現在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積淀,創造了“中國奇跡”,中國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經濟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等等。對外開放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局面,對外經貿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表現出全新的面貌。另一方面,長期依靠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所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國內人口紅利的消失導致我國對外出口的價格優勢已經喪失,因經濟體量的增大導致全球配置要素的難度逐步加大,長期經貿失衡導致經貿摩擦也越來越多。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對外開放至少還將面臨兩大不確定性:第一,從全球供應鏈的情況來看,美國制造業回歸對跨國公司投資意向將產生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原有整體布局的預期發展方向已經被擾亂,我國必須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位置;第二,從全球經貿主要規則來看,二戰后所形成的國際規則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特別是多邊貿易體制正面臨巨大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態勢已十分明顯,全球各國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強,這也必然會給國際投資帶來不利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所強調的,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沒任何時期比現在更接近,也沒有任何時期遇到現在這么多的挑戰和困難。因此,無論是從對外開放所取得的成績來看,還是從我們當今面對的不確定性來說,我國的對外開放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形勢和特點,而這種“前所未有”也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新階段就要有新的路徑選擇。積極推進我國制度型開放無疑是為我國新階段的對外開放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在現有情況下,我們十分有必要通過制度型開放推進我國標準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首先,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當前,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全球供應鏈的變革中,標準之爭已經成為必然,并日益進入白熱化階段。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中國有權將自己的先進標準輸送到世界,也有權在新一輪的標準之爭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相關產業搶占產業標準制定高地,將中國標準嵌入到新的全球供應鏈之中,這不僅有利于占據全球供應鏈的有利位置,更有利于促進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形成新的優勢。其次,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全球經貿規則變化中,我們應該擁有更多的規則制定話語權。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將加快我國參與全球經貿新規則制定的步伐,有益于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國際多邊體制,有益于建立一種新型的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經貿規則,更有益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經貿新規則的形成貢獻中國智慧。這不僅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也深深地意識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以往我們依靠廉價優質的“中國制造”來為世界經濟做出中國貢獻,今天我們則要用更加先進的標準和規則來為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2018年是中國經濟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仍需時刻提醒自己:開放帶來進步,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用更加果敢、自信、積極的態度推進我國對外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以此來開創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境界。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杜金瑩

猜你喜歡
生產率經貿要素
教育人力資本與社會保障“增長陷阱”的跨越
“新”生產率悖論?工業機器人采用對制造業生產率的影響
Поезд Харбин-Россия стимулирует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哈俄班列拉動黑龍江中俄貿易增量
An Analysis of A Clash of Cultures at Alabama Factory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數學(經貿類)
跟蹤導練(三)4
外資來源地與企業生產率
外資來源地與企業生產率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