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北東部黃河沿岸玉米不同密度的試驗研究

2019-06-16 09:23馬朝陽
陜西農業科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性狀密度玉米

馬朝陽

(延安市農村能源建設辦公室,陜西 延安 716000)

陜北東部黃河沿岸區屬于自然林區,小氣候條件比較好,在當地多年來一直以玉米為主要的農作物,為了更好地撐握東部黃河沿岸玉米不同密度的產量水平,因為從當地的玉米種植習慣來看,許多農民多年來一直沿用的栽培模式是畝密度較小,株行距較大。這在技術人員來看,的確有些密度不夠。但大多農民朋友老認為密度太大以后,就容易空桿、不易抱穗、更無較高產量可言。這就給我們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挑戰和思考,就畝密度這一影響因素究竟什么水平在當地才是更為合適,我們進行了試驗研究?,F就幾個不同的密度的試驗研究效果進行總結和討論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宜川與黃龍的交界塬區,此處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地塊為殘塬地帶的平整長方形,試驗地塊肥力中等以上,基礎條件較好。試驗地常年施肥水平為土雜肥7 500 kg·hm-2、碳銨45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玉米產量7 500~9 000 kg·667 hm-2。

1.2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玉米,品種為“榆單9 號”,為當地玉米當家品種,常年大田平均產量為8 700 kg·hm-2。

1.3 試驗時間

整個試驗研究過程于2017 年4 月-2017 年10 月完成。

1.4 試驗設計

1.4.1 處理與對照 試驗共設置了8 個密度水平的處理,并以當地農民多年種植的2 600 株·667 m-2的密度為對照(CK)。處理1:2 800 株·667 m-2;處理2:3 000 株·667 m-2;處理3:3 200株·667 m-2;處理4:3 400 株·667 m-2;處理5:3 600 株·667 m-2;處理6:3 800 株·667 m-2;處理7:4 000 株·667 m-2;處理8:4 200 株·667 m-2。

1.4.2 重復與小區 本試驗設置3 個重復,每個重復的排列包括對照(CK)在內共9 個小區,每個小區的面積為20 m2。

1.4.3 田間設計 該試驗采用了隨機區組設計方法,各處理在試驗田排列采取的是隨機排列法。(見圖1)

圖1 “榆單9 號”玉米不同密度試驗田間設計的布置圖及排列

1.5 試驗的實施與管理

1.5.1 試驗整地施肥 試驗地進行深翻耙磨,結合深施有機肥,配合化肥。試驗以當地常規用肥的習慣用肥,主要用農家肥1 00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過磷酸鈣15 kg·667 m-2、硫酸鉀10 kg·667 m-2。試驗于4 月26 日播種,采取浸種催芽、精量播種。

1.5.2 試驗的管理 在試驗實施過程中,保證了3 個重復的所有對照和處理在田間的管理方法完全一致,比如在肥水管理、中耕培土、病蟲防治、收獲脫粒等環節上完全相同,以保證不同密度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試驗過程中,在出苗以后及時進行了查苗補苗,嚴格實行“三間五定”,保證了試驗田的苗“全、齊、勻、壯”。在玉米進入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進行中耕培土,并在大喇叭口期按每667 m20.5 kg用量的呋喃丹參兌細砂10 kg,攪拌均勻后,撒于玉米植株的心葉里,目的是防治玉米螟和粘蟲。

同時,在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結合出苗期、拔節期、大小喇叭口期、孕穗期、開花期、吐絲期、籽粒成熟期、收獲期等等各生育時期進行記載,并結合當地的氣象變化、自然災害等進行了記載。收獲后進行了室內考種,小區產量,折合畝產等進行全面的統計和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性狀與考種結果

經試驗得知,不同密度處理的玉米生育性狀、經濟性狀及考種情況(見表1 和表2)。

表1 “榆單9 號”玉米密度試驗的性狀記載統計(月·日)

表2 “榆單9 號”玉米密度試驗的室內考種結果統計

2.2 生育期長短

整個試驗區域為林區氣候,小氣候較好,在當地無霜期之內,該作物的本品種在試驗區域的生育期125~130 d,但試驗期間由于后期雨水太多,有徒長稍晚熟現象。

2.3 抗逆性表現

經試驗過程中的調查,該作物的本品種抗作倒伏性強,倒伏率僅有1.4%;抗病蟲性相當不錯,發病率僅為5.7%(玉米黑粉病),蟲害率僅有2.1%。特別表現為高抗絲黑穗病,對玉米的小斑病也有很好的抗性。

2.4 產量與方差分析

(1)各區組試驗結果(見表3)

(2)各小區產量結果的方差分析表(見表4)

表3 試驗小區產量統計 (kg)

表4 試驗小區產量結果的方差分析

對區組間MS 作F 測驗,因F=0.55 <3.63,故3 個區組間無顯著差異.

對于處理間MS 作F 測驗,因F=357.62 >2.59,處理間有顯著差異。

(3)處理間比較(LSR 法)。對各處理間的產量結果進行LSR 法比較,其LSR0.05 和0.01 的標準(見表5)

處理間多重比較結果(見表6)

表5 LSR0.05 和LSR0.01 標準

表6 各處理間的多重比較結果

3 結論及討論

(1)不同密度的處理間均達5%和1%的顯著水平,其中處理6.7.8 居第一位,以處理8 的產量水平最高。處理6.7.8 之間沒有差異,處理9.5.3.4.2.1 之間也沒有顯著差異,但處理6.7.8和處理9.5.3.4.2.1 之間有顯著差異。

(2)從產量情況來看,很明顯隨著密度的增大而產量是隨之提高的,這就給我們提醒要通過增加密度,也就是通過增加畝株數來提高產量切實可行。

猜你喜歡
性狀密度玉米
“7532B”母種不同系統性狀比較
『密度』知識鞏固
密度在身邊 應用隨處見
權衡“輕”“重” 吃透密度
收玉米啦!
寶鐸草的性狀及顯微鑒定研究
不同保育單位“781”“7532”母種性狀比較分析
我的玉米送給你
羽葉三七植物性狀及生長動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