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論述

2019-06-18 08:10趙剛
中國住宅設施 2019年2期
關鍵詞:分散式蚯蚓人工

趙剛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生活水污染成為環境污染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地區無配套的管網渠道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直接將污水排放至自然水體中,對人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對研究了新型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分析了其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分散式污水處理;應用研究

污水處理系統分為分散式與集中式兩種,絕多數城市選用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適用于收集處理大流量的污水,具有處理規模大,運行成本高等特點。農村地區,軍隊駐區,機場等處于市郊區生活污水,具有污水產量小等特點,不適宜進行集中處理。國內外相關學者倡導污水分散處理方式,實現水平衡與水循環。

1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相關研究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為物理法與生物法兩類,物理法中較成熟的工藝等城市污水治理常用工藝,存在投資大,管理復雜等缺陷,在農村生活處理體系中只利用生化處理法。隨著新農村建設進行,農村分散人口向中小型行政村落集中。適宜采用單區分散式處理模式,其處理工藝分為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物處理技術。在選擇處理工藝中應減少處理設施的投資運行成本。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處理工藝[1]。

澳大利亞的污水處理系統將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結合,通過土地處理降低污水中氮磷等元素。用暗管將其用于農牧土地。美國人口居住分散,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得到廣泛應用。加州地區超半數的污水處理設施為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90年代末,美國研發了高效藻類塘技術,通過藻類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質促進微生物繁殖,從而去除有機污染物。有效去除氮磷等元素,此技術在德法等國有廣泛應用。

隨著我國新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據全國污染普查公告顯示,農村面臨污染排放的COD占全國總量的43.7%,農村面污染逐漸成為我國污染的主要來源。據數據統計,我國農村年生產生活污水總量超90億噸。多數地區未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處理。造成河流地下水等自然水體污染。對農村居民生活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

中國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發展緩慢,常見的技術有凈化沼氣池,人工濕地等。凈化沼氣池在污水處理時可產生附帶經濟價值,得到國家住建部大力支持[2]。因生活污水需混合高負荷污染物,單獨處理效果不佳。人工濕地基礎通過土壤過濾吸附與微生物吸收代謝達到污水無害化利用的目的。此技術被廣泛應用。蚯蚓生態濾池近年來引入中國,其利用蚯蚓與微生物協同共生生態系統處理污水,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得到我國充分的發展改進。

2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環保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占地面積小,環境影響小,靈活多樣等特點。發達國家在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的研究較為豐富,我國對此方面的研究應用起步較晚。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包括好厭氧生物處理與自然生物處理技術【3】。

2.1 好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我國對小型二級污水處理裝置技術研究始于80年代末期,污水先經格柵與觸沉,后經厭氧等生物處理單元,經沉淀后排放。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位于地下,工藝簡單,不需電動系統。工藝流程由初沉池,經厭氧污泥床至厭氧生物濾池,水力停留時間大于24H。此裝置處理污水投資約2000元/(m3·t)SS去除率為60%左右[3]。處理后污水達二級排放標準。

微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主要包括厭氧反應區,沉淀區與接觸氧化區。污染物經生物膜上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去除。其耐沖擊符合較強,經設計后裝置可全自動化操作??刹捎肁2/O工藝。地埋式微動力污水處理裝置投資為3000元/T左右,COD去除率達75%左右。

膜生物反應器是生物處理單元與膜分離單元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通過保持較低污泥負荷方式減少污泥量,污泥齡可達30d以上。MBR有截留作用,系統有較好的硝化效果,具有耐沖擊負荷高,出水水質穩定。剩余污泥量少等優點【4】。

2.2 自然生物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在歐洲應用較多。1903 年,英國建立首個用于處理污水的濕地,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由人工建造與控制運行,自80年代開始我國北京等地建立了人工濕地工程。人工濕地利用生態系統協調作用,實現對生物污水的高效凈化。

人工濕地分為垂直水平潛流濕地與表面流濕地,SFW(表面流人工濕地)水力負荷較低。SSFW(潛流人工濕地)保濕性較好,但其控制較復雜。VFW(垂直流人工濕地)兼具二者的優點,但其建造要求較高。

人工濕地優勢是投資少,運營成本低,人工濕地建設成本約為傳統污水處理廠的1/5左右??伸`活選用不同基質組合。人工濕地污染物去除效率高,P去除率高于90%,人工濕地栽種大量水生植物,具有綠化環境的作用。

2.3 新型生態處理技術

蚯蚓生態濾池與生態廁所是新型污水生態處理技術。蚯蚓能分泌纖維素酶,脂肪酶等多種酶類。對大多有機物有較強的分解作用。許多學者將蚯蚓引入人工生物濾池,形成蚯蚓生態濾池。

蚯蚓生態濾池核心工藝是打造適合多種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處理轉化污水中各種形態污染物,生態濾池中蚯蚓對濾床起到清掃作用。促進濾床碳氧分解,蚯蚓可提高生物活性作用。蚯蚓生態濾池對COD等去除率達80%以上。其具有工藝過程與設備簡單,易操作維護管理等特點。但蚯蚓有冬眠與夏眠的習性,應用蚯蚓生態濾池處理污水會導致出水階段不穩定。

市政下水道污糞是生活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社會大力倡導綠色環保,促進生態廁所的構建。生態廁所強調污染自凈與資源循環利用。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其采用鋸末或秸稈為微生物繁殖場所,其產物可作為土壤改良劑。生態廁所操作管理較嚴格,生態廁所運營最佳操作條件溫濕度為55%左右,混合頻率20次/d,生態廁所無需水媒介運輸糞便,此廁所基礎建設為水沖廁所的1.5倍,運行用水量為水沖廁所的2/3,有機物降解率約為92%,生態廁所總費用低于水沖廁所,可實現生活污染物最大資源化。

2.4 其他處理技術

其他處理模式主要有厭氧沼氣處理技術,我國9.3 億人口分布于廣大農村地區【5】。我國農村地域分布分散,農村生活污水包括人畜排泄沖洗污水等,農村生活污水是典型的分散式污水。厭氧沼氣處理技術將作物秸稈排入沼氣池,將有機物轉化為甲烷混合氣體,其沼渣與沼液可作肥料。

厭氧沼氣池為玻璃鋼,混凝土結構等形式,厭氧沼氣池具有操作維修方便,無動力要求等特點,其結構簡單,但其實際應用中沼氣池內污水停留時間較長。

分散式處理為發展可持續環保與節能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極大限度節省排水管網基建費用,提升泵站費用。減少輸送中的大量浪費。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農村常用的厭氧沼氣池處理技術發展多年,但其發展空間仍有很大。人工濕地與生態廁所在我國部分農村與城市有所應用,生態廁所可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已在多個國家得到推廣應用。其系統設備簡化是未來研究重點。MBR技術與其他工藝結合提高了對氮磷的去除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結語

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在國內外應用研究成熟,在未來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污水處理工藝的優選與實施現場的實際情況與處理水質要求等因素有關,本文研究了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進展,闡述了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概念與系統組成,提出了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君,邱敬賢,黃安濤.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生態處理工藝技術分析[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8,11(09):37-39.

[2]潘文琛,毛建斌.農村分散型污水處理技術及政策[J].江西農業,2018(16):68-69.

[3]江建.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A].《環境工程》編委會、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環境工程》2018年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環境工程》編委會、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環境工程》編輯部,2018:5.

[4]林麟昌.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在鄉村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7):79.

[5]張驕佼.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05):173-174.

猜你喜歡
分散式蚯蚓人工
人工“美顏”
芻議農村分散式污水排放處理措施
我國各地分散式風電發展規劃概覽
畫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硬式內鏡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與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較
凱文·凱利《連線》雜志創始主編
人工制冷
保護蚯蚓
蚯蚓家的驚奇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