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奶菇菌絲生物學特性研究

2019-06-24 02:10吳小建陳雪鳳余春麗韋仕巖王燦琴吳圣進
食用菌 2019年3期
關鍵詞:氮源長勢碳源

吳小建 陳雪鳳 余春麗 韋仕巖 王燦琴 郎 寧 吳圣進*

(1廣西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廣西南寧530007;2賀州學院,廣西賀州542800)

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一種珍稀藥食兩用真菌[1](圖1),適合在我國南方地區栽培,但目前虎奶菇的栽培地區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等地,栽培面積也不大。有關虎奶菇的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研究已有較多報道,20世紀80年代,黃年來等學者就已經開展了虎奶菇的栽培研究[2],此后,江枝和等[3-4]、阮瑞國[5]、丁湖廣[6]相繼開展了虎奶菇生物學特性研究。栽培技術方面,張傳利等將咖啡殼應用到虎奶菇菌種生產中獲得成功,咖啡殼的添加量達到40%[7]。魏云輝等利用稻草配比棉籽殼、玉米芯、木屑栽培虎奶菇獲得成功[8]。但不同的研究報道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且生物學特性研究以考察影響菌核產量及各類成分含量的因素為主,針對菌絲生長條件的研究較少,栽培原料以木屑、棉籽殼為主,針對南方地區豐富的蔗渣、木薯渣、桑枝的原料適應性研究鮮有報道。筆者研究進一步考察虎奶菇菌絲生物學特性,明確碳氮源種類和濃度、培養溫度、初始pH、含水量等對其生長的影響,探索利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等南方地區常見原料為主料栽培虎奶菇的可行性,為其在南方地區推廣栽培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圖1 虎奶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菌株

虎奶菇1號,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1.1.2 供試原料與培養基

供試栽培料木屑、棉籽殼、木薯渣、蔗渣、玉桂木屑、桑枝、稻草、麩皮、石灰均由廣西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所食用菌菌種中心提供。

馬鈴薯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馬鈴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8~22 g,加水1000 mL,pH自然。

碳源試驗基礎培養基:蛋白胨 3 g,KH2PO41.5 g,MgSO40.5 g,瓊脂 20 g,加水1000 mL,pH自然。

氮源試驗基礎培養基:葡萄糖20 g,KH2PO41.5 g,MgSO40.5 g,瓊脂 20 g,加水1000 mL,pH自然。

1.2 試驗方法

1.2.1 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

將虎奶菇菌絲接種至PDA培養皿后分別在15℃、20℃、25℃、30℃、35℃、40℃和45℃恒溫培養箱培養。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速度=菌落半徑/培養天數),定期觀察并記錄菌絲長勢。每個處理設5個重復。

1.2.2 初始pH對菌絲生長的影響

配制PDA培養基,分別調整pH至4.0、4.5、5.0、5.5、6.0、6.5、7.0、7.5、8.0、8.5和9.0,滅菌后再分別倒平板。每個處理設5個重復。接種后的平板于30℃恒溫培養,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速度=菌落半徑/培養天數),定期觀察并記錄菌絲長勢。

1.2.3 培養基含水量對菌絲生長的影響

培養基配方:桑枝屑78%、麩皮20%、白糖1%、石灰1%,設置料含水量分別為50%、55%、60%、65%、70%、75%和80%7個處理。料分別裝入24 mm×200 mm試管,松緊一致,每個處理5個重復。滅菌、接種后置于30℃溫室,直立培養,待菌絲定植料面后再改為臥放。定期觀察菌絲生長情況,記錄其長勢,采用劃線法測量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長度/培養天數)。

1.2.4 不同碳源和碳源濃度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以碳源試驗基礎培養基為對照,在碳源試驗基礎培養基中分別加20 g/L的果糖、可溶性淀粉、乳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木糖、麥芽糖、甘露糖和玉米粉,制成平板,每個處理5個重復。接種后30℃恒溫培養,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篩選最適碳源。以篩選到的最適碳源制作碳源濃度為10 g/L、20 g/L、30 g/L、40 g/L、50 g/L和60 g/L 平板,每個處理5個重復。接種后于30℃恒溫培養,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

1.2.5 不同氮源和氮源濃度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以氮源試驗基礎培養基為對照,在氮源試驗基礎培養基中分別加3 g/L的麥芽浸粉、硫酸銨、尿素、蛋白胨、碳酸銨、牛肉膏、硝酸鉀、硝酸銨和酵母膏。制成平板,每個處理5個重復。接種后于30℃恒溫培養,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篩選出最適氮源。以篩選到的最適氮源制作氮源濃度為1 g/L、2 g/L、3 g/L、4 g/L、5 g/L和6 g/L平板,每個處理5個重復。接種后于30℃恒溫培養,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

1.2.6 培養料主料菌絲適應性試驗

按照表1配方拌料,控制培養料含水量為65%,拌勻后裝入15 cm×33 cm聚丙烯袋,每袋裝料量為500 g(濕重),用無棉蓋體封口,注明編號,121℃滅菌2.5 h。每個配方設3個重復。

將滅菌的料袋放入超凈工作臺接種,每袋接種量約5 g,接種后于28℃恒溫培養,定期觀察記錄菌絲萌發時間、長勢、生長速度等。

表1 虎奶菇菌絲培養料主料適應性試驗配方 %%

2 結果與分析

2.1 虎奶菇菌絲培養溫度試驗結果

由表2和圖1可以看出,虎奶菇菌絲在培養溫度20~40℃均可生長,35℃時長勢最好,菌絲粗壯濃密,菌落潔白均勻,生長速度達到12.05 mm/d。其次為40℃,低溫15℃或高溫45℃菌絲不生長。培養溫度40℃時虎奶菇菌絲生長良好,表明其具有較強的高溫耐受性。

表2 溫度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2.2 培養基初始pH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虎奶菇對pH的適應能力較強,菌絲在培養基初始pH 4.0~9.0均可生長,當pH為6.5時菌絲長勢最好,生長速度最快,其次為pH6.0;當培養基初始 pH為4.5、5.0、5.5、7.0、7.5時,菌絲長勢和生長速度無顯著差異;pH為4.0時菌絲稀疏,生長速度最慢,長勢最差。

圖1 不同培養溫度虎奶菇菌絲生長形態(培養5 d)

表3 培養基初始pH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2.3 培養基含水量試驗結果

由表4可看出,在含水量50%~75%的培養基中菌絲均能夠較好地生長。當培養基含水量為75%時,虎奶菇菌絲長速最快,達到3.25 mm/d;培養基含水量65%、70%和80%時菌絲生長速度差異不顯著。菌絲在含水量65%的培養基上的長勢最好,菌絲粗壯旺盛,潔白濃密。菌絲在含水量50%、55%、60%、75%的培養基上長勢差別不大,菌絲白,較濃密。在含水量80%的培養基上長勢最差,菌絲較稀疏,不均勻。由此可見,虎奶菇菌絲能生長的培養基含水量的范圍較廣,但最適培養基含水量為65%。

表4 培養料含水量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2.4 碳源試驗結果

由表5可知,虎奶菇菌絲在10種碳源培養基上均能生長,在葡萄糖為碳源培養基上菌絲生長速度最快,其次為蔗糖、玉米粉、果糖?;⒛坦皆谌樘?、半乳糖、木糖、甘露糖培養基上長勢差,菌絲生長速度不如對照,表明乳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對虎奶菇菌絲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5 不同碳源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由表6可以看出,菌絲在含10 g/L葡萄糖培養基中生長最好,生長速度最快可達到9.67 mm/d?;⒛坦骄z生長速度隨著葡萄糖濃度的上升而下降,長勢也變差,當葡萄糖濃度為40 g/L、50 g/L和60 g/L時,菌絲長勢和生長速度差異不明顯。

表6 不同葡萄糖濃度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2.5 氮源試驗結果

由表7可以看出,虎奶菇菌絲在多數氮源培養基上均能生長,以麥芽浸粉為最佳,菌絲長勢較強,生長速度快,其次為碳酸銨。以硫酸銨、硝酸銨為氮源時菌絲生長速度慢,長勢差,在尿素培養基上菌絲不生長。

表7 不同氮源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由表8可以看出,虎奶菇菌絲在含4 g/L的麥芽浸粉培養基中生長最好,生長速度達到11.05 mm/d,長勢強,培養6 d就可滿皿,菌落均勻平整,潔白濃密。在含1 g/L麥芽浸粉培養基中菌絲生長最差。其他四個處理差異不顯著。

表8 不同麥芽浸粉濃度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2.6 虎奶菇菌絲對培養主料適應性

由表9可以看出,虎奶菇菌絲在以純桑枝為主料的(配方8)培養基上生長最快,生長速度達到5.11 mm/d,在以蔗渣和棉籽殼為主料(配方3)培養基上生長最慢,生長速度為2.90 mm/d。

表9 不同栽培原料對虎奶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3 小結與討論

虎奶菇屬于高溫型珍稀藥食兩用真菌,有關虎奶菇的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研究已有較多報道,但不同的研究報道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如:江枝和等[3]研究認為虎奶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32℃,《中國食藥用菌學》記錄虎奶菇菌絲40℃不生長[9],阮瑞國[5]報道培養虎奶菇最適pH為7.5等。

研究結果顯示虎奶菇菌絲最適培養溫度35℃,40℃培養仍能生長,且長勢良好,45℃不生長;最適培養基初始pH 6.5;最適碳源為葡萄糖,最適濃度10 g/L,隨著葡萄糖濃度的增加,菌絲生長速度開始下降,長勢也變差;最適氮源為麥芽浸粉,最適濃度4 g/L,在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上不生長。栽培原料的生長適應性試驗結果表明,菌絲在以純桑枝為主料培養基上生長最快,在以蔗渣和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基上生長最慢。

虎奶菇屬高溫菌,南方地區有適宜其生長的氣候條件,此外,研究結果顯示虎奶菇菌絲對南方地區常見的原料蔗渣、木薯渣、玉桂木屑、稻草、桑枝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表明南方地區具有很好栽培虎奶菇的原料基礎。

猜你喜歡
氮源長勢碳源
結瓜盛期“歇茬” 恢復長勢有“方”
山西270多萬公頃秋糧長勢良好
緩釋碳源促進生物反硝化脫氮技術研究進展
竹豆間種對柑橘園土壤化學性質及微生物碳源代謝特征的影響
不同碳源對銅溜槽用鋁碳質涂抹料性能的影響
山西:夏糧總產增長秋糧長勢良好
新型復合碳源去除工業綜合園區廢水中硝酸鹽試驗研究
如何防治黃瓜長勢不一
無機氮源對紅曲霉調控初探
拉曼光譜分析有機氮源促進乙醇發酵的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