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智慧

2019-06-26 03:33曹露
莫愁·時代人物 2019年6期
關鍵詞:饕餮宴會古人

曹露

中國人每個季節都有當季的吃食,早春宜食抽芽的嫩筍,酷夏則用甘甜的蓮子消暑,金秋正是鱸魚欲上時,寒冬則圍成一圈樂樂呵呵吃火鍋。千百年來形成的吃文化里,不僅有中國人對吃飽的渴望,更有對美食珍饈的追求,并由此衍生出對禮的遵守,同時,吃在社交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古漢語中分別用“食”和“飲”表示食用固體食物和流體食物。大約在魏晉時期,開始用“吃”來表達這兩個概念,到了宋代,“食”字被淘汰出口語,變成書面語?!俺浴弊窒鄬Α笆场弊?,更加生活化,與人們的聯系也更深。

《呂氏春秋·先識覽》曾有記載:商周時期有一個鼎,上面鑄有饕餮圖案,饕餮嗜吃如命,最終由于吃得太多而死。這樣的惡獸形象作為紋飾,被刻在商周的祭祀禮器上。有人說其作用是顯示超世間的權威神力,有人說是為了以神秘事物來通神。不管是哪種解釋,都可看出中國古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想象,離不開飲食的概念。事實上,從執政者的角度看,解決吃飯問題的確重要,百姓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對吃的渴求衍生出了對食物尊敬,因而產生勤儉樸素的節約思想,這就是早期的道德規范。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痹跐M足了基本溫飽的同時,我們的祖先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們繼續著對美食的追求。在食材、烹飪方式以及技巧上都十分講究。烹調技藝發展到了清朝,已經十分成熟了。以《紅樓夢》為例,書中描寫的烹調技法已經很全面,以煮、燉、炒、蒸見長,煮粥還有煮茶、煮湯等等,十分繁雜,足見貴族吃食之精致。

宴會是傳統的社交方式。人們在觥籌交錯之中商討國事、家事,宴會之中的來往,又有一番天地,人們的座次、坐法以及發言都有規范。長幼有序,孝親尊老……一場宴會下來,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時代潮流等因素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古代的士人喜愛珍饈美食,但又受到儒家節制飲食、勤儉生活思想的影響,對飲食的直接描寫渲染并不多。但是蘇東坡算是一個特例,他性格灑脫,對自己的天性并不掩飾,讀他寫吃的詩句,總是引得人垂涎?!笆V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彼€擅長烹飪,《豬肉頌》中就有東坡肉的制作方法:“凈洗鐺,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彼朴趶某灾蝎@得樂趣,善于從平常生活里發現美好,這是中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歡
饕餮宴會古人
山海經之兇獸狍鸮
饕餮吃掉了春天
古人時尚文化秀
古人時尚文化秀
古人時尚文化秀
它就是饕餮
宴會
古人的過年詩
別客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