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將錯就錯

2019-06-26 03:33彭廣軍
莫愁·時代人物 2019年6期
關鍵詞:妃子笑鄉音讀音

彭廣軍

手機里跳出一條信息:參加普通話考試的人注意了,這些古詩的文字注音改了,若依然按從前讀法就錯了。趕緊往下看,其中有“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不念“cuī”而讀“shuāi”了;“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字,不念“xiá”而念“xié”了;一騎絕塵妃子笑的“騎”不讀“jì”而讀“qí”了……理由是現實中很多人讀錯,所以干脆改了。

此消息一出,很快引起熱議,似乎更多的是反對聲,為什么不讓說錯的人改?

次日教育部回應稱:“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仍以原讀音為準。既然如此,我不妨也來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壓根沒有搗亂的意思。

毫無疑問,我是傾向于反對意見的。

盡管讀錯那些字音的人不見得是“文盲”,大學校長也可能讀錯,但他們沒好好學習語文是肯定的,至于根本沒有讀過書的人,人家愿意怎么讀,那是他們的事,大可不必較真。但是,凡認真讀過語文書的人,且教書老師也認真讀過書的話,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鄉音無改鬢毛衰”,唐代杜牧《山行》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及“一騎絕塵妃子笑”,如何準確發聲不應該成為問題。

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文學作品傳播速度緩慢、傳播形式傳統,卻口耳相傳保住了正確讀音。也正因為其獨特讀音傳達了這些詩詞優美的聲韻和意境,讓千百年來的讀詩人領略了詩境之精妙。怎么到了傳播手段和方式空前快捷方便的今天反而要改了,且理由是“讀錯的人多”。

類似讀音,一千多年來已經有了對與錯認定,上學時因為讀錯沒少挨老師批評,甚至考試因此丟了分的教訓也是記憶猶新?,F在倒好,“古詩改讀音”方案一旦通過,如果還按照從前老師教過的讀音來讀,又錯了,你說冤也不冤?

當然,冤或者不冤都不是根本性問題,問題是堅持正確或者向錯誤妥協才是關鍵所在。個中厲害不說,大家也是知道的,這些字現在常常被人讀錯,不是字的錯,而是人的錯,如果硬要將錯就錯,向錯誤看齊,我不服。如果真如此,想必今后讀錯音的字會越來越多。

要求文字讀音亙古不變是不現實的,故而不是說絕對不可以改動,而是不贊成上述改讀音的理由,錯的人多了就照錯的來改,但這思維邏輯就不成話。

說起來恐怕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但做起來常常被“法不責眾”慣性思維所左右,為了遷就“多數人”,就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過后還洋洋自得,很要不得的。

古詩詞讀音不準,會給人們閱讀交流帶來困難,進一步看,“遷就式”改讀音的思維必定影響許多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甚至顛覆人們對是與非的認知。當事情無是無非,錯就是對、對就是錯的時候,那才是真正可怕的。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猜你喜歡
妃子笑鄉音讀音
字詞篇
有些水聲,像鄉音
大妃子笑
編輯部故事之讀書
編輯部故事之辦公用品
繪畫與分享
鄉音
鄉音不改
我是小字典
鄉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