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煽情恐懼癥”,其實是件好事

2019-06-30 23:24賈小凡
意林繪閱讀 2019年6期
關鍵詞:誓師大會江平恐懼癥

賈小凡

閱讀分享:“煽情恐懼癥”的產生,本質上是很多年輕人對編造的虛假故事,抑或強行煽情讓你流淚的抵觸。情感,唯有真實才會動人。這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寫作中都是共通的。真情實感的筆觸,哪怕文筆不足,依舊比用一堆華美浮夸的詞匯堆砌出的“好”文章,可愛多了。認清“煽情”和“真情”的區別,更有助于寫作中的情感表達。(特約教師: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 劉江平)

最近,網絡上興起一陣關于“煽情恐懼癥”的討論。事情是從人們對《流浪地球》的討論開始的。很多觀眾看完不無遺憾地說,要是少點那些尷尬煽情的橋段,我還能再多給它半顆星。

不得不承認,“感動”是一種難以捉摸、無法操控的情緒。越是努力想激發你強烈的感情,力氣使不對,越容易適得其反。

就像這些年的各路小品,越來越執著于結尾要走煽情流。無論前面怎么嬉皮笑臉,只要一聽抒情中帶著一點悲傷的背景音樂響起,演員語速放慢、姿勢起范兒,大家就知道,大道理和大團圓結局還有5秒到達戰場,觀眾請準備含淚鼓掌。

不僅是電視節目總想拉著你一起哭,其實生活中也處處是強行煽情的坑。比如,中學成人儀式、高考誓師大會、畢業典禮、過年走親戚、畢業散伙飯等大場合。

按理說,我們應該早已對這些場景習以為常了,為什么現在卻越來越對煽情心生抗拒?或許是因為,試圖煽情的人低估了“感動”二字的分量。

就像那些簡單粗暴的綜藝或粗制濫造的電視劇,簡單地認為“賣慘=別人會同情”“演員浮夸地哭天搶地=觀眾會跟著一起哭”。這種算計著別人的心弦又不夠認真和聰明的做法,本身就是在讓人們的感情貶值。

現在注重個人情感邊界的年輕人非常害怕情感未能發生共鳴后的尷尬:看你煽得那么費力,我心中卻毫無波動,真是尷尬??!

其實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不就是被教育“對待什么事應該有什么樣的情感”嗎?從小寫到大的作文就可見一斑:必須有個高尚的立意,于是絞盡腦汁歌頌、贊美,在周記的每一件小事里都恨不得升華出一個感人肺腑的立意,甚至為了煽情,拋棄真實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有一種煽情,煽起的是對情感的單一刻板認知。好比一說到親子關系,關鍵詞一定是感恩、偉大、付出、犧牲,不問具體情況。永遠都說著差不多的故事,流著差不多的眼淚,時間長了要么讓人覺得無趣,要么讓人逐漸習慣,這就是我該有的情感。尤其當下,道理說不動的時候,煽情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成了最好使的迷魂藥。

因此,如今對刻意煽情的警惕,大概也是蘊含著對這種“霸權”的反叛:并不想被如此裹挾,我想擁有自己的判斷。

王傳生摘自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

猜你喜歡
誓師大會江平恐懼癥
Anomalous non-Hermitian dynamical phenomenon on the quantum circuit
錯失恐懼癥
密集恐懼癥
延津縣審計局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安全穩定誓師大會
Local evolutions of nodal points in two-dimensional systems with chiral symmetry?
牛江平:有股“牛勁”的創業者
我校召開迎評促建誓師大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