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調動:走進《匆匆》里的語言與情思

2019-07-08 03:50王玲湘
小學教學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朱自清調動散文

王玲湘

100+3,走進時光里的背影,向朱自清先生致敬,“經典閱讀”繞不開的是他的散文。作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教材中的單篇《匆匆》,更是翻譯成十幾種英譯本,成為散文中的經典。

散文教學最重要的是走進“這一篇”,如何與學生一道,走進《匆匆》,走進朱自清的獨特體驗,走進他個性化語言的情境和意境中,傾聽他表露、表達出來的時光匆匆與生命追問的情愫與情感,是我們向經典致敬的研究課題。

一、研究問題:《匆匆》教學之“淺”,“淺”在哪里?

朱自清先生寫作《匆匆》一文是1922年3月28日。此時,恰值“五四”運動落潮之際。作者失望于現實,其心情苦悶,彷徨已不能自己。作為教材中的經典,《匆匆》的教學,因當時的歷史背景、大師的深邃思想、近百年的時間相隔、散文的表達方式,讓以往教學學生呈現出淺學的問題。

1.學生走在散文之表。我們找出10余篇教學設計與案例,發現大多數教學認為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用“你從哪兒看出時光匆匆”或“找出描寫時間匆匆流逝的詞、句,仔細讀一讀。你從這些詞、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的主問題展開教學。反思這樣的教學,學生把全篇的句段散亂地提取出來,往時光匆匆上靠,這種單向提取信息的思維,停留在低階思維的層次。學生說出的對時間匆匆的惋惜、悲傷、無奈,也限于泛泛而談,呈現的是短淺、表層、粗糙的情感表達。

2.學生走到散文之外?!洞掖摇分兄熳郧尻P于珍惜時間的感想與感悟,學生不易感受到。以往教學的常用做法是,展示交流關于珍惜時間的詩文、警句,讓學生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如:

生:時間就想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要擠總是有的。

生:一寸光陰一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生: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反思這樣的教學,找的是一些與散文無關的名言,已經走到了散文之外,跑到“外在言說”和“概念化、抽象化思想”,雖然都是時光匆匆,但與《匆匆》中的情和味相去甚遠。如何“與‘這一篇散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就是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作者的獨特經驗,也就是去感受、體驗‘這一篇散文之語句章法所表達著的豐富甚至復雜、細膩甚至細微之處”(王榮生),突破散文《匆匆》教學中,普遍體驗不深切、思維不深入、理解有偏差的卡點,提升學生學習的實際獲得,成為我們再次教學的著力方向。

二、采取策略:情境調動,如何為學習設計情境??

“散文是內心的獨白,是對讀者朋友的傾訴,寫散文就是頑強地表現自己?!保◤埵兹剩W習散文,就是走進作者的語言情境和意境中,傾聽他最想傾訴的話語。

根據散文的特點,教學中可以采用情境調動,由一個主問題串作為情境,貫穿學習全過程。學生自始至終浸潤其中全身心投入,在一個大情境主線上不斷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地系統帶動思維提升、情感發展。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為學生學習創設“適宜”的情境呢?

1.找到作者最想說的話?!吧⑽牟皇窃诜治鋈宋?,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說的那句話”,朱自清最想說的是什么呢?縱觀全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1自然段,首尾照應,追問“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第2、3自然段,分別從八千多日子、一個日子具體描摹時間怎么匆匆而過,第4自然段,作者情感的閘門傾瀉而開,展開到人生所有“逃去如飛的日子”竟然都“徘徊”而過,由此從時間的追問到自我的追問,“為什么要白白走這一遭???”,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能白白走一遭,我要好好走一回,精彩地走一回,轟轟烈烈地走一回……”??v觀全文,作者最想說的話,時光里的匆匆,恰是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追問。

2.找到文本獨特的個性表達。散文要往個性化表達的細膩、細微處走,從句式中,讀出作者心中的畫來,讀出作者心中的情味來?!洞掖摇分械娜兆?,把抽象的時間具象化,化無形為有形,清新得不落灰塵,樸素得好似談話,淡淡的無奈中藏著濃郁響亮的追問!貫穿全文的11個問句,正是作者感情情緒起伏的線索。

3.找到學生學習的卡點。散文的魅力和價值,更在于情感體驗之中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領悟和思索。情感體驗的獨特性與思想認識的深刻性往往攜手而行。越是優秀的散文,越有咀嚼不盡的內涵與細膩駁雜的感受。

對這樣一篇意蘊豐厚的散文,學生通過預學,能知道什么?我設計了一個表格工具,如下:

通過預學反饋,小組交流,基本上能夠把怎么匆匆而過的畫面填寫完整,能夠初步品味到夸張、比喻、排比的生動形象,強調情感;能夠初步感知作者對時光匆匆而過的無奈、惋惜。

學生不知道什么?不知道的是化無形為有形的秘妙,不知道的是作者最想說的最想表達是什么話。有些,是學生閱讀能力天花板造成的“劃過”,如“八千多日子”比如“針尖上一滴水”,兩極之美的美學效應,時間比作水的巧奪天工;有些,是學生閱讀的障礙處造成的“疑惑”,如“為什么作者第三自然段那么啰嗦地寫了一些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情”;有些,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歷造成的深度體驗“隔膜”,如作者為什么連問六個問,最想問的到底是什么等等。

統合以上與作者、與文本、與學生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我為學生學習的過程設計了兩層情境:一個對話大情境,幾個問題小情境。

三、學程推進:如何依據學情,用情境調動學習的獲得?

1.一個對話大情境貫穿,調動板塊性學習。文本的11個問句,反映的是作者朱自清迷茫徘徊中的自我追問狀態。散文學習就是要“與作者對話”(余秋雨)。將學生傾聽作者的傾訴,設計成文脈與學脈合一的大對話情境:作者問的是什么,究竟問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問。

第一板塊,用“作者問的是什么”的對話情境,調動學生整體感知。學生很容易發現就是首尾呼應的“為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呢?”作者問的是時間為什么不回頭,為什么不見蹤影,從而打下對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調無奈、傷感。

第二板塊,用“作者究竟問的是什么”的對話情境,調動學生的深度體驗。學習到第4自然段,連著6個問句,作者究竟問的是什么呢?此時角色對話,作為朱自清的學生發問,作為朱自清內心的聲音教師補白回答,形成了以下對話:

生: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師:(不能做些什么),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師:過去的日子如煙,(不,太輕了,是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霧,(霧還有點影子,是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生: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師:(什么痕跡都沒有留下)

生: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師:(哦,就像蜘蛛絲般的痕跡,也沒有留下?。?/p>

生: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

師:(來到這個世界,我光著小屁股赤裸裸地來了,離開這個世界,我居然也什么也沒留下,也赤裸裸地回去???!想到這,我的心,我的心怎么能平靜?)

生:(語氣強烈的)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

這樣的內心補白情境,調動了學生體驗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推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經歷了這樣的情境調動,學生終于明白,作者問的其實是我這短暫的一生到底怎么過,難道白白過嗎?不,要珍惜,要好好走一回!

第三板塊:用“為什么還要問?”的對話情境,調動學生的人生思考。按理說,該問的作者都問完了,結尾應該是句號、感嘆號,為什么結尾還要問“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有了第二板塊的基礎,學生發現這句話與第一自然段不完全一樣,把“你”放到前面來了,強調的不僅僅是問自己,問的是每一個對時間有思考的人,問的是讀者,問的是永恒的時光……

“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離寫這篇文章的時間也將近百年了,你們覺得還有必要問嗎?”這個追問,讓學生有了聯系“我自己”的時間思考、人生思索。

生:我覺得有必要,珍惜時間是永恒的主題,我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之后,我要好好想想了(笑聲)

生:當然,有限的時間,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時間,我們改變不了它給我們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向朱自清一樣思考,能在有限之中,人生留下點什么(掌聲)

生:這個問題值得一直問下去,去提醒一代又一代的人思考,時光的意義。

……

2.幾個問題小情境推進,調動學生的深度體驗。

關鍵學習環節的小情境,也一直融合在大板塊的對話情境中,針對學生不知道的地方,起著學習劃過處點撥、學習疑惑處助力的推進作用。以兩個語段的品味鑒賞點為例。

語段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這一段學習卡點在體會夸張、比喻的秘妙。首先打通體驗情境。首先讓學生“把這大海里的一滴水放在你的眼前,仔細看,用一個詞形容”,學生紛紛用“渺小、微小、微乎其微、極小極小……”;然后設置比較情境。八千多日子,不就是20多年嗎?為什么不用24年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呢?學生恍然大悟“八千多日子讓人感覺很長很長,很大的數字”,我趁勢小結,“把很大很大與很小很小放在一起夸張,你就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反差美、兩極之美,這就是這個夸張的魅力?!?/p>

語段2: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這一段的學習卡點仍在表達方式的魅力上,即“作者為什么把那么多瑣碎的小事寫在一天里”。還原的生活情境調動?!笆堑?,這些小事你們都不會寫在文章里。讓我們跟著太陽的腳步感受,太陽悄悄挪移了 ”(生:洗手、吃飯、默默時)“太陽繼的腳步繼續挪移”(生:遮挽、躺在床上)“太陽的腳步繼續挪移,”睜開眼、掩面嘆息)。通過這樣的文本與生活情境雙向調動,學生發現,“原來,太陽的腳步,就是小事中時間的腳步”,由此發現,朱自清就是抓住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有了時間匆匆的驚異之感。

四、應用效果:學生獲得了哪些“深”度的學習收獲?

1.通過情境調動,學生親歷了朱自清先生把抽象的時間形象化,化無形為有形的表達方式認知,深度體驗了時光匆匆與表達之美。

2.情境調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現,高階思維的建構與提升。學生層層深入,從時間匆匆到生命追問的思考,是一種聯系、分析、綜合后的高階思維發展。

3.情境調動,促進了精神的滋養。教學養的是人的生命,養的是人的精神生命。學生對朱自清先生生命價值追問的理解,聯系到百年之后的永恒追問價值,都是在情境調動中產生的“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

五、遷移運用:情境調動,對語文課堂學習有怎樣的提示與借鑒?

1. 情境的設計,應是整合的。學生的積極探索和體驗貫穿學習實施的全過程,在語文課堂學習的閱讀、積累、理解、運用、創造過程中,語言習得、文化理解、思維發展、審美提升都整合其中。

2.情境調動,要直抵學科本質和知識的內核。語文學科,是語言、思維、精神的共生,文體與文本意識、兒童意識、課程意識,是學程中設計情境調動的前提。否則,情境調動不是在這里、這篇,而變成了那里、那篇。

3. 情境調動,要在學生情感與思維的深處。沒有觸及情感與思維深處的情景調動,學生的體驗不深切、思維不深入和理解不深透,情境調動有了形式,沒有了精神與靈魂。只有進入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凝聚為個體生命的智慧和精神時,才有可能在學生心靈和思維深處相遇、匯融、貫通,共同增長學生的學習智慧,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

2018.12.23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教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小學主題閱讀課程深化實踐研究“(CBDB16081)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朱自清調動散文
淺談調動學生數學學習動力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數獨駕到
響鼓
朱自清的較真
朱自清的蟬聲
朱自清自輕不失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