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00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提升

2019-07-10 01:54李云康朱明月
文教資料 2019年13期
關鍵詞:人格素養大學生

李云康 朱明月

摘 ? ?要: 健全人格是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普遍性目標,是大學生適應社會、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心理行為基礎。本文針對“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現狀,提出提升“95后”尤其是“00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活動設計和方案,探究培養的具體措施,構建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 “95后” ? ?“00后” ? ?大學生 ? ?人格素養

2018年、2019年全國高校開始全面迎來“00后”大學生群體。當前大學中“95后”甚至“00后”群體規模越來越大,他們除了與“80后”“90后”有共性外,又呈現出“95后”的獨有特征?!?0后”學生成長的時期,是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并投入使用的時期。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與以往大不相同,而知識發展的更新速度史無前例得快。他們面臨的重要學習任務,不是學會、掌握已有知識,而是學會學習,學會快速適應新知識、新技術、新職業不斷涌現的新時代。在“00后”步入大學的新時代,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以“95后”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主題班會、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心理測試、活動測評等途徑,準確把握當今大學生的特點,分析“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現狀并對“00后”大學生的人格素養提升提出策略。

一、人格素養的含義及其構成

人格素養是個性品質和文化素養的總和。人格是人類獨有的、由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類靈魂本質及個性特點的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人格素養的特征有四個,即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一是獨特性,每個人由于生理特征和生長環境與其他人不同,人格特征表現出獨特性;二是穩定性,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人格是穩定性與可塑性的統一;三是統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四是功能性,主要表現為個體行為的指導性,即人格素養能夠不自覺地指導人的行為。

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大學生身心發展正處于青年期,不僅身心會發生急劇的變化,自我意識也將由分化、矛盾沖突逐漸走向統一,這正是大學生人格發展、完善的重要時期。當前,強化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更有其現實意義。

二、“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現狀

通過主題班會、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心理測試、活動測評等途徑,發現“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現狀包含以下特點:

1.價值觀方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教育背景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校園從封閉向開放轉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大多數“95后”大學生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在擇校、選專業、求職、戀愛等方面充分體現多元化價值觀,如在校大學生就業意向單位性質、行業、領域、職位更加廣泛,部分偏向自由職業。但少數“95后”大學生存在某種程度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比較喜歡滿足現狀。

2.自我意識方面。

“95后”大學生從小接受較好教育,有自己的主見和選擇,特別關注自我發展,大多數學生積極參加學生社團和學生活動,活躍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中,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力求通過自身體驗獲得成就和滿足感?!?5后”大學生備受家庭的關注,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強調自我感受,有些人卻難以聽從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較強的自我意識,使不少“95后”大學生個性獨立,少數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不善于分享,班級糾紛和宿舍矛盾時有發生。

3.心理健康方面。

在社會與家庭的影響下,“95后”大學生對生活的認識更加直觀現實。他們敢于在各種場合展示自己的風采,積極參加競技類文體活動。他們大多沒有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礪,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一些人不善于尋求幫助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缺乏自我調節心理能力,難以排解不良情緒,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4.網絡運用方面。

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95后”大學生都有電子產品,往往熱衷網絡游戲,并擁有“QQ”“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體賬號。不少人陶醉于網絡虛擬世界,熱衷使用網絡流行語如“pick”“打call”“尬聊”“萌萌噠”“No zuo no die”等,并且隨著時間的遷移,網絡用語更新較快。善于借助網絡結交新朋友和獲取新資訊。他們通過網游獲取成就感和滿足感,在這種錯覺下,不能很好適應現實生活。由于對網絡的依賴,部分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善于交流,人際溝通能力亟待提高。

5.認知辨識方面。

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新媒體層出不窮,為“95后”接觸新事物提供了便捷條件。但是,“95后”心智模式不夠成熟,缺乏認知和辨識,容易遭遇網絡詐騙,防范金融風險意識較差。

三、提升“00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活動設計

1.和諧校園文化氛圍熏陶。

和諧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高校要重視發揮校園文化育人的功能,結合學校實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活動,使大學生在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健全的人格。

針對“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現狀特點,從人格素養理論學習活動的設計開始,認真準備,聘請校內校外專家、優秀校友等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分析討論什么是人格素養,怎樣的人格素養才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的,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素養等;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進四信”“三走”等系列活動,開展團會、班會,請人文社科等專業教師到場,進行現場輔導;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進行多項主題班會討論,包括“為什么上大學”“如何進行大學學業規劃”“我的青春我做主”“勵志感恩”等系列主題班會;利用宣傳板報、橫幅標語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以提升“95后”“00后”大學生的人格素養。加強理想、信念、責任引導,從價值多元,但信念淡薄轉變為信念堅定。

2.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

針對“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現狀特點,從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活動的設計開始,認真準備,聘請知名心理專家到校進行專項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并探討怎樣成為身心健康的當代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等;發放心理健康教育的問卷調查,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并對“95后”“00后”大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訪談,幫助其不斷提高;針對“心理健康”等系列活動,開展師生心靈互動交流會,請專業心理咨詢師到現場指導;利用宣傳板報、橫幅標語、宿舍文化等開展心理團體輔導。以提高“95后”“00后”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敢于競爭,但懼怕挫折轉變為不畏挫折;從崇尚自由,但個性鮮明轉變為個性穩健。

3.新媒體網絡有效溝通。

針對“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現狀特點,特別重視網絡教育,通過網絡手段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設計開始,認真準備。建立QQ群、微信群,定期發布相關的知識鏈接,組織學生學習;發布微信推送,使學生在移動終端方便接收與學習;完善學院網站,及時更新各種新聞與消息,提供多種官方網站鏈接,提供更多的選擇;對于學生通過QQ、微信和電子郵件等多媒體發布的各種詢問、疑惑、顧慮等,及時了解,及時服務,及時溝通。提升大學生的人格素養,從渴望交流,但依賴網絡轉變為擅長網絡。

4.從實踐中進行培育。

針對“95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現狀特點,重視實踐教育,通過實踐教育,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人格素養,發現更多的問題,有利于后續進一步提高。從人格素養的實踐操作的設計開始,認真準備。實踐育人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社會實踐有助于學生提升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具體活動載體包括如下:志愿服務、新生軍訓、創新創業大賽、社會實踐、禮儀大賽、文明宿舍評比、見習實習等。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勇于創新,但辨識不足轉變為增強辨識。

四、“95后”“00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組織實施

“95后”“00后”大學生人格培養的組織實施可分為三級實施,分別為班級、院系和校級。在三級組織中都需要學生全員參與,共同成長。

1.班級組織。

在班級組織實施中,以班干部為關鍵組織者,組織全班同學參與。班委是最終的實施者,關系到具體的效果。在班干部的組織下將各項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是事關全局的一步。在班級組織下順利開展講座、座談會、主題班會、宣傳板報、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軍訓、素質拓展、社會實踐、文明宿舍創建等。

2.院系組織。

在院系組織實施中,以輔導員與學生會干部為關鍵組織者,組織全院班級參與。院系組織是關鍵的中間環節,是聯系最終實施(班級組織)和頂層設計(校級組織)的紐帶。最關鍵的部分在于院系是否能將校級組織的意志貫徹下來,是人格素養提高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院系的學生工作隊伍,這是最關鍵的少數,一定要履行職責,恪盡職守。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有著重要影響。在日常學生工作中,輔導員應當做好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在行為上對學生形成示范,在意志和情感上對學生形成強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校級組織。

在校級組織實施中,由學校團委、學生工作處牽頭,以學院學生工作隊伍為主,輔以校學生會干部,組織各院系參與。校級組織是“95后”“00后”人格素養提升計劃的頂層設計,必須具有全局觀和大局觀,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性,才能指導學生全面提升人格素養。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是讓大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擁有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情感和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構建完美的人格。高等教育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既重視傳授專業知識技能,又重視培植思想感情;既重視教學專業課程,又重視引導職業規范;既重視培養科學精神,又重視熏陶人文素養。針對大學生人格素養狀況,高校迫切需要加強大學生人格培育,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培養適應職場需要的人才?!?5后”尤其是“00后”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高等教育對大學生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尤為重要,是“00后”大學生成長的里程碑。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應該承擔起學生人格素養提升的重擔,為大學生人格素養提升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以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文波.人格素養培育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8):59-60.

[2]陳杰.提升大學生人格素養路徑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6):44-45.

[3]雷升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人格素養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7(4):120-121.

[4]曹旦華.基于95后大學生特點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J].時代教育,2015(13):32-38.

[5]吳桂蘭.“95后”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內江科技,2015(12):14-15.

[6]馬鳳芹.論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7(3):96-97.

[7]康釗.和諧校園文化與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J].學理論,2009(12):260-261.

[8]焦東良.基于“95后”大學生特點的“85后”輔導員工作探析[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73-75.

項目來源:武漢輕工大學校立學生工作科研項目,項目編號xgky2016021。

猜你喜歡
人格素養大學生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