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作物科學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

2019-07-19 06:07王傳麗
農業與技術 2019年12期
關鍵詞:防治農作物病蟲害

摘 要: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用地的面積正逐漸減少,因此,如何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想要實現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采用科學種植技術和加強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對農作物科學種植進行了探討,就病蟲害具體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作物;科學種植;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46

引言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采用科學種植技術,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改善農產品質量和提升農產品產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積的減少,我國面臨的糧食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提高農產品的產質量尤為重要。因此,圍繞農作物科學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析具有重要意義。

1 農作物科學種植

1.1 多樣化種植,保持生態平衡

不同種農作物種類所采用的種植技術也是不同的,而若想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就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傳統農作物種植模式下,大多數農戶對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自然環境破壞嚴重,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農戶要充分關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多樣化種植,保持生態平衡,避免因農作物種植而破壞生態環境。多樣化種植技術的多樣化體現在空間多樣化和時間多樣化2個方面,其中,空間多樣化指的是的根據不同種農作物不同的生長環境要求,在空間上進行多樣化種植,例如,利用不同種農作物的光照要求不同,在進一塊農田中科學種植高矮不同的農作物,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而時間多樣化是指根據不同種農作物的播種時間和成熟時間的不同,進行科學合理的農作物種植,例如,北方地區在玉米種植后,進行冬小麥種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臻g多樣化種植技術和時間多樣化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同時,多樣化種植技術利用的植物生長的特性,并不需要化學因素的干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免受破壞,保持了生態平衡。

1.2 嚴格監管農作物生產過程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將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使用化學農藥是一種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但是,這種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病蟲害的發生,而且還會誘使害蟲基因突變,使得其抗藥性增強,同時,化學農藥的使用還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失衡又會引發新品種的病蟲害,如此循環,最終導致農作物種植環境不斷惡化。農戶在種植農作物時,要對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管,提前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農戶要做好農作物生長情況的監控工作,根據農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和生長特性,進行施肥、澆水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避免因監管工作不到位而影響農作物的健康生長。農作物收獲后,農戶還應該做好清理工作,為后續種植做好準備,只有嚴格監管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及時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才能夠確保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免受破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比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具體的防治方式本文在下文將進行具體的介紹。

1.3 加大技術投入,加強種植人員技術培訓

種植人員種植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是否能夠達到科學種植的目標,因此,各地有關部門要組織種植人員進行科學種植技術方面的培訓,提高其科學種植技術水平,掌握更多的農作物栽培技術。與此同時,各地農業技術人員要深入一線,與農戶進行溝通交流,并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與研究,進而對農戶進行各方面的指導,提升其農作物種植技術水平,促進農作物品質與產量的提升。各地有關部門還可以定期組織種植技術水平較高的種植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并將他們的經驗和成果分享給其他農戶與技術人員,以促進廣大農戶種植技術的全面提升,促進農作物科學種植的發展,提高農作物的品質與質量。各地相關部門還應該進一步加大農業技術方面的投入,積極研究和開發新型的科學種植技術,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2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

各地不同種農作物病蟲害的種類和特點是有規律可循的,農戶可以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和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科學有效的預防,例如,農作物播種前,做好選種工作,對種子進行“包衣”或拌藥處理,防止種子被害蟲破壞,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季節規律,對土地進行翻新和修整,提高農作物秸稈和枯葉的腐爛速度,降低病蟲害的存活率,保障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實行輪作,不給病蟲害的生存留有空間等。值得注意的是,農戶如果需要采用化學藥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要根據土壤條件、病蟲害的特點和農作物受害程度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用藥,以免對農作物種植環境造成破壞。

2.2 加強田間管理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耕地、耕作、施肥和澆水等,通過加強田間管理,為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而言,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消除病蟲害的生存空間,防止雜草與農作物爭奪土壤營養;實行輪作制度,防止農作物受到寡食性、單食性蟲害的破壞;及時進行施肥、澆水,防止因干旱而導致蚜蟲、螨蟲類蟲害的發生,使得農作物產質量降低。

2.3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指的是在農作物科學種植過程中,采用物理手段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具體包括覆蓋地膜、對種子進行拌藥處理、誘殺害蟲、人工捕殺害蟲等。采用物理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還不會破壞生態環境,與科學種植理念的要求相吻合。

2.4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指的是利用病蟲害的干擾激素和自然界的天敵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例如,利用青蛙、益鳥、赤小蜂、草蛉、七星瓢蟲等益蟲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借助病菌、細菌和真菌等誘發病蟲害感染致命疾病,起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利用害蟲激素對害蟲的繁育進行干擾,降低病蟲害的存活率。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會對人和農作物產生影響,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防治技術,但是,這種技術在短期內難以獲得顯著的治理效果。

2.5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指的是借助化學農藥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化學防治技術的優點在于應用范圍廣、見效快等,但是,化學農藥的使用會對人、畜和土壤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因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應該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保護土壤環境。同時,我國有關專家學者和科研部門應該加強新型生物農藥產品的研發,在達到病蟲害防治目的的同時,防止對人、畜和土壤環境造成破壞。

3 結語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要采用多樣化種植技術,嚴格監管農作物生產過程,加大技術投入、加強種植人員技術培訓,同時,采用多種防治技術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促進農產品品質和產量的提升,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昌賢.農作物科學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J].種子科技,2016,34(8):92.

[2] 楊麗瓊.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J].南方農業,2016,10(15):66,68.

[3] 葛曼,陸海英.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12):93-94.

[4] 姚沁伶.淺析植物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17,35(03):98.

[5] 時玉強.淺析農作物種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5):121.

作者簡介:

王傳麗(1973-),女, 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

猜你喜歡
防治農作物病蟲害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