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地區茶樹種植生態氣候適宜性分析

2019-07-19 06:07曾欽文黃帥
農業與技術 2019年12期
關鍵詞:河源茶樹

曾欽文 黃帥

摘 要:本研究根據河源地區1970—2018年氣象資料和茶樹生長指標,采用統計分析等方法,對河源茶樹生長的氣象資源進行分析,找出適宜的氣象條件和影響園區茶葉產量和品質的氣象災害,并提出對茶樹生產管理的措施。結果表明,河源地區茶樹種植氣溫適宜,降水充足,日照和日照百分比、相對濕度等條件均有利于茶葉生長和品質提高。影響茶樹的氣象災害主要有暴雨洪澇和高溫干旱等。

關鍵詞:茶樹;氣候適宜性;河源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64

河源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其范圍是E114°14′~115°36′,N23°10′~24°47′,全市面積1.5642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介于1680~1960mm,降雨多集中在 4—9月,雨熱同季,全年日照時數為1600~1850h,年平均氣溫介于19~22℃,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海拔在22~1400m,落差大,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積90%以上,非常適合茶葉樹生長條件。截止2017年河源市茶葉種植面積 5660.4hm2,廣東省排名第3;茶葉產量 5355t,廣東省排名第5(其中綠茶產量 5194t,廣東省排名第2),近年來,河源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河源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廣東省河源市東江上游茶葉產業帶發展總體規劃》,為規范和扶持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支持。由于境內年降水分布不均,水旱災害時有發生,對農業生產影響大,因此,研究河源地區氣候對茶樹生長的影響,對于推動河源地區茶產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來源

本研究利用1970—2018年河源地區5個國家氣象站逐日氣象資料,具體包括: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溫、降水量、相對濕度、日照百分率等,數據來源于河源市氣象局,并經質量審核控制,且時間序列連續。

2 河源地區茶葉種植的氣候條件

茶樹種植對生長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茶樹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土壤的pH值4.5~6.5之間最佳,高溫干旱和低溫陰雨都會對茶樹的生長產生影響[1-2],因此對河源地區氣候分析很有必要。

2.1 熱量條件

茶樹生長最適氣溫在20~30℃,超過35℃時,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短時間內能耐35~40℃高溫,持續幾天氣溫超過35℃時,枝梢枯萎、落葉[3-4];最低溫度在-6~-16℃,對最低溫度的要求還因品種而異,大葉種為-6℃,中小葉種為-12~-16℃;茶樹的最高臨界溫度為45℃,當氣溫持續超過45℃時,茶樹生育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5],活動積溫4000~7000℃左右均適宜茶樹生長,以6000℃左右為最適宜[6]。

由表 1可知,河源地區≥10 ℃活動積溫在6468.4~7109.6℃·d 之間,年平均氣溫均在19℃以上, 極端最低氣溫均在-5℃以上,極端最高氣溫在38.4~39.6℃之間,主要出現在7—8月份,無超過45℃高溫記錄。從溫度條件來看,整個河源地區均可種植茶樹。

2.2 水分條件

茶樹生長要求年降雨量大于1000mm,最適宜的年降雨量為1500mm以上,生長期月降雨量則在100mm以上。濕度大,新梢葉片大,節間長,產量較高,生長期(4—10月相對濕度)要求在70%以上,以80%~90%為宜,小于50%時,新梢生長受抑制,40%以下容易受害[7]。

河源地區年降水量為1694.1~1943.5mm,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勻;生長旺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 以上,除10月份外,其余各月降水量均超過100mm。因此,無論是年降水量,還是茶樹旺盛生長期的降水量,基本能夠滿足茶樹正常生要求。茶樹喜濕潤,生長旺盛期(4—10月)相對濕度在 77.8%~81.8% 之間,基本符合茶樹生長對濕度的要求。

2.3 光照資源

光照不僅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的能源,而且能引起大氣和土壤溫、濕度的變化,因而對茶樹的生長發育有著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茶樹光合作用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光照強度,陽光的照射強度不同,發育也有所不同,不僅影響茶樹代謝情況,也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在茶樹生長期間,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茶葉品質較優,若小于40%品質更好。河源地區多山地丘陵,比如丹仙湖茶葉種植基地坐落在河源市東源縣上莞鎮仙湖山頂沿線,海拔800~1000m,這里1a有220d云霧天氣,日照短、山間云霧彌漫,有利于形成漫射光,促進光合作用,是種植茶樹的好地方。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則茶葉的品質較好[8]。根據表1可知,河源地區日照百分率基本在40%以下,因此從光能因素分析,非常有利于種植優質品質的茶葉。

2.4 茶葉種植不利因素分析

2.4.1 高溫干旱

茶葉的生長發育在最高氣溫≥35 ℃時,如果這種不利的環境條件維持8~10d,茶葉就會受害[9]。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7—8月河源地區往往容易持續高溫酷熱天氣,在這期間,氣溫高,日照強,對茶葉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而對幼齡茶樹,特別是播種當年的幼苗和移栽苗,影響也大,如在管理上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常會出現焦苗和死苗現象。秋冬季節,干旱少雨,空氣干燥,茶樹生長受阻,鮮葉含水量少,加上制茶過程中發酵快,容易出現條索不一,色澤偏暗褐,味偏澀,影響茶葉品質。春旱(2—3月) 對春茶的萌發不利,河源地區春旱年年都有,中度以上春旱歷年發生頻率為48.5%。

2.4.2 暴雨洪澇

河源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汛期,約占年降雨量的75%以上,汛期階段易造成暴雨洪澇,如果茶樹被淹或長久水分過多,影響茶樹自身的生長發育,水淹過后,各種有害物質殘留于茶樹體內,導致品質下降,易引起病變的發生和傳播。

2.5 提高茶葉品質對策

2.5.1 合理密植茶樹

合理密植是指單位面積上,栽種作物或樹木時密度要適當,行株距要合理[10-11]。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通過調節植物單位面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使個體發育健壯,群體生長協調,達到高產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濟的做法。

2.5.2 加強茶園水利建設

建茶園時,園區水利系統規劃茶園水利系統應包括蓄、排、灌3方面,應結合茶園道路規劃,把溝、渠等水利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安排,做到溝渠相通,渠、塘、池、庫相互連接。水利設施既要考慮雨多能蓄,澇時能排,旱時能灌,同時又要盡量減少和避免土壤流失。蓄排水溝合理的溝渠系統要求平地或低畦茶園應以排水為主,坡地及梯級茶園應以蓄水為主,蓄、排結合。

2.5.3 開展茶樹種植直通式氣象服務

本地氣象部門需加強對農業氣象觀測站、農業氣象試驗站、土壤墑情觀測站建設,并開展茶樹生長農業氣象服務預報,并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網絡等渠道向茶樹種植區域發布農業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實現預警信息有效傳遞。茶樹氣象災害風險管理也不斷強化,建設以鎮村為單位歷史氣象災情普查,開展洪澇、干旱、臺風等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完善茶樹氣象專業化觀測網。針對茶樹作物,開展基本氣象要素、土壤水分、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物候和農業災害等項目的監測,及開展土壤墑情預報、作物物候期預報、農用天氣預報、關鍵農事季節農業氣象條件預報和農業年景預報針對本地主要糧食、經濟作物開展的干旱、低溫冷害、漬澇等農業氣象災害動態監測,給茶葉生產種植提供農事指導和建議。

3 結論與討論

根據茶葉生長的氣候指標,對河源地區茶樹生長的熱量、水分、光照等氣候資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河源種植茶樹的氣候資源優勢明顯,氣候溫暖適宜,雨量充沛,雨熱同期,≥10℃活動積溫在6468.4~7109.6℃·d;年平均氣溫均在19℃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均在-5℃以上,極端最高氣溫介于38.4~39.6℃之間,無超過45℃高溫記錄;年降水量1694.1~1943.5mm,生長旺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以上,生長旺盛期相對濕度在介于77.8%~81.8%,基本符合茶樹生長對濕度的要求,日照百分率基本在40%以下。河源地區氣象指標很適宜茶葉的生長,但也存在不利條件,例如,汛期降水集中,易出現洪澇災害,秋冬季干旱少雨,對茶樹生長不利。因此,需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克服氣象災害的影響,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從而提高農民增收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字善生,楊坤琳, 李城亮,等.云龍茶種植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 2018(10):36-39.

[2] 汪圣洪,胡嘉歡,周博楊.貴陽花溪久安茶葉園區氣候適宜性分析及減災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30):182-185.

[3] 趙輝,吳騫,楊昊寧,等.信陽毛尖綠茶農業氣候條件分析與區劃研究[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2,35(4):57-61.

[4] 金志鳳, 封秀燕. 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樹栽培氣候區劃[J]. 茶葉, 2006, 32(1):7-10.

[5] 張瑋瑋, 申雙和, 劉敏,等.湖北省茶樹種植氣候區劃[J]. 氣象科學, 2011(2):153-159.

[6] 齊會娟, 高陽華, 楊世琦,等. 基于GIS的重慶市茶樹氣候區劃研究[J]. 高原山地氣象研究, 2017, 37(1):61-65.

[7] 高敏, 羅慶仙, 羅琦. 基于GIS的普洱市古茶樹氣候適應性分析[J]. 中國茶葉, 2010, 32(7):16-18.

[8] 俞詩雯. 影響茶樹萌發及生長的氣候因素[J]. 福建茶葉, 2010, 32(10):42-43

[9] 朱秀紅, 袁洪剛, 鄭海濤. 近45年山東茶樹凍害氣候原因分析[J]. 中國茶葉, 2012(3):11-13.

[10] 賴幸菲, 李星辰, 黃亞輝. 華南地區主要茶樹病害及其與氣候的關系——華南茶區茶葉生產概況材料之二[J]. 廣東茶業, 2010(5):12-14.

[11] 張強, 楊云祥, 唐方圓,等. 茶樹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 中國農業信息, 2015(12):80-81.

作者簡介:

曾欽文(1989-),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研究與應用工作。

猜你喜歡
河源茶樹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山西嵐河源省級濕地公園濕地恢復技術措施
粵贛古驛道河源段考古發掘現場及出土器物
徐紀英:呼之欲出的“茶樹花掛面”
SL流量計在特殊河段的應用——以河源水文站為例
山茶樹變身搖錢樹
兩個推薦茶樹品種
廣東河源萬綠湖庫區的“雙音話”
茶樹灣
古茶樹研究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