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2019-07-23 01:50王立平曹立勇陳向陽姚程寬吳興燕
科技視界 2019年16期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探究式教學教學改革

王立平 曹立勇 陳向陽 姚程寬 吳興燕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并結合網絡課程開放平臺。有效地改進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法;網絡課程開放平臺;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TP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6-00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31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WANG Li-ping CAO Li-yong CHEN Xiang-yang YAO Cheng-kuan WU Xing-yan

(Anqing Medical College, Anqing Anhui 24600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se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 the use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pen platform of online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It effectively correct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Key words】Inquiry Teaching; Task-driven Method; Online course open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公共必修課,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培養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熟練的使用計算機。其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操作系統的學習和運用、辦公自動化軟件的熟練應用、以及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操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本文將闡述的是通過教學實踐的過程,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得出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并結合學校網絡課程開放平臺。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技能、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模式單一

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仍然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理論講授和實驗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這理論講授通常采用PPT的形式,學生屬于被動學習,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指導缺乏師生互動,也不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這種簡單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1.2 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

考慮到我們的高職院校學生在之前中小學計算機學習中的地域差異,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就已經較好的掌握了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操作,但是部分來自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學生,由于之前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少,所以對計算機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論。對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本課程,而對基礎薄弱的同學則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學好本課程。如果我們只是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不愿學,而基礎弱的學生又學不好的局面。

1.3 教學資源不均衡

我們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師資的差異,部分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但是也有部分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那么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整合教師資源,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同時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非常繁重的專業課程的學習,這就導致了非專業課的學時受到了持續的壓縮。對于這種局面,如果還是按照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課程內容就很好較好地完成。那么通過何種方式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較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也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1.4 課程考核方式急需改進

傳統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普遍采用理論講授和實驗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到了學期末時,通過一張試卷進行考核。在這種教學和考核的模式下,很難得出學生是否真正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實際操作。同樣也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如何有機的結合教學目標和考核方式,以此達到真實反映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成為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2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和探索

2.1 探究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所謂探究式教學法是指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時,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講授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對于其他相關要點,則需引導學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并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加以運用。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創造和參與學生的探索和討論中,學生可以自由組成學習探究小組,互幫互助學習和深化掌握知識點并加以運用。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運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了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何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這個問題,并結合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特色,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時可以將課程知識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相結合,創設合理的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并解決問題,最后做到既掌握了課程的內容又學習到了工作職場上知識。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學生的專業課中的相關內容,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PPT,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悉計算機PowerPoint的相關操作,還能夠進一步加深了解專業課上學習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創設合適的情境,還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便學生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能完成既定的工作。當然,教師在課外也不是對學生放任不管,而應該進行提醒和必要的監督,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和情況進行必要的引導。在創設了情境和啟發出任務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合適的研究方法與計劃,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和引導,適時適當地點撥學習,指導學生正確自主的探究。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合理分工,提高效率,多角度多方法地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和分析,對自主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困惑,要及時解決、充分重視,這些問題和困惑都是今后學生的寶貴財富。

高校的教學應該將課堂和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和學生共同投入到課程的學習好研究中來,通過如互聯網等各種渠道,深入交流且適當點撥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在課堂上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這樣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探究教學模式下的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個方法。是教師或學生根據教學要求提出的具有應用意義,并且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規律的任務。通過完成任務,將教學內容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同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或者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務并掌握知識,也達到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對于計算機應用操作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法尤其適合,探究式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法相結合,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進行教學設計,教師通過探索問題來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帶著實實在在的任務去學習和探究,伴隨著一個又一個任務的完成,學生獲得了一個跟著一個的成就感。這樣學生擁有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再不斷地激勵學生學習和探究。教師所要做的主要就是有目的的高質量的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認真分析和解決問題。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操作實用性十分適合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情境創設和問題設置,采用任務驅動法教授本課程也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更易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帶著布置了待完成的任務或問題認真預習,做到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畢竟,雖然計算機的飛速發展,軟硬件的更新換代讓人目不暇接,但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還是相對穩定的,任何學科只有掌握了它的基本結構、概念和原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循序漸進地深入學習,從而無往而不利。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點,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和監測工作,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并能準確掌握學生預習效果,對自學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著重引導他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預習。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及時地給予正面的激勵和評價。

其次,在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處理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動手,勤于實踐。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必須靠實踐。就好像如果不親自下水,那么你掌握再多的游泳知識和技巧,也永遠不會學會真正的游泳。所以,應提倡學生自己上機操作來獲取知識和經驗,這樣掌握的知識會更加牢固,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讓學生在“游泳的過程中學會游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總之,教師不僅要清楚地意識到探究式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意義,還要認識到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精神的培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網絡課程開放平臺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一所高職院校非專業課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必然在課時安排上受到一定的壓縮,而注重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區別就是,前者需要大量的課時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我校計算機教學團隊創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網絡開發平臺,該平臺以知識點為中心,以掌握操作技能為目標,通過詳細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講解,以實驗操作指導和練習測試為輔助,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集學習、測試和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通過在平臺上師生的互動,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合理使用平臺來進行基本知識的自主學習、疑難問題的答疑解惑和實際操作的練習,有效地彌補了因課時不多,而造成的學生自主預習和學習的時間不足的缺點。

從《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內容安排不難看出,其中對于操作系統Windows和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操作是它的重點和難點。在網絡課程開放平臺上,學生可以根據提供的以知識點為主的模擬實訓環節,進行實際操作解析。同時,還可以看到操作提示和解析,以及實際操作得分情況,從而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的問題,便于其自主補缺補差。對于那些通過自學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留言給其他師生進行求助和互動。在實訓過程中,平臺還針對部分難度較大的重點知識和操作提供了視頻講解。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和練習。這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還有效地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

本網絡課程開放平臺為每一個知識點都安排了上機實訓練習,并且還有操作解答和實時評分。學生可以根據練習和評分的情況,來安排進一步的學習。教師則可以根據這個實時的評分統計來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排,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網絡課程開放平臺還結合省計算機一級考試的題型和知識點相對應,讓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起到了模擬一級考試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學生計算機的應用水平,還有利于學生通過省計算機等級考試。

3 結語

作為一所醫藥類高職院校,我校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仍然處在不斷摸索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例如,如何更好地實現教考分離,將學生的考核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相結合;如何將學生學習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用到他們專業課學習中;如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等??傊?,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深化《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爭取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韋立軍,劉新光.醫學院校大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華夏醫學,2014(2):164-165.

[2]袁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8):235-236.

[3]蘇慧哲.混合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改革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8(14):55-56.

[4]楊洪偉,張芳,李曉輝.“雙創”背景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改革探討[J].科技視界,2017(3):52.

[5]陳明.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教學方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11):104-109.

[6]董曉芬.淺談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職業,2017,8(19):66-68.

猜你喜歡
任務驅動法探究式教學教學改革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任務驅動法在土木工程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化學習題課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
探究式教學法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任務驅動法在車工教學中的應用
要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