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參“東科1號”

2019-07-26 02:44
中國水產 2019年7期
關鍵詞:刺參餌料月齡

水產養殖新 品 種

農業農村部第28號公告公布了經第五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異育銀鯽“中科5號”、福瑞鯉2號等多個水產新品種。為推廣優良品種,提高養殖效率,本刊將分期宣傳這些品種的繁殖及養殖技術。

一、品種概況

(一)培育背景

近年來,我國刺參養殖規模拓展迅猛,池塘、圍堰和淺海底播增養殖已成為熱點養殖模式,而且經濟效益巨大。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7》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刺參養殖面積為21.80萬公頃,占海水養殖面積的10.06%。刺參增養殖業已成為繼海帶、對蝦、扇貝與鲆鰈魚類之后的又一支柱性養殖產業。但是,隨著刺參產業規模的不斷拓展,種質退化、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抵御環境變化能力差、病害頻發以及商品參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制約或潛在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尤其2013年以來頻繁出現的持續高溫、集中強降雨極端天氣,對我國的刺參養殖造成了巨大損失,嚴重打擊了從業者的信心,致使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有效解決產業面臨的上述問題,引導這一優勢產業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首先應從種質這一產業基礎環節著手,開展自然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與修復,培育具有生長速度快、抗逆能力強的優質新品種(系),推進刺參養殖產業提質與持續增收增效。同時,集成利用現代生物育種等高科技手段,建立高效的刺參良種選育與應用推廣技術體系,對原有刺參優質種質資源進行有效的提純、復壯與篩選,為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針對我國當前養殖刺參存在的個體生長速度慢、夏眠時間長和度夏成活率低等影響產業發展的問題,刺參“東科1號”的育種目標是培育具有生長速度快和度夏成活率高的刺參新品種。

圖1 刺參“東科1號”新品種選育技術路線

(二)育種過程

1.親本來源

2005年夏季,按照基礎群體親參采集標準,以山東煙臺、青島、日照當地野生刺參群體繁育的養殖群體為基礎群體,從中收集并篩選出棘刺堅挺、體表無損傷且處于活動和攝食狀態的大規格(體重大于200g/頭)親參740頭(煙臺蓬萊市150頭、青島即墨市120頭、青島黃島區265頭、日照嵐山區205頭),構建了育種基礎群體。從2006年4月開始,采用群體選育技術,對各世代苗種實施耐高溫和速生性狀選育,經4代連續選育,育成了刺參新品種“東科1號”。

2.技術路線

建立育種基礎群體(G0)后,對基礎群體進行促熟培育,繁育第一世代(G1)。在G1代苗種不同的發育階段開展速生和耐高溫性狀淘汰選擇,并在28月齡~29月齡時的夏季高溫期,以單體體重大于200g且處于活動攝食狀態為選擇標準篩選留種個體,進行下一世代苗種繁育。每一世代的總選擇強度為0.31%。在選育過程中嚴格實行多世代閉鎖選育,只允許選育群體內雌雄交配繁殖。各世代的選育群體都采用隨機交配的原則,不加人為的選擇配對。在每個世代的選育群體中,耐高溫和速生兩個選育性狀同步進行,各世代淘汰選育步驟見圖1。

3.選育過程

(1)第一世代

2006年5月,利用育種基礎群體進行第一世代(G1)苗種繁育,按照三步淘汰選擇法,在子代浮游幼體和2月齡階段分別進行高溫淘汰選擇,在苗種發育至平均規格為10000頭/kg和1000頭/kg時分別進行速生個體選擇,各階段選擇強度均為50%,之后在室內和池塘進行常溫培育。至2009年,累計選育G1代大規格苗種270萬頭。選育的G1代苗種分別在浙江蒼南室內水泥池和山東煙臺池塘進行了養殖對比,跟蹤監測結果表明,“東科1號”G1代12月齡參(17.8±2.4)g/頭和24月齡參(72.8±6.7)g/頭平均體重分別比對照群體提高21.7%和29.2%,成活率(65.4±5.0)%、(88.0±3.8)%分別提高17.9%和11.7%,夏眠溫度分別提高0.70℃和1.00℃。2008年8月~9月,從10000頭留種親參中篩選出540頭參與第二世代苗種繁育。

(2)第二世代

2009年4月,利用三步淘汰選擇法對子代苗種進行速生和耐高溫性狀選擇,至2012年累計選育大規格苗種950萬頭。2011年10月,將當年選育的G2代6月齡參在山東安源水產股份有限公司養殖車間進行生產對比,經過6個月的室內中間培育,G2代12月齡參的平均體重(25.4±3.22)g/頭比對照刺參提高14.7%,成活率(36.9±5.05)%提高14.1%。2012年5月,篩選規格為10g/頭~20g/頭的G2代11月齡參7750頭,在池塘圍隔進行養成對比,并跟蹤監測苗種生長與夏眠過程的攝食情況,結果表明,G2代24月齡參的平均體重(131.1±24.4)g/頭比對照苗種提高33.1%,14月齡~28月齡參的夏眠溫度可提高0.97℃~1.24℃,“東科1號”26月齡~30月齡參度夏成活率(95.0±5.3)%,提高11.3%。2011年和2012年的8月~9月,從煙臺開發區和牟平區池塘養殖的7000頭28月齡~29月齡參中篩選出仍在活動攝食、體重大于200g/頭的G2代刺參600頭,作為G2代親參參與G3代苗種繁育。

(3)第三世代

2012年4月開始G3代苗種繁育,至2015年累計選育G3代大規格苗種1500萬頭。2013年7月~10月,將當年選育的G3代3月齡參在池塘網箱進行中間培育,結果表明,G3代6月齡參的平均體重比對照刺參提高60.3%,度夏成活率提高15.1%。2014年和2015年的8月~10月,在池塘現場監測了16月齡~18月齡參和28月齡~30月齡參的攝食與腸道退化情況,結果表明,G3代刺參的夏眠溫度比對照刺參提高1.30℃~1.76℃。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監測了G3代12月齡~36月齡參在池塘圍隔的生長和養殖成活率,結果表明,24月齡(74.2±10.5)g/頭和36月齡參(197.5±26.2)g/頭的平均體重分別比對照刺參提高30.0%和30.9%,成活率(88.7±6.7)%提高10.3%。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對池塘圍隔苗種的生長測定結果表明,G3代24月齡參的平均體重(126.2±10.0)g/頭比對照刺參提高34.7%。2014年和2015年的8月~9月,通過人工潛水捕撈的方式,從實驗室池塘約6800頭成參規格的G3代群體中篩選出520頭,參與G4代苗種繁育。

(4)第四世代

G4代選育于2015年4月開始,至2017年5月累計培育G4代苗種10億多頭,試養面積1350余畝。2015年室內規?;虚g培育對比結果表明,G4代6月齡參單位水體出苗量(1.24±0.06)kg/m3比對照苗種提高70.3%;池塘網箱養殖的生長測定結果表明,24月齡苗種平均體重(130.4±10.2)g/頭比對照組提高39.3%;夏季高溫期對G4代和對照群體刺參相對攝食質量和相對腸道質量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G4代24月齡參的夏眠溫度比對照群體提高1.78℃~1.93℃,度夏成活率比對照刺參提高10.4%~13.6%。

(三)品種特性和中試情況

1.品種特性

(1)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實驗對比結果表明,與當地未經選育的普通刺參相比,24月齡參平均體重增加39.3%;規?;a對比結果表明,12月齡參經1年的池塘養殖,達到商品參規格的24月齡參平均畝產53.5kg~60.0kg提高21.7%~25.0%。

(2)耐高溫能力強、度夏成活率高。在山東沿海養殖池塘中,夏眠溫度提高1.78℃~1.93℃,度夏成活率提高10.4%~13.6%。

(3)制種容易、便于推廣。苗種繁育和中間培育技術成熟,產業需求迫切,應用前景廣泛。

2.中試情況

在“東科1號”的培育過程中,采取邊選育邊對比試養的模式。自2015年以來,共計培育“東科1號”G4代苗種10億多頭,在山東煙臺、威海、東營和河北唐山等地進行養殖示范1350畝。

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山東煙臺市和威海市進行規?;靥琉B殖對比。2015年10月,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萊州分公司培育“東科1號”6月齡參5000萬頭,其中2000萬頭在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威海虹潤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養殖,養殖面積分別為530畝和120畝。2017年5月的統計結果表明,“東科1號”24月齡參的成活率比對照刺參分別提高12.7%和14.9%,達到商品規格的“東科1號”24月齡參平均畝產比對照刺參分別提高23.7%和21.7%。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山東東營市和河北唐山市進行規?;靥琉B殖對比。2016年5月,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山分公司培育“東科1號”12月齡參6000萬頭,其中700萬頭在山東白玉參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分別養殖500畝和200畝。2017年5月的統計結果表明,“東科1號”24月齡參的成活率比對照刺參分別提高13.5%和16.5%,達到商品規格的“東科1號”24月齡參平均畝產比對照刺參分別提高25.0%和23.3%。

二、人工繁殖技術

(一)親本選擇與培育

1.親本來源

從刺參“東科1號”留種群體中選取健康的個體作為親本用于苗種繁育。要求親本棘刺完整、體表無損傷、活力強,個體濕重≥200g。

2.親本越冬促熟

親本移入室內水泥池的時間一般為l0月底至11月上旬,自然水溫降至8℃~10℃,從養殖海區經挑選后運回育苗場。越冬促熟密度8頭/m3~10頭/m3,每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原池水體積的1/3~1/2,連續空氣增氧。根據攝食情況調整投喂量,緩慢升溫,至來年4月,水溫逐漸上升到14℃~15℃,檢查性腺發育情況,待產。

3.親本常溫培育

常溫育苗一般在5月~6月,室外池塘或海區自然水溫上升到16℃~17℃,選擇性腺發育良好的親本移入室內水泥池蓄養,蓄養密度不超過20頭/ m3。不投喂餌料,并及時清除池底糞便,并每天晚上觀察是否有排放精卵現象,做好育苗準備。

(二)人工繁殖

從促熟培育池取出親參,置于暗處陰干30分鐘~40分鐘,然后放入海水溫度為20℃~22℃的產卵池內待產。雄性個體開始排精后,在保證精子足夠量的情況下,及時撈出雄性個體,以免精液過多影響受精率,低倍鏡下每個卵子周圍有3個~5個精子即可。受精結束后,利用20℃~22℃的海水洗卵,去除多余精液,最后注入足量海水進行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控制在3粒/mL~5粒/mL,每隔1小時左右攪動1次池水,連續微量充氣,使受精卵在水體中分布均勻。

(三)苗種培育

1.浮游幼體培育

親本排精產卵36小時后,停止充氣0.5小時左右,采用拖網法或虹吸法將浮于中上層的浮游幼體選入培育池中進行培育。選優時培育水體控制在總水體的1/2左右,幼體培育密度控制在0.2個/mL~0.3個/mL,在選優后的5天~7天內逐漸把培育水體加滿,直至變態階段。以角毛藻、鹽藻、小新月菱形藻、海洋紅酵母和食用酵母為主,每日1次~2次,日投餌量4×104個~6×104個細胞/mL。

2.稚幼參培育

(1)附著基

附著基一般采用透明聚乙烯薄膜、透明聚乙烯波紋板及聚乙烯網片。附著基在投放前應先清洗干凈,有條件可在附著基提前接種底棲硅藻。當產卵后的第9天~10天,浮游幼體發育為樽形幼體的比例達到30%左右時投放附著基。稚參附著密度控制在0.5頭/cm2~1頭/cm2。

(2)管理

稚參附著初期投喂含底棲硅藻的活性海泥、螺旋藻粉、鼠尾藻粉等混合餌料,用300目篩絹網過濾;體長2mm后逐漸增加馬尾藻粉、海帶粉等其他大型藻類粉狀餌料。隨著苗種的個體發育,過濾餌料用篩絹網網目可從300目逐漸降低為200目和100目,投喂量逐漸從5mg/L增加為100mg/L,分兩次投喂。稚參附著后需連續充氣,溶解氧控制在5mg/L以上。每日換水1次~2次,每次換水1/3~1/2。30天后,個體生長速度差異逐漸加大,應及時分苗,稀疏苗種培育密度,此操作可結合倒池進行。前期培育水溫控制在20℃左右,隨著夏季的來臨,可逐漸采用自然水溫培育,越冬培育時水溫控制在15℃左右。整個培育過程光照強度控制在10lx~50lx,避免局部光照過強。

三、健康養殖技術

(一)養殖基本條件

自然界野生刺參多棲息于水深為3m~15m的淺海海域,生活在水流靜穩、無淡水流入、海藻生長繁茂的巖礁底和泥砂底。生長的最佳水溫為10℃~18℃,溫度超過20℃時,攝食下降,并逐漸進入夏眠狀態,適宜的鹽度為28~33,pH為7.8~8.4。在我國主要刺參產區遼寧、河北、山東沿海均適宜于“東科1號”推廣應用。

(二)養殖模式和配套技術

1.淺海底播養殖

(1)海域的選擇

一般選擇在潮下帶1.5m~10m淺水區養殖,水質清澈、潮流暢通緩慢、無淡水注入的巖礁、亂石底質或大型藻類繁生的沙泥底質。水溫變化在-2℃~30℃,鹽度穩定在30左右。

(2)底部生境改良

在刺參自然分布的淺海海域投放人工參礁,可以改造和修復淺海生態環境,改善刺參的生活條件,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同時,由于增養殖期間不使用任何餌料和藥物,因此產品質量可以與野生刺參相媲美。人工參礁應按照潮汐水流方向布放,避免影響水流。在礁體上移植大型藻類,可改善增殖環境,增加刺參餌料來源。

(3)苗種投放

投放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春季(3月~4月)或秋季(10月~11月),此時的海水溫度在10℃左右,苗種可以快速適應周圍環境,提高苗種成活率。選擇單體鮮重為10g/頭~50g/頭的健康苗種,投放密度3000頭/畝~5000頭/畝。苗種投放應選擇無風或微風晴好的天氣,選擇隱蔽性好且餌料生物豐富的礁群處投放,以利于刺參盡快附著在礁群或藻體底部,免受海流沖擊,有效避免敵害生物的侵擾。

2.池塘養殖

(1)池塘的選擇

池塘面積以15畝~50畝為宜,池塘蓄水深度可達1.5m~2m。以巖礁、亂石底質或大型藻類繁生的硬泥沙底質為宜,池底不漏水或月漏水量低于池塘蓄水量的20%。每口池塘分別設置獨立的進排水設施,進水閘門和排水閘門處于池塘對立位置,并分別設置攔截網。

(2)池底改造

根據池塘巖礁和卵石布置情況,投放人工附著基,包括石塊、瓦片、空心磚、扇貝籠等人工礁體,附著基間距2m~3m。礁體的選擇可依據以下原則:①礁體最好由硬質材料構成,以利于刺參棲身;②礁體緊密接觸池塘底部,以利于刺參在池塘地質惡化時順利上行;③礁體遮陰面積充足,以保證有足夠的面積供刺參附著;④礁體高度不宜過低,以保證刺參上行高度避開惡化環境。

(3)苗種投放

投放時間分為春季和秋季,選擇伸展自然、體態粗壯、肉刺堅挺的健康參苗作為投放對象,規格1g/頭~5g/頭均可,投放密度一般為8000頭/畝~10000頭/畝。

(4)養成管理

定期測定養殖水體鹽度、溫度、溶解氧、pH等環境因子,及時通過進、排水閘門改善水質,使水環境符合養殖用水要求。通過培養單細胞藻類生物或潑灑有益菌控制水體透明度為30cm~40cm。根據池塘底質可食用有機物質的多少,可適量補充大型藻類(如馬尾藻、鼠尾藻、海帶、石莼等)粉狀餌料。定期檢查池塘并及時清除敵害生物(如大型甲殼類和魚類)。在池塘設置增氧設施,特別是在高溫、陰雨和凌晨時應及時啟動設施,預防底部缺氧。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化板病

發病初期附在附著板上幼體收縮成團狀,觸手收縮變成團狀,活力下降,附著力差,并逐漸失去附著能力而沉落池底;后期在附著板上能見到很多殘留骨片。此病是稚參附著后期經常發生的流行病,一般在樽形幼體向五觸手幼體變態和幼體附板后的稚參時發生,該病流行性廣,傳染性強,發病快,暴發性強。此病主要以致病性細菌為主要病原。應注重餌料投喂的質量和數量,保證餌料充足,確保餌料通過消毒處理;進行換水或水體紫外線消毒;也可采用微生態制劑和中草藥進行防治。

2.口圍腫脹癥

口圍腫脹癥狀表現為口周圍腫脹,體表潰爛,排臟,管足附著力下降,脫落沉至池底,一般死亡率較高。病原為革蘭氏陰性菌,呈桿狀、弧狀和卵圓形,為燦爛弧菌或海單胞菌。以預防為主,確保餌料質量,控制投喂量,及時更換新鮮海水或紫外線消毒處理,也可定期利用抗菌性藥物防治。

3.橈足類

主要為猛水蚤,多發生在刺參中間培育階段,因繁殖溫度與刺參苗種培育溫度一致,餌料充足,為橈足類大量繁育創造了良好條件,可導致爆發式生長,與刺參苗種競爭餌料。猛水蚤可利用發達的口器撕裂、捕食稚參,使稚參皮膚潰爛,繼發細菌感染,導致苗種大量死亡。主要采用濃度為1mg/L~2mg/L的敵百蟲藥浴2小時~3小時,然后大量換水進行控制。

4.海鞘

海鞘幼體一般通過海水或作為餌料用的海泥進入刺參苗種培育水體,附著后營濾食生活,與刺參競爭空間和餌料,并消耗水中氧氣,向水體排泄代謝物,抑制刺參生長。主要預防措施為增加海水過濾精度,在苗種倒池時及時人工清除。

四、育種和種苗供應單位

(一)育種單位

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和郵編:山東省青島市南海路7號,266071

聯系人:劉石林

電話:0532-82898645

2.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和郵編:煙臺市萊山區澳柯瑪大街18號,264000

聯系人:劉佳亮

電話:15634308592

(二)種苗供應單位

單位名稱: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山分公司

地址和郵編:威海乳山市海陽所鎮水頭村南,264512

聯系人:姜云寧

電話:13953578369

(三)編寫人員名單

劉石林,曹學彬,劉佳亮,李靜,李君華國

猜你喜歡
刺參餌料月齡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23月齡嬰幼兒貧血及生長發育現狀研究
香餌
香餌
夏眠的刺參
夏眠的刺參
3 種不同體色刺參體壁營養成分的比較研究*
舍飼西門塔爾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養殖模式分析
光照對白刺參、青刺參和紫刺參生長、消化及免疫的影響
認識和了解HIV感染診斷和疾病進展的預測指標——CD4+T細胞
湖州33月齡男童不慎9樓墜落上海九院對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